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班數學排除干擾比較多少教學反思
目 標
讓幼兒學習把相關物體進行一一匹配,獲得對應經驗。
准 備
1.實物:碗、勺、梳子、鏡子、毛巾、臉盆等。 2.動物和相應的食物卡片多種,填空練習的卡片若干。 3.配套幼兒用書《數學》上冊。
過 程
1.游戲《找朋友》
(1)教師出示實物,啟發幼兒說出各種實物名稱後,再討論哪兩種實物可以做朋友,為什麼?(發現實物之間的關系)請幼兒動手把它們一對一對地配好。
(2)啟發幼兒在室內找有關聯的物品,比一比誰找得又對又快。如:黑板與黑板擦,掃帚與簸箕等。
2.游戲《喂小動物吃食》教師出示動物卡片,並從左到右擺成一行,然後引導幼兒討論:每種動物最喜歡吃什麼?讓幼兒找到相應的食物卡片-一對應地擺在下方。
3.分組活動幼兒分成四組活動。
第一、二組:對應擺放實物卡片。如教師先從一個袋中取出花、帽、傘、手電筒等卡片擺成一行,再請幼兒從另一個袋中取出有關聯的卡片(蝴蝶、圍巾、雨鞋、電池)一一對應擺放。
第三、四組:填空格。如空格上一排畫有雞、碗、書、籃球筐等,小朋友在下方空格內填畫相應的東西(蛋、筷子、筆、球)。
4.教師或家長指導幼兒利用幼兒用書第4頁的內容進行補充練習
《一一對應》課後反思:
上完後,自我感覺良好,至少是按照自己的設計順利的完成了!上完後才發現,還是自己的功底太薄,對這一數學思想的領悟遠遠不夠。周主任說得非常有道理,一一對應更重要的是一種思想,是解題時所運用的一種思路,不應當停留在生活中的一一對應,可以在數學中挖掘其更深層次的內涵。
可否通過不同的魔術來集中展示一個內涵,一種數學思想?這一神奇的魔術通過解剖使它不再神奇,從而激發學生的興趣?
似乎可以跳出來一點點了!
我明白了空姐為何自殺?因為她是局內人,她沒法走出她的圈地,而我們說她傻,那是因為我們都是局外人!
❷ 蘇教版語文一年級上冊練習六第一課時和第三課時的教學反思。每篇要200字左右。
一年級,,
❸ 小學數學五年級教學反思〔北師大版〕
第一單元 倍數與因數
一、單元教學目標
1、 使學生經歷探索數的有關特徵的活動,認識自然數,認識倍數與因數,能找出10以內某個自然數在100以內的全部倍數,能找出100以內某個自然數的所有因數。知道什麼是質數、合數,使學生經歷2、5、3的倍數的特徵的探索過程,知道的其特徵,知道奇數和偶數。
2、 使學生經歷將一些實際問題抽象為數與代數問題的過程,發展學生的抽象思維。在探索過程中,發展實踐能力與創新精神。能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發展應用意識。
3、 在探索活動中,體會觀察、分析、歸納、猜想、驗證等過程,體驗數學問題的探索性和挑戰性。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對數學有好奇心與求知慾。形成質疑和獨立思考的習慣。
二、單元教學重點
因數與倍數;2,5,3的倍數的特徵;奇數與偶數;質數與合數。
三、單元教學難點
在探索過程中,能根據解決問題的需要,收集有關信息,進行分析、歸納、發現數的特徵。
四、單元課時劃分
9課時
第一課時 數的世界
教學內容
認識自然數和整數,倍數和因數。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認識自然數和整數,聯系乘法認識倍數和因數。初步探索找一個數的倍數的方法,能在1——100的自然數中,找出10以內某數的所有倍數。
2、學生經歷探索認識倍數和因數的含義,能對生活中有關的數字作出合理的解釋。在教師幫助下,初步學會選擇有用的信息進行簡單地歸納與類比,發展合情推理能力。
3、在老師、同學的幫助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參與數學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
探究倍數和因數
教學難點
倍數和因數的關系的理解
教學過程
一、結合「水果店」情境圖,認識自然數和整數。
1、談話引入。
2、出示水果店情境圖。
(1)學生活動:找一找。仔細觀察圖中有哪些數?我能找到幾個?全班進行交流。
(2)教師提示:還有要補充的嗎?(目的是讓學生找出圖中隱含的數字,比如0,1/2等。
(3)學生活動:分一分。你能把它們分分類嗎?學生單獨活動,教師幫助有困難的學生。全班再進行交流。交流時讓學生說出分類的標准和分類的結果。教師要適當地進行引導,為下面教學自然數和整數做准備。
(4)根據學生的分類情況,加上教師的適當引導,揭示什麼樣的數是自然數,什麼樣的數是整數?並讓學生舉出例子來進一步說明和鞏固。
二、利用整數乘法認識倍數和因數。
1、解決:買5千克梨需要多少錢?
