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淺談如何做好小學數學學科教學設計
如何做好小學數學學科教學設計
在新課改理念的影響下,教師的角色和教學行為發生了很大的轉變,從傳統的知識傳播者到學生發展的促進者,從教室空間支配者的統領地位到教學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由傳統的"教師帶著知識走向學生"變為"教師帶著學生走向知識".在成功的轉變之後,課堂教學質量有了顯著提升。同時,也有部分青年教師的課堂教學質量還很低,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前期的教學設計不到位。下面,以北師大版(2011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圖形的變換》一課為例淺談如何做好教學設計。
一、什麼是教學設計
對於教學設計的理解,很多人都曾經做過專門的闡述。加涅認為"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化(systematic)規劃教學系統的過程。教學系統本身是對資源和程序做出有利於學習的安排。任何組織機構,如果其目的旨在開發人的才能均可以被包括在教學系統中。"賴格盧特在《教學設計是什麼及為什麼如是說》一文中指出:"教學設計是一門涉及理解與改進教學過程的學科。任何設計活動的宗旨都是提出達到預期目的最優途徑(means)。因此,教學設計主要是關於提出最優教學方法的處方的一門學科,這些最優的教學方法能使學生的知識和技能發生預期的變化。"
在小學數學學科教學中,教學設計就是對教學系統中的各種因素(教師、學生、教學目標等)進行科學分析的基礎上,整合各種資源,運用相關教育學和心理學理論設計的學習程序。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以課改理念為依據,以學生為主體,以課程標准為目標,以教材為載體,以教參為輔助下的獨立思考加集體研究。教學設計時應該按照怎樣的思路來進行呢?可以分為六個步驟進行,分別是:了解教學內容,明確教學任務;確定教學目標,選擇教學素材;找准呈現方式,確定教學方法;設計課堂設問,細化教學語言;整體思考全課,完成教學設計;反復斟酌修改,完善教學設計。
二、如何進行教學設計
1.了解教學內容,明確教學任務。首先,要了解本課教學內容屬於哪一領域的知識(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實踐與綜合應用);然後,了解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在本單元、本冊教材乃至12冊教材中的位置,也就是前後知識之間的聯系;同時,還要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這些都了解清楚以後,再對照課程標准明確本課的教學任務,也就是說這節課的任務倒是干什麼的。
2.確定教學目標,選擇教學素材。教學目標是對一節課教學任務的總體概述,在確定教學目標時,我們可以參考教參或其他一些輔助材料。為了更好地達成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我們需要對目標進行細化,要細化到可以落實的目標小點。之後,根據目標小點再選擇教學素材,教學素材指的是課堂上為了完成教學目標而選擇的載體。我認為這個載體要以教材上給予的為主,自編的為輔,畢竟教材是經過專家們多次研究過的,具有很強的代表性。但是,我們又不能原樣搬用,要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生實際創造性地使用好教材,比如說可以把靜態變動態、增加一點、修改一些、整合一部分等等,讓教材內容故事化、生活化、活動化……教學素材的選擇一定要與目標點相對應,即:一個素材要對應一個或幾個目標小點。
以《圖形的變換》這節課為例,對照課程標准就可以發現這節課的教學任務是經歷旋轉過程體會一個簡單圖形經過旋轉後能得到較復雜的圖形,感受圖案的美;體會到中心點、角度、方向的不同,旋轉後得到的圖形也不同。在此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增強美感。然後,對本課的三維目標進行細化,細化出7個目標小點,分別是:1.經歷圖形的旋轉過程,感知圖形的旋轉需要中心點、角度和方向;2.體會一個簡單圖形經過旋轉後能形成
較復雜的圖形;3.體會中心點的不同旋轉後得到的圖形不同;4.體會角度的不同旋轉後得到的圖形不同;5.體會方向的不同旋轉後得到的圖形不同;6.經歷圖形的旋轉過程,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7.欣賞經過旋轉後圖形的美,培養學生的美感。然後,就可以根據細化的目標小點選擇合適的素材。根據本節課的目標小點,可以選擇4個素材,即:
