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視頻設計 > 針灸穴位教學視頻

針灸穴位教學視頻

發布時間:2021-01-05 20:18:18

『壹』 自學中醫針灸零基礎怎麼入門有沒有靠譜的視頻書籍推介看看

自學中醫針灸能基礎怎麼入門?你可以在視頻上找倪海夏的針灸視頻,內容講的十分的詳細,這是我個人的建議供你參考。

『貳』 學習針灸,如何快速記住穴位

可以背腧穴歌訣,歌訣朗朗上口方便記憶。使用《針灸大成》(明-楊繼洲)版的腧穴歌訣挺好。咱們知道若權干穴位的定位之後,就可以開始練習下針了。持針手法在《針灸學》上有。新手一般用雙手持針法,穩定,可以建立信心。破皮要快,減少痛苦什麼以後再說。

『叄』 我的網盤學習針灸找穴位視頻不能做為黃色封殺,在學醫學

中醫上說,經絡是運行氣血、聯系臟腑和體表及全身各部的通道,是人體功能的調控系統。經絡學也是人體針灸和按摩的基礎,是中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經絡學說是祖國醫學基礎理論的核心之一,源於遠古,服務當今。在兩千多年的醫學長河中,一直為保障中華民族的健康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經」的原意是「縱絲」,有路徑的意思,簡單說就是經絡系統中的主要路徑,存在於機體內部,貫穿上下,溝通內外;「絡」的原意是「網路」,簡單說就是主路分出的輔路,存在於機體的表面,縱橫交錯,遍布全身。《靈樞·脈度》說:「經脈為里,支而橫者為絡,絡之別者為孫。」這是將脈按大小、深淺的差異分別稱為「經脈」、「絡脈」和「孫脈」。經絡的主要內容有:十二經脈、十二經別、奇經八脈、十五絡脈、十二經筋、十二皮部等。其中屬於經脈方面的,以十二經脈為主,屬於絡脈方面的,以十五絡脈為主。它們縱橫交貫,遍布全身,將人體內外、臟腑、肢節聯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
十二經別是十二經脈在胸腹及頭部的內行支脈。奇經八脈具有特殊分布和一定的作用。十五絡脈是指人體十二經脈加上軀干前的任脈、軀干後的督脈各自別出的一絡和軀干側的脾之大絡,共十五條。十二經脈按其循行順序分別成為:手太陰肺經、手陽明大腸經、足陽明胃經、足太陰脾經、手少陰心經、手太陽小腸經、足太陽膀胱經、足少陰腎經、手厥陰心包經、手少陽三焦經、足少陽膽經和足厥陰肝經。十二經脈是經絡系統的主體,所以稱其為「正經」。
經別,就是別行的正經。十二經別的循行,都是從十二經脈的四肢部分(多為肘、膝以上)別出(稱為「離」),走入體腔臟腑深部(稱為「入」),然後淺出體表(稱為「出」)而上頭面,陰經的經別合入陽經的經別而分別注入六陽經脈(稱為「合」)。所以,十二經別的循行特點,可用「離、合、出、入」來概括。每一對相為表裡經別組成一「合」,十二經別共組成「六合」。十二經別的功能主要是加強和協調經脈與經脈之間、經脈與臟腑之間,以及人體各器官組織之間的聯系。
希望我能幫助你解疑釋惑。

『肆』 針灸穴點陣圖解的配穴方法

配穴是在選穴的基礎上,選取兩個或兩個以上、主治相同或相近,具有協同作用的腧穴加以配伍應用的方法。其目的是加強腧穴的治病作用,配穴是否得當,直接影響治療效果。常用的配穴方法主要包括本經配穴、表裡經配穴、上下配穴、前後配穴和左右配穴等。配穴時應處理好主穴與配穴的關系,盡量少而精,突出主要腧穴的作用,適當配伍次要腧穴。
本經配穴法:某一臟腑、經脈發生病變而末涉及其它臟腑時,即選取該病變經脈上的腧穴,配成處方進行治療。如肺病咳嗽,可取肺募中府,同時遠取本經之尺澤、太淵。
表裡經配穴法:本法是以臟腑、經脈的陰陽表裡配合關系為依據。即當某一臟腑經脈有病時,取其表裡經腧穴組成處方施治。如,肝病可選足厥陰經的太沖配與其相表裡的足少陽膽經的陽陵泉。
同名經配穴法:是以同名經「同氣相通」的理論為依據,以手足同名經腧穴相配的方法。如,牙痛可取手陽明經的合谷配足陽明經的內庭。上下配穴法:是指將腰部以上或上肢腧穴與腰以下或下肢腧穴配合應用的方法。上下配穴法在臨床上應用廣泛,如胃病取內關配足三里,牙痛取合谷配內庭,脫肛或子宮脫垂取百會配長強。此外,八脈交會穴配合,如內關配公孫,外關配臨泣,後溪配申脈,列缺配照海等,也屬於本法的具體應用。
前後配穴法:前指胸腹,後指背腰。選取前後部位腧穴配合應用的方法稱為前後配穴法,亦名「腹背陰陽配穴法」。凡治臟腑疾患,均可採用此法。例如,胃痛前取中脘、梁門,後取胃俞、胃倉;哮喘前取天突、膻中,後取肺俞、定喘等。
左右配穴法:是指選取肢體左右兩側腧穴配合應用的方法。臨床應用時,一般左右穴同時取用,如心病取雙側心俞、內關,胃痛取雙側胃俞、足三里等;另外,左右不同名腧穴也可同時並用,如左側面癱,取左側頰車、地倉,配合右側合谷等;左側偏頭痛,取左側頭維、曲鬢,配合右側陽陵泉、俠溪等。

