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視頻設計 > 五年級科學上冊教學視頻

五年級科學上冊教學視頻

發布時間:2021-01-04 05:38:15

⑴ 義務教育五年級科學上冊生物與環境怎麼教怎樣教學

五年級科學上冊教學計劃
一、教材內容概要:
本冊教材由「生物與環境」、「光」、「地球表面及其變化」、「運動和力」四個單元組成。每個單元含8個教學活動,原則上每個教學活動的時間為1課時,共約32課時,再加上彈性內容和復習檢測約20課時,本學期授課時間約為52課時。
《生物與環境》單元從內容上分三個部分:通過「綠豆種子發芽和生長」、「蚯蚓的選擇」研究生物的生存和非生物環境的關系。第二部分引導學生觀察分析生態系統中生物之間的食物鏈和食物網,並通過對生態瓶的製作、觀察,探究生態系統中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依存的關系。第三部分內容,是把以上認識拓展到自然界,通過典型事例的分析,認識到保護大自然、維護生態平衡的重要性。
《光》單元首先引導學生們觀察光的傳播(直線傳播和反射)特點及其在生產和生活中的運用;接著指導學生認識許多光源在發光的時候也在發熱,太陽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熱源。陽光下物體得到的熱與受到的光照強弱有關系,也與物體本身的性質有關系。最後通過製作太陽能熱水器綜合運用相關知識。
《地球表面及其變化》單元內容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認識地球表面總的地形概貌,以及河流、海洋、山脈、高原等地形及特點;二是地形地貌變化及發生原因。讓學生知道是地球內部的運動,是太陽、流水、風、冰川、波浪等自然力共同作用形成和重塑了地球的外表。
《運動和力》單元內容可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了解重力、彈力、反沖力,讓學生用這些力作動力使小車運動起來,並研究動力的大小與小車運動的關系。第二部分學習測量力的大小,認識力的單位,為研究摩擦力大小做好技能准備。第三部分認識摩擦力,研究影響摩擦力大小的一些因素,研究摩擦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第四部分動手實踐,設計和製作一個小車。

⑵ 請問哪裡可以找到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材五年級上冊科學教案的

是這個嗎?
地表的變化》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會查閱書刊及其他信息源;能面對地表改變的現象進行合理的解釋。

2.喜歡大膽想像;意識到人與自然應該和諧相處。

3.了解地球表面是在不斷變化的;了解人類活動對地表改變的影響。

4.了解化石的形成過程,並能根據化石判斷相關的環境信息。

二、德育目標:

喜歡大膽想像;意識到人與自然應該和諧相處

三、教學重點難點:

了解化石的形成過程,並能根據化石判斷相關的環境信息。

四、活動准備:

1、教師准備

相關課件或圖片:青藏高原、喜馬拉雅山風景圖(包括對生物化石的特寫),非洲、拉丁美洲板塊圖,火山、地震、三角洲,石蘑菇及風蝕蘑菇,石灰岩溶洞和石筍,海蝕、冰蝕等地貌景觀以及山峽工程、三北防護林、開山修路、亂砍森林、人類填海造陸、開挖河道、修建水庫、過度放牧、沙塵暴、地質塌陷、荒漠化、蓄水發電等圖像資料。

2、學生准備

搜集自然力量和人為力量對地表形態影響的相關資料;

實驗材料:噴壺、沙盤。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

播放一些火山、地震、海嘯、山崩或雪崩、山洪和泥石流等視頻資料以及不易被人們覺察,如湖泊沉積作用,地表的沉陷,海岸的變遷,河流的沖刷等方面的圖片資料或展示一些圖片讓學生觀看,讓學生進行「比一比,有什麼發現」

(二)新授:

教師通過課件出示一個6500萬年前和現在地球海陸分布圖,讓學生觀察海洋與陸地的分布情況。問學生:地球表面是一成不變的嗎?猜想它以前會是個什麼樣的?並由此看能發現地表演變過程。

討論:你們知道「滄海桑田的故事嗎?傳說中國古代有個叫麻姑的仙女,曾經多次看到東海變成桑田。你認為滄海能變成桑田嗎?你能提供出證據嗎?提出化石的概念。

請思考這幾個問題:

1.我國科學考察、登山隊在青藏高原、喜馬拉雅山區的岩石中發現了含有魚、海藻、海螺等海洋生物的化石,這說明了什麼問題?

2.近年來,人們發現在台灣海峽海底的某些地方,分布著古代森林的遺跡,反映了此地帶在過去是什麼狀況?

總結:這些事實說明今天的地表形態,都是經過漫長的歷史時期不斷演變而成的,現在仍在不斷變化著。

以青藏高原、喜馬拉雅山區和台灣海峽的海陸變遷的實例引入。把學生迅速帶入問題的情景,這兩個例子比較生動、鮮明,對學生來說又比較新奇,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地表變化的感性認識,還可使學生由好奇而產生進一步學習的興趣。

最後引導學生閱讀生物進化的地質年代表,認識化石在地質研究中的重要作用。教師也可補充一些資料,讓學生對地表變化有更多的了解。如北宋時期,沈括(1031-1095)在他的《夢溪筆談》中闡述了有關地球演變的精闢見解,他考察雁盪山時,注意到地質作用的存在,認為:「谷中大水沖激,沙土盡去,惟巨石巋然挺立耳。」指出河流對地表的巨大改造作用。他還根據太行山麓岩石中所含的螺蚌化石,判斷這里曾經是大海之濱,後來才發生了滄海桑田的變遷;在西方,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代表人物達·芬奇曾對侵蝕、搬運、沉積做了動人的描述,不過他比沈括晚了約400年,他在多次考察阿爾卑斯山後指出,礫石是河流挖掘作用的產物,山是水作用於地表形成的,從山上沖刷下來的泥土被河流搬運到海中,會使海底升高,海水退卻,海陸的輪廓也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