這些素材對應的目標小點如下:
第一個素材:經歷圖形的旋轉過程,初步感知圖形的旋轉需要中心點、角度和方向;體會一個簡單圖形經過旋轉後能形成較復雜的圖形;第二個素材:體會中心點、角度、方向的不同旋轉後得到的圖形不同;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第三個素材:欣賞經過旋轉後圖形的美,培養學生的美感;第四個素材:經歷圖形的旋轉過程,知道圖形的旋轉需要中心點、角度和方向;體會一個簡單圖形經過旋轉後能形成較復雜的圖形;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找准呈現方式,確定教學方法。教學素材確定後,我們就需要考慮這些素材的呈現方式。一般情況下,素材可以靜態呈現、直觀演示、課件演示等等。《圖形的變換》一課中所用素材的呈現方式分別是:大風車圖案的呈現方式是動手操作、課件演示;三角形圖案的呈現方式是課件演示,三角形分別以不同的中心點、角度旋轉;第三組素材採用的是教材中數學萬花筒中的圖案,採用靜態呈現的方式,讓學生在觀察中感受圖案的美;菱形圖案是自編素材,呈現方式是靜態呈現、課件演示。靜態呈現的是十字架形狀的簡單圖形,課件演示的是復雜圖形,從十字架形狀演示到復雜圖形的旋轉過程。
在使用這些素材的時候,我們要遵循"用盡用全"的原則,即:一個素材要達成一個或幾個目標小點。然後,我們就可以根據學生實際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要注意的是課堂上學生是主體,教師是引導者,素材的呈現方式和教學方法一定要符合學生的特點,一定要注意學生的興趣,一定要把課堂上大量的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在自主探索、動手實踐和合作交流過程中學習知識、發展能力。
4.設計課堂設問,細化教學語言。一個素材其實就是一個教學片段,在形成教學片斷的時候,我們需要考慮教師的課堂設問,也就是要確定教師教學語言。常見的教師課堂設問有五種,分別是主幹問題、追問問題、引導問題、交流問題、轉問問題。主幹問題是教學設計中的框架問題,具有思考性。要求語言准確、清晰,數量不宜過多;追問問題是主幹問題下的深刻提問,能夠引起學生對學習內容進行深刻理解,具有深刻性;交流問題是師生交流時隨機產生的問題,具有全面性;引導問題是引導學生進一步作答的問題,具有啟發性。需要注意的是,教師的引導一定要順著學生的思維進行;轉問問題是同伴間需要互助的問題,具有鼓勵性。課堂語言除了以上五種設問外,還包括過渡語言、交流語言等。
5.整體思考全課,完成教學設計。教學片斷形成後,用過渡語言連接起來就形成了初步的教學設計。在連接片段形成完整教學設計時必須用過渡語言,既能起到承上啟下作用,又能使教學設計具有完整性。一般情況下,過渡有二種形式,一種是按一定順序的過渡,也就是從上一環節的結果過渡到下一環節,這也是我們經常使用的;另一種是跳躍式的過渡,也就是不從前一環節的結尾過渡到下一環節,因為這二個環節之間沒有很大的聯系,而恰巧與前一個環節或更前一個環節聯系緊密,所以就從那個環節直接過渡到下一環節,這樣中間就跳過了一個或幾個環節,稱為跳躍式過渡。這兩種過渡方式的語言是不同的,在設計時需要注意。同時,還要考慮課件使用等方面問題。
6.反復斟酌修改,完善教學設計。好的文章是改出來的,不是寫出來的。同樣道理,好的教學設計也是經過反復斟酌修改出來的。因此,我們在完成教學設計後、在上課之前一定要經過幾次的琢磨、修改,使教學設計不斷完善。在修改時,我們既可以有宏觀上的結構調整,如教學片斷的調整;也可以有微觀的細節修改,包括教師設問、過渡語言、課件,甚至是一個詞、一句話、一個動作、一個表情……在這個反復調整和修改的過程中,也是我們深入理解教學設計、熟記教案的過程。
以上是基本的教學設計思路,不一定對每一個人適用,只是一個借鑒和參考,要根據個人情況和學生實際來確定,只有適合自己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
『貳』 數學學科知識與能力案例分析和教學設計一般寫完可以得幾分
可以進行跨學科比來較,源如學習政治可用語文中的句子分析法來分析政治概念等等…… 三、問題學習法。帶著問題去看書,有利於集中注意力,目的明確。它要求我們看書前,首先去看一下課文後的思考題,一邊看書一邊思考;同時,它還要求我們在預習時去尋找問題,以便在聽課時在老師講解該問題時集中注意力聽講
『叄』 數學學科教學設計應該注意什麼問題
我認為應該讓學生融入課堂 不要只講書上的乏味的內容 該適當添加一些有意思的內容
『肆』 教師資格證的數學學科知識與能力教學設計題怎麼寫
(一)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部分的寫作要求:三個操作要求:(1)分析《課程標准》的版要求。(2)分析每課權教材內容在整個課程標准中和每個模塊(每本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3)分析高中每課教材內容與初中教材相關內容的區別和聯系。
