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歷史教學的論文,哪一個比較好寫
泛濫不等於寫不出好論文,范圍可以是舊的,問題是新的,方法是新的,形象思維與歷史教學資料比較好找
⑵ 如何打造高效的歷史教學課堂,歷史教學論文
一、將教學內容與社會生活相結合,讓歷史教學活起來
二、藉助學生頭腦知識,溫他人之「故」而知歷史之「新」
三、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吸引學生積極參與課堂
⑶ 中學歷史論文
我在網上幫你找了一篇,希望能夠幫到你
百日維新歷史論文(題目自擬,可以從中摘抄800左右非常簡單)
1898年(夏歷戊戌年)中國維新派在清光緒帝支持下推行的革新運動。又稱戊戌維新、戊戌變法。中日甲午戰爭(1894—1895)後中國民族危機日益嚴重。維新派康有為、梁啟超、譚嗣同、嚴復等希望按照西方國家的模式,推行政治、經濟改革,爭取國家富強。維新派在各地組織學會,創辦報刊,設立學堂,宣傳變法主張,受到少數官僚贊助。光緒接受維新派改革方案,1898年6月11日頒布「明定國是(不要以為我打錯了,沒錯,是「國是」)詔」,宣布變法維新。在103天里頒布數十條維新詔令。新政主要內容為倡辦新式企業、獎勵發明創造;設鐵路、礦務總局,修築鐵路開采礦產;廢除八股,改試策論,開設學校,提倡西學;裁汰冗員,削減舊軍,重練海陸軍。9月21日慈禧太後發動政變,囚禁光緒帝,逮捕維新派。康有為、梁啟超逃亡國外,譚嗣同、康廣仁、林旭、劉光第、楊銳、楊深秀等「六君子」被殺害。新政全部取消,「百日維新」失敗。
百日維新
[編輯本段]詳細介紹
自清光緒二十四年四月二十三日(1898年6月11日)光緒帝詔定國是、決定變法起,至同年八月初六慈禧太後重新「訓政」止,共103天,史稱「百日維新」。
四月二十三日,光緒帝毅然頒布「明定國是詔」,決定變法,自是日起,開始了中國近代史上轟動一時的「百日維新」。二十八日,光緒帝在頤和園仁壽殿召見了時任工部主事的康有為,這是他們君臣初次會見。康利用這次面談機會,重申其全面變法的主張。首先陳述中國民族危機嚴重到了生死關頭,非盡變舊法不能自強。光緒同意,表示:今日誠非變法不可。康又指出,近年來並非不言變法,然少變而不全變,舉其一而不改其二,結果必至無功。認為欲變法必先改訂制度法律,否則只是變事,不是變法,要求光緒帝「先開制度局而變法律」。並說他研究過各國變法的情形,西方各國講求三百年而治,日本經過明治維新,三十年而強,相信中國只要認真變法,三年可以自立。光緒帝認為他講的條理很詳備。康又問:「皇上既知非變法不可,為何久而不舉,坐視國家危亡?」光緒噓睨簾外,嘆道:「奈掣肘何!」康領會光緒帝是顧慮慈禧太後阻撓,故此建議「就皇上現在之權,行可變之事,雖不能盡變,而扼要以圖,亦足以救中國」。指出,現在當朝大臣多老朽守舊,不懂世界大勢,皇上若欲變法,不能依靠守舊大臣,只有擢用有才乾的小臣,給以官職,准許他們上條陳,若有真才實學,予以破格重用,令其辦理新政。至於守舊大臣,可保持他們原來的俸祿,使其無失位的恐懼,他們便不會阻撓新政了。這是康有為在新舊力量對比懸殊的情況下,為光緒皇帝設計的一種帶有妥協性的變法策略。康還建議,以後凡變法之事,請皇上多下詔書,「示以意旨所在」,則大臣雖守舊,亦「無從議駁」。為了選拔和造就人才,康又建議廢除八股取士制度,強調翻譯西書和派人出國游學、游歷;並對答了如何籌款以解決財政困難等問題。對康所言,光緒帝均表同意,最後又表示:「汝尚有言,可具折條陳。」康有為大為興奮,在這不同尋常的百日之內,他和其他維新人士一起,憂國阽危,嘔心瀝血,屢上新政奏議,頻呈自撰之變法書籍,對變法維新提出了許多有價值的建議。光緒皇帝亦「深觀時變,力圖自強」,「政厲雷霆」,「令如流水」,發布了180條新政詔令,使這曇花一現的百日,曾是一個「諭旨雷厲風行,人心為之一振」的時刻。主要內容有:
⑷ 中國古代教育歷史論文3500字
為了探討和掌握論文的寫作規律和特點,需要對論文進行分類。由於論文本身的內容和性質不同,研究領域、對象、方法、表現方式不同,因此,論文就有不同的分類方法。 按內容性質和研究方法的不同可以把論文分為理論性論文、實驗性論文、描述性論文和設計性論文。 另外還有一種綜合型的分類方法,即把論文分為專題型、論辯型、綜述型和綜合型四大類:
專題型
這是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以直接論述的形式發表見解,從正面提出某學科中某一學術問題的一種論文。
論辯型
這是針對他人在某學科中某一學術問題的見解,憑借充分的論據,著重揭露其不足或錯誤之處,通過論辯形式來發表見解的一種論文。
綜述型
這是在歸納、總結前人或今人對某學科中某一學術問題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加以介紹或評論,從而發表自己見解的一種論文。
綜合型
這是一種將綜述型和論辯型兩種形式有機結合起來寫成的一種論文。
⑸ 中學歷史教學論文反思如何合理運
掌握基礎知識,做題要抓住三點 一要明確觀點, 二要論述史實,三要做好總結(這部分可寫也可不寫)平時要多練習,考試才能輕松完成。
⑹ 高中歷史教學論文 如何依託教材改革歷史教學內容(二)
大學生自主學習歷史能力提升的必要性淺析
一、影響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主觀版因素
二、影響大學生自主權學習能力的客觀因素
與中學歷史教學內容重復的矛盾
