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橋梁遠景圖》用了哪些說明方法
1)引用。引用神話故事,引用活用別人的好詞佳句。
(2)打比方。第2段,說明橋梁的構造時,用了打比方的方法說明橋的三要素。
(3)作比較。第6段,為了突出將來造橋所用的新材料的特點,與現在用的材料比較。第7段,說明將來的橋會很美
Ⅱ 橋梁遠景圖(圖片)
http://coforum.163.com/upload/forum/4/1114659902989.jpg
Ⅲ 根據課文《橋梁遠景圖》,回答下面的問題。作者在說明橋的三個要素時,運用什麼說明方法並具體分析。答
運用作比較的說明方法,把橋與板凳相類比來說明橋的結構;還運用了分類的說明方法,分別說明了橋梁、橋墩、基礎三要素。 |
Ⅳ 橋梁遠景圖 未來橋梁又怎樣的特點 作者的說明是否有科學依據(在線等 快)
展望未來橋梁
橋梁建築 中國橋梁界專家們曾預言:21世紀世界橋梁將實現新型、大跨、輕質、靈敏和美觀的國際橋梁發展新目標。
橋梁結構形式多彩多姿
迄今為止,古今中外所有的橋梁均按照構造和受力體系分類, 今日焦點: • 市場分析:塗料市場消費心理將有大變化 • 中國鋼價:關鍵在於找到市場新平衡點 • 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資大幅增加 日本將建乙醇燃料廠 • 河南安陽出土的三彩陶瓷俑在天津展出 大致可分為8種:剛架橋、拱橋、系桿拱橋、簡支梁橋、連續梁橋、T構橋、斜拉橋、懸索橋。如中國古橋趙州橋、各種石拱橋、混凝土拱橋、鋼管拱橋均屬拱橋類;南京長江大橋、九江長江大橋、杭州錢江二橋等屬連續梁橋類;美國舊金山的金門大橋、中國西陵長江大橋、汕頭海灣大橋均屬懸索吊橋;武漢長江二橋、蕪湖長江大橋、宜昌夷陵長江大橋等均屬斜拉橋類。
21世紀,隨著高強度鋼、玻璃鋼、鋁合金、碳纖維等太空輕質材料的大量啟用,橋梁建築的主要材料將不斷更新,橋梁結構的形式將呈現出多樣化發展格局。
目前,計算機技術的發展為橋梁結構的優化設計創造了條件,使橋梁設計人員可以對即將興建的橋梁進行模擬分析,使不同材料的性能發揮到極致;結構動力學理論的發展與完善使設計者採用非常輕質的梁型時,不致出現像著名的塔可馬吊橋那樣有被風吹塌的危險;依靠科技進步可使設計人員打破常規,採取特殊的結構措施,用最少的錢造出輕質、美觀而實用的橋梁來。如跨越地中海的直布羅陀海峽大橋採用了浮橋方案,但不是傳統意義上浮在水上的浮橋,而是將橋梁基礎放在一個巨大的沒於水中的水密艙上,水密艙錨定於海底,其上部結構即為常規橋梁,其反吊橋結構形式首開國際橋式之先河:再如世紀之交中國推出的大跨轉體鋼管拱橋北盤江大橋,其橋梁結構形式在國際上也是絕無僅有的。21世紀還將出現一種水下密封隧道式橋梁。義大利墨西拿海峽大橋在設計時就有這種比選方案,這種橋下部結構為承台固基,上部結構則是一個沉埋水下管段式密封隧道,這是針對墨西拿海峽大橋常年狂風大浪、惡劣氣候而精心選定的橋隧方案。21世紀方興未艾的結合梁型的橋梁、斜拉橋、懸索橋也將得到長足發展。
新型材料擎起大跨、輕質橋梁
自18世紀80年代以來的200多年間,隨著大工業的興起和交通運輸的需要而發展起來的世界橋梁,橋跨由英國熟鐵鏈桿橋曼內海峽橋主跨177米的最初橋跨的世界之最,到1931年美國建成喬治華盛頓橋,主跨首先突破1000米大關,達到1067米,百米到千米橋跨的發展歷經了一個半世紀。20世紀的後70年裡,美國的主跨1280米的金門大橋、主跨1289米的維拉扎納大橋,兩次刷新了當時的世界橋跨記錄,到20世紀八九十年代英國的恆比爾河大橋、日本的明石海峽大橋先後再次刷新世界橋跨記錄,橋跨才開始接近2000米大關。
