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視頻設計 > 物質構成的奧秘教案教學設計

物質構成的奧秘教案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21-01-04 16:03:43

⑴ 如何運用電子白板優化高效課堂課題研究報告

一、課題的背景及意義:
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中,有利於學生學會學習的「高效課堂」給課堂教學改革指明了新的方向。2014年,如東縣教育局給全縣所有中小學教室全部安裝上了互動式電子白板,從技術層面有效地支撐了高效課堂的實施。以「高效課堂」的本質而言,其課堂必須要完成 4個方面的轉變:教的方式、學的方式、評的方式、發展的方式。多年養成的習慣,讓絕大多數老師早已熟悉了粉筆加黑板,或者是交互功能不強的PPT式的教學,特別是某些老師對PPT的研究早已豐常深入,並將其功能在教學中挖掘與發揮到了最大化,使用更是爐火純青。在如東地區,互動式白板作為新鮮事物,特別是在對其功能不明,使用不熟的前提下,其推廣必然是阻力重重。如何將白板的功能盡數挖掘,並在平時的教育教學過程中,將其功效最大化,更好地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更好地評價;更好地凸顯三維目標……這都將是本課題研究的內容。
二、研究對象及步驟
(一)研究對象
我主要以我校初三(19)、(21)、(23)班的學生為研究對象。
(1)挖掘互動式白板的新功能,探索新功能在課堂教學設計應用的一般操作方式。
(2)與傳統教學進行全方位、全形度比較,揭示互動式白板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教學評價、凸顯三維目標;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促進高效課堂中的作用。
(3)形成若干化學學科系列化的課堂教學交互白板設計案例。
(4)通過研究互動式白板的應用與普及的理論和方法,切實提高教師課堂教學設計的能力。。
(二)研究步驟
第一階段:2015年1-3月,課題申報及開題的准備工作,進行文獻資料的收集和整理,做好博客上傳或建立課題網站的前期准備工作,設計課題研究具體方案。
第二階段:2015年4月,舉行開題儀式,課題組進行第一輪的行動研究。
2015年5-10月,課題組進行第二輪的行動研究,形成相關案例以及白板應用在教學中應用成果的收集與整理。
2015年10-11月,第三輪研究,階段性總結,整理資料,接受評估。
第三階段:2015年12月,擴大實驗范圍,檢驗實驗成果;課題結題。