最後,引導學生獲得認知:地表地球表面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在不斷的變化之中的。

「人類活動對地表的改變有哪些影響?」引導學生思考,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在此基礎上,組織學生進行匯報交流,展示搜集的有關圖片或播放視頻資料。通過研究使學生認識到人類在改造自然的同時,也在破壞著自然環境。如, 人為破壞植被、工礦交通建設、大規模施工等對地表的破壞,為沙塵暴發生提供了細沙和塵土;礦山過度開采造成地表植被破壞,水土流失,地表塌陷,使一些農戶房屋牆壁嚴重開裂,部分水田不能耕種,飲水也成了問題……在學生之間,師生之間有效的交流過程中,引導學生用辯證的方法看待人類對地表的改變作用,認識到人類生產活動的兩面性,意識到人與自然應和諧相處。

自由活動:

可以由教師提出問題:面對我國地表現狀,你們有什麼想法?在學生充分討論的基礎上,形成一份保護地表的倡議書或辦一份保護地表的手抄報。

拓展活動:

此項活動可結合研究性學習,作為學生課外調查實踐活動。建議教師要組織好學生,可以將學生分成活動小組,也可以自由組合,選好小組長,活動時注意交通安全,把活動情況及時進行總結。活動結束後,舉行一次交流會。

板書設計:

地表的變化

地球表面不是一成不變

化石

人類活動對地球的影響

建議合理開發地球

⑶ 教育科學出版社五年級科學上冊教學應注意些什麼

講授法是教師通過口頭語言向學生傳授知識的方法。講授法包括講述法、講解法、講讀法和講演法。教師運用各種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時,大多都伴之以講授法。這是當前我國最經常使用的一種教學方法。

⑷ 五年級上冊科學知識點全冊 教科版

科學書上有記載,或查文庫

⑸ 五年級科學上冊《土壤里有什麼》課件

【教學目標】
1、能用簡單器材做簡單的觀察實驗,能選擇自己擅長的方式表述研究過程和結果。
2、想知道,愛提問;願意合作交流;愛護、保護土壤。
3、知道土壤的構成成分。
【教師准備】1個燒杯(內有水)、玻璃棒;
干土、酒精燈、三腳架、鐵片、火柴;
玻璃片、滴管
【分組材料】
桌面上:土(培養皿)、鑷子、放大鏡、白紙
桌洞內:1個燒杯(內有水)、玻璃棒
【教學過程】
課前活動:誦讀名言:大地,你是萬物之母。------墨勒阿格
師生交流:你對這句話有什麼理解?
一、生活切入引課題
1、老師給大家帶來一段視頻,請看大屏幕(土壤的形成)
2、你知道了什麼?
3、(出示土壤)你對土壤還有哪些了解?
4、土壤像媽 媽一樣養育了許許多多的的動物和植物,那麼她是用什麼來養育他們的呢?土壤里究竟有些什麼呢?下面我們分小組,先來觀察土壤
二、師生互動趣探究
(一)觀察土壤:砂、土、腐殖質、水、空氣等
1、要求:(我們先來觀察土壤)土壤里有什麼?
⑴把土壤放在白紙上仔細觀察,必要時可以藉助放大鏡,
⑵用鑷子把發現的東西分類放成幾小堆。
2、學生匯報交流,教師隨機板書。
理解腐殖質:⑴教師講:根毛、葉子…腐爛,動物屍體 腐爛,腐殖質
⑵補充視頻,你對腐殖質有什麼了解?
3、(腐殖質、砂、土是我們觀察到的)土壤里還有什麼?(水、空氣)
你能設計實驗來驗證土壤里有水、空氣嗎?
4、土壤裡面有什麼?
(二)砂、土、腐殖質的分層
我們知道了土壤的成分,下面繼續研究土壤。怎麼研究呢-----藉助水
前段時間(帶領學生做):把土壤放在水裡,放的量?攪拌均勻,使土壤在水中自由沉澱,幾分鍾後,會有什麼發現?
後段時間:(指盛有土壤的燒杯)你有什麼發現?
(三)腐殖質(演示實驗)
除了用水研究土壤,我們還可以用火來研究----------給土壤加熱會怎樣呢?
教師材料:干土、酒精燈、三腳架、鐵片、火柴
1、教師演示實驗(提示學生:實驗用的是干土)
2、觀察、交流:看到什麼?(白煙)聞到什麼?(難聞的氣味)
3、教師小結:土壤中有能燃燒的物質-------腐殖質
(四)無機鹽(演示實驗)
(指盛有土壤的燒杯)上面的水看起來很清澈,你猜裡面可能有什麼?
1、(在玻璃片上滴上一滴)教師演示實驗
2、玻璃上有什麼?(臟痕跡,嘎巴)(利用實物投影展示)
教師:無機鹽 我們常叫它礦物質 它能溶解在水裡面
它有什麼作用呢?(補充文字資料)交流
(五)總結:土壤是一種怎樣的物質(混合物)?這節課有有什麼收獲?
三、生活實踐與應用
土壤是……這幾種成分的混合物,它的成分豐富。她就像我們的媽 媽,為動植物提供了食物和生存的空間,也為人類提供了衣食住行的材料來源。我們應該怎樣對待土壤?
下課後我們應該怎樣處理桌上的土壤?

閱讀全文

與五年級科學上冊教學視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