21世紀世界橋梁跨度有多長?隨著義大利主跨3300米的墨西拿海峽大橋設計的完成,人類社會的建橋技術、新型材料運用使橋梁跨度已步入登峰造極階段。據有關橋梁專家預測,籌建中的西班牙與摩洛哥之間的直布羅陀海峽大橋、 美俄之間的白令海峽大橋的橋梁跨度將突破墨西拿海峽大橋主跨的長度,成為21世紀新的世界橋梁跨度之最。這些主跨接近4000米達到登峰造極水平的特大型橋梁建成之後,除大洋洲孤懸於大洋之中外,亞非歐美四大洲將聯為一體。
據有關橋梁專家介紹,21世紀的橋梁主材將採用高強度、高韌性鋼材和抑振合金材料。日本明石海峽大橋的加勁梁採用780兆帕焊接時低預熱型新型高強度鋼板,使其橋梁主跨設計刷新了20世紀的最大跨記錄,達到1990米。21世紀鋼桁連續梁將大量採用高強度低預熱型焊接用鋼板,大線能量焊接用鋼板、高韌性鋼板、抗層狀撕裂型鋼板、異形鋼板、耐候鋼及鍍鋅鋼板、抑振厚板、玻璃鋼、抑振合金材料,不僅可有效地增大鋼桁梁橋的橋跨,而且能有效地降低粱體自重,實現大跨、輕質目標。高強度混凝土是橋梁建設必不可少的主材料之一,21世紀的混凝土材料將加入來亞納米、水溶性聚合物、有機纖維以不斷提高強度與耐久性。橋梁建設將廣泛運用環保型混凝土,橋粱的韌性、耐久性及強度將得以有效地提高。
橋靈路暢與環保相得益彰20世紀90年代以來,橋梁界設計與建造橋梁時將實用功能與藝術構思融為一體,充分考慮周邊環境保護,使一座座橋梁成為城市中新的旅遊風景線。如連接京九鐵路、貫通湖北黃梅和江西九江的九江長江大橋,是我國目前規模最大的柔性拱剛性梁連續栓焊鋼桁梁特大橋,遠看像一條游龍騰躍飛九霄,與周邊廬山峻嶺秀峰、甘棠白水碧湖、鄱陽湖潮潯陽樓閣等名山錦綉相得益彰。目前,歐美、日本等發達國家的橋梁設計不僅追求造型美與環境協調,實用功能更是不斷提高,許多國家的大型海峽橋、海灣橋、湖泊橋中間都設置了車站、商店;橋墩、橋塔上設置裝飾獨特的咖啡館,或供人休閑游覽的觀景台,橋欄橋頭布置雕塑、壁畫之風方興未艾。
21世紀的橋梁建設最令人振奮的是大節段、大塊件橋梁結構實現工廠預制,大噸位吊船現場快速安裝。一座數千米上萬米長的特大橋,墩台、橋塔、梁體安裝僅需半年左右時間即可大功告成,既不破壞植被,又不污染施工水域,施工快捷質量好,並可節省大量的勞動力。上海東海大橋、待建的杭州灣跨海大橋的工廠預制、現場安裝的設施及2000噸大型建橋浮吊船舶已問世,年內便可投入使用。目前,發達國家的橋梁施工已配有施工指導智能化系統,即利用高速計算機將現場通過自動化感測器對橋梁各部位坐標內力、應力、變形、溫度、氣象資料進行綜合分析,自動判斷,確立下一步施工方案及確保安全的應急措旌。以保障大橋建造質量安全使用壽命萬無一失。
21世紀建成的新型大橋將「頭腦」靈活,「感覺」敏捷,計算機系統和感測器系統將可以感知風力、氣溫狀況,同時可隨時得到並反映出大橋的承載情況、交通狀況,橋面還將設有路徑感測器,客車無人駕駛時不會偏離車道並能順利通過大橋。自動收費裝置將阻截「逃票」車輛,交費足額才可放行。橋體內的感測器可測出大橋各部位的危險及潛在故障,並及時發出警報。嚴寒冬季橋墩上的自動加熱系統將啟動吸收地熱,將地熱傳向橋面融化冰雪;超載汽車、列車通過大橋之前,會被裝在橋頭的感測器感測出來,及時感測到智能裝置,橋頭放行柵欄將自動關閉,以防橋梁超載發生危險。21世紀的世界,將成為造福人類,代表社會進步與高度文明的標志性建築。
Ⅳ 橋梁遠景圖閱讀答案 選文介紹了未來橋梁的哪幾個特點
橋梁結構形式多彩多姿
迄今為止,古今中外所有的橋梁均按照構造和受力體系分類, 今日焦點: • 市場分析:塗料市場消費心理將有大變化 • 中國鋼價:關鍵在於找到市場新平衡點 • 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資大幅增加 日本將建乙醇燃料廠 • 河南安陽出土的三彩陶瓷俑在天津展出 大致可分為8種:剛架橋、拱橋、系桿拱橋、簡支梁橋、連續梁橋、T構橋、斜拉橋、懸索橋.如中國古橋趙州橋、各種石拱橋、混凝土拱橋、鋼管拱橋均屬拱橋類;南京長江大橋、九江長江大橋、杭州錢江二橋等屬連續梁橋類;美國舊金山的金門大橋、中國西陵長江大橋、汕頭海灣大橋均屬懸索吊橋;武漢長江二橋、蕪湖長江大橋、宜昌夷陵長江大橋等均屬斜拉橋類.
