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飛船上的特殊乘客預習主要內容
《飛船上的特殊乘客》應該預習的主要內容如下:
作者:李龍 朗讀人:李莉
中心內容:介紹了經過航天旅行的植物種子所發生的變化,產生變化的原因,以及經選育之後果實的實用、葯用及他用。
解題:題目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將植物種子人格化為乘客,更具親和力,激起讀者的閱讀興趣。
段落大意:
1、明確了本文要說明的客觀事物──「特殊乘客」,即經過航天旅遊的植物的種子。
2、以茄子種子為例,說明「特殊乘客」的變化,並指出它們變化之後的優點。
3、介紹了促使這些植物種子產生變化的兩方面原因:大自然的環境影響和科學選育。
4、介紹太空蔬菜的食用價值。
5、介紹太空蔬菜的葯用和其他價值。
6、總結全文,點明中心,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贊頌了聰明勤勞的科學工作者。
(1)飛船上的特殊乘客的教學設計擴展閱讀:
文章提到的太空蔬菜:
在浩瀚的太空中,由於宇宙射線的輻射,由於處於微重力、高真空的特殊環境,使得一部分植物種子內部的遺傳物質產生了微妙的變化。
科學家對經太空遨遊的植物種子進行選育,不斷地選育優良的變異植株,淘汰那些不良的變異植株,並將優良的變異植株經過四代以上培育,使其性狀穩定,最終培育成新的太空品種。
比普通蔬菜更加美味可口,如太空甜椒可直接生吃,味道微甜,清脆爽口。太空紫紅薯生食味甜,水分足,如優質水果,熟食集香、軟、甜於一體,色、香、味俱佳,是城市居民、賓館、飯店的上等保健食品。
Ⅱ 飛船上的特殊乘客 問題
、聯繫上下文,說說小小的植物種子經過一番太空旅行,有哪些美妙內的變化和神奇的用途。
美妙的容變化:太空黃瓜里的鐵和維生素c的含量都大大提高;太空葫蘆可以長到一米長;太空辣椒不僅個大美味,還結出漂亮的黃色甜椒和紅色甜椒。
神奇的用途:抗病力強 治病 美化、綠化環境
2、為什麼稱科學家為「真正的魔法師」?答:把科學家說成真正的魔法師,藉此贊美了科學研究的神奇力量,贊美了聰明勤勞的科學工作者
3、假如你是科學家想帶哪些植物種子遨遊太空?猜猜他們可能會有哪些美妙的變化和神奇的用途?
答:我想帶小麥種子到太空,經過遨遊和改良,爭取回到玉帝懲罰人們前的狀態,讓每個葉都能張出一個麥穗,產量提高3-10倍。全世界徹底擺脫糧食危機。
Ⅲ 小學四年級語文上冊第32課《飛船上的特殊乘客》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飛船上的特殊乘客》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下面通過借鑒原文來闡述主要內容:
文章開門見山表述了「2003年10月15日至16日,我國成功進行首次載人航天發射,實現了中華民族的飛天夢想。在神舟五號飛船上,有一批「特殊乘客」——植物的種子。」點明了題意,明確了本文要說明的客觀事物,航天旅遊的植物的種子。
第二自然段「植物的種子是不會講話的,但是我們有辦法了解它們在航天旅行中的經歷。」講述神舟一號無人飛船的茄子種子,引導讀者了解下一個即將要說明的問題──它們產生變化的原因。
第三自然段,概括且有序地介紹了促使植物種子變化的兩大原因:
1,宇宙射線的輻射與微重力、高真空的環境
2,科學的選育,使其良好的性狀逐漸穩定。
第四、五自然段,整體全面的就太空蔬菜的食用、葯用和其他用途進行了介紹,闡明這一科研成果能夠造福人類。
最後一段統領全文中心思想,贊頌了聰明勤勞的科學工作者。
(3)飛船上的特殊乘客的教學設計擴展閱讀
太空育種起步於20世紀60年代,目前世界上只有美國、俄羅斯和中國三個國家成功地進行了衛星搭載太空育種。
經歷太空遨遊的農作物種子,大都發生了遺傳性基因突變,返回地面種植後,不僅植株明顯增高增粗、果型增大,產量比原來普遍增長10%~20%,而且品質大為提高,作物肌體也更加強健,對病蟲害的抗逆性特別強。
太空育種開創了一種全新的育種模式,也為發展現代農業提供了新的技術支撐,所以如今引種、試種「太空蔬菜」和「太空糧」也在全國逐漸升溫。在北京、南京等地還建立了航天育種中心。
Ⅳ 飛船上的特殊乘客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主要內容:課文介紹了經過航天旅行的植物種子所發生的變化,產生變化的原因,以及經選育之後果實的實用、葯用及他用。