三、研究思路、過程和方法
(一)研究思路
1.2014年,如東縣教育局給全縣所有中小學教室全部安裝上了互動式電子白板,從技術層面有效地支撐了高效課堂的實施。如何將電子白板的功能盡數挖掘,並在平時的教育教學過程中,將其功效最大化,更好地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更好地評價;更好地凸顯三維目標……。進行文獻資料的收集和整理。
2.根據教學實際操作過程了解的問題及總結出的原因,在教學過程中,不斷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及時調整研究策略。
3.結合電子白板在教學設計中的實踐,撰寫過程日誌、教學案例、總結不足,形成最終的研究成果。
(二)研究過程
1.准備階段:2015年1-3月,搜集與課題有關的資料,制定研究的總體方案;確定研究的目標、步驟、方法。
2.實施階段:(2015年4月—2015年12月)邊研究邊實踐,撰寫研究日誌、教學案例。
一、白板交互教學,實現教與學的變革
1.電子白板技術為課堂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提供了技術可能和方便,為建立以學生學習為中心的課堂教學奠定技術基礎。
不管是文科,還是理科,課件對於課堂教學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特別是我們的化學課堂,不僅可以使抽象的知識形象化、直觀化,媒體的應用更是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初中化學「物質構成的奧秘」包括「分子和原子」「原子的結構」「元素」三部分內容,這些課題所涉及的內容在初中化學課程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特別是從微觀的角度認識世界與分析、解決問題是化學學科重要的內容和特點,也是現代科學關於物質世界認識的重要成果。但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一定能正確理解分子、原子的概念。因此,在教學中為注重對概念含義的提示與理解,可以藉助於白板的交互教學,在課前利用白板的圖形工具功能,做出各種原子模型,教學中可以現場利用白板的組合和拆分的功能體現化學變化的實質。而傳統的多媒體課件更多的是演示功能,課件在演示過程中學生無法直接參與,課件的內容無法更改,所以我們的課堂多為一種預設,對於課堂的生成知識,只能在課件以外再行補充。而用白板技術製作的「課件」,為師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互動和參與提供了極大的方便。同樣,利用白板中現成的工具和活動模板對物質分類等進行教學設計都是其它多媒體課件無法比擬的。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可以更改、充實教師原先的「課件」內容,不管是學生對知識的正確理解,還是錯誤的回答,只要在白板上操作,白板都會按照你的要求自動儲存這些寶貴的資料,從而生成每個教師每堂課的個性化的「課件」,並且成為教師以後教學的重要資源。
2.電子白板為雲教學提供可能。
充分並有效地利用各種媒體教學資源是熟練應用白板技術的重要環節。白板系統為每個學科准備了大量的學科素材,如Smart中國網站資源下載欄目便根據人教版初中化學教材,按章節順序將上冊教材每一課的相關媒體資源打包,供教師下載使用。當然按照這種思路與模式,我們也可以將下冊的所有媒體資源進行打包,放在白板資源夾中。這樣一來,除了減少最後課件包文件的數量的同時,最主要一條便是給課件的設計者在課件設計時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平時不斷的積累,會使我們的資源庫越來越龐大,功能越來越強。然而,白板所提供的初中化學資源並不一定是現成的、固定的課件,我們教師必須根據自己特定的教學設計和目標,應用資源庫中的素材形成自己的教案。並且,由於白板系統兼容微軟的各種軟體應用,所以教師還可以在白板上直接上網尋找課程資源。
3.白板工具,帶來新的視覺沖擊與體驗。
比如,白板操作工具中獨有的拖放、照相、隱藏、拉幕、塗色、匹配、即時反饋等功能,更加提高了視覺效果,更加有利於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多元智能積極參與學習過程。物質是由肉眼看不見的粒子構成的,如鐵是由鐵原子構成、水是由水分子構成的,對於這樣的微觀知識,學生一般很難用習慣性的宏觀思維去加以想像,有時只能藉助於老師的講解與學生拚命的想像,然而藉助於白板的放大鏡功能,再加上圖片處理中的分層技術,可以模擬顯微鏡實現放大功能,使學生不但「看到」了「分子」,而且明顯看出分子的性質,如不斷運動、分子間明顯的間隔等,學生在驚呼神奇的同時,對知識加強了感性認識,而且記憶深刻。另外對於酸、鹼、鹽間反應的實質、離子共存等問題也均可以藉助於白板的交互技術,給學生帶來視覺沖擊,又加強其理性思考。