21世紀,隨著高強度鋼、玻璃鋼、鋁合金、碳纖維等太空輕質材料的大量啟用,橋梁建築的主要材料將不斷更新,橋梁結構的形式將呈現出多樣化發展格局.
目前,計算機技術的發展為橋梁結構的優化設計創造了條件,使橋梁設計人員可以對即將興建的橋梁進行模擬分析,使不同材料的性能發揮到極致;結構動力學理論的發展與完善使設計者採用非常輕質的梁型時,不致出現像著名的塔可馬吊橋那樣有被風吹塌的危險;依靠科技進步可使設計人員打破常規,採取特殊的結構措施,用最少的錢造出輕質、美觀而實用的橋梁來.如跨越地中海的直布羅陀海峽大橋採用了浮橋方案,但不是傳統意義上浮在水上的浮橋,而是將橋梁基礎放在一個巨大的沒於水中的水密艙上,水密艙錨定於海底,其上部結構即為常規橋梁,其反吊橋結構形式首開國際橋式之先河:再如世紀之交中國推出的大跨轉體鋼管拱橋北盤江大橋,其橋梁結構形式在國際上也是絕無僅有的.21世紀還將出現一種水下密封隧道式橋梁.義大利墨西拿海峽大橋在設計時就有這種比選方案,這種橋下部結構為承台固基,上部結構則是一個沉埋水下管段式密封隧道,這是針對墨西拿海峽大橋常年狂風大浪、惡劣氣候而精心選定的橋隧方案.21世紀方興未艾的結合梁型的橋梁、斜拉橋、懸索橋也將得到長足發展.
新型材料擎起大跨、輕質橋梁
自18世紀80年代以來的200多年間,隨著大工業的興起和交通運輸的需要而發展起來的世界橋梁,橋跨由英國熟鐵鏈桿橋曼內海峽橋主跨177米的最初橋跨的世界之最,到1931年美國建成喬治華盛頓橋,主跨首先突破1000米大關,達到1067米,百米到千米橋跨的發展歷經了一個半世紀.20世紀的後70年裡,美國的主跨1280米的金門大橋、主跨1289米的維拉扎納大橋,兩次刷新了當時的世界橋跨記錄,到20世紀八九十年代英國的恆比爾河大橋、日本的明石海峽大橋先後再次刷新世界橋跨記錄,橋跨才開始接近2000米大關.
21世紀世界橋梁跨度有多長?隨著義大利主跨3300米的墨西拿海峽大橋設計的完成,人類社會的建橋技術、新型材料運用使橋梁跨度已步入登峰造極階段.據有關橋梁專家預測,籌建中的西班牙與摩洛哥之間的直布羅陀海峽大橋、 美俄之間的白令海峽大橋的橋梁跨度將突破墨西拿海峽大橋主跨的長度,成為21世紀新的世界橋梁跨度之最.這些主跨接近4000米達到登峰造極水平的特大型橋梁建成之後,除大洋洲孤懸於大洋之中外,亞非歐美四大洲將聯為一體.
據有關橋梁專家介紹,21世紀的橋梁主材將採用高強度、高韌性鋼材和抑振合金材料.日本明石海峽大橋的加勁梁採用780兆帕焊接時低預熱型新型高強度鋼板,使其橋梁主跨設計刷新了20世紀的最大跨記錄,達到1990米.21世紀鋼桁連續梁將大量採用高強度低預熱型焊接用鋼板,大線能量焊接用鋼板、高韌性鋼板、抗層狀撕裂型鋼板、異形鋼板、耐候鋼及鍍鋅鋼板、抑振厚板、玻璃鋼、抑振合金材料,不僅可有效地增大鋼桁梁橋的橋跨,而且能有效地降低粱體自重,實現大跨、輕質目標.高強度混凝土是橋梁建設必不可少的主材料之一,21世紀的混凝土材料將加入來亞納米、水溶性聚合物、有機纖維以不斷提高強度與耐久性.橋梁建設將廣泛運用環保型混凝土,橋粱的韌性、耐久性及強度將得以有效地提高.