5×4=20(元)
2、利用算式說明倍數和因數的含義。
(1)說明含義。20是4和5的倍數;4和5是20的因數(需進一步使學生明確,20是4的倍數也是5的倍數;4是20的因數,5也是20的因數)關於倍數和因數這種相互依存的關系,學生第一次接觸,教師要讓學生多說一說,並通過一定的例證進一步說明。
(2)舉例說明。舉出一個乘法算式,說出其中的因數和倍數關系。
(3)練習:說一說。第3頁「說一說」先自己試說,同桌之間交流後,再進行全班交流。
3、說明研究倍數和因數的范圍。教師根據課堂生成,相機給出「只在自然數(零除外)的范圍內研究倍數和因數」這個規定。
三、練習鞏固,加深理解。
1、第3頁:找一找。學生獨立理解題意後,先自己找出7的倍數,小組內交流自己找的方法。全班交流時讓學生在比較後得出用乘法算式的方法來找一個數的倍數比較方便快捷。同時使學生領悟到:這個數是7的倍數,那麼7同時也是這個數的因數。通過試一試:你還能找出7的其它倍數嗎?使學生體會到一個數的倍數是無限的。
2、同桌練習:你寫我說。在學生弄懂題目意思後,再開展活動。活動後讓中後生進行全班交流。
3、比一比:看誰找的快。(1)自己找,比比誰找的快。要求作出各自的符號。(2)組織交流,比比誰的方法好,比比誰找的對。(3)歸納。說說哪幾個數既是4的倍數,又是6的倍數。為學習公倍數作準備。
4、獨立練習。寫出100以內全部6的倍數。交流時,體會怎樣做到不重復,不遺漏,進一步明確方法。
5、討論:根據除法算式如何說倍數和因數。例如:15÷3=5.
四、全課小結。
五、板書設計:
倍數與因數
像0,1,2,3,4,5,6,…這樣的數是自然數。
像-3,-2,-1,0,1,2,3,…這樣的數是整數。
買5千克梨需要多少元?
5×4=20(元)
六、課後反思
第二課時 2,5的倍數的特徵
教學內容
2,5倍數的特徵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經歷探索2,5的倍數特徵的過程,理解其特徵,能判斷一個數是不是2或5的倍數。知道奇數、偶數的含義,能判斷一個數是奇數還是偶數。
2、 能根據解決問題的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進行歸納、類比與猜測,發展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在觀察、猜測和討論過程中,提高探究問題的能力。
3、 有克服困難和解決問題的體驗,對自己得到的結果正確與否有一定的把握和信心。經歷觀察、歸納、類比等學習數學的活動,使學生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合理性。
教學重點
理解2,5的倍數的特徵
教學難點
對有關信息如何進行收集、分析、歸納發現數的特徵
教學過程
一、提示課題
這節課,老師要帶領全體同學進行探索活動,探索的知識是「2,5的倍數的特徵」。(板書課題)
二、探索活動
1、5的倍數的特徵
⑴你知道哪些數是5的倍數嗎?你能寫幾個5的倍數呢?(生憑借已有的感知認識寫數,師板書)你能猜出5的倍數有什麼特徵嗎?(個位不是5就是0)
⑵實踐檢驗
1 出示1~100的數字表格
2 找出1~100以內所有5的倍數,師做記號。
3 尋找5的倍數的特徵。通過觀察,很容易找到5的倍數的特徵:個位上的數字是0或5的數,都是5的倍數。
⑶嘗試判斷
① 出示數字:70、90、85、105、120
② 學生運用乘法或除法計算,來驗證判斷結果。
⑷歸納總結,並板書。
2、2的倍數
⑴出示1~100數字表格
⑵在表中找出2的倍數,並做上記號,說一說這些數有什麼特徵。
⑶學生完成後,展示結果。
⑷說一說2的倍數有什麼特徵。通過觀察,很容易找到2的倍數特徵:個位上是0、2、4、6、8的數是2的倍數。
⑸嘗試判斷30、92、88、104、106