相對於傳統的黑板教學,白板的視覺效果,比如色彩、隱藏、動畫等多種教學功能,能夠極大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並利用多元智能理論,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識。尤其是學習一些比較抽象的知識和概念時,白板為學生提供了多種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思路。
由於白板教學更強調學生的參與和師生、生生的互動,使原來課堂教學中學生不注意聽講、做小動作、隨意說話等現象大大減少,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質量、學習動力和學習自信心。
電子白板的有效運用,優化了化學教學情境,構建了學生生動活潑、和諧發展的課堂教學平台,為課堂教學提供了多樣化和多維化的信息空間,創設了有利於師生交流協作的環境。通過「課內比教學」活動的開展,促進了教師們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也提高了教師特色課堂教學與信息技術應用水平,從而使課堂效率有了大幅度提高。
二、藉助白板應用,實現教研與特色的彰顯
教師在應用白板教學中組成教學研究小組,共同探討白板教學方法及策略,這樣的團隊教學研究方式促進了教師專業發展。
我們學校開展「協進課堂」模式以來,我們化學組以「比教學活動」為契機,組織、鼓勵全體化學教師積極參與到說課、評課、講課的活動中來,通過比教學活動,使我們從思想上認識到比教學的重要意義。從教學目標的確定、學案的編寫、教學方法的選擇、教學語言的組織,尤其是課件的製作,電子白板的使用等,提升了教師的教學基本功。通過多年的的比教學活動,讓我們看到一群刻苦鑽研、敬業樂業、與時俱進的化學教師隊伍,充分發揮電子白板在課堂上的輔助作用,提高了電子白板的使用率,實現了教學模式的多元化和多樣化,形成了自己的教學特色。現在,不僅每位教師人人會使用電子白板,而且每節課教學時離不開電子白板。
3.總結階段(2015年12月)整理研究材料;撰寫結題報告。
(三)研究方法
本課題是一個實踐性很強的課題,因此,在研究方法上總體要採用理論研究與實踐研究相結合。
1.歸納法
對每一階段的研究進行及時總結分析與評價,學習他人有效、可行的方法,不斷累積經驗,尋找有效的電子白板展示方法,符合「真學課堂」的理念,讓學生抓住課堂,提高效率。
2.演繹法
分層次、有針對性的對初中學生化學課堂效率進行研究,可分不同小組,也可個別交流。
四、研究成效
(一)學生
通過電子白板對高效課堂促進的研究、實踐,學生會運用已具備的電子白板知識和技能獨立或小組合作解決問題,調動學生主動思維,感悟新知識的積極性,提高了對知識歸納、遷移和實踐運用能力。在今年的江蘇省教育學會組織的化學競賽中,徐浩天、張菁童同學均獲省二等獎。
另外,通過課堂上電子白板技術的運用,學生對相關知識點加深認識,提高了課堂效率。帶動了部分後進生積極參與,小組間競爭意識增強。對化學的學習由課堂延伸到課外,老師在上課前和下課後基本被好問的學生包圍,甚至利用課余時間追到辦公室,學習熱情提高。兩個班級化學成績處於年級上游。
(二) 教師
通過這次研究讓我意識到,教師的自身素質、教育觀念、教學方法, 對學生的學習態度、課堂效率, 起著至關重要的決定作用。研究課題每周的教學反思、日誌的及時上傳,讓我感到特別充實,對工作也充滿熱情。無論在組內教研課,還是行政聽課中,都能結合研究的課題,有效的運用電子白板技術,靈活把握,得到一致好評。2015年1月在如東縣初中「真學課堂」第二次現場推進會中,上了題為《第八單元復習》的課、2015年1月設計和編寫的初中化學學科物質的變化和性質SMART互動教學資源,供全縣化學學科教師使用,反應均較好。2015年1月在SMART互動教學大賽中榮獲等級獎。論文《淺析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學法指導》發表於《數理化學習》,知網可查。此次研究,讓我在新形勢下對電子白板對高效課堂促進又有了新的理解、感悟,並運用於教學實踐,效果顯著。
五、反思
總之,電子白板應用技術為我們開展信息技術與化學高效課堂教學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新的途徑、新的手段。緊緊圍繞學習新課程,構建新課堂、嘗試新教法的目標,不斷更新教學觀念,注重把新化學課程教學與信息技術有機的整合起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提升課堂教學效率,讓電子白板的使用為高效課堂的實現提供強有力的助推作用。