橋靈路暢與環保相得益彰20世紀90年代以來,橋梁界設計與建造橋梁時將實用功能與藝術構思融為一體,充分考慮周邊環境保護,使一座座橋梁成為城市中新的旅遊風景線.如連接京九鐵路、貫通湖北黃梅和江西九江的九江長江大橋,是我國目前規模最大的柔性拱剛性梁連續栓焊鋼桁梁特大橋,遠看像一條游龍騰躍飛九霄,與周邊廬山峻嶺秀峰、甘棠白水碧湖、鄱陽湖潮潯陽樓閣等名山錦綉相得益彰.目前,歐美、日本等發達國家的橋梁設計不僅追求造型美與環境協調,實用功能更是不斷提高,許多國家的大型海峽橋、海灣橋、湖泊橋中間都設置了車站、商店;橋墩、橋塔上設置裝飾獨特的咖啡館,或供人休閑游覽的觀景台,橋欄橋頭布置雕塑、壁畫之風方興未艾.
21世紀的橋梁建設最令人振奮的是大節段、大塊件橋梁結構實現工廠預制,大噸位吊船現場快速安裝.一座數千米上萬米長的特大橋,墩台、橋塔、梁體安裝僅需半年左右時間即可大功告成,既不破壞植被,又不污染施工水域,施工快捷質量好,並可節省大量的勞動力.上海東海大橋、待建的杭州灣跨海大橋的工廠預制、現場安裝的設施及2000噸大型建橋浮吊船舶已問世,年內便可投入使用.目前,發達國家的橋梁施工已配有施工指導智能化系統,即利用高速計算機將現場通過自動化感測器對橋梁各部位坐標內力、應力、變形、溫度、氣象資料進行綜合分析,自動判斷,確立下一步施工方案及確保安全的應急措旌.以保障大橋建造質量安全使用壽命萬無一失.
Ⅵ 橋梁遠景圖 茅以升 2.「像南京大橋那樣的橋梁……完成了」這里使用了什麼說明方法
茅以升(1896年1月9日—1989年11月12日),出生於江蘇丹徒(今鎮江)。橋梁學家、教育家。1955年被選聘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1952年加入九三學社。九三學社第四屆中央委員會常委,第五、六、七屆中央委員會副主席,第八屆中央委員會名譽主席。
茅以升出生於江蘇丹徒縣(今鎮江)一戶書香之家。3歲時接受母親的啟蒙教育,5歲讀私塾,7歲入思益學堂(1903年在南京創辦的國內第一所新型小學),1905年入江南商業學堂,1911年考入唐山路礦學堂。每次考試,他的成績都是全班第一,5年各科總平均925分,為該學堂歷史上所罕見。1916年畢業於唐山工業專門學校土木工程系。同年考入美國康奈爾大學,讀研究生,1917年獲康奈爾大學碩士學位。經導師賈柯貝(HSJacoby)介紹,在匹茲堡橋梁公司實習,同時又利用業余時間到卡利基理工學院夜校攻讀工學博士學位。1919年成為該校首名工學博士。博士論文《橋梁桁架次應力》的創見被稱為「茅式定律」,並榮獲康奈爾大學優秀研究生「斐蒂士」金質研究獎章。
1920年,茅以升應邀回唐山工業專門學校,任教授。1921年任學校副主任。1922年7月,他受聘為東南大學教授。1923年,該校成立工科,他首任工科主任。1924年,任河海工科大學首屆校長。1926年任交通部唐山大學校長。1927—1930年,任北洋大學教授、北平大學第二工學院院長。1930年任江蘇省水利局長,主持規劃象山新港。1932年,又回北洋大學,任教授。
茅以升在各校任職期間,對校務管理、學校體制、課程設置、教學設備、科學研究、學術活動、教學作風、學生工作和校園管理等,都親自過問,並作了重大改進。他在教學工作中,治學嚴謹,實事求是,素以認真、嚴格、誨人不倦著稱。授課時講求概念清楚,邏輯嚴密,注意深入淺出,根據學生的知識水平,用事例解釋理論概念,力求講清每一理論原則的實踐意義,使學生透徹領悟,融會貫通。課外與學生交流,盡心輔導,並徵求意見,以改進教學。
他在工程教育中,始創啟發式教育法,堅持理論聯系實際,致力於教育改革。他認為教師的責任不僅是授業,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自力學習、自力研究的習慣和能力。他反對把學生當作「受體」的灌注式教學,實行啟發式教學,使學生成為「主體」。他以自己的治學經驗「博聞強記,多思多問,取法乎上,持之以恆」要求學生。他獨特的教學方法是通過「考先生來考學生」。每次上課的前十分鍾,先指定一名學生,讓他就前次學習課程提出一個疑難問題,從學生所提問題的深淺,可知他對課程是否作過深入的鑽研和探討及領會程度。問題提得好,或老師都不能當堂解答的提問者,給滿分。如提不出問題,則由另一學生提問,前一學生作答。此法推行後,深受歡迎,學生由被動學習變主動學習,思想極為活躍,學業大進。
