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精彩照片剪輯》如何進行教學設計介紹
這節課的主要目標是讓學生掌握ACDsee處理照片的一些簡單方法。為了完成這一教學目標,我是這樣思考並進行教學設計的:我首先在網上查找了一些有關這節課的資料,學習了別人的教案、教學設計和課件等。對他們的資料進行分析研究,學習他們的優點,再結合自己的思考來設計這節課。別人設計這節課時,大多選擇這二個內容:一個是裁剪,另一個就是旋轉。我覺得裁剪確實是一個很重要的知識點,需要把它教給學生,而且要求每一位學生都能熟練的掌握。但是在內容上需要處理,教材上的例子是一張運動會的照片,要求學生把照片中的多餘部分去掉。我覺得這個內容雖然貼近學生生活,但是在吸引學生興趣方面還可以做文章。所以我首先讓學生看老師的頭像,問學生想不想也有一個有個性的頭像。學生頓時被吸引,由於我把裁剪的內容就設計為,從眾多頭像中裁剪一個頭像下來。既能完成知識點的教學,又能吸引學生興趣,還能使他們體會到學習的實用性,裁下的頭像馬上就可以在論壇中進行使用。對於第二個內容——旋轉,也是一項比較重要的知識點。但是對於學生來說並不是一個重點,因為他們在學習畫圖軟體時就已經接觸過旋轉了,而且工具中就有旋轉學生很容易進行自學,所以我把這一內容安排到了後面的挑戰中。由是第二項內容,我選擇了亮度的調整。教材為我們提供的也是這一項,但是如果選擇一張普通的照片的話,進行亮度調節效果又不太明顯,更不能吸引學生興趣活躍課堂氣氛。所以我選擇了一張「有很多錢的圖片」並把這張圖片處理成全黑的。當我將圖片發給學生時,對學生進行質疑,怎麼會是一張黑圖片呢?由是老師進行解釋,並要求學生幫助老師來解決這個問題,學生的好奇心再一次被激起。然後學生就去探索解決問題的辦法。當學生把黑照片變亮後,看到的是這一張滿是錢的圖片,頓時笑了出來,而且還體會到了成就感。第三個環節我安排的是挑戰題,給學生四道難易不同的照片處理技術題。讓學生自已探索解決問題的辦法,也照顧到學生的不同差異,使他們都有所獲,即使有的學生不能探索出解決的辦法,在後面的方法展示中也可以學到。本節課的最後一個環節就是自由發揮,並展示自己的作品。
㈡ 怎麼把照片拍成地球像圓的認識教學設計
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新課程標准指出:「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學生搭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平台,給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這是廣大教師共同追求的目標。」
教學背景分析
學習內容分析
圓是一種常見的平面圖形,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它是在學生掌握了直線圖形的周長和面積計算,並且對圓已有初步認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通過對圓的研究,使學生初步認識到研究曲線圖形的基本方法。同時,也滲透了曲線圖形與直線圖形的關系。這樣不僅擴展了知識面,而且從空間觀念上來說,也進入了新的領域。因此,通過對圓的認識,不僅能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也為學習圓的周長、面積、圓柱和圓錐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學生情況分析
六年級學生有著豐富的生活體驗和知識積累,但空間觀念比較薄弱,動手操作能力較低,學生學習水平差距較大,小組合作意識不強。以前學習的長方形、正方形等是直線平面圖形,而圓則是曲線平面圖形,估計學生在動手操作、合作探究方面會存在一些困難。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圓,知道圓的各部分名稱。
(2)使學生掌握圓的特徵,理解和掌握在同一個圓里,半徑和直徑的關系,能在同一個圓里,找出任意的半徑和直徑並且會自主完成已知半徑求直徑或已知直徑求半徑的題目。
(3)使學生初步學會用圓規畫圓。能用圓規畫出已知半徑大小的圓或已知直徑大小的圓。
過程與方法:
(1)經歷動手操作的活動過程,培養學生作圖能力。
(2)通過分組學習,動手操作,主動探索等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及抽象概括等能力,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能與人合作、交流思維過程和結果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圓的認識,感受到美源於生活,體驗圓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感悟數學知識的魅力。
教學目標:
1.通過畫一畫、折一折、量一量等活動,觀察、體會圓的特徵,認識圓的各部分名稱,理解在同圓或等圓中直徑與半徑之間的關系。
2.了解、掌握多種畫圓的方法,並初步學會用圓規畫圓。
3.在活動中,感受圓與其它圖形的區別,溝通它們的聯系,獲得對數學美的豐富體驗,提升學生對數學文化的認同。
教學重點:探索圓的各部分名稱、特徵和關系。
教學難點:通過實際的動手操作體會圓的特徵。
教學過程:
一、整體感知圓
1.出示幻燈:生活中的圓
攝影作品,在這些美麗的圖片中你們發現了什麼圖形?生活中你在哪見過圓?