教學時數與教學內容的矛盾http://www.txlunwenw.com/jiaoyulunwen/20140420715.html沒有具體關於歷史教學的,不過你可以看看這篇,參考一下別人的思路是怎麼樣的,望採納
⑺ 高中歷史教學論文
試論高中歷史教學思維能力的培養
一、歷史教學首先要達到一定深度
教師的歷史知識的教學必須要達到一定深度,為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下打基礎。為此,在課堂教學中,應加強歷史概念教學,注意准確、科學地表達歷史概念,並要理解和掌握歷史概念。因為歷史概念是對歷史事實和歷史現象的抽象與概括,反映其本質特徵。在教學中指導學生學習和理解歷史概念的過程,就是訓練和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和規律性,大到一個時期、一個階段的歷史事實及其特徵和規律,小到一個歷史事件的前因後果。如講世界近代史上冊第二章「資產階級革命時代的東西方世界」時,我先向學生指出這個時期的歷史的主流資本主義制度的建立和發展,接著介紹資本主義制度在世界范圍內確立分為三個時期:17世紀資本主義制度開始建立;18世紀資本主義制度在北美和歐洲進一步建立;19世紀中期資本主義制度在世界范圍內勝利。向資本主義過渡的途經有三條:通過資產階級革命確立;通過資產階級的改革確立;通過自上而下的王朝戰爭確立。這種講解使學生對資產階級革命有整體概念,有利於學生能力的提高。值得注意的是,講授歷史知識必須與有計劃的培養學生能力相結合,知識和能力是相輔相成的,知識是能力的基礎,能力的形成又是進一步獲取知識的條件。因此在教學中既不能單純講知識而不培養能力,也不能單純培養能力而脫離知識,而應在講授歷史知識時貫徹能力培養,在能力培養的基礎上獲得新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b50c6c010009xm.html
其餘的在這個網址里,不能幫你復制是因為,網路不允許出現的字眼好多,比如說我們的dang
⑻ 初中歷史教學論文《歷史教學應該給學生留下什麼》
除了基本的歷史知識點,對於歷史教學,我們還應該留給學生什麼呢?我覺得應該是歷史的經驗教訓,歷史中體現的人文素養,應該是正確評價歷史人物、歷史事件的方法。
現在的歷史教材,在揭示人類社會普遍規律的前提下,注入了更多的人文精神,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也是非常的重要的。列寧說:「愛國主義就是千百年來鞏固起來的對自己的祖國的一種最深厚的感情。」在學習《中華文化的勃興》一課中屈原,通過人民過端午節懷念屈原和簡單的分析《離騷》這一首詩,希望同學們從中感受到屈原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古往今來,多少仁人志士有一顆愛國心,這就為後人做了榜樣。種種歷史實例,滲透著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愛國主義是民族的精神所在。歷史學習為他們在心中播下愛國主義的種子,引導他們熱愛祖國而且還需要努力學習實現祖國的強大,這就是學生需要從歷史教學中學習到的。
人類的歷史是一部不斷創新、勇於發展的歷史。歷史上,通過改革創新為社會帶來大治的事實數不勝數:齊桓公通過改革使齊國強大起來並且成為春秋時期的第一個霸主,商鞅變法為秦朝的統一奠定了一個基礎,孝文帝改革使民族得到了融合國家得到了發展……這些改革無不體現出銳意創新、不墨守陳規的改革精神,而且克服了改革過程中出現的重重挫折阻礙。學生在吸取歷史知識的同時學習他們改革的勇氣和大無畏的精神。
在中學以前,很多學生知道所知道的歷史是從影視作品藝術品中得到的,所以有時候對於歷史的認識,他們存在偏頗,例如他們對秦始皇的評價。還沒學習第十課「秦王掃六合」之前,很多學生認為,秦始皇是一個暴君,除了他的暴政之外,他們對於秦始皇一概不知,所以讓他們評價秦始皇,他們第一個就是說「我認為秦始皇是一個暴君。」所以在上第十課之前,我就跟同學們說了,秦始皇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在學習完第十課和十一課之後我們再來定論。那麼在學習了第十課和十一課之後,我開展了一個小小的辯論《你心目中的秦始皇》,通過這個辯論,讓學生懂得,秦始皇是對中國歷史發展有巨大貢獻的傑出的歷史人物,同時也是一個殘酷的暴君。他的功績是主要方面,但不能因此掩蓋罪惡;他的罪惡是深重的,但也不應因此抹煞其巨大的歷史功績。在評價無論是評價歷史人物還是歷史事件,一定要放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進行分析和評價,運用辯證法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敘述,同時也要求他們不要用現代人的標准去衡量古人。在歷史教學中,需要學生學習辯證的方法,看問題要一分為二,要從歷史中獲得人生的啟迪。
以銅為鏡可正衣冠,以人為鏡可知得失,以史為鏡可知興替。歷史教學讓學生有了一定的知識積累,但是歷史教學不單單是記住了幾件事,幾個人,同時希望在學生成長的道路上,真正發揮歷史學科的作用,讓積累體驗歷史中的人文精神,塑造健全的人格,知道正確地對待人和事的方法。
⑼ 請問寫歷史學科教學設計方面的本科論文,看些什麼書比較好呢
《創新教育研究》 有這方面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