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視頻設計 >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學設計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21-01-04 18:32:31

『壹』 概括尿液的形成和排出過程

細胞中產生尿素,進入血漿中,形成原尿,之後在集合管重吸收,經過腎小球的過慮,形成尿,

『貳』 《尿的形成和排出》導學案答案(答對獲懸賞金200)

CBDCDADBAD沒圖做不了了。

『叄』 尿液的形成和排除過程圖片

『肆』 教案:尿的形成和排除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說出腎單位的結構和功能。
2.描述人體尿形成和排出內的容大致過程。
【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觀察尿形成過程,培養觀察能力,分析處理問題能力。
2.通過小組討論,提高合作交流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通過了解腎的結構,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培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2.通過了解腎的功能與保護,讓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懂得更加珍愛生命。

『伍』 根據人體內尿的形成和排出原理,回答下列問題:(1)尿的形成主要與腎小球的______作用和腎小管的______

(1)尿的形成經過兩個過程:血液流經腎臟、經過腎小球的過濾作用,先形成原尿內,原尿在經過腎小管的重吸收容作用,最後形成尿液.血液流出腎臟後,變為了含廢物最少的靜脈血.
(2)由於腎小球的濾過作用,所以在腎小囊內的是原尿.課堂上,雖然你感覺到了尿意,但你堅持到課後才去上廁所.這說明排尿反射的神經中樞要受大腦皮層的控制.
(3)腎小管能夠重吸收全部的葡萄糖,若尿液中發現有葡萄糖,在腎臟中可能發生病變的部位是腎小管.由於腎小球的濾過作用,除了血細胞和大分子蛋白質外,其他能夠濾過到腎小囊腔形成原尿.若原尿中出現蛋白質和血細胞,可能是腎臟的腎小球出現病變.
(4)健康人每天攝取的水量和排出的水量必須維持在相對的平衡.排尿不但有利於體內的廢物隨著尿液及時的排出體外,而且對調節體內水分和無機鹽的平衡,維持組織細胞正常的生理功能.
故答案為:(1)濾過;重吸收;靜脈;
(2)原尿;大腦;
(3)腎小管;腎小球;
(4)廢物;水分和無機鹽.

『陸』 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的過程 初中生物

尿的形成和排出過程

尿的形成包括以下三個連續的生理過程:腎小球的濾過作用;腎小管、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和分泌、排泄作用。

腎小管的濾過作用 腎小球的結構類似濾過器。當血液流經腎小球時,除血細胞和分子較大的蛋白質以外,其餘一切水溶性物質都可以通過濾過屏障進入腎小囊腔,形成原尿。比較原尿和血漿的化學成分(表11),可以證明原尿中除了沒有大分子的蛋白質以外,其他成分都與血漿幾乎相同。
腎小管、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 原尿流經腎小管和集合管時,其中的水和某些溶質被管壁上皮細胞全部或部分地重吸收回血液。例如,葡萄糖和氨基酸完全被重吸收;水和一些鹽類中的鈉、鉀、鈣、氯等成分絕大部分被重吸收;尿素、尿酸等則重吸收較少;肌酐完全不被重吸收。上述被重吸收的物質大部分由近曲小管重吸收,而其他各段重吸收較少。

腎小管、集合管的分泌和排泄作用 腎小管和集合管除了有重吸收作用外,還有分泌和排泄作用。這就是說,並非尿中所有的物質都是由腎小球濾出的,實際上有一部分物質是由腎小管和集合管分泌或排泄到管腔中的。分泌作用是指腎小管上皮細胞在新陳代謝過程中,將所產生的物質(如H+、NH3等)分泌到小管液中。排泄作用是指腎小管上皮細胞需要消耗能量,而將血液中的某些物質主動轉運到小管液中的過程。例如,青黴素等葯物,主要就是通過腎小管的排泄作用排出體外的。

綜上所述,血液流經腎小球時,血漿被過濾到腎小囊腔而成為原尿;原尿流過腎小管和集合管,由腎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分泌和排泄作用,最後成為終尿。

正常人每天形成的原尿約有150 L,而實際每天排出的終尿量只有1.5 L左右,並且在成分上也有變化。這些變化是由於腎小管和集合管具有重吸收、分泌和排泄作用所造成的。

『柒』 尿液的產生及排出途徑

當原尿流經腎小管時,原尿中對人體有用的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無機鹽,被腎小管重新吸收,回到腎小管周圍毛細血管的血液里。原尿經過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剩下的水和無機鹽、尿素和尿酸等就形成了尿液。

腎小管形成的尿液經腎乳頭到達腎髓質,腎髓質連輸尿管到達膀胱,最後經尿道排出體外。

腎單位→腎盂→輸尿管→膀胱→尿道

(7)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學設計擴展閱讀:

正常人每晝夜排出的尿量在1000~2000ml之間,一般為1500ml左右。在異常情況下,每晝夜的尿量可顯著增多或減少,甚至無尿。每晝夜尿量長期保持在2500ml以上情況,稱為多尿。

每晝夜在100~500ml范圍,則稱為少尿。如果每天尿量不到100ml,可稱為無尿。尿量太多,則體內喪失過甚,結果會導致脫水。尿量太少,代謝尾產物將聚積在體內,給機體帶來不良影響;而無尿的後果,則更為嚴重。

尿的比重隨尿量而變動,一般介於1.015~1.025之間,最大變動范圍為1.001~1.035。

腎單位的所有部分均參與尿的生成。通過腎小球濾過,血漿中液形成分及可透過腎小球毛細血管的物質濾出到腎小球囊腔內,在腎小球囊腔內的濾出物稱為原尿。

原尿再經過腎小管及集合管時,由於腎小管能將原尿中某些物質吸收入血(重吸收)或將血中某些物質排泌到腎小管中去(排泄或分泌),故當腎小管液離開集合管,其成份已有很大改變,這種離開集合管而進入腎盂的液體,稱為終尿。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尿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尿液

閱讀全文

與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學設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