Ⅰ 直板快攻如何配置啊(((高手指教))))
其實打快攻還是要看整套配置結產所生的攻擊能力(底板決定速度,套膠作兼容)…也就是說這版不是單純套膠的問權題,PG3屬5木快弧底板(速度再快也是弧圈板,底板本身兼顧了弧圈性能.用來打純快攻難免感覺底勁不足,甚至震手)…以下給幾套方案你作個參考…1升級套膠硬度:天極3配備的是攻擊力不俗的20#運動海綿(和狂3同樣的運海,一般最軟是39度,沒36度的)更換40度狂3也可提高一下速度(相同度數海綿狂飆膠皮比天極硬,顆粒也長)…灌有機膠後更為明顯…2:改打正膠,正膠速度快、出球怪,但不習慣打正膠感覺很難受…3:升級整套配置(這是最直接的辦法)…快攻型打法應優先考慮底勁充足出球速度快的底板,如7木的Stiga-CL、蝴蝶施碳…(實惠點可考慮銀河M6、T-2)…整體提升攻擊力
Ⅱ 濕父乒乓球正手快攻教學視頻
乒乓網濕襲敷郭雲鵬非常卑鄙陰險!!!!!他拍教學視頻說是為了發展推廣乒乓球(不說為了賺錢),聽著多麼崇高很像好人吧?其實他無非是想給自己做廣告,取得大家的信任,然後好容易忽悠你買他弄的性價比極低的底板套膠,謀取暴利,往死里黑你錢!買家差評或者退貨,就辱罵恐嚇,還不斷用軟體發sao繞anxin、電畫,還不承認是他發的。為了不讓別人揭露他,還說網上揭露他的人是污衊,觸犯刑法,恐嚇嚇唬揭露他的人。極其卑鄙無恥陰險!!!!!!!!!!!!
網路 「曝光乒乓網濕敷卑鄙陰險!黑檀6S成本不到50元!」 看詳細的揭露內容和圖片證據!!!
Ⅲ 幫推薦膠皮,直拍正膠快攻型,謝謝!
729的802-1正膠,適應正膠弧圈化的要求,是劉國梁在國際乒聯改了正膠要求後使用的膠皮,顆粒大,製造旋轉能力強。分德綿和日綿兩種。德國的力量大,彌補你的缺陷,適合你這種前三板打法。日綿速度快,相持占優勢。缺點是,球路較正,沒有傳統正膠那麼賊。但是對你的打法來講,影響不大,你只要一板過就OK了!
至於底板,有人推薦CL,還是劉國梁用的,但是,劉國梁用的那種已絕跡,現在的CL軟,不適合正膠,MC-2更不用提。我對正膠底板型號不了解,但是球板原則是:面材厚(小力量時柔和好控)力材薄(不影響力量傳遞,保證速度)芯材強悍。最好是7層(7層的橫向纖維多,適合正膠,也因此絕不用單木板。
另註:狂飆皓膠皮的大名,我已經聽過兩次,但懷疑有沒有這塊膠。紅雙喜主打正膠是龍影,據說適合小上旋和線路控制,與你的打法不沾邊。另外,劉國梁用的那款正膠早絕跡啦!國際乒聯不允許生產那種膠皮啦!而且,TSP後來給劉國梁用的膠皮,靠近膠皮的那層海綿很硬,以此製造摩擦,每點力量,休想打透!
發球不好,一會兒用正膠發,一會兒用反膠發,速度快,就好了嘛!
反手嘛!既然與正膠配,不要學王皓那種!王皓反手撥不好,而正膠反手用的最多的就是撥,學庄則棟的。用馬琳的握拍方式,反手也別動手指。側身位,中間為的別用正手,推!加力,控制落點!只有你覺得反手推別扭時,採用反面拉。祝你成功!
再注,反手自己摸索或請教年紀大的高手。現在的直板橫打,都學王皓。不適應你。你看劉國梁,庄則棟的反手,和王皓同么?