題目《飛船上的特殊乘客》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吸引讀者,激起學生閱讀的興趣。
這篇說明文語言生動活潑,知識性、趣味性很強。全文共6個自然段,段落之間條理清楚,層層深入。
(4)飛船上的特殊乘客的教學設計擴展閱讀:
首段開門見山,點明了題意,明確了本文要說明的客觀事物──「特殊乘客」,即經過航天旅遊的植物的種子,同時,以兩個設問句導入下文。
第2自然段,以搭乘過神舟一號無人飛船的茄子種子為例,說明「特殊乘客」的變化,並指出它們變化之後的優點,自然而然地引發人們的思考:優點從何而來?水到渠成地過渡到下一個要說明的問題──它們產生變化的原因。
第3自然段,概括而有序地介紹了促使這些植物種子產生變化的兩方面原因:一是來自大自然的,即宇宙射線的輻射與微重力、高真空的環境,使其內部遺傳物質發生了微妙變化;二是來自科學力量的,即科學的選育,使其良好的性狀逐漸穩定。
第4、5自然段,依次就太空蔬菜的食用、葯用和其他用途進行了介紹,說明這一科研成果能夠造福人類。
最後一個自然段總結全文,點明中心,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贊頌了聰明勤勞的科學工作者。
Ⅳ 《飛船上的特殊乘客》讀後感310字
星期天我寫了《飛船上的特殊乘客》讀後感。
你們會想特殊乘客是什麼呢?他們就是各種各樣的植物。
讓我來說說吧!科學家在航天時帶了植物的種子。讓他們在宇宙中生活一段時間,在帶到地球和沒上過宇宙的種子比一比,就發現它的果實,有的比籃球還大,有的卻比雞蛋還小。科學家從中篩選培育出優良品種,加以推廣,從而推進農林牧業的發展。經過多年努力,專家們已經培育出「太空水稻」、「太空番茄」、「太空黃瓜」、「太空辣椒」等新品種。它們普遍具有產量高、品質好、生命力強等優點。
哈哈!你們是不是想現代的科技真高呀!是呀!可是我們還要多學習,創造出比這一項好一百倍的奇跡。
======================================
《飛船上的特殊乘客》是一篇略讀課文。課文介紹了經過航天旅行的植物種子所發生的變化,產生變化的原因,以及經選育之後果實的實用、葯用及他用。題目《飛船上的特殊乘客》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吸引讀者,激起學生閱讀的興趣。這篇課文一方面有數十個難以解釋的專業術語,如宇宙射線、微重力、高真空、神舟飛船等等;一方面這些高科技的的信息離四年級的學生很遙遠,學生缺少知識上的積累;第三,太空種子實驗延續時間長、內容廣泛,涉及到的植物種類、變化趨勢多而復雜。如此多的內容,如此長的篇幅,為體現略讀課言語的特點,如何在一節課內完成?這對於我是一個較大的挑戰。
盡管是略讀課文,可是我不敢大意,因為我自己把課文默讀、朗讀了不下五遍,盡管我被文章有趣的內容所吸引,許多知識我是第一次看到,如「從太空中回來的茄子,種出來以後有的結的果實有的比籃球還大,有的卻比雞蛋還小」,如「太空葫蘆……」但是仍然感覺到許多地方晦澀難懂,如「在浩瀚的太空……」帶著這些疑問,我查閱了大量的文字、圖片資料,從「神舟飛船」到「宇宙射線」,從「太空蔬菜」到「太空花卉」,盡可能多地窮盡太空種子研究的相關資料,豐富自己的積累。
對於此文,作為老教師的我尚且難以理解,更何況四年級的小學生?於是,當我以學生的思維再讀課文時,發現了更多的難點、疑點、興奮點……教學的思想也豁然開朗:從神舟五號精彩回放中,分類引出對專業術語的理解;從對課文的梳理中,了解說明文的基本表達方法;從課文的探究中,感受科學的魅力;從對未來種子的暢想中,激發學生探索科學的慾望。如,借精彩的錄像,引導學生區別「載人航天、神舟飛船、返回式衛星」、模糊理解「宇宙射線、微重力、高真空」,然後再讀課文,整體把握文章就容易多了。
略讀課文主要是培養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提高他們的閱讀水平。因此,在教授這篇課文時,我先讓學生通過一個「*」,意識到我們要學的課文是一篇閱讀課文。而在平時學習閱讀課文時,緊緊圍繞閱讀提示中的要求來展開。這節課也不例外,讓學生在閱讀提示中找出要求,並告訴他們:今天我們就按照要求學習課文。這樣一來,在學生的腦子里就會形成一個印象:凡是閱讀課文,只要去找閱讀提示中的要求,解決了要求中提出的問題,就能把握整篇文章。