⑵ 物質構成的奧秘

什麼問題啊!

⑶ 如何高效使用多媒體教學

目前我國中小學教學突出的問題之一是:教師教得很辛苦,學生學得很累,但學生卻沒有獲得應有的進步和發展,存在著教學效果差、效率低的問題。中小學教學改革的根本目標是提高教學質量。高效課堂成為提高成績的主渠道。隨著多媒體技術的應用普及,它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方式和手段,同時也使教學內容、教學形態、教學方法發生了重大變革,從而大幅提高了化學課堂的效率。
一、打造高效課堂的必要性
(一)高效課堂的解讀
(二)打造高效課堂是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需要
(三)打造高效課堂是「減負」的需要
二、多媒體技術在打造高效化學課堂中的優勢
(一)營造寬松的課堂氛圍,讓課堂變得高效
(二)闖設良好情境,讓課堂變得高效。
(三)化抽象為生動直觀,讓課堂變得高效
(四)實現化學課堂的增容,讓課堂變得高效
(五)優化化學實驗,讓課堂變得高效
三、教師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關鍵詞:多媒體高效化學課堂
合理運用多媒體技術打造高效化學課堂
目前多媒體技術已經在很多學校得到普及,多媒體技術在化學課堂中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它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方式和手段,同時也使教學內容、教學形態、教學方法發生了重大變革,從而大幅提高了化學課堂的效率。
一、打造高效課堂的必要性
(一)高效課堂的解讀
「高效課堂」就是要求課堂教學要有明確茨目標指向,教師要充分利用好課堂上的有效時間,通過各種有效的教學策略,恰當的教學方式、方法以及適當的學習活動,高質量地完成任務,使學生做到當堂學、當堂練、當堂會,從而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使學生的全面發展得到時間和空間的保證。高效的課堂,老師樂教,學生樂學,師生互動;教師適時點撥,精講多練,學生不僅掌握了知識,更發展了智力,增長了能力。
(二)打造高效課堂是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需要。
「高效」是每個行業都追求的目標:農民希望土地能高效產出,糧食大豐收;工人希望工作要高效,產生高效益;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則一直是學校教學的重要工作之一。
新課程改革實施以來,一些教師雖然在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上做了一些嘗試,但是日常教學中傳授式教學仍然是課堂教學的主要方式,「滿堂灌」現象還是很嚴重,普遍存在著教師「無效」工作和「低效」勞動的悲哀。學生也缺乏主動學習的意識。在網路信息時代的今天,我們的傳統課堂缺乏現代氣息,從而使90後的孩子們不能「鍾愛」我們的課堂,導致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缺失,課堂教學效率低下。打造「高效課堂」,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化學教學的當務之急。
(三)打造高效課堂是「減負」的需要
當前,推進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改革過程中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是學生課業負擔過重,嚴重阻礙了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只有解放學生,讓他們有更多的機會去實踐、去體驗自然和社會,才能形成他們「生存和發展」所必需的素質。因此,實施課堂高效教學不失為「減負」的一個有效途徑。
二、多媒體技術在打造高效化學課堂中的優勢
(一)能夠營造寬松的課堂氛圍,讓課堂變得高效
全日制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准》在基本理念中指出讓每一個學生以輕松愉快的心情去認識多姿多彩、與人類息息相關的化學,積極探究化學變化的奧秘,形成持續的化學學習興趣,並增強學好化學的自信心。
多媒體技術引入化學課堂,改變了傳統單一的教學方式,採用多媒體教學,內容形象,顯示方式生動,直觀性強,大屏幕中的多彩畫麵包含了大量信息,學生能獲得清晰明快的感受,使他們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實現視、聽、思的有機結合,從而使知識多層次、多角度、直觀形象地展示於學生面前,這樣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大大提高了課堂效率。
(二)能夠闖設良好情境,讓課堂變得高效。
新知識總是在一定情境下產生和發展的,學生即便具備了適當的基礎知識,但如果沒有學習的願望和積極性,新的學習也不會發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明確茨目標是學生學習化學的動力,也是實現高效教學的前提。教師要充分挖掘與教材內容有關的生活元素,精心設計與教學目標相關教學情境,運用生動直觀的多媒體動畫、視頻,用懸念叢生的問題、新穎奇妙的圖片等,營造民主、和諧、樂學的課堂。
案例1:在講授物質鑒別知識時開始我是這樣設計的。
教師導入:物質鑒別的知識是學生在學習化學時遇到的一個重要問題,又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個實際問題。
多媒體播放:1、中央電視台「關於湖北五峰的假酒中毒事件」新聞報道的視頻,
2、新聞頻道關於查獲假鹽的圖片,
過渡:假酒、假鹽使用後危害著人體健康,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在我們的生活中需要打假,更需要具備鑒別物質的方法。
教師通過來源於生活的多媒體視頻和圖片進行導入,引起學生的興趣,同時配合過渡性導語,使學生馬上知道了本節課的學習目標,明確了本節課的學習任務,在感受化學與生活的聯系的同時,認識到學習化學知識的重要性,從而激發了學習動機。
(三)能夠化抽象為生動直觀,讓課堂變得高效
化學是一門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以及變化規律的自然學科。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教師的化學教學往往只是藉助於黑板、粉筆、掛圖等簡單教具,通過教師的輔助講解,來使學生感知、認識、記憶。但是當學生遇到諸如「物質構成的奧秘」單元時,由於對分子、原子、離子等微觀抽象的事物缺乏感性認識,使學生有種「蒙上眼睛走路」感覺,如果處理不好,學生就會感覺到化學很枯燥、很乏味。這對處於學習感性知識為主的初中學生來說,極易挫傷化學學習興趣而導致兩極分化。此時,如果我們教師運用多媒體技術去描述不可見的微觀粒子運動,分析化學反應的微觀過程,可彌補傳統教學的不足,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學習《原子的構成》一課時,由於原子屬於微觀粒子,「看不見、摸不著」,學生沒有感性認識,如何更直觀、更具體地描述原子,這是以往學生認識的難點,但是運用多媒體技術將原子形象化為一個具體的球體,通過flash動畫演示球體內部電子圍繞原子核運動及原子核內部的更小微觀結構將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再如《分子和原子》一課中,由於「原子」的概念比較抽象,學生在理解「原子」概念時很難自主探究。於是在這一環節中,我聯系新舊知識,首先播放flash動畫《水分解的微觀變化》,讓學生領會分子、原子的「分」與「合」,然後引導學生根據生動的畫面去分析那些「變」與「不變」,這一過程中,學生通過生動形象的動態的畫面認識到了化學反應的實質並建立了「原子」的概念,增強了理解,加深了記憶,大大提高了課堂效率。
(四)實現化學課堂的增容,讓課堂變得高效
「高效課堂」教學就是要最大限度地發揮課堂教學的功能與作用,在規定時間內最大限度地完成教學任務,最完美地實現教育教學三維目標的整合,以求得課堂教學的最大效益,達成育人目標。
傳統教學中,教師不僅經常需要花大量時間進行板書,而且單純的教師講述還限制了課堂教學的密度,往往很難處理好師生在課堂中的地位,使課堂成為教師的「一言堂」與「獨角戲」,學生成了被動的「聽者」和「觀眾」,這使得化學課堂教學效益大大降低。運用多媒體技術則可以解決這一難點問題,使課堂容量增加,留給學生充足的自主學習和探究時間,提高了課堂效率。例如:在《元素》一課中,為了讓學生建立「元素」概念,我進行教學設計時,首先通過表一、表二,讓學生發現原子結構上的異同之處,了解元素的特徵,從而建立「元素」的概念,然後再通過表三、表四再進行反思升華。如果傳統地通過教師板書展現這些表格會佔用課上大量的時間,可能使學生就失去了反思升華的機會了。但是如果通過多媒體去展示,既節省了時間同時也能使這些表格及時顯現,留給學生更多的思考時間,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⑷ 哪有課件下載