『伍』 針灸穴位

穴位,亦稱之為腧穴。腧穴是人體臟腑經絡氣血輸注於體表的部位。腧與「輸」通,有轉內輸的容含義,「穴」即孔隙的意思。腧穴學就是研究有關腧穴的位置,腧穴與臟腑經絡的關系,以及用來防治疾病的一門學科。

腧穴是人們在長期的醫療實踐中陸續發現的。遠在新石器時代,我們的祖先就已經使用砭石來砥刺放血,割刺膿瘍;或用熱熨、按摩、叩擊體表;或在體表某一部位用火烤、燒灼等方法來減輕和消除傷痛。久之,逐漸意識到人體的某些特殊部位具有治療疾病的作用,這就是腧穴發現的最初過程。

腧穴與臟腑、經絡有密切關系,主要表現在反應病證以協助診斷和接受刺激、防治疾病兩方面。

『陸』 針灸初學者針哪些穴位

除軀來幹部外,四肢都能試著扎。自臨床普遍使用1.5寸針灸針,針頭屬於麥芒尖,要注意,是麥芒尖,不是馬蹄尖(參考注射器尖),因為麥芒尖一般情況下,即便扎到神經也只是刺激而不割斷,馬蹄尖是會割斷神經的。
開始一定要背五輸穴和十二原穴,共計66穴,然後再背四總穴(亦或有五總穴),十五絡穴等。一般這些穴位最常用且醫師資格考試必考。
你自己練用碘伏(小瓶那種,2元左右)和棉簽(0.5元/包)消毒取穴皮膚就成,如果你是過敏體質就撿合適的來。如果用酒精的話,首先是消毒不徹底,二是易揮發,三是不易保存且危險。至於針灸針,拿自己練不要給別人扎,謹防交叉感染血液傳播疾病。
《醫宗金鑒 十四經要穴主治歌》和北京中醫葯大學編纂的《十四經腧穴分寸歌》是個不錯的組合,有心的話自己找來看看。至於其他的書,你現在看太早,可以去當當網訂本《針灸甲乙經》,或是石學敏研究組的傢伙們寫的《常見病實用針灸配方》。但是我還是覺得你看看針灸課本就成,因為貪多嚼不爛。