(二)學生分析
學生分析部分的寫作要求:三個操作要求:(1)分析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和能力狀況。(2)分析學生存在的學習問題。(3)分析學生的學習需要和學習行為。
(三)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部分的寫作要求:三個操作要求:(1)確定知識目標。(2)確定能力、方法培養目標及其教學實施策略。(3)確定引導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的教學選點及其教學實施策略。
『伍』 教師資格證考試數學學科的教學設計模板
第1問:數學學科專業知識
教師資格證考試考查數學學科專業知識,根據具體題目進行分析解答。例如2017年上:請列出數學“統計與概率”時涉及到的三種統計圖,並分析三種統計圖的聯系和區別。
第2問:教學目標設計
作答教師資格證考試模板:
1.知識與技能目標
(1)學生能夠理解xx的算理。(低年段)
(2)學生能夠知道xx豎式中各部分的名稱,並理解xx豎式中每個數的含義。(低年段)
(3)學生能夠會按照xx的特徵、xx的特徵對xx進行分類。 (中年段)
(4)學生能夠理解並掌握簡單的求xx的方法及其意義的應用。(中年段)
(5)學生能夠理解xx的意義,掌握xx的讀法、寫法。(高年段)
2.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小組合作交流討論的方式理解xx在生活中的應用,能夠解決一些簡單的數學問題。(低年段)
通過觀察、分類、測量、活動 ,經歷認識xx的過程,提高動手操作能力,發展初步的空間觀念/(空間想像能力)。(中年段)
通過交流、討論、辨析等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獨立思考、抽象概括的能力。(高年段)
通過對比和分析,理解xx與xx的區別和聯系。(高年段)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對xx的探索,學生的數學興趣(學習數學的興趣/積極性)得以提高(增加),能夠進一步體會數學來源於生活並服務於生活(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數學的美/圖形的美),培養事物間是普遍聯系的辯證唯物主義觀念。
第3問:教師資格證考試教學過程設計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圖片導入:為學生們呈現圖片、視頻
模板:同學們,在正式上課之前,老師先請大家欣賞幾幅圖片(一段視頻),(展示圖片或視頻後詢問)大家能通過觀察發現這些圖形都有哪些共同特徵嗎?嗯,都是xxx的。今天我帶領大家一起來認識xx形。
2.問題導入:提問引發學生思考
模板:同學們!x年級x班的男女生進行踢毽子比賽,男生四人,女生五人,成績分別為xxxxxxx,提出問題:我們能幫助他們判斷男生隊和女生隊哪個隊的成績更好嘛?看同學們都在搖頭,沒關系,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講授的新知識----xxx。
3.溫故導入:復習舊知為新知做鋪墊
模板:(出示卡紙,估長方形的面積來學習今天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同學們, 這是一個xxx,它的xxx大約是多少?誰利用我們之前學過的方法估算一下?你是怎麼估的,請上來驗證一下。(生展示思路:)xxxxxxxxx,那麼xxx的面積就是長乘寬。
二、教師資格證考試新課講授
1.知識鋪墊/以舊引新
(1)老師展示素材,學生根據實際情況,提煉出數學問題。
(2)老師通過提問等方法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猜想新問題的解決方法。
2.選擇方法,驗證猜想
(1)學生分組合作、交流討論,利用手中的學具探索、驗證猜想。
(2)老師在巡視的過程中給予適當的指導。
3.深入辨析,公式/理論推導
(1)老師帶領全班同學深入辨析,溝通不同驗證法的聯系,引發學生總結其共同特點。
(2)教師適當引導,深化學生對公式或算理演算法等內容的理解。
三、教師資格證考試鞏固練習
要求學生板演、在練習本上完成教師展示的變式題目,利用本節課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分析問題的能力,並規范學生的計算步驟,幫助學生養成細心認真的習慣。
四、教師資格證考試歸納小結
老師帶領全班同學分享本節課的收獲,包括知識點及數學思想。
教師資格證考試數學學科的教學設計模板大家務必要記清楚,希望各位考生都能順利通過考試。更多關於教師資格證考試的備考技巧,備考干貨,新聞資訊等內容,小編會及時更新。