http://book.gougou.com/search?search=%E7%89%A9%E7%90%86%E8%AF%BE%E4%BB%B6&restype=3&id=10000002物理
http://book.gougou.com/search?search=%E7%94%9F%E7%89%A9%E8%AF%BE%E4%BB%B6&restype=3&id=10000002生物
http://book.gougou.com/search?search=%E5%8C%96%E5%AD%A6%E8%AF%BE%E4%BB%B6&restype=3&id=10000002化學
就這些..

⑸ 誰知道"物質構成的奧秘"

第一節 用微粒的觀點看物質

學習目標:

認知目標:

1.認識物質的微粒性:物質由微粒構成的,微粒不斷運動,微粒之間有間隔,*微粒間有作用力

2.了解物質性質與微粒之間的關系:微粒的性質決定了物質的化學性質

能力目標:

1.能夠用微粒的觀點解釋某些常見的現象

2.能夠設計或完成某些說明物質微粒性的簡單實驗

3.能夠運用有關物質的微觀知識來進行想像和推理

情感目標:

1.使學生了解物質的性質是由微粒的結構性質決定的

2.使學生善於用已有的知識對周圍的一些現象作出合理的解釋

教學重點:

物質的微粒性與物質變化的聯系

實驗探究:

從一些具體的課堂演示實驗,引導學生能夠總結出原因和規律

教學設計:

引入:在前一段時間,我們學習一些氧氣、二氧化碳、水等物質的性質,它們各自都有著不同的性質。我們是否會提出這些問題:物質間為什麼可以發生那麼多的反應?氧氣和二氧化碳等為什麼會有不同的性質,原因是什麼?物質到底由什麼構成的?世界是由物質構成的,那麼各種物質是否有相同的構成?……這些問題將會在我們本章逐步為你解決。

板書:第三章 物質構成的奧秘

引入:既然要開始研究物質構成的奧秘,那麼我們學會用微觀的觀點來觀察和解釋宏觀的物質或現象。

板書:第一節 用微觀的觀點看物質

實驗:探究物質的可分性

1.將高錳酸鉀粉末取出少部分,用研缽將高錳酸鉀再研碎,成為小顆粒。

2.將研磨的高錳酸鉀粉末放入試管中少量,加入少量的水,發現試管中的固體顆粒逐漸變少,直至消失,

3.得到的高錳酸鉀溶液中,逐漸加入水,溶液的紫紅色逐漸變淺,直至無色

分析:1.固體顆粒為什麼消失?

答:高錳酸鉀顆粒被「粉碎」成肉眼看不見的微粒,分散到水中。

2.溶液的顏色由深到淺,直至無色,這是為什麼?

答:變淺直至無色,並不是高錳酸鉀消失,而是構成它的微粒太少,太小,我們看不見了。

也就是能說明高錳酸鉀固體是由肉眼看不見的微粒構成的。

3.同樣是高錳酸鉀溶液,有的顏色深,有的顏色淺,甚至無色。那麼我們是否能說同種物質的微粒的物理性質不同?