『柒』 針灸止痛的有效方法,關鍵是什麼 是選穴、認穴、進針手法、行針手法還是其他什麼呢

有一種謝氏止痛四穴法,取三間,後溪,太白,束骨四個穴位,效果挺好的。可以試試。

老針家傳針灸治痛絕招——謝氏止痛四穴
我父謝永剛今年(2010)已86歲高齡,身體尚健,是四川省名老中醫,針灸副主任醫師,曾任四川省針灸學會理事,德高望重,曾榮獲兩項省級科研成果獎,一項是針灸開闔樞學說的研究,一項是走罐選點挑針法的臨床應用。父親親切教誨,我自幼耳聞目濡,喜愛針灸。經過父子兩代刻苦鑽研,多年來逐漸形成了一整套獨特的、行之有效的治療方法。我父常說:我們針灸醫生必須具有高度的整體觀念,善取遠端,善用痛外治痛,若只針患處,必是庸醫。
我父總結畢生寶貴經驗,治療痛症有一絕招,取手足遠端四穴針治一切痛症,其效甚著,即三間、後溪、太白、束骨四穴,左痛取右,右痛取左,若遇劇烈疼痛、頑固疼痛及左右均痛,則左右共八穴皆取之。常用直刺,針入1寸深,傍骨緣下方進針,針刺手法用雀啄刺與上下提插相交替,留針半小時至一小時,每隔10分鍾須提插雀啄2分鍾,針刺時囑其活動患處,每日針治一次。無論肩頸腰腿疼痛還是頭脅胸腹疼痛,多能應手而效,疼痛越劇其效越顯,此法命名為謝氏止痛四穴。
89年我對北京盧鼎厚教授斜刺法甚感興趣,盧老之法是在痛處局部及鄰近斜刺,我靈機一動,突發奇想,斜刺法可否用於遠端止痛穴?如改用斜刺法針刺謝氏止痛四穴,其效如何?遂試用之。方法是向上方(即腕踝方向)斜刺30度左右,針入1.5寸,疼痛劇烈者可針2寸深,針刺手法仍用雀啄刺與上下提插相交替。結果大獲成功,與直刺對比,療效之速遠超老針意料之外,止痛療效更為快捷,針入痛止,常有患者當場破涕為笑。若遇特別頑固之痛症,也可斜刺法與直刺法相結合,每穴兩針,其痛必減。
我從醫至今四十餘載,雖早已退休,至今仍最喜用此四穴,屢用屢效,絕對經得起臨床重復驗證。
有一患者突發頭痛,連呼痛如刀砍斧劈,劇烈難耐,抱頭呻吟不止,老針為其針刺謝氏止痛四穴,一次大減,次日如法再針一次,頭痛若失。
一位頸椎間盤突出合並左臂叢神經痛患者,左側項背肩臂劇痛難忍,入夜更甚,不能入睡,中西葯皆無效,各處求醫,其痛依舊。老針為其針刺謝氏止痛四穴,針入痛減,再如法針治,每日一次,二周而愈。
一患者為腰椎間盤突出症,右側腰腿痛劇烈,不能活動,不能翻身,稍動則痛甚,日夜呻吟,入夜更劇,不能入睡,中西醫治療皆無效,老針為其針刺謝氏止痛四穴,次日疼痛稍減,繼續針治,每日一次,治療期間囑其遵循「三少一多」靜養,所謂「三少一多」即少走少坐少立多卧,共針三周,疼痛逐漸消失,未復發。
有一位晚期肝癌患者,還有一位晚期食道癌患者,都受劇痛折磨,生不如死,多次注射杜冷丁後產生耐葯性,葯效遞減,僅能短暫止痛,老針為其針刺謝氏止痛四穴後,疼痛均有明顯緩解,兩位患者均稱針刺之療效超越杜冷丁,雖無力回天,謝氏止痛四穴減少了癌症痛苦,提高了臨終前生存質量。

『捌』 針灸十二經中各個穴位的取穴法及功效

照海穴:坐在床上,把兩只腳心對齊,在內踝下有一個小坑;
申脈穴:在足外側內部,外踝直下方凹容陷中;
內關穴:手臂內側,腕橫紋上兩寸,取穴時手握虛拳向上平放,另一手食指、中指、無名指三指以腕橫紋為准並齊,食指點按的地方就是內關穴;
外關穴:腕背橫紋上2寸,尺橈骨中間,與內關相對的地方;
列缺穴:在橈骨芭突上方,腕橫紋上1.5寸。取穴時兩手虎口交叉,當食指尖所到凹陷處,便是該穴;
後溪穴:把手握成拳,在第5指關節後的遠側掌橫紋頭赤白肉際處即是(即把手握拳,掌指關節後橫紋的盡頭就是該穴)。如果你坐在電腦面前,可以把雙手後溪穴的這個部位放在桌子沿上,用腕關節帶動雙手,輕松地來回滾動,即可達到刺激效果。
公孫穴:足內側緣,第一跖骨基底的前下方。或於第一跖骨基底前下緣,赤白肉際處取穴,距太白穴後1寸。或在第一跖骨基底之前內側下緣凹陷中,赤白肉際處取穴;
臨泣穴:在足背外側,第四趾、小趾跖骨夾縫中.
還要嗎?

『玖』 針灸課這么講

你好!講課的形式方法可以參考很多網路視頻,但是要講好課首先自己要有不錯的針灸專功底的,首先是屬理論方面要熟知,技能操作也要熟練,對於每個穴位的特點、適應病症、針刺方法以及禁忌症都要明明白白地講清楚,如果自己有臨床經驗那就更好了,可以結合自己的臨床實踐,使課程更加生動實用!
關於記憶方面,每個穴位的名稱都是有由來的,我們的古人真的很偉大,用了一些特定的方法為每個穴位命名,我建議在講解每個穴位之前先為學生講明這個穴位的由來,為什麼以此命名,我在大學時候的腧穴學老師就是這么講的,加深學生對這個穴位的印象,記得特別牢!因為有些穴位是以部位命名,有的是以作用命名等等,明白了命名由來,記住穴位名稱的同時也就記住了穴位的部位或者作用,期間再穿插一些關於穴位的典故或者小故事,效果特別好,學生也會很感興趣,我們當年都一致認為腧穴學老師的課是最受大家歡迎的課,平時愛逃課的我都沒有落下過一節課,而且每次上課都認認真真記筆記生怕有地方沒聽到。
希望以上回答能對你有所幫助!

閱讀全文

與針灸穴位教學視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