2.揭示課題:圓無處不在,這節課我們就來認識它。
板書:圓的認識
3.同學們喜歡玩套圈的游戲嗎?現在就來試試?
我這有一個玩具,要求你只能站在距離它三米遠的地方扔圈,你可以站在哪裡?
我們用三厘米代表三米,你能在本上標出你所在的位置嗎?
2.實投學生成果(由畫幾個點到多點,直到圓)
問:站在這幾點都可以嗎,為什麼?只能站在這幾點上嗎?
出現圓後問,還有地方站嗎?
3.課件演示
師:那麼到底可以站在哪?(圓上任意一點)
圓上這樣的點有多少個?
二、操作中認識圓
1.屏幕上有一個圓,同學們能利用現有的工具製造一個圓嗎?
2.學生畫圓,師巡視
3.匯報不同畫圓的方法(先找用圓形工具畫的匯報)
拿線繩畫的黑板演示
談話:這位同學拿這么長的繩子在黑板上畫了這么大的一個圓,如果我想在操場上畫個大圓怎麼辦呢?
圓規畫的實投展示
4.總結圓規畫圓方法
5.學生練習圓規畫幾個圓
既然我們可以藉助圓形工具來畫圓,人們為什麼還會發明圓規呢?
6.觀察自己所畫的圓,除了一條封閉的曲線還有什麼?(點兒)
給它取個名字——圓心(如果學生能說就讓學生說)用字母O表示
7.拿出手中的圓紙片,你們有辦法確定這個圓的圓心嗎?
學生動手摺
問:除了圓心你們還發現了什麼?(摺痕)
你發現的摺痕是什麼樣子的。
師:誰願意到前面介紹自己的發現?揭示直徑半徑定義
你能在圓上畫出直徑和半徑嗎?
在自己所畫的圓上標出圓心、畫出半徑和直徑
三、交流探究圓
圓心和半徑到底有什麼作用呢?畫一畫就知道了
1、用圓規在本上畫出幾個不同的圓,看誰畫得漂亮。
2、投影展示
問:你們畫得圓有的在上、有的在下、有的偏左有的偏右,什麼決定的?
學生匯報,圓怎麼這么聽話呢
師小結:圓心決定圓的位置,怪不得人家叫圓心呢
這些圓大小各異,怎麼畫就能讓他有大有小?
小結:圓的半徑決定圓的大小(圓規兩腳間距離)
3、師:半徑的本事不小,想不想知道半徑還有什麼特徵?是我直接告訴你們還是自己研究?
那就結合老師的提示利用手中的工具小組共同研究吧
4.研究提示
同一個圓內,半徑與直徑有什麼關系?
同一個圓內,半徑有多少條?
同一個圓內,半徑的長度都相等嗎?
匯報
同圓直徑是半徑的2倍 板書d=2r
問:你怎麼知道的?
同圓的半徑有無數條,為什麼?(圓上有無數的點、摺痕中發現)
同圓的半徑有無數條,那麼直徑有多少呢?
板書:同圓內半徑有無數條。
㈢ 初中信息技術《用圖片增加表現力》的教學設計
以下是初中抄信息技術課程標准里襲的內容:
教育部初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綱要(七個模塊)
模塊一 信息技術簡介
①信息與信息社會。
②信息技術應用初步。
③信息技術發展趨勢。
④計算機在信息社會中的地位和作用。
⑤計算機的基本結構和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