同時,學生所提問題,能使教師受到啟發,起到教學相長的作用。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親自帶領教育科學生來聽茅以升的課,對他的教學方法評價很高,認為「這的確是個嶄新的教學上的革命,是開創了我國教育的一個先例,值得推廣」。1962年,他將自己的教育思想系統整理寫成《建設一個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教育制度》,得到周恩來總理的好評。
茅以升是中國近代橋梁事業的先軀。他從選擇橋梁專業時起,就把培養橋梁建設人才和在祖國江河上修建橋梁視為自己的終身目標。1933年3月,浙江省決定在錢塘江上興建大橋,以貫通浙江省鐵路、公路交通。茅以升辭去舒適的教授工作,接受浙江省的邀請,擔任錢塘江橋工委員會主任委員、錢塘江橋工程處處長職務。在茅以升親自主持教學設計>設計並組織下,在不到兩年半的時間內,在極其復雜的水文地質條件下,克服重重困難,於1937年11月,建成了錢塘江大橋,其技術達到當時國際水平。這座大橋的建成,打破了外國人壟斷中國近代化大橋教學設計>設計和建造的局面,這是中國橋梁建設史上的一項重大成就,也是中國橋梁史上一個里程碑。鑒於茅以升為中國橋梁建設所做出的突出貢獻,1941年,中國工程師學會授予茅以升榮譽獎章。
茅以升深知科學技術進步對於國家建設的重要性,1950年,他欣然接受鐵道技術研究所所長(後為院長)的職務。這時他雖已年過半百,仍以過人的精力,不辭辛勞,開始了鐵道科學研究院的創業,為鐵路科技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他是鐵道科學研究院的奠基人,是鐵道科研事業的開拓者,在科研領導工作中一貫主張理論結合實際,科研要為生產第一線服務,強調繼續教育和研究生培養的重要性,倡導學術民主,主張學術爭鳴,勇於支持新生事物。
茅以升是中國土力學的開拓者。20世紀30年代,國際上對土力學的研究還剛剛開始。茅以升在錢塘江大橋施工中遇到樁打不下和沉
井下沉發生歪斜等現象,經過對錢塘江流沙的研究,他感到土力學是當前迫切需要研究的課題,立即開始刻苦鑽研,很快掌握了這門新興學科。他對庫倫土壓力經典理論中所存在的問題有獨到的見解,經常與國際土力學及基礎工程學會的創始人太沙基教授通信討論研究。19
38—1941年間,他在唐山工學院開課講授土力學,他是我國第一個講授土力學課的人。同時向全校師生作「Stresses on Retaining Wall」等學術報告。為了讓中國科技人員及時掌握土力學知識,茅以升在《工程》雜志上撰文講解,組織大家學習。1940年他又捐款在中國工程師學會設「石渠獎金」,專門獎勵研究土力學的優秀會員。1948年,他在上海發起「中國土力學及基礎工程學會」。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基本建設工作全面鋪開,面臨許多復雜的地基基礎問題,急需土力學與基礎工程方面的人才與技術。這時,茅以升認為應盡一切努力普及並提高土力學知識,他於1952年在中國土木工程學會組織成立了土力學小組,舉辦土力學學術交流和普及講座。在他的倡議下,這種土力學學術活動逐漸傳播到天津、上海、南京各地。1957年,茅以升主持成立了全國土力學及基礎工程學術委員會,並成為國際土協的團體會員。同年,他代表我國土力學學會參加了在倫敦舉行的第四屆國際土力學及基礎工程學術會議,為我國土力學界在國際上爭得了應有的地位。幾十年來,我國土力學與基礎工程科學技術已有顯著的提高與發展,這一切與茅以升的長期領導和關懷是分不開的,他對我國這一科學技術的開拓、發展有著不可磨滅的貢獻。
茅以升是我國傑出的科普工作者,他是最早從事科普事業的科學家之一。1950年,中華全國科學技術普及協會成立,他當選為副主席。他認為,「四個現代化的關鍵是科學技術現代化,只有把科學普及工作做好了,科學技術現代化才有基礎」。他是最勤奮的科普作家,在他發表的200多篇論著中,有關科普工作的論著和科普教學設計>文章約佔1/3。他親自撰寫了《科學屬於人民》、《進一步開展職工科普工作,迎接新的生產高潮》、《科學與科普的十大關系》等教學設計>文章,在社會上產生了很大影響。他的《沒有不能造的橋》一文,在1981年榮獲全國新長征科普創作一等獎。