⑹歸納總結,並板書。
4、 偶數和奇數
⑴在學生理解2的倍數的特徵的基礎上,師說明偶數和奇數的含義,並板書:是2的倍數的數叫偶數,不是2的倍數的數叫奇數。
⑵你說我答
三、鞏固練習
1、 按要求選數填圈獨立完成。
2、 引導學生判斷時,應根據2、5的倍數的特徵說明判斷。
3、 准備袋子和0~9數字卡片。游戲可以分層次進行:第一輪游戲可以先讓學生任意摸一張數字卡片,與「5」組成的兩位數後,再判斷組成的數是不是2的倍數。在此基礎上,開展第二輪游戲,要求學生在摸之前先說說「摸出幾和5組成的兩位數是2的倍數」,然後按照這一順序:摸數、組數和判斷。第三輪游戲,先討論「摸出幾和5組成的兩位數是5的倍數」,再進行游戲,逐步讓學生體會摸出任何數與5組成的兩位數,都是5的倍數。
四、板書設計:
2,5的倍數的特徵
5的倍數的特徵:個位上的數字是0或5的數,都是5的倍數。
2的倍數特徵:個位上是0、2、4、6、8的數是2的倍數。
是2的倍數的數叫偶數,不是2的倍數的數叫奇數。
❹ 六年級數學廣角數與形練習二十三教學反思
有圖嗎
❺ 小學三年級數學廣角114頁例3說課稿及教學反思
實踐活動 擲一擲
一、利用的數學知識
1.組合(兩個骰子上的數字之和)
2.事件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列舉所有可能出現的結果(每個骰子上可能的結果是1至6六個數,組成的和可能是2至12的所有數,不可能是1或13等數。)
3.可能性大小(組成的和是2至12中任一個數,但發生的可能性大小是不同的。)
二、活動步驟
(一) 示範游戲
1.體驗確定現象與不確定現象,列舉所有可能的結果。
(運用組合的知識,判斷哪些和不可能出現,哪些和可能出現。)
2.教師提出遊戲規則,學生猜想結果。11個可能結果中教師選5個,學生選6個,學生錯誤地認為贏的可能性比教師大。
3.開始游戲。學生總是輸,產生認知沖突,從而引起進一步探索的慾望。
(二)小組內游戲,探索結論。
通過小組內游戲的方式,進行實驗,利用統計的方式呈現實驗的結果,初步探索教師總能贏的原因。要引導學生在實驗的結果中尋找統計學上的規律。
(三)理論驗證
通過組合的理論來驗證實驗的結果。可以用不同的方式來進行組合,讓學生探討每個「和」所包含的組合情況的多少與這個「和」出現的次數之間的關系。
教第九單元 數學廣角
簡單的組合(一)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三者112頁例1簡單的組合。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猜測、操作等活動,找出最簡單的事物的組合數。
2、經歷探索簡單事物組合規律的過程。
3、培養學生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
4、感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激發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經歷探索簡單事物組合規律的過程。
教學難點:能用不同的方法准確地計算出組合數。
教具准備:教學課件 學具准備:每生准備主題圖中相關的學具卡片或實物。
教學過程:
(一) 創設問題情境:
師:小朋友,你們喜歡老師漂亮一點呢還是喜歡老師丑一點?
生:大多數的小朋友說喜歡老師漂亮。
師:那你們幫助老師打扮打扮。我最喜歡紅色體恤和這三件下衣,到底怎樣搭配最漂亮呢?請小朋友們給老師出出主意。小朋友們紛紛發表自己的意見,並說出了自己的理由。
師:謝謝。你們的建議都不錯。那我這一件上衣、三件下衣能有多少種不同的穿法呢?
老師接著問:那我有兩件上衣、三件下衣又有多少種不同的穿法呢?有說4種、有說5種、也有說6種的,到底有幾種呢?
