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視頻設計 > 打點計時器測速度教學反思

打點計時器測速度教學反思

發布時間:2021-01-03 09:56:56

1. 用打點計時器測速度實驗誤差分析

存在空氣阻力,或者摩擦力過大,或者接通電源和釋放紙帶的先後錯了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2. 高中物理用打點計時器測速度的實驗結論怎麼寫

計算勻變速運動中某點瞬時速度;

由勻變速運動物體在某段位移的平均速度等於物體在該段位移中點時刻的瞬時速度;

即 V(n)=〔s(n)+s(n+1)〕/2t s(n)指第N-1個計時點到第N個計時點的位移,s(n+1)指第N個計時點到第N+1個計時點的位移?〔s(n)+s(n+1)〕指第N-1個計時點到第N+1個計時點的位移.(即把要求的點包括在了他們中間即N處) ,t指發生兩個相鄰計數點(N-1到N,N到N+1)之間的時間間隔.2T就是時間間隔總和

計算勻變速運動的加速度:

(1)、理想紙帶的加速度計算:由於理想紙帶描述的相鄰兩個計數點間的距離之差完全相等,即 有:S2-S1=S3-S2=…=S(n)-S(n-1)=△S=aT*T;故其加速度 a=△S/(T*T)

(2)、實際的實驗紙帶加速度計算:由於實驗過程中存在一定的誤差,導致各相鄰兩個計數點間的距離之差不完全相等,為減小計算加速度時產生的偶然誤差,採用隔位分析法計算,可以減小運算量,方法是,用S1,S2,S3.表示相鄰計數點的距離,兩計數點間的時間間隔為T。

根據=aT*T有 S4-S1=(S4-S3)+(S3-S2)+(S2-S1)=3a1T*T 同理S5-S2=S6-S3=3a2T*T 求出a1=(S4-S1)/3T*T a2=(S5-S2)/3T*T a3=(S6-S3)/3T*T 再求平均值計算加速度 :a=(a1+a2+a3)/3

3. 用打點計時器測速度的實驗步驟

公冶+_+
打點計時器測速度的實驗步驟 :
1.把電磁打點計時器固定在桌子上版,讓紙帶穿過兩個限位孔權,壓在復寫紙上.
2.把電磁打點計時器的兩個接線柱用導線分別與電源接線柱相連接.
3.打開電源開關,用手水平的拉動紙帶,紙帶上就打下了許多小點.
4.取下紙帶,關閉電源.從能看清的某個點數起,數一數紙帶上共有多少個點.如果共有N個點,那麼點子的間隔數為(N-1)個,紙帶的運動時間:der塌t=0.02(N-1)s.
5.用刻度尺量一下從開始計數的一點到最後一點間的距離der塌x
6.利用公式 ( 就是那個測平均速度的 )計算出紙帶在這段時間內的平均速度.
7.在紙帶上去連續6個點,用刻度尺量出相鄰兩個點間的距離,判斷紙帶的這段運動是勻速運動還是變速運動.判斷依據是:若兩個點間距離相等,則物體做勻速運動;反之,則做變速運動.
累呀

4. 打點計時器測速度實驗的數據分析怎樣做 急! 謝謝啊!

1.取計數點:略去紙帶上靠前的比較密集的點,從選的第一個清晰的點回作為計時點A,往後每答隔0.1秒(即往後每5點的最後1點作為一個計數點)取1點,共選7到8個點;
2.測量:設計數點分別是:A B C D E F G H ,分別測量A到B、C 、D、E、F、G、H的距離
3.計算中間5到6個點的瞬時速度,B的瞬時速度可以用相鄰2點A、C間的平均速度來替代;同理計算C、D、E、F、G點的瞬時速度;
4.作圖:v-t 圖像。按照圖像的走勢,要把圖線延長到截距(即A點的速度)