Ⅳ 怎麼對付直拍快攻打法
在業余界,其實,直拍快攻打法還是有不少市場的。乒乓愛好者可不是每回個人都能象馬龍那樣輕松答的拉起每一個球,所以,還是從最基本的環節入手,把最基礎的推擋、搓球和步法練好,這些基礎技術過關了,相信也能在圈子裡站住腳了。你遇到的問題在於步法跟不上,被左右調動得疲於奔跑,回球質量自然不高。從步法入手可以讓你移動速度快起來,從搓球入手可以使你回球提高旋轉,如果能加入落點就更好了。
Ⅳ 乒乓直拍快攻打法的。容錯性要好的,動作不正常,沒有學過,配塊球拍,謝謝,不會直拍橫打
直板,建議先使用成品拍,基本功好點,買四星拍
Ⅵ 乒乓球直拍正手快攻要掌握哪些要領
一、正手快攻的特點:站位近、動作小、出手快,借來球的反彈力還擊,與落點變化相結合。
二、技術要領:蹬地、轉體、快打、隨勢揮拍。
三、具體技術:手臂自然彎曲並作內旋使拍面稍前傾,前臂橫擺引至身體右側後方。右腳稍用立蹬地,髖關節略向前轉動,腰向左傳,上臂帶動前臂快速向左前方揮動迎球。當來球跳至上升前期,拍面稍向前傾擊球中上部,觸球瞬間前臂迅速收縮,向前打為主、略帶摩擦,手腕輔助發力。一般用60%—80%的力量擊球,並可藉助手腕調節拍面角度、改變擊球部位來變化回球的落點。
四、注意事項:
1 擊球時以打為主、略微帶點摩擦,手腕輔助發力。
2 引拍時,應該以肘關節為軸,而不是將整個肘部甚至連同大臂向後拉,否則會造成肘高、肩高的「架肘」狀,影響發力和命中率。
3 注意保持拍型的前傾,杜絕出現翻腕動作。
4 擊球時,做好重心交換,不能只有手臂動作而無腰、腿配合
Ⅶ 我是直拍打法,近台快攻,用什麼拍子好一些啊,各位大俠
不知道你想粘單面還是雙面。單面的話,老的7夾球拍都挺適合快攻,且不貴,蝴蝶馬祖諾夫我試過,比較適合快攻,脫板很快。膠皮方面我覺得外套比狂飆雙面的更適合打快攻。
Ⅷ 乒乓球直拍怎樣握技術比較全面
快攻類型握拍法 快攻類型(包括左推右攻和兩面攻兩種打法)常見的握拍方法有以下三種: 1、球拍柄右側貼在食指的第三關節處,以食指的第二關節壓住球拍的右肩,食指的第一關節自然向內彎屈,拇指的第一關節壓住球拍的左肩(拇指與食指之間的距離要適中)。其他三指自然彎屈斜重疊,以中指第一指節托於球拍背面,使球拍保持平穩。 這種握拍法,手腕比較靈活。可以在發球時利用手腕動作,發出動作相似而旋轉、落點不同的球;也可以很靈活地打出斜、直線球;對台內球的處理也較為有利,由反手位用反手擊球後再打正手位的來球,以及由反手位用反手擊球後進行側身正手攻球時,有利於正、反手兩個技術動作的協調結合。對中路追身球,手腕可以自然下垂,通過手腕來調節拍形,對來球進行合理的回擊。用這種握拍法進行正手攻球時,拇指與中指協調用力,食指相對放鬆,無名指微離中指,指尖輕托球拍背面,以保持發力時球拍的穩定。進行反手攻球或推擋球時,食指和中指協調用力,拇指相對放鬆。用手腕發力時(包括正、反手擊球)、以中指發力為主,拇指和食指保持拍形的穩定,同時作輔助用力 2、握拍方法與第一種基本相同,但拇指與食指之間的距離較大(鉗形較大)。這種握拍法有利於上臂和前臂的集中發力。因此,中、遠台攻球,正手攻球,扣殺球都比較有力。但由於拇指與食指之間的距離較大,握拍較深,對手腕的靈活性有一定的影響,對處理台內球、轉球、推擋球和追身球差。 3、拍柄右側貼在食指第二、三關節之間,以拇指和食指的第一關節壓住球拍的左,右兩肩,兩指間的距離適中(但比第一種握法要小一些),以中指的第一指節左側將球拍背面托住,無名指和小指斜疊在中指之下,用無名指輔助中指托住球拍背面,使球拍保持平穩。 