茅以升於198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他積極參加人民政權的建設,先後擔任全國人大代表、常委,1984年當選為全國政協副主席。歷任國務院科技規劃委員會委員、中國科學院技術科學部副主任、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全國科普協會副主席、九三學社中央委員會副主席、中華全國自然科學專門學會聯合會北京分會主任委員、北京市科協主任委員、中國科技報研究會理事長。他是中國土木工程學會的主要創建者,任第一、二、三屆理事會理事長和第四、五屆理事會名譽理事長。茅以升1982年被選為美國國家工程院外籍院士,1984年當選為加拿大土木工程學會名譽委員。他主持成立了土力學及基礎工程學術委員會,任主任委員,該會經茅以升與太沙基教授聯系,被國際土協接受為團體會員,使我國土力學界在國際社會中取得了應有的地位。
茅以升終身奮斗、追求不息,正如他總結自己的一生所說,人生征途「崎嶇多於平坦,忽深谷,忽洪濤,幸賴橋梁以渡。橋何名歟?曰奮斗」。他終身堅持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治學嚴謹,善於獨立思考,勇於開拓創新;他謙虛謹慎,平易近人,嚴於律己,寬以待人;他數十年如一日,艱苦奮斗,嘔心瀝血,把畢生精力、知識和智慧毫無保留地奉獻給了祖國的教育、科技和橋梁建設事業,贏得了廣大知識分子的敬佩和愛戴。他的崇高形象永遠是中國科技工作者的楷模。
Ⅶ 《橋梁遠景圖》中作者在說明橋的三個要素時,運用什麼說明方法並具體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運用作比較的說明方法,把橋與板凳相類比來說明橋的結構;還運用了分類的說明方法,分別說明了橋梁、橋墩、基礎三要素。(答案不唯一) |
Ⅷ 《橋梁遠景圖》中,茅以升作為一個著名的橋梁專家為什麼還要對未來的橋進行大膽的設想,這說明了什麼
現有的可能不盡如人意,對現有的不滿足,所有萌生了對已有事物的進行改進,完善,擴展和延伸或重組和創造的想法,這正體現了作者勇於探索,敢於開拓,不斷創造的科學精神
Ⅸ 橋梁遠景圖是作者茅以升1979年寫的,文中寫的想像橋梁現在實現了那些
橋梁遠景圖
茅以升
少年朋友們,你們都該聽過牛郎織女的神話吧,牛郎和織女原是天上的兩顆星,據說他倆都是神仙,每年在「天河」上的鵲橋相會一次。這「鵲橋」就是喜鵲搭的一座橋,它們真是傑出的橋梁工程師——你們想想看,這天河該有多寬啊!同時也可見橋梁的重要,雖是神仙,也還需要橋。
據說世界上第一座橋(不算那大樹倒過河的天然的橋),是猴子造的。那時還沒有人,一大群猴子要過河,就由一個先爬上河邊的樹,然後第二個上去,抱著第一個的腿,第三個再上去,抱著第二個的腿,如此一個一個地上去,一個抱一個,就連接成為一長串的猴子;再由地上的猴子把這一串猴子推動得搖擺起來,好像盪鞦韆一樣,這樣越盪越遠,就把這一長串猴子甩過河,由尾巴上的最後一個猴子,抱住對岸的一棵樹,這一長串猴子就形成一座橋,地面上的猴子就可在橋上爬過河了。
人類什麼時候開始有橋,很難查考,但是可以肯定,一個民族有了文化就有橋,橋是文化的表徵。我們祖國有4000年的文化,就有4000年的造橋歷史,其中最突出的是1300多年以前造成的「趙州橋」,位於河北省石家莊附近。這座橋自從造好以後一直到現在還能過車走人,從未中斷過,它的外貌就好像是一座現代化的橋梁。當然,我們祖國大地,到處都有橋,有各式各樣的橋,有的造橋技術是世界上領先的。你能設想,假如我們中國不會造橋,我們中華民族能夠發展到今天嗎?所以我們要感謝我們祖先中的造橋的勞動人民,是他們的智慧和力量使我們今天還能看到無數的古橋,現代車輛還能在那些古橋上通過。
橋是路的「咽喉」,沒有它就過不了河川,跨不過山谷。比如長江,號稱南北「天塹」,就因為它過去沒有橋,所以在我國歷史上造成了幾次南北分裂的朝代。但是我國一解放,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就在這「天塹」上,先建成「武漢長江大橋」,接著又建成更宏偉的「南京長江大橋」。至於在黃河、淮河、珠江等河流上建成的橋梁就更數不清了。
橋梁的科學技術,在世界上發展很快,可以說,現在已經沒有什麼不能造的橋了。要說橋長,在美國已經有了一座跨過大湖的橋,共有2217孔,長達38公里。要說橋大,目前在日本正修建一座跨過海峽的橋,一個孔就長達1780米。照這樣發展下去,將來就有可能在亞洲和北美洲相隔85公里寬的「白令海峽」上,造起一座橋,人們坐上汽車,就可周遊五大洲,不管它什麼太平洋、大西洋的阻隔了!
