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小班教案:(我的家)感知游戲的快樂
活動目標:
1、認識自己家有哪些家庭成員,並知道有幾位。
2、會按照人口的數量貼上相應的點子。
3、嘗試比較合理的畫面布局。
4、引導幼兒嘗試用多種方法表達對家人的熱愛之情。
活動准備:
1、每人一張蘑菇房子圖,
2、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