答:不能。對於一個微粒而言,毫無物理性質之說。也就是說,一種物質的物理性質必然是大量微粒聚集才能表現出來的。

4.日常生活中,糖水是甜的,鹽水是鹹的,這個現象又能說明什麼問題?

答:在水的作用下,構成蔗糖和食鹽的微粒被分散到水中。同樣是微粒,一種是甜的,一種是鹹的,說明不同物質是由不同微粒構成的,具有不同的化學性質。

總結:物質是由極其微小的、肉眼看不見的微粒構成的

1. 物質可以再分;

2. 物質是由極其微小的微粒構成的;

3. 不同的物質由不同的微粒構成,具有不同的化學性質,即:構成物質的微粒能保持物質的化學性質;

4. 構成物質的微粒不能保持物質的物理性質,物理性質是由大量微粒體現的。

舉例:除了課本上的實驗,我們日常生活中還有那些現象能夠說明物質是由大量微粒構成的?

回答:學生自行討論。如過濾時水能夠從濾紙中滲過,

補充實驗:20毫升的稀硫酸置於一隻小燒杯中,另取20mL的稀硝酸鋇,慢慢將硝酸鋇溶液滴入小燒杯中,不斷攪拌,「乳白色固體」無中生有,並且不斷增多。

說明:生成物硫酸鋇不溶於水,聚集到一定顆粒被人的視覺察覺到,分布在水中形成濁液,靜置後小顆粒群聚而沉澱。

實驗:探究微粒運動的實驗

步驟:實驗1:向盛有少量蒸餾水的小燒杯中滴入2~3滴酚酞試液,再向其中加少量的濃氨水。

現象:滴入濃氨水後,溶液由無色變為紅色

說明:酚酞試液遇蒸餾水不能變色,而酚酞試液遇濃氨水後變紅。

實驗2:重新配製酚酞與水的混合溶液A,在另一燒杯B中加入3~5mL的濃氨水,用大燒杯罩在一起。

現象:溶液A逐漸變紅

原因:構成氨氣的微粒擴散在大燒杯中,溶於水後形成溶液就能使無色酚酞試劑變紅。

假設實驗3,為了使實驗結論准確可靠,用一杯純凈水來代替濃氨水來做對比實驗,有無必要性?

回答:沒有必要。因為在實驗一開始,已經證明了蒸餾水不能使無色酚酞變紅。

結論:構成物質的微粒是在做不停的無規則運動。

提問:氨水中的氨氣的微粒在不斷的運動,酚酞的微粒也在不斷的運動。我想問:為什麼不會是酚酞從燒杯中揮發,擴散到濃氨水與蒸餾水的混合物中,使之變色?你又能用什麼實驗來證明,並不是酚酞擴散?這個實驗又能說明什麼問題?

討論:學生議論

回答:我們可以用氫氧化鈉溶液代替氨水。如果是酚酞擴散的話,它也會使鹼性的氫氧化鈉溶液變紅,但實驗事實可以證明,並沒有變色,所以假設是錯誤的。這個實驗可以說明,各種微粒運動的情況是不同的,有的容易擴散,有的不容易甚至很難,所以我們可以看到有些物質容易揮發,有些物質容易溶解,而有些物質卻不易揮發,不易溶解。

提問:我們為了加快物質的溶解,我們一般可以用加熱的方法。我們發現相同質量的白糖在熱水中溶解要比在同樣多的冷水中快,這是為什麼?這又能說明什麼問題?

討論:學生討論回答

回答:溫度高,構成白糖的微粒更快地擴散到水中。說明微粒的運動速率與溫度有關,溫度越高,速率越大。

總結:1.構成物質的微粒是不斷運動的;

2.不同微粒的運動情況有所不同;

3.微粒的運動速率與溫度成正比。

舉例:那些現象又能夠說明構成物質的微粒是不斷運動的呢?

討論:學生舉例。如聞到花香,濕衣服曬干,氯化氫與氨氣生煙實驗

實驗:水和空氣的壓縮實驗

現象:水不容易被壓縮,而空氣容易被壓縮

說明:1.構成物質的微粒之間具有間隙;

2.構成水的微粒間隙很小,構成空氣的微粒很大;

實驗:水與酒精的混合實驗

1.50mL水+50mL水 2.50mL酒精+50mL酒精 3.50mL水+50mL酒精

結果: 等於100mL 等於100mL 小於100mL

說明:同種微粒之間的間隙相同;不同種微粒間隙不同

閱讀全文

與物質構成的奧秘教案教學設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