5. 物理用打點計時器測速度實驗報告怎麼寫

用打點計時器測速度實驗報告
一.實驗目的
1、研究自由落體運動的特性。
2、實驗研究勻變速運動相鄰兩點的距離差滿足 s(n)+s(n+1)=aT*T 。
3、計算勻變速運動中某點瞬時速度。
二.實驗原理及注意事項
1、實驗原理:
電磁打點計時器是一種使用交流電源的計時儀器,其工作電壓是4~6V,電源的頻率是50Hz,它每隔0.02s打一次點。 電火花計時器是利用火花放電在紙帶上打出小孔而顯示出點跡的計時儀器,使用220V交流電壓,當頻率為50Hz時,它每隔0.02s打一次點,電火花計時器工作時,紙帶運動所受到的阻力比較小,它比電磁打點計時器實驗誤差小。
2、注意事項:
1.打點計時器使用的電源是交流電源,電磁打點計時器電壓是4~6V;電火花打點計時器電壓是220V。
2.打點計時器在紙帶上應打出輕重合適的小圓點,如遇到打出的是小橫線、重復點或點跡不清晰,應調整振針距復寫紙片的高度,使之大一點。
3.復寫紙不要裝反,每打完一條紙帶,應調整一下復寫紙的位置,若點跡不夠清晰,應考慮更換復寫紙。
4.紙帶應捋平,減小摩擦,從而起到減小誤差的作用。
5.使用打點計時器,應先接通電源,待打點計時器穩定後再放開紙帶。
6.使用電火花計時器時,還應注意把兩條白紙帶正確穿好,墨粉紙盤夾在兩紙帶之間;使用打點計時器時,應讓紙帶通過限位孔,壓在復寫紙下面。
7.處理紙帶數據時,密集點的位移差值測量起來誤差大,應捨去;一般以五個點為一個計數點。
8.描點作圖時,應把盡量多的點連在一條直線(或曲線)上不能連在線上的點應分居在線的兩側。誤差過大的點可以捨去。
9.打點器不能長時間連續工作。每打完一條紙帶後,應及時切斷電源。待裝好紙帶後,再次接通電源並實驗。
10.在實驗室使用打點計時器時,先將打點計時器固定在實驗台上,然後接通電源。
三.實驗步驟
1.把長木板平放在實驗桌上,並使滑輪伸出桌面
2.把打點計時器固定在木板沒有滑輪的一側,並連好電路
3.把一條細繩栓在小車上,細繩跨過定滑輪,下邊吊著合適的鉤碼。
4.把穿過打點計時器的紙帶固定在小車後面 5.使小車停在靠近打點計時器處,接通電源,放開小車,讓小車運動
6.斷開電源,取出紙帶
7.換上新的紙帶,再重做兩次
4.測量並處理數據
五.實驗結論
1、自由落體運動初始點的分析:看紙帶的前兩個點的距離是否接近2mm,接近2mm的紙帶才是由靜止開始的自由落體運動實驗紙帶。 2、實驗紙帶是否研究勻變速運動的分析:測量紙帶上相鄰各點的距離之差是否相等,若相等就是勻變速運動,否則就不是;即勻變速運動的紙帶相鄰兩點的距離差滿足 s(n)+s(n+1)=aT*T
3、計算勻變速運動中某點瞬時速度;由勻變速運動物體在某段位移的平均速度等於物體在該段位移中點時刻的瞬時速度;即 V(n)=〔s(n)+s(n+1)〕/2t s(n)指第N-1個計時點到第N個計時點的位移,s(n+1)指第N個計時點到第N+1個計時點的位移?〔s(n)+s(n+1)〕指第N-1個計時點到第N+1個計時點的位移.(即把要求的點包括在了他們中間即N處) ,t指發生兩個相鄰計數點(N-1到N,N到N+1)之間的時間間隔.2T就是時間間隔總和
4、計算勻變速運動的加速度: (1)、理想紙帶的加速度計算:由於理想紙帶描述的相鄰兩個計數點間的距離之差完全相等,即 有:S2-S1=S3-S2=…=S(n)-S(n-1)=△S=aT*T;故其加速度 a=△S/(T*T) (2)、實際的實驗紙帶加速度計算:由於實驗過程中存在一定的誤差,導致各相鄰兩個計數點間的距離之差不完全相等,為減小計算加速度時產生的偶然誤差,採用隔位分析法計算,可以減小運算量,方法是,用S1,S2,S3.......表示相鄰計數點的距離,兩計數點間的時間間隔為T,根據=aT*T有 S4-S1=(S4-S3)+(S3-S2)+(S2-S1)=3a1T*T 同理S5-S2=S6-S3=3a2T*T 求出a1=(S4-S1)/3T*T a2=(S5-S2)/3T*T a3=(S6-S3)/3T*T 再求平均值計算加速度 :a=(a1+a2+a3)/3

6. 高中物理用打點計時器測速度的實驗結論怎麼寫!通用的......