『陸』 如何進行初中數學學科單元教學設計
一.單元教學設計的意義
教學設計是我們教學中非常重要的環節。大家都知道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做一個設計,有一個設計就會使我們做的更加主動。
單元設計,首先什麼是單元,比如說一章,比如說一個模塊,比如一個模塊里的一塊面,比如說一元二次方程這章,我們可以把它當作一個完整的內容來進行設計。當然,也可以做跨章節的內容的教學設計。比如說一次函數,我們可以把一次函數這章分為三塊,一塊是平面直角坐標系,函數知識初步,一塊是一次函數的知識,第三塊是反比例函數的內容。函數知識是初中的一個重點,怎麼樣對這些進行教學設計,我們有一個整體的思考非常重要。
另外,老師應該能夠關注關於方法和能力方面的單元教學設計。比如計算,我們就可以考慮一下,作為一個計算能力,在初一、二年級里,怎麼樣進行設計。使得我們的學生從小學的水平,能夠有一個明顯的提升。我們可以分析一下,支持計算能力的,在課程中有哪些載體。然後在這些載體中,應該如何幫助學生提升他的計算能力。所以我想這樣的一些思考,都是單元教學的設計的很重要的內容,與我們傳統單元的教學設計的內容,需要開拓一點,視野開拓一點。在單元教學設計,有一個,或者有兩個核心的主題詞,第一個是整體,第二個是效率。
我覺得做好單元教學設計,會使你知道在什麼時候,我講到什麼程度,我後面還會對這件事情有所解釋的。當然現在對單元教學設計的思考范圍還是更大一些。比如對有一些概念,比如說弧度的概念,我們也可以對他有一個單元的思考。因為絕不是說講弧度的定義的時候,才會涉及到弧度。只能這樣就無法向學生解釋清楚為什麼加人弧度概念等等,所以我們應該以一個整體的觀點來思考我們整體的教學。這樣會提高教學效率。
二.單元教學設計的含義
單元教學設計:對教材中的章或單元等相對完整、綜合的教學內容進行教學設計。
一課時教學設計:對適合在一節課內實施的教學內容進行教學設計。
三.單元教學設計的原則與注意事項
(1)以單元或章為單位,體現各個知識點之間的邏輯關系
(2)體現單元學習的完整性
(3)體現單元學習的層次性
(4)多種教學形式相結合,教師主導、學生探究相結合
(5)注重單元內容的綜合運用
(6)提供評價方法及模板……
四.如何進行單元教學設計
(1)基本結構框架
(2)新課程標准指出:數學課程的設計,要充分考慮本學段學生數學學習的特點,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心裡特徵,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學生的數學思考;充分考慮數學本身的特點,體現數學的實質;在呈現作為知識與技能的數學結果的同時,重視學生已有的經驗,使學生體驗數學問題、構建數學模型、尋求結果、解決問題的過程。
4.學生分析:習慣、態度、對學過內容的掌握
5.教材分析
(1)教材分了17個學時講授,2個學時復習,寫出具體課時安排
(2)可能遇到問題
6.教學設計的一些問題
(1)什麼內容以教授為主
(2)如何利用學過的知識
(3)如何組織學生自主學習:利用符號語言梳理學過內容
(4)讓學生總結一些好的案例:比較不同語言表述同一對象
(5)如何提示學生「實數和二次根式」在後面學習中的作用
(6)「實數和二次根式」將伴隨學生經歷從初中到高中學習的過渡,在教學設計中關注以下問題:①學生的學習習慣;②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③幫助學生梳理學習過的內容
7.教學反思、總結
(1)收集一些教學案例
(2)與自己教學比較
(3)完成一個總結
(4)修訂自己的教學設計
『柒』 如何體現數學學科拓展教學設計
課堂教學是教復學的基本形式,制是學生獲取信息、鍛煉多種能力和養成一定思想觀念的重要渠道。然而課堂教學的時間是有限的,要實現用最少的時間使學生獲得最大的進步與發展,新課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必須面對的一個問題就是如何使課堂教學效益最大化,有效教學是一重要途徑。
『捌』 數學學科教學設計應該注意什麼問題
我認為應該注意教案內容的靈活性。
由於我們教學面對的是一個個活生生的有思維能力的學生,
又由於每個人的思維能力不同,對問題的理解程度不同
『玖』 教師資格證考試初中《數學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怎麼備考尤其論述題,案例分析題和教學設計題,該怎麼學
您好! 2016年教師資格證考試是全國統考,初中數學要考三科難度比較大。初中數學科目:《綜合素質》《教育知識與能力》《數學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初級中學)可以看一下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