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視頻設計 > 八國聯軍侵華教學設計

八國聯軍侵華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21-01-03 04:46:10

❶ 帝國主義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是在什麼時候

帝國主義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是在中日甲午戰爭爆發後。中日甲午戰爭後簽訂的《馬關條約》規定割讓遼東半島、台灣及澎湖列島給日本,大大刺激了帝國主義列強瓜分中國領土的野心,1898年至1899年德俄英法日等國競相租借港灣和劃分勢力范圍,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

列強瓜分中國的原因為19世紀末列強由於壟斷組織的激烈競爭,資本輸出日益增大,對海外的殖民掠奪更加劇烈。 甲午戰爭中國的慘敗和清政府奉行的投降政策,大大助長了列強爭奪中國的野心。

1897年11月1日的「巨野教案」,亦稱「曹州教案」,「巨野教案」中的山東巡撫李秉衡楊光「巨野教案」在中國近代史及中德關繫上有著重要的地位。德國帝國主義以之為借口,強占膠州灣,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使中國進一步陷入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深淵。

(1)八國聯軍侵華教學設計擴展閱讀:

甲午中日戰爭以後,清政府為了償付對日賠款和「贖還」遼東半島的費用,大借外債。為了爭做中國的債主,帝國主義列強展開了資本輸出的劇烈競爭 。

列強在爭做中國債主的同時,又以另一種方式向中國輸出資本,即搶奪在中國修築鐵路、開采礦山和建立工廠的權利。

帝國主義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以辛亥革命開始為結束標志。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國比較完全意義上的民族民主革命。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給中國人民帶來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辛亥革命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推翻了統治中國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體,結束君主專制制度。

❷ 義和團運動主要事件,詳細的。

開始的標志是1851年金田起義,結束的標志是1864年天京陷落
義和團運動首先爆發於山東。1899年,朱紅燈率領義和拳在山東西部和西北部進行反洋教斗爭,附近各縣紛紛響應。 義和團運動的興起是有多種多樣的原因的,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帝國主義與中華民族的矛盾日益激烈化。自甲午戰爭後,中國陷入了被帝國主義列強瓜分的境地,各帝國主義加強對中國的政治與經濟侵略,加深了中國的民族危機,使廣大的中國人民深受其害,成為義和團運動興起的根本原因。此外,也有學者認為義和團的興起與謠言的煽動或19世紀末華北地區遭受自然災害有著密切關系義和團運動興起的直接原因是教案,當時帝國主義列強早已從中國獲得了傳教的權利,通過數十年的發展,基督教在中國的傳播已具有了一定規模。但是部分傳教士或教民依仗列強的支持,在中國橫行霸道,拆民房、修教堂、霸佔中國平民的財產,甚而干涉中國的司法行政,激起中國人民的憤怒。加之在教案的處理過程中一些官員「不論曲直,一味庇教而抑民」,更引起民眾不滿,因而自發採取行動對抗教會。各地此起彼伏的反洋教斗爭成為義和團運動的前奏。

閱讀全文

與八國聯軍侵華教學設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