說起來,這並不奇怪。橋是什麼?不過是一條板凳。兩條腿架著一塊板,板上就可承擔重量。把這板凳放大,「跨」過一條河,或是一個山谷,那就形成一座橋。在這里,板凳的腿就是「橋墩」,橋墩下面,伸入土中的「腳」,就是「基礎」,板凳的板就是「橋梁」。一座橋就是由這三部分構成的。橋上的車輛行人,靠橋梁承載;橋梁的重量,靠橋墩頂托;橋墩的壓力,通過基礎,下達土中或石層。
然而,橋梁、橋墩和基礎這三部分的花樣實在多。橋梁架在兩頭橋墩上,可以是平直的,叫做「梁橋」,也可以是向上彎起的,叫做「拱橋」。如果在兩頭橋墩上,豎起兩座高塔,塔頂上跨過鋼繩,鋼繩下面吊起橋身,橋身上走車行人,這就叫做「吊橋」。普通的橋,不過這三種,但每種都有層出不窮的新花樣。譬如「拱橋」裡面就有「雙曲拱」,是我國工人發明的。「吊橋」裡面就有「斜拉橋」;更有一種「吊橋」,不用橋墩,而把整個橋身,吊在河邊的石山上。所有這些現代化的橋梁,五花八門,談也談不盡。人類智慧是無窮的,今天以為新的大橋已經了不起了,可是明天、後天的橋,更是了不起。那時來看今天的橋,也許會感覺到,為什麼以前的人,會那樣笨呢?
現在就讓我來作為幻想家,為將來的橋梁,繪出一幅「遠景圖」吧!
有人說將來飛機多得不得了,人人都可在天上飛,還要什麼火車、汽車,更不需要橋梁了。我想不見得。飛機的速度雖無止境,但地球還只是這么大,而且人口也在增多,將來人們全都坐飛機上了天,擠來擠去,還能飛得快嗎?這就不能不發揮陸上交通和水上交通的潛力了,因而橋梁還是少不了的。不過,那時的橋梁就不是今天的樣子了。
將來的橋梁一定造得又快又好,像南京長江大橋那樣大的橋,幾個月就可以完成了。那時所有建橋的材料,都可在工廠里通過自動化,預先製成「標准構件」;造橋時,在水裡把它們拼裝成為橋墩;在橋墩上把它們架設成為橋梁,一口氣作業,幾乎是才聽說造橋,就看見「一橋飛架」了!