這種握拍法為部分兩面攻的運動員所採用,其優點是進行反手攻球時,提起前臂後拍頭朝上,有利於反手高壓打球,使打出去的球快速有力。這種握拍法,由於沉手時拍形下垂,因此在進攻中路迫身球時比較協調。由於拇指與食指之間的距離較小,手腕比較靈活,因此易於處理台內球,對突擊加轉球也較好,其缺點是對正手離身球因拍形下垂而難以高壓擊球。同時因手腕比較靈活,拍形不易固定。 (二)弧圈類型握拍法 直拍弧圈型的握拍有兩種: 1、握拍與快攻型第一種握法相同。它在正手拉弧圈球時,拇指、中指和無名指協調用力,中指和無名指略微伸直(不是完全伸直,仍有一些彎屈),以利於出手擊球時較好地保持拍形的前傾。 這種握拍法的優點是手腕比較靈活,正、反手和推擋的結合比較容易,處理台內球也較好。缺點是拍型不易固定,對正手大角度球和扣殺較高的球較難處理。 2、拇指貼在球拍左側,食指輕輕扣住拍柄,形成一個小環狀。中指和無名指較直地以第一指節托住球拍背部,小指自然緊貼在無名指之下。這種握拍法,很自然地將手臂、手腕和球拍聯成—條線,拍呈橫狀,擴大了右半台的照顧范圍。在正手拉弧圈球和扣殺時,容易發揮手臂的力量。正、反手結合運用時,主要靠前臂帶動手腕作迴旋動作。缺點是手腕不靈活,處理快攻球、台內球,追身球及反手近檯球比較困難。 (三)削球類型握拍法 直拍削球型的握拍是拇指自然彎屈,緊貼拍柄左側,第一指節用力下壓,其餘四指自然分開托住球拍背面、這種握拍法削球的照顧面較大,正,反手削球時以手臂的轉動調節拍形。削中轉攻或推擋時,食指要迅速移到前面,第二指節壓住球拍右肩;拍後三指則改為自然彎屈托住拍底、
Ⅸ 直板近台快攻打法
正手近台快攻的三項基本技術
正手快攻作為基本基礎技術一直是倍受初學球友關注的話題,其中何時收小臂又是正手近台快攻基本技術的中心。
收小臂的時機在於擊球時間的選擇,如上升前期、中期、高點期等不同階段或時機,選擇的目的是戰術發揮的內容,但同時又關繫到正手攻技術的內函。而技術內函中的迎前階段很重要,這又與引拍動作是否完整合理的准備過程有直接關系。
以來球為中等強度的加轉上旋球為例:來球落台後從檯面彈起時為上升初期,這時來球的旋轉弱、彈力強、上升很快,應以借力為主,轉腰向前、手腕固定、不收小臂,此為快帶;上升中期時彈力弱、旋轉強、球開始下扎,收小臂的動作幅度小、但速度要快、腕力穩定地稍加自發力,此為快點;高點期時旋轉與上升力都會相對減弱但依然存在,借力為輔、自發力為主的發力比例就可適當選擇了,此為快攻。此三項均為正手近台快攻基本技術,其中的快帶與快點的拍觸球時的空間位置都在台內,所以練習時站位應距台40cm左右;快攻的擊球時間在高點的周期內即高點前期至高點後期的時空段,所以基本站位應距台65cm左右。在正手快攻不定點練習過程中,應選基本站位(65cm),回擊台內正反手短球的"帶"或"點"時,應採用常用基本步法如單步、並步、跨步等或與單步的組合步法,注意移動過程中應保持稍高的重心。
這三項正手近台快攻基本技術在平時我們區分得並不是很清楚,習慣統稱為近台正手攻;也有球友在台內、台外擊球練習的目的也不是很明確,將本是對正壓力的感覺體驗練習中加入摩擦的成分,所以,正手攻訓練能真正達到目的要求的並不多。希望以上內容能對正在正手攻練習階段的球友們有一點幫助。供參考。
二、近台正手位攻球(05:15)
乒乓球的基本站位姿式和重心移動
1、重心移動的要領(05:40):重心由右腳移向腳左時,右腳內扣,左腳外懸,腰髖配合轉動,當重心由左腳移向腳右時,左腳內扣,右腳外懸,同樣的要配合腰髖的轉動。