(二) 1. 自主合作探索新知 試一試
師:請同學們也試著想一想,如果你覺得直接想像有困難的話可以藉助手中的學具卡片擺一擺。 學生活動教師巡視。
2. 發現問題 學生匯報所寫個數,教師根據巡視的情況重點展示幾份,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有的重復了,有的漏寫了。
3. 小組討論 師:每個同學算出的個數不同,怎樣才能很快算出兩件上衣、三件下衣有多少種不同的穿法呢?並做到不重復不遺漏呢?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交流討論。
4. 小組匯報 匯報時可能會出現下面幾種情況:
(1)、無序的。用學具卡片或實物擺,然後再數。
(2)、用連線的方法算出。
(3)、用圖式的方法算出。 引導學生及時評價每一種方法的優缺點,使其把適合自己的方法掌握起來。
5. 小結 教師簡單小結學生所想方法引出練習內容見課本112頁。
(三) 拓展應用
數字2、3、4、5、6、7寫出不同的兩位數?寫完交流。(或者也可用這樣一道題:用△○□能擺成6種排法,例如:□○△ 請你試著擺出其他幾種排法。
教學反思:
簡單的排列(二)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九單元的例題2 。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猜測、操作等活動,找出最簡單的事物的排列數。
2、經歷探索簡單事物排列規律的過程。
3、培養學生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
4、感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激發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經歷探索簡單事物排列規律的過程 。
教學難點:初步理解簡單事物排列與組合的不同 。
教具准備:教學課件
學具准備:每生准備3張數字卡片,學具袋 。
教學過程:
(一)創設問題情境:
師:森林學校的數學課上,猴博士出了這樣一道題(課件出示)用數字1、2能寫出幾個兩位數?
問題剛說完小動物們都紛紛舉手說能寫成兩個數:12、21。
接著猴博士又加上了一個數字3,問:「用數字1、2、3能寫出幾個兩位數呢?」
小豬站起來說能寫成3個,小熊說6個,小狗說7個,到底能寫出幾個呢?
小朋友們回答能寫6個。
請問:「用數字1、2、3能寫出幾個三位數呢?」
(二) 1. 自主合作探索新知
師:請同學們也試著寫一寫,如果你覺得直接寫有困難的話可以藉助手中的數字卡片擺一擺。 學生活動教師巡視。
2. 發現問題 學生匯報所寫個數,教師根據巡視的情況重點展示幾份,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有的重復寫了,有的漏寫了。
3. 小組討論 師:每個同學寫出的個數不同,怎樣才能很快寫出所有的用數字1、2、3組成的三位數,並做到不重復不遺漏呢?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交流討論。
4. 小組匯報 匯報時可能會出現下面幾種情況:
(1)無序的。
(2)從高位到低位,數字由小到大。先寫出1在百位上的有123、132;再寫出2在百位上的有213、231;再寫出3在百位上的有312、321。
(3)從高位到低位,數字由大到小等方法。
5. 小結 教師簡單小結學生所想方法引出練習內容:課本113頁例2 ,小組討論完成。
(三) 拓展應用 1、數字2、3、4、5寫出不同的三位數?寫完交流。 請你試著擺出其他幾種排法。
教學反思:
簡單的組合(兩兩組合)
教學內容:教科書114頁例3及「做一做」。
教學目標:
1、通過擺一擺、玩一玩、畫一畫等實踐活動,2、了解有關兩兩組合的知識。
3、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分析能力和有序的、全面思考問題意識。
4、培養學生大膽猜想、積極思維的學習品質,5、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6、學生能應用組合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經歷探索簡單事物兩兩組合規律的過程
教學難點:能用不同的方法准確地計算出組合數。
教學用具:主題圖的課件、學具卡片、鉛筆、直尺等。
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
2、激趣導入。
導語:小朋友們喜歡什麼樣的球類運動呢?讓學生各抒已見。當有人說到足球時。老師馬上引到學校冬季運動會,我們三年級3個班的比賽情況,結果我們班得了第一。那我們班比賽了幾場?學生回答兩場。三個班比賽,每兩個班比賽一場,那一共要比賽多少場呢?四人小組合作完成。然後匯報,並說理由。
3、引導參與。
4、共同探究。
師:2002年世界盃足球C組比賽有幾國家?是哪幾個國家?讓學生發表意見。他們說不出,老師再告訴他們。
師:如果這四個隊每兩個隊踢一場球,一共要踢多少場?(課件演示主題圖)
1、讓學生大膽說一說、猜一猜。
2、四人小組用學具卡片擺一擺、討論討論。
3、學生匯報。
4、匯報時可讓學生利用學具卡片在黑板上演示他們求組合數的方法。
5、一小組演示。
6、其他同學認真觀看。
8、然後在相互探討、補充。
9、力求能准確算出比賽場數。
10、方法允許多樣。每種方法都放手讓學生相互交流、學習。老師適當引導。
11、師生共同。
12、小結。
A、用畫「正」字數出要踢多少場。
B、把巴西、土耳其、中國、哥斯大黎加四個國家擺成正方形用連線的方法求出場數。
C、把巴西、土耳其、中國、哥斯大黎加四個國家擺在一直線上在用連線的方法求出場數。
13、用課件將上面第二、第三種方法直觀演示。
14、讓學生把這些抽象的知識直觀化、具體化。
15、老師總結。
剛才同學們有的用了把所有的情況逐一羅列出來,有的同學是用圖示法求出兩兩組合數的,用哪一種方法求都可以,只要這種方法是你喜歡的。
16、比賽結束了。運動員相互握手告別。問題是:四個人每兩人握手一共要握幾次手呢?
