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視頻設計 > 尖銳物品我會用教學反思

尖銳物品我會用教學反思

發布時間:2021-01-04 11:58:37

① 每次我一看到尖銳的東西都會眼暈

怕被戳,心理障礙,建議用針用打火機烤一烤,刺下皮膚,在感受下痛的感覺,在此過程中努力調整呼吸均勻,1到3次即可。

② 尖銳利器易傷人教學設計

活動目標:

通過活動讓幼兒知道尖利的物品如使用不當會傷害身體;教幼兒學習正確地使用筆內、筷、剪容刀、鐵鏟等物品的方法,初步培養幼兒的安全意識。

活動准備:

幼兒平時能接觸到的尖里利物品,如筆、筷子、剪子、小刀、小樹枝等;熟悉《幼兒用書》中的有關內容。

活動過程:

1、 介紹准備好的一些尖利物品的名稱、形狀及用途。讓幼兒了解這些物品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許多方便。

2、 讓幼兒根據切身體會談尖利物品使用不當時,會對人造成危害(劃傷、割破等)。

3、 討論如何正確使用尖利物品,保護自己或別人不受到傷害,學習正確使用筆、剪刀、筷子、鐵鏟等。

小結:在使用尖利物品時,不能將尖利的物品拿在手上隨意揮

舞,也不能含著筷子、吸管或用小棒串著的食物追逐。尖利的物品用完後要及時收拾好。(特別要提醒幼兒,他們年紀還小,有一些尖利的物品還不能使用,也不要去嘗試,更不能當玩具玩。)

③ 中班教案什麼尖尖上天的教學反思

第一,由於這個活動要讓幼兒探究的東西是尖尖的,較為危險,所以我設計環節時就有些畏首畏尾的,不敢讓幼兒盡情的去動手發現、操作實踐,甚至考慮過要不要不給每個組的桌子上放置尖尖的物品,而是在老師的桌子上放一份,讓幼兒去觀察。但是後來的思考和吸取意見中,我發現這樣是不對的,科學活動的價值就在於讓幼兒在探索中發現,然後操作實踐、體驗表達,並在過程中感受事物的規律。如果我因為安全的擔心就剝奪了孩子動手的權力,這節活動也就失去了它的意義。因而我轉換思路,依然讓幼兒探索,但是在尖尖的物品上進行改進。我繞著教師走了一圈,發現其實尖尖的物品也並不都是很危險的,跳出危險的圈子,我發現還有許多尖尖的東西,例如三角形的積木、美工區的吸管、折紙的飛機等等,都是相對比較安全的。用它們讓幼兒探索,便能兩全其美了。
其二,是提前的經驗鋪墊問題。《共同生活》上的參考備課寫的是讓幼兒上課前,在家中搜羅尖尖的物品帶來。我考慮到從家中帶尖尖的東西來會比較危險,又不便於歸還,便沒有設置這個環節。但是媛媛老師提醒了我,這是幼兒的前期經驗,要有了前期經驗,教師才能更好地幫助幼兒提升、整理經驗。因而這個環節還是很重要的。那不讓幼兒從家裡帶東西就不能鋪墊前期經驗了么?陸老師提醒我,其實有時候並不需要那麼多動作,在上課前一天與家長交流,讓家長晚上帶孩子在家中找找家中尖尖的物品,一樣可以達到效果。

④ 手觸摸尖銳物品上癮是什麼原因我從小喜歡講被子衣服折成尖角用手磨刮,經常不想停下來,誰知到這是啥症

我也是一模一樣,這個習慣有十年了,很苦惱。不知道是不是多動症,手總是情不自禁要碰尖東西,看書什麼的很難集中精力,該怎麼治療

⑤ 看到刀子和尖銳物品時旁邊有人,就會想到傷人的情景。總是用理智控制自己的想法,但是很難受。是精神病

咱們兩個一樣啊,我現在也是這樣,很確切的告訴你是強迫思維,不是精神病,可以放心,我在服鹽酸氟西汀,放心這個是可以痊癒的,加個qq吧一起交流1010701773。

⑥ 這是什麼尖銳物品

這是客機緊急逃生滑梯。是由塑料、橡膠等等類似產品製成,安裝在客機的緊急逃版生門下邊。權
在緊急情況下,客機迫降到地面或海面後,為讓人員盡快逃離出事的客機,打開緊急逃生門,它會彈出來,經過高壓氣體充氣,形成滑梯造型,然後人員從上面滑下。
它怕尖銳物品損壞,所以在滑下時嚴禁穿高跟鞋和拿手提包,都是為了防止上面的尖銳物體將它損壞。
而眼鏡,則是怕人員在下滑時不小心碰到堅硬物體,從而導致受傷。

⑦ 為什麼尖銳的東西對著我,我會覺得不安

尖銳恐懼症

⑧ 喜歡拿尖銳的物品扎自己,這是什麼毛病啊

其實我也是,無解,我也以為只有我有,我尤其喜歡用那種「的確良」回材質的被子疊成一個尖答尖的東西戳一戳自己的手,或者是蹭一蹭,其實這不用擔心,不是什麼自虐傾向,也不是什麼怪癖好,其實只是一種感官上的對這種感覺的某種「喜歡」。不用擔心啦!

⑨ 怎樣避免尖銳物品的方法

避免尖銳的物品,我覺得一般來講避免尖銳的物品,就是因為家裡有版小孩,有小孩的話權才害怕這種桌腳啊一隻腳啊或者是椅子之類的太過於艱難傷害到了小孩,一般來講現在有在賣那種角墊。角墊裡面是有聯系的,有雙面膠,外面是泡沫或者是棉類的製品。你把它放在桌腳就能夠使這種桌角的變得沒有那麼尖銳了。這是一個方法,還有就是盡量不要在家裡擺放一些尖銳的東西。

⑩ 為什麼尖銳的東西對著我,我會覺得不安

人的本能哦 躲避危險 尖銳的東西讓人感覺不安全。會刺激到神經。要內求求治者在放鬆的情況下,按容某一恐怖或焦慮的等級層次進行脫敏治療。 系統脫敏療法對有明顯環境因素引起的某些恐怖症、強迫症特別有效。 系統脫敏法是一種最常用的行為治療方法,它應用「抗條件作用」原理以解除病人的與焦慮有聯系的神經症等行為問題。系統脫敏法的基本原則是交互抑制,即在引發焦慮的刺激物出現的同時讓病人作出抑制焦慮的反應,這種反應就會削弱、最終切斷刺激物同焦慮反應。

閱讀全文

與尖銳物品我會用教學反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