徒手練習,原地步法和重心移動的輔助練習是非常重要的,我們一定要學習掌握好重心移動,這樣我們才能在學習攻球時,有效的配合腰腿力量發力擊球(示範、練習)。
2、正手攻球技術
直板正手攻球的動作要領是(06:36):左腳稍前、右腳稍後,身體離台約50cm,手臂自然放鬆、保持一定彎度,不要小於90°、大於120°。拍面稍前傾,隨著身體重心向右移動,手臂向身體右後側方引拍,在來球跳到高點期時,手臂迅速向左前上方揮動,擊球的中上部,同時身體重心由右腳移至左腳,擊完球後迅速還原,准備下一板擊球。(注意:攻球時板面不要太前傾、保持約80°的前傾角度;胳膊肘不要夾得太緊,成一個半圓形轉動;手腕不要太向後擺,大拇指適當加一點勁,拍子成半橫狀並往前揮)。
橫板正手攻球的動作要領:橫板正手攻球的動作要領與直板正手攻球的動作要領基本相同,一定要注意拍面稍前傾,在來球高點期,擊球的中上部(示範、練習。拍面不要過余前傾,這樣會摩擦力過大影響擊球的力量;肘部後引的幅度不夠、肘部在前影響這樣它的發力,應拉開一些)。
乒乓球小知識(11:25):擊球時間,球在本方球台彈起之後在落地之前,可以劃分為5個時期:A-B上升前期、B-C上升後期、C高點期、C-D下降前期、D-落地為下降後期。我們依據打法與技術的要求不同,可以在任一時期,回擊來球。
三、近台側身位攻球
1、直板正手近台側身斜線攻球基本要領(12:05):左腳在前、右腳在後,身體保持側向位置,把身體讓開,手臂向前發力為主。直板近台正手側身攻球,一定要注意身體的側向位置和發力方向,拍面稍前傾,在來球高點期或上升期,擊球的中上部。
2、橫板近台正手側身斜線攻球基本要領(13:55):與直板基本相同,一定要注意站位和發力方向。
3、直板(15:29):正手直線攻球基本要領:兩腳前、後站立,左腳在前、右腳在後,身體基本保持側向。擊球過程中,手臂以向前發力為主(實戰中注意:逢直變斜、逢斜變直)。
4、橫板(6:50)正手直線攻球基本要領:兩腳前、後站立,左腳在前、右腳在後,身體基本保持側向。擊球過程中,手臂以向前發力為主(實戰中注意:逢直變斜、逢斜變直)。
第4集
一、 多球練習正手攻球(01:15):正手攻球的總體特點是,站位近、動作小、速度快,常常借用對方來球的力量進行回擊。請同學們注意體會動作要領,多進行練習。在多球強化練習中注意正手攻球的速度、力量和頻率。每天近台攻球練習的量,大約5000板,多球練習最大的好處是,可以增加單位時間內練習的密度和強度,利用多球練習正手攻球1分鍾可達30-45次。有條件做多球練習時,要注意逐步提高步法和手法的協調成度、體會發力擊球的感覺。攻球者要逐漸提高攻球的難度和模擬成度,這對我們盡快形成熟練的乒乓球技巧、提高技術質量是非常重要的。正手近台攻球的特點是站位近、動作小、速度快,在來球高點期或上升期,藉助來球的反彈力還擊。初學者最好先練習在高點期攻球,這樣易於掌握;達到一定成度的愛好者可練習在來球的上升期攻球,掌握好此項技術後速度更快、更主動。
乒乓球小知識(04:50):站位和擊球前的基本位置,近台站位:離球台端線30-50cm,快攻打法適益在近台站位;中近台站位:離球台端線50-70cm,快弧打法適益在中近台站位;中遠台站位:離球台端線70-100cm,削攻法適益在中遠台站位;遠台站位:離球台端線100cm以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