「簡單」是使教學走向真實、豐滿的有效策略。基於此認識,我將本課的目標集中在兩點:一是引導學生了解我國生物科學取得的新成就,感受科學實驗和科學研究的神奇作用,激發學生的科學興趣及探索的慾望。二是學習准確地用詞、形象地表達,初步學習說明文的基本表達方法。這兩點既是目標,又是交織的兩條線索——在明線「感受科學的神奇」中滲透語言文字的品味。比如我抓住中心句「小小的植物種子經過一番太空旅行,好像獲得了「魔力」,可以有這么多美妙的變化和神奇的用途。」引導學生聯系前後文,補充以豐富的圖片資料感受種子經太空旅行後所發生的奇妙的變化——果實變大、味道變美、顏色變奇、形狀變怪……正因為有了這些變化,所以它們有了神奇的用途:有的成為綠色蔬菜、有的成為葯品原料、有的能美化生活、有的能促進環保……至此,我借「神舟七號」即將飛天的美好前景,引導學生奇思妙想:你想搭載什麼種子?想讓它們發生怎樣奇妙的變化?有什麼神奇的用途?於是便有了「我想讓蘿卜長得又白又胖,還有美容養顏的功效」,「我想讓靈芝長得如荷葉那麼大,讓更多的人身體健康」……再如在理解「科學選育」中穿插對「篩選」的理解,在感受種子奇妙變化中領悟「魔力」……
正因為以「簡單」為指導,以「常態精品」為追求,所以我有了更多的時間關注學生,可以從容地面對課堂的生成,在「加」與「減」的辯證中,學生的讀書時間多了,思考時間多了,訓練的時間也多了,語文能力的提高自在不言中。
=========================================
| 人教教案 >> 人教版四年級上冊 >> 虞麗芝《飛船上的特殊乘客》教學反思 熱
虞麗芝《飛船上的特殊乘客》教學反思
作者:佚名 轉貼自:本站原創 點擊數:551
虞麗芝《飛船上的特殊乘客》教學反思
海城二小 虞麗芝
我在《飛船上的特殊乘客》這篇略讀課的教學時,努力找准切入點,略中求精;抓住語言文字特點,讀寫結合;激發閱讀科技文章的興趣,適時布置課外閱讀作業,引導學生遷移略讀方法,以期達成略讀教學目標
一、略中求精,找准切入點
我在教學《飛船上的特殊乘客》一課時,採取了聚焦策略,從種子的變化切入,展開教學。導入課題後,通過朗讀課文中一段文字「2003年10月15日至16日,我國成功進行首次載人航天發射,實現了中華民族的飛天夢想。在神州五號飛船上,有一批「特殊乘客」——植物的種子。」刺激學生的閱讀慾望。從此聚焦種子的變化,讓學生通過默讀找出課文哪裡讓你感受到種子的變化,劃出相關的句子。
二、讀寫結合,體會寫法特點
周一貫先生多年前就指出:在語文課上,不能「君子動口不動手」。動筆寫一寫,在客觀上能迫使每一位學生都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不至於課堂上成了老師和部分學生的熱鬧對話。
在課堂上,尋找語言文字的點,適時引導學生進行仿寫訓練,讀寫結合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即使在略讀課文教學,我也盡量抓住機會讓學生課堂上有機會動筆。仿寫訓練點的尋找,要整合整個單元的單元主題與教材特點。《飛船上的特殊乘客》是四上第8單元的第四篇課,這個單元的學習主題是:「科學技術的發展」。這個單元共選用了四篇說明文,這《飛船上的特殊乘客》之前,有兩篇精讀課文和一篇略讀課文。說明文說明方法的學習與運用,是本單元的訓練重點。
因此,我在最後一個環節出示:「我希望帶著 的種子上太空,培育出新的太空 ,太空 的特點是 。」引導學生用上課文中的說明方法,寫一寫「新型太空種子的魔力」,水到渠成地完成句式的填寫。
三、拓展遷移,激發閱讀興趣
如果把閱讀比作開車的話,那麼課堂內的閱讀是開車考駕照的訓練場,課外閱讀就是「公路上的自由行駛」了。如果說精讀課是嚴格規范的訓練場的話,那麼略讀課就是「依路而建半開放的訓練場」了。為課外閱讀引路,最後目標也指觀獨立完成的課外閱讀,才是閱讀教學的主旨。大量的行駛經歷,才能形成高超的開車技術,閱讀也不例外。
本篇課文的教學激發了學生探究太空的慾望和閱讀科普文章的興趣,教學結束時適時地為學生提供參考的書目,引導學生課外閱讀選讀課文《人造發光植物》等文章,上網了解我國生物科學取得的新成就。課外閱讀作業把學生引向了課外閱讀的公路上,讓學生課內的學習有了操練的地方。
四、不足之處
經過一節課的教學,我認為學生配合十分好。課堂也很熱鬧。但是略讀課文中需要精讀的點要更突出,更集中。這個點的確定,就成為略讀課文教學的重中之重。而我的教學設計欠一個集中的「點」,經教研組教師的討論,認為應該圍繞「小小的植物種子經過一番太空旅行,好像獲得了「魔力」可以有這么多美妙的變化和神奇的用途。」進行,這樣的課堂就不會這么散。此外在切入重點句段時,多為學生創設親近文本時機做得還不夠,今後在略讀課文的教學上,還需努力做到略中有精,精中出彩!