將來的橋梁一定造得很便宜。現在用的各種「合金鋼」及高強度「混凝土」會由「高分子」新材料來代替,重量輕而強度高。橋梁構件的製造,一律自動化。橋墩的水下工程,可用「機器人」操作,動作靈巧,由人在水上指揮。橋墩基礎,不必沉到那麼深,在輕松的土質中,可以加進「凝固劑」,把軟土變成硬土。架橋時,全用「電腦」控制的各種機具,差不多不需人的勞動力。採用了這些新技術,當然橋的成本就低了。
將來的橋梁一定造得很美。一座橋的輪廓和組成部分,會安排得為大地生色,為江山添嬌。橋的「構件」不再是現在的直通通的棍子,而是柔和的,有如花枝一般;它也不是頭尾同樣粗細,而是全身肥瘦相間的。各個構件都配搭成各種姿態,而且各有不同的色彩,把全橋構成一幅美麗的圖畫。橋上的人行道上還有小巧玲瓏的亭台樓閣,讓人們在這長廊中穿過時,「勝似閑庭信步」。
將來的橋一定造得很低。現在造橋的費用之所以大,往往不在橋長而在橋高。因為橋下要走船,如果水高船也高,水漲船高,橋就更要高了。橋一高,兩岸的路面也要高起來,高的路面上又要造橋,這種橋的下面是陸地而不是水,名叫「引橋」,引橋的工程往往比水上「正橋」的工程還大。現在有一種「活動橋」,橋面很低,平常走車,等到有船過橋時,就把一個「橋孔」開開來,等船過去再關上。但是因為橋孔的開關很慢,對於走車過船都不方便,因而這種橋雖然便宜,卻用得很少。將來的橋梁,可就大不同了。橋孔可以用極輕的材料如玻璃鋼製成,開動橋孔的機器,也比現在的靈活得多,因而開橋、關橋的時間可以大大縮短。而且橋上有自動遠距離控制的設備,有船過橋時,它會自動打開橋孔,並且預先對兩岸路上的車輛發出信號,讓它們知道橋下正在過船。等船一過去,橋孔立刻自動關好,車輛可以很快地過河,這樣對於水陸交通,兩不妨礙。
將來一定會有沒有水中橋墩的大橋。現在的鄭州黃河鐵路橋,長約三公里,河中有很多橋墩。但到將來,像這樣的長橋,或者更長的橋,如果有需要的話,只要一個橋孔,就可跨過江了。江中沒有橋墩,對於過船、過水,當然好得多。這樣長「跨度」的橋,一定也是很高的,最適宜於跨海。
將來在很深的水裡造橋,不必把橋墩沉到江底,而把橋墩做成空心的箱子,讓它浮在水中。橋上無車時,它就浮得高些;橋上有車時,它就浮得低些。這高低當然不能相差過多,以免行車困難。同時,還要把各孔橋梁,從橋的這一頭到橋的那一頭,牢固地聯系在一起,使整個橋梁成為一體,車在上面走,不致顛簸不穩。
將來的橋不一定是直通通的,而是可以彎曲的,車子過橋就轉個大轉彎。這是因為橋兩頭的路都與河身平行,與橋身垂直,如用筆直的橋,橋兩頭的「引橋」就不易布置了。現在公園里有「七曲橋」、「九曲橋」等,一段曲向左,一段曲向右,為的是點綴風景,並非使橋轉彎。將來的彎曲橋可就大不同了。問題在於橋孔的長度。每孔橋搭在兩頭橋墩上,如橋身彎曲過甚,橋墩就支持不住了。可以設想,這種彎曲的橋身,不靠下面的橋墩的支持,而靠空中的纜索懸掛,纜索是固定在兩岸的石山裡的,這個彎曲的橋身,不就可以自由轉彎了嗎?
將來也會有很小很輕便的橋,可以隨身攜帶,遇到小河,隨時架起來,就可在上面走過河。這種「袖珍橋」也許是用一種極輕極軟、強度又極高的塑料,製成極薄的管子,用打氣筒打進空氣,這管子就成為一根非常堅硬的桿件。用一些這樣的塑料桿件,預先造成橋的形狀,把它們折疊起來,放在身邊,如同帶雨衣一樣,在走到河邊時,打打氣就架起一座橋,豈不是不用「望洋興嘆」了嗎?
將來還會出現「無梁飛渡」。那時的車子裝有利用高壓空氣的「浮力」設備,在高速度時,車子就會稍微離開地面,不靠地面支持而飛速前進,遇到小河,就能一躍而過。這種長了「翅膀」的車子,越來越多,將來在大河修橋時,只要在水裡造幾個橋墩,當車子跳上第一個橋墩,由於橋墩的反擊,再跳上第二個橋墩,不論河面多寬,多跳幾跳,也就跳過去了,這樣的「無梁橋」,該算是最進步的橋吧!
Ⅹ 《橋梁遠景圖》 本文主要運用了什麼說明方法請找出原文舉例說明。
1)引用。引用神話故事,引用活用別人的好詞佳句。 (2)打比方。第2段,說明橋回梁的構造時,答用了打比方的方法說明橋的三要素。 (3)作比較。第6段,為了突出將來造橋所用的新材料的特點,與現在用的材料比較。第7段,說明將來的橋會很美 參考: http://..com/question/154833460.html?si=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