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設計教學法的提出者是誰
克伯屈。抄
設計教學法最襲早是由克伯屈提出的,也叫單元教學法,目的在於設想、創設一種問題的情景,讓學生自己去計劃去執行解決問題。他作為杜威的學生,沿襲了杜威的主要教育思想,在1918年詳細地論述了設計教學法的理論基礎和實施步驟,並成為這一教學法的代表人物。
(1)什麼是設計教學法擴展閱讀
克伯屈把學校里的各種設計活動分為四類:
第一類、是以外在的形式體現某個思想或某個計劃為目的的設計,如:做小船,寫信,演戲等。
第二類、是以美的享受為目的的設計,如:聽音樂,欣賞繪畫作品,聽故事等。
第三類、是以解決疑難為目的的設計,如:探究某一個自然現象為什麼出現,查明一個城市如何超過另外一個城市等。
第四類、是以完成某項任務或獲得某種知識、技能為目的,如:學習語法知識,掌握協作技巧等。
B. 什麼是教學設計教學設計的作用是什麼
教學設計就是在教學工作正式開始前,根據一定的目的、要求,預先制訂的工作方案,創作教學模式和觀念的過程。
教學設計的作用:
1、它是連接基礎理論與實踐的橋梁,對於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具有溝通作用
(1)、它是教育科學體系中一門應用分支學科,起著連接學習理論、教學理論、系統科學、傳播與信息理論、管理與工程理論等多種學科的作用。
(2)、力求使教學效果達到最優化,在分析、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把對教與學及傳播學的研究成果和理論綜合應用與實踐活動,是連接理論與實踐的橋梁。
(3)、通過教學設計,可以把已有教學理論與研究成果運用到實際教學中,將教師的教學經驗上升為教學科學,充實和完善教學理論,溝通了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使教學工作更加有效地進行。
2、促進青年教師的快速成長,使教學工作更加科學化
教學設計使理論轉化為實踐,使教師的教學工作更加科學化。有經驗的教師可以憑借自己的經驗和直覺選擇最優的教學策略,通過自己的言傳身教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而青年教師的經驗卻很少,他們大多通過模仿和經驗積累方式來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但這種效果顯然很緩慢,往往只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教學系統綜合了學習理論、教學理論、系統論、傳播理論等多種理論克服了這一局限性,將教學活動建立在系統方法的科學基礎之上,使教學手段、教學過程成為可復制、可傳授的技術和程序,青年教師通過學習可以迅速掌握教學的基本原理與方法,提高教學水平,並自實際運用中不斷熟練。還有,就是現代課堂更加關注學生主體性的發揮,關注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只靠一支粉筆、一張嘴、一本教材的課堂現象已不多見,這給教師帶來了新的挑戰,需要他們更新教育觀念,那麼通過教學系統設計可以實現新理論、新方法的有效運用。
3、有利於培養科學思維的習慣和能力,用科學的方法分析和解決問題
在對教學系統進行設計時,要求設計人員要善於發現教學中出現的問題,找尋科學解決問題的方案,這樣能夠使科學思維習慣和能力得到培養。
另一方面,在設計、試行過程中不斷反思解決方案,學會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原理和方法
4、不斷深化現代教育應用,促進現代教育技術向更深層次發展
5、促使學生自主學習,為學生創設好的學習情境。
C. 設計教學的一般程序是什麼
①決定目的(包括引起動機)。
②制訂計劃。
③實行計劃。
④評價或驗證。
設計教學法中認為教師的任務在於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幫助學生選擇在設計活動時所需要的材料。
D. 什麼是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是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對象的特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安排回,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的設想答和計劃。一般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步驟與時間分配等環節。
進行教學設計是為了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使學生在單位時間內能夠學到更多的知識,更大幅度地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從而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發展。
教案設計優缺點
優點
有利於教師主導作用的發揮,有利於按教學目標的要求來組織教學。這種理論在各級各類學校的教學領域中有很大的影響.是教學設計的主流。
缺點
這種理論設計的教學系統中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往往受到一定限制,難以充分體現學生的認知主體作用。加涅的學習結果分類理論、五成份目標陳述理論等,對新課程實施中教學目標的製成和如何備課有很好的理論指導作用。
E. 教學策略與設計 是什麼
教學策略是指復解決教學制中遇到的一些列問題的模板式的方法,教學設計的定義:是以解決教育、教學系統中存在的問題為出發點,在一定的限制條件選擇最好的教學策略,完成教學任務的過程。說白了,教學設計就是對教學過程進行設計,范圍有大有小,可以是教育部對某個年級的整體規劃,也可以是某個教師對某堂課某個知識點的教學過程進行的設計
F. 教學設計屬於教學方法嗎
教學設計有很多內容,其中就包括教學方法。所以按你說應該是教學方法屬於教學設計。以下資料希望對你有幫助:)