知識教學喧賓奪主
教學內容的模糊性與隨意性一直是語文教學的突出問題。這一問題同樣表現在說明文教學中。一些教師在教學說明文時,除了教一些說明方法,大量的時間就是教課文介紹的知識,把說明文教成了常識課。如教學《飛船上的特殊乘客》,在學生明白太空新品種具有「食用」、「葯用」、「美化」與「綠化」的作用後,教師拓展了大量的「太空芝麻」、「太空彩色保健小麥」與「太空櫻桃番茄」等課外資料,讓學生驚嘆太空新品種神奇的「魔力」。引導學生把握課文的知識要點是說明文教學的一個目標,但絕不是重點目標。說明文教學是語文閱讀。語文閱讀重點要引導學生關注課文怎麼寫,而非寫什麼。因為「內容不可能離開形式而存在,也不可能先於形式而存在。」(王尚文語)「內容人人看得見,含義只有有心人得知。形式對大多數人是一個秘密。」(歌德語)
所以,《飛船上的特殊乘客》四、五自然段的教學,在學生明白太空新品種的作用後,應該把重點放在學習體會作者怎樣說明這些作用,為什麼把作用分成兩個自然段來介紹,兩個自然段又是怎樣連接起來的表達形式上。即學習說明語言、說明方法與說明順序。這樣的說明文教學才是真正的語文閱讀。
Ⅵ 人教版四年級語文32課飛船上的特殊乘客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表現了作者對宇宙的無限嚮往。
《飛船上的特殊乘客》出自人教版語文四年級上冊語文教材 ,作者是許龍 ,朗讀人是李莉 。
課文介紹了經過航天旅行的植物種子所發生的變化,產生變化的原因,以及經選育之後果實的實用、葯用及他用。題目《飛船上的特殊乘客》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吸引讀者,激起學生閱讀的興趣。
(6)飛船上的特殊乘客的教學設計擴展閱讀:
這篇說明文語言生動活潑,知識性、趣味性很強。全文共6個自然段,段落之間條理清楚,層層深入。
首段開門見山,點明了題意,明確了本文要說明的客觀事物──「特殊乘客」,即經過航天旅遊的植物的種子,同時,以兩個設問句導入下文。
第2自然段,以搭乘過神舟一號無人飛船的茄子種子為例,說明「特殊乘客」的變化,並指出它們變化之後的優點,自然而然地引發人們的思考:優點從何而來?水到渠成地過渡到下一個要說明的問題──它們產生變化的原因。
第3自然段,概括而有序地介紹了促使這些植物種子產生變化的兩方面原因:一是來自大自然的,即宇宙射線的輻射與微重力、高真空的環境,使其內部遺傳物質發生了微妙變化;二是來自科學力量的,即科學的選育,使其良好的性狀逐漸穩定。
第4、5自然段,依次就太空蔬菜的食用、葯用和其他用途進行了介紹,說明這一科研成果能夠造福人類。
最後一個自然段總結全文,點明中心,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贊頌了聰明勤勞的科學工作者。
Ⅶ 飛船上的特殊乘客這一課中太空蔬菜有哪些用途
科學實驗 種子培植
Ⅷ 《飛船上的特殊乘客》作者簡介
許龍,男,漢族,碩士研究生,工學碩士,生於1985年7月,江蘇豐縣人。許龍的作內品有《飛船上的特殊乘客》等容
2008年6月正式參加工作。
2002年9月-2006年7月,在華中科技大學機電學院讀本科,並獲得工學學士學位。
2006年8月-2009年6月,在華中科技大學機械工程系作碩士研究生,並獲得工學碩士學位。
2008年6月-2008年8月,在湖北省直機關單位實習任科長。
2008年8月-2008年9月,任一龍特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技術總監。
2008年9月-2008年12月,任一龍特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
2008年12月-2009年2月,任一龍特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
2009年2月-2009年4月,任一龍特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
2009年4月至今,任一龍特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董事局主席兼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