(1)進行禮儀教育。
(2)四人小組進行實踐。
(3)請1-2個小組代表上台演示。
三、拓展練習。
提問:如果是5個運動員每兩人握一手,一共要握幾次手呢?
討論、匯報。
教學反思:
本單元練習課(4)
教學內容:簡單的排列組合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實驗、驗證等活動,找出簡單事件的排列數或組合數。
2.培養學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和習慣。
教學過程:
1.藉助操作活動或學生易於理解的事例來幫助學生找出組合數。師生共同分析練習二十五第1題。讓學生小組討論,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
2.利用直觀圖示幫助學生有序地、不重不漏地找出早餐搭配的組合數。
3、出示練習二十五第3題。
學生看題後,四人小組討論出有多少種求組合數的方法。
4、學生匯報。
(1)圖示表示法(兩種)。引導學生用畫簡圖的方式來表示抽象的數學知識。
(2)其他的方法,例如聰聰或明明分別可以和每一個小朋友合影(分步時,可以把確定聰聰作為第一步,也可以把確定明明作為第一步),教學時充分發揮學生的創造性。至於學生用哪種方法求出來,都沒關系。但要引導學生思考如何才能不重不漏,發展學生有序地思考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3)學生自己用圖示表示時,可以很開放,比如,可以用正方形表示聰聰,圓形表示明明,並分別在正方形和圓形里標上序號。實際這是發展學生用數學化的符號表示具體事件的能力的一個體現。
(4)如果學生用簡圖的方式來表示有困難,也可以讓學生回憶一下二年級上冊的例子或藉助學具卡片擺一擺。
2.「做一做」
(1)練習二十五第7題。
通過活動的方式讓學生不重不漏地把所有取錢的情況寫出來。
(2)練習二十五第9題。
用兩種圖示法表示兩兩組合的方式(比較簡單的兩種方式)。在教學中也要允許有的學生把所有的情況逐一羅列出來,只要他通過自己的方法探索出所有的組合數,都是應該鼓勵的。
教學反思:
實踐活動 擲一擲 (五)
活動內容:課本118頁和119頁。
活動目標: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體驗事件發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
2.使學生學會列出簡單試驗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
3.使學生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大小是不同的,能對一些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大小進行比較。
三、活動過程:
以連環畫的形式來展示活動的過程。
(一) 示範游戲
1.體驗確定現象與不確定現象,列舉所有可能的結果。(運用組合的知識,判斷哪些和不可能出現,哪些和可能出現。)
2.教師提出遊戲規則,學生猜想結果。11個可能結果中教師選5個,學生選6個,學生錯誤地認為贏的可能性比教師大。
3.開始游戲。學生總是輸,產生認知沖突,從而引起進一步探索的慾望。
(二)小組內游戲,探索結論。
通過小組內游戲的方式,進行實驗,利用統計的方式呈現實驗的結果,初步探索教師總能贏的原因。要引導學生在實驗的結果中尋找統計學上的規律。
(三)理論驗證
通過組合的理論來驗證實驗的結果。可以用不同的方式來進行組合,讓學生探討每個「和」所包含的組合情況的多少與這個「和」出現的次數之間的關系。
四、師生共同小結本次活動。
本次活動通過讓學生猜想、實驗、驗證等過程,讓學生在問題情境中自主探索,解決問題,既發展了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又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希望有用.
❻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竟賽教學反思點評
一、精心設計教學環節,激發學生的興趣。
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如果老師不想辦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於傳授知識,那麼這種知識能使人產生冷漠的態度,而使不動情感的腦力勞動帶來疲勞。」因此,每堂課都要注意調動學生的興趣,特別要注意講究課堂導入藝術。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知識儲備和興趣愛好等,通過談話、游戲、講故事、猜謎語、競賽等形式,為學生創設愉悅的教學情境,使學生輕松愉快的進入課堂教學之中。練習課也不例外,有效的教學情境能喚醒學生,使他們樂於積極參與,自主進行探究。「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有了對數學的持久興趣,就會一直處於積極興奮地學習狀態,任何有關數學的學習活動都會樂此不疲。
二、鞏固基礎,強化技能,適度拓展。
練習課首先要面向基礎,讓所學新的基礎知識得到及時鞏固,形成最基本的能力。要通過在有意義的練習情境啟發下,引領學生對基礎練習題中的新知識、新方法通過動腦、動口、動手、合作交流等途徑進行回顧整理,說清基礎知識內容的重點和注意點,為下面具體的練習做好准備。然後根據知識點的整理進行基本能力的練習。
練習時,教師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面向全體學生,突出練習重點,達到讓每一個學生基礎鞏固、技能強化,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有成功的感受。其次,練習課要加強學生的對新知的辨析和質疑能力。組織練習時,教師要發揮組織者、指導者和引導者的作用,通過對一些比較意義的題目分析,讓學生在比較中明確新知的本質,增強辨析能力;通過對一些題目的自主探索,讓學生用已有的方法,抽象概括出抽象概括出自己的獨特發現;通過師生的頻繁交流對話,逐步提升對所學知識的認識。
在這一過程中要努力讓學生獨立思考、大膽質疑,自主探索、充分交流,達到發展學生的能力。《數學課程標准》中指出:在數學教學中應當盡可能地給學生提供交流的機會,使他們能夠再活動中感受別人的思想方法和思維過程,以改變和完善自己的認知,同時,通過向他人表達自己的思維過程,有助於反思自我的認知,從而達到發展個性的目的。第三,練習課不應僅停留在練習層次,更應該多讓學生去體會感受數學的價值,培養應用意識,拓展學生思路,培養學生良好思維品質,提升思維層次,使所學知識得到延伸和升華。蘇霍姆林斯基曾說:「教給學生藉助已有知識去獲取新知識,這是最高的教學技巧之所在」。所以,練習課還應將主要時間用在問題解決上,著力於不斷幫助學生去領悟並獲得數學的思想方法。
三、練習目的要明確,形式要多樣,評價要多元。
首先練習的目的要明確。要針對學生知識掌握的薄弱之處,突出每節課練習的重點,即本節課主要解決什麼問題,做到有的放矢。其次,練習形式要靈活多樣。要突出學生主體地位,以題型多樣和方式多變等來引導學生想學,願學,樂學。要盡量避免單一重復、沒有明確要求的機械練習。第三,評價要多元。評價的目的是為了學生的發展。語言評價是教師最直接的表達方式,對學生的評價要客觀、合理、恰當,不能僅僅關注知識掌握方面,還應更多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切忌虛偽廉價表揚和長期物質獎勵。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說:「教學的藝術不僅在於傳授本領,更重要的是善於激勵、喚醒和鼓舞」。對學生的評價要多一些鼓勵,少一些批評,多一些寬容,少一些責難。只有這樣,才能營造寬松和諧的學習環境,才有可能建立起優質高效課堂。
四、重視教學過程反饋,不斷調整教學策略。
教學反饋,主要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隨時對學生在掌握知識和技能過程中反饋出的情況進行分析,並及時採取調整措施,對後面的教學過程進行干預,以保證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而教師在依靠反饋信息,採取最優措施,進行最優調控,取得最優效果的同時,必須正確把握反饋的及時性,層次性和多樣化,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反饋效益,實現教學過程最優化。如果課堂中實時獲取的反饋與事先的預設有不一致時,我們應當立即對原先教學策略作出及時調整,以適應學生實際認知發展的需要,從而爭取贏得課堂效益最佳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