1、打點計時器的原理構造(如圖)
實驗原理:
(1)電磁打點計時器:它是利用電磁感應原理打點計時的一種儀器,當通過4—6V低壓交流電時,在線圈和永久磁鐵的作用下,振片便上下振動起來,位於振片一端的振針就跟著上下振動而打點,這時,如果紙帶運動
,振針就在紙帶上打出一系列點,當交流電源頻率為50Hz時,它每隔0.02s打一點,即打出的紙帶上每相鄰兩點間的時間間隔為0.02s。
(2)電火花計時器:它是利用火花放電在紙帶上打出小孔而顯示點跡的計時儀器。當接通220V交流電源,按下脈沖輸出開關時,計時器發出的脈沖電流經接正極的放電針、墨粉紙盤到接負極的紙盤軸,產生火花放電,於是在運動紙帶上就打出一系列點跡。當電源頻率為50Hz時,它也是每隔0.02s打一次點,即打出的紙帶上每相鄰兩點間的時間間隔也是0.02s。
電火花計時器工作時,紙帶運動時受到的阻力小,比電磁打點計時器實驗誤差小。
打在紙帶上的點,記錄了紙帶運動的時間,如果把紙帶跟物體連在一起,紙帶上的點就相應地表示出運動物體在不同時刻的位置。
2、帶分析物體的運動情況並能計算平均速度。
(1)在紙帶上相鄰兩點間的時間間隔均為0.02s(電源頻率為50Hz),所以點跡密集的地方表示紙帶運動的速度很小。
(2)根據v=△x/△t,求出在任意兩點間的平均速度,這里△x可以用直尺測量出兩點間的距離,△t為兩點間的時間間隔數與0.02s的乘積。這里必須明確所求的是哪兩點之間的平均速度。
3、粗略計算瞬時速度。
某點E的瞬時速度可以粗略地由包含E點在內的兩點間的平均速度來表示。如圖1.4-1,
vE≈vDG,或vE=vDF。
說明:在粗略計算E點的瞬時速度時,可利用公式v=△x/△t來求解,但須注意的是,如果取離E點越接近的兩點來求平均速度,這個平均速度越接近E點的瞬時速度,但是距離太小會使測量誤差增大,應該根據實際情況選取這兩個點。
4、v-t圖象與其畫法
為了更直觀地反映物體的運動情況,我們可以用v-t圖象來表示速度隨時間的變化規律。
以速度v為縱軸,時間t為橫軸建立直角坐標系,根據計算出的不同時刻對應的瞬時速度值,在坐標系中描點,最後用平滑曲線把這些點連接起來就得到了一條能夠描述速度v與時間t關系的圖象。
5、實驗器材
電磁打點計時器(或電火花計時器)及紙帶、刻度尺、電源、導線等。
6、注意事項
(1)電源電壓要符合要求,電磁打點計時器應使用10V以下的交流電源;電火花計時器要使用220V交流電源。
(2)實驗前要檢查打點的穩定性和清晰程度,必要時要進行調節或更換器材。
(3)使用打點計時器應先接通電源,待打點計時器穩定後再用手拉紙帶。
(4)手拉紙帶時,速度應快一些,以防點跡太密集。

7. 用打點計時器測速度時需要用到什麼公式

計算勻變速運動的加速度:

(1)理想紙帶的加速度計算:由於理想紙帶描述的相鄰兩個計數點間的距離之差完全相等,即有:S2-S1=S3-S2=…=S(n)-S(n-1)=△S=aT^2;故其加速度 a=△S/T^2

(2)實際的實驗紙帶加速度計算:由於實驗過程中存在一定的誤差,導致各相鄰兩個計數點間的距離之差不完全相等,為減小計算加速度時產生的偶然誤差,採用隔位分析法計算,可以減小運算量,方法是,用S1,S2,S3.......表示相鄰計數點的距離,兩計數點間的時間間隔為T,根據△S=aT^2有

S4-S1=(S4-S3)+(S3-S2)+(S2-S1)=3a1*T^2

同理S5-S2=S6-S3=3a2*T^2

求出a1=(S4-S1)/3T^2 a2=(S5-S2)/3T^2 a3=(S6-S3)/3T^2

再求平均值計算加速度:a=(a1+a2+a3)/3
計算勻變速運動中某點瞬時速度;由勻變速運動物體在某段位移的平均速度等於物體在該段位移中點時刻的瞬時速度;即 V(n)=[s(n)+s(n+1)]/2t

s(n)指第N-1個計時點到第N個計時點的位移,s(n+1)指第N個計時點到第N+1個計時點的位移,[s(n)+s(n+1)]指第N-1個計時點到第N+1個計時點的位移(即把要求的點包括在了他們中間即N處),t指發生兩個相鄰計數點(N-1到N,N到N+1)之間的時間間隔.2T就是時間間隔總和

8. 實驗用打點計時器測速度怎麼算

中間時刻瞬時速度,等於這段時間的平均速度,比如在紙帶上有abcd四點,若求b點速度就用ac這段位移除以ac這段時間,若求c點速度就用bd這段位移除以bd這段時間。

9. 用打點計時器測速度的實驗報告,完整的

研究勻變速直線運動
器材:打點計時器,一端附有滑輪的長木板,小車,紙帶,細回繩,鉤碼,刻答度尺,導線,電源.
步驟:
1.把長木板平放在實驗桌上,並使滑輪伸出桌面,把打點計時器固定在長木板上沒有滑輪的一端,連接電路.
2.把一條細繩拴在小車上,使細繩跨過滑輪,下邊掛上合適的鉤碼.把紙帶穿過打點計時器,紙帶一端固定在小車後.
3.把小車停在靠近打點計時器處,接通電源後,放開小車,讓小車拖著紙帶運動,打點計時器就在紙帶上打下一列小點.換上新紙帶,重復實驗三次.
4.從三條紙帶中選擇一條比較理想的,舍掉開頭一些比較密集的點,在後邊便於測量的地方找一個開始點,確定好計數點.
5.測出六段位移長度,計算加速度的值.

10. 用打點計時器測速度的原理是什麼

打點計時器每隔相等的時間間隔打點.
所以速度就是每兩點之間的距離除於相對的時間

閱讀全文

與打點計時器測速度教學反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