教學設計是根據教學對象和教學目標,確定合適的教學起點與終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優化地安排,形成教學方案的過程。它是一門運用系統方法科學解決教學問題的學問,它以教學效果最優化為目的,以解決教學問題為宗旨。具體而言,教學設計具有以下特徵。 第一,教學設計是把教學原理轉化為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教學設計要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選擇教學目標,以解決教什麼的問題。 第二,教學設計是實現教學目標的計劃性和決策性活動。教學設計以計劃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對怎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進行創造性的決策,以解決怎樣教的問題。 第三,教學設計是以系統方法為指導。教學設計把教學各要素看成一個系統,分析教學問題和需求,確立解決的程序綱要,使教學效果最優化。 第四,教學設計是提高學習者獲得知識、技能的效率和興趣的技術過程。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於運用系統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之成為一種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教學設計的目的是為了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使學生在單位時間內能夠學到更多的知識,更大幅度地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從而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發展。
方法
1、教學設計要從「為什麼學」入手,確定學生的學習需要和教學的目的; 2、根據教學目的,進一步確定通過哪些具體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才能達到教學目的,從而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即確定「學什麼」; 3、要實現具體的教學目標,使學生掌握需要的教學內容,應採用什麼策略,即「如何學」; 4、要對教學的效果進行全面的評價,根據評價的結果對以上各環節進行修改,以確保促進學生的學習,獲得成功的教學。
編輯本段原則
系統性原則
教學設計是一項系統工程,它是由教學目標和教學對象的分析、教學內容和方法的選擇以及教學評估等子系統所組成,各子系統既相對獨立,又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組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在諸子系統中,各子系統的功能並不等價,其中教學目標起指導其他子系統的作用。同時,教學設計應立足於整體,每個子系統應協調於整個教學系統中,做到整體與部分辯證地統一,系統的分析與系統的綜合有機地結合,最終達到教學系統的整體優化。
程序性原則
教學設計是一項系統工程,諸子系統的排列組合具有程序性特點,即諸子系統有序地成等級結構排列,且前一子系統制約、影響著後一子系統,而後一子系統依存並制約著前一子系統。根據教學設計的程序性特點,教學設計中應體現出其程序的規定性及聯系性,確保教學設計的科學性。
可行性原則
教學設計要成為現實,必須具備兩個可行性條件。一是符合主客觀條件。主觀條件應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已有知識基礎和師資水平;客觀條件應考慮教學設備、地區差異等因素。二是具有操作性。教學設計應能指導具體的實踐。
反饋性原則
教學成效考評只能以教學過程前後的變化以及對學生作業的科學測量為依據。測評教學效果的目的是為了獲取反饋信息,以修正、完善原有的教學設計。
編輯本段教案
所謂教學設計就是在教案的基礎之上,加了一些學情分析、教學環境分析、設計的教學思想理念、課後說課反思等欄目。是講完課之後的東西,是為了給別人看的!不是平日課前的、只是為了提醒自己講課的、提綱攜領的思路方案。即:課時計劃,或叫做「教案」。
教案應當是課堂教學思路的提綱性方案。
G. 什麼是課堂教學設計
所謂課堂設計是指課堂教學設想和計劃。即在課堂教學工作之前教學的預謀和籌劃。他有以下內特點:
1、規劃性。課容堂教學設計實際上是對整個教學過程的各項工作做一個規劃。如目標編制,教學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教學重點、難點的確定,教學方法與手段的籌劃等等。有了整體規劃,教學工作就會有條不紊的運行。
2、超前性。既然教學做總體設計時,教師通過思考、預測教材內容、學習環境、教師的行為可能引起的效果,以及學生作出的反應。藉助於想像在頭腦中擬定操作藍圖,以其提前完成教學准備工作的目的。
3、創造性。所謂創造性就是教學設計者,總是要根據教材和學生實際去設計新課獨有個性的教學方案,使課堂教學常教常新。
H. 什麼是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是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對象的特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安排,內確定合適的教學方容案的設想和計劃。一般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步驟與時間分配等環節。目的是為了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更大幅度地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從而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發展。
加涅曾在(教學設計原理)(1988年)中界定為:「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化(systematic)規劃教學系統的過程。教學系統本身是對資源和程序作出有利於學習的安排。任何組織機構,如果其目的旨在開發人的才能均可以被包括在教學系統中。」
教學設計的特徵:
第一,教學設計是把教學原理轉化為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教學設計要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選擇教學目標,以解決教什麼的問題。
第二,教學設計是實現教學目標的計劃性和決策性活動。教學設計以計劃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對怎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進行創造性的決策,以解決怎樣教的問題。
第三,教學設計是以系統方法為指導。教學設計把教學各要素看成一個系統,分析教學問題和需求,確立解決的程序綱要,使教學效果最優化。
I. 什麼是教學設計理念
教學設計理來念是一個自動態過程,就是要把教師創造性突顯出來。因為,教學設計理念是指導教學設計的,是要把教學看作備課、上課、課後反思等一連串的動態過程,要看到在整個過程中老師的創造性勞動,惟其如此,教師才有可能真正理解教學,理解教育。
說教學設計理念還意味著,一個教師對教學設計的理解是一個沒有終點的旅程。教學設計理念是一個學術概念,教學設計理念也是活生生的實踐,與教師的創造勞動聯系在一起的時候,這教學設計理念就有了豐富的意義。一個優秀的教師,他不斷地學習教學理論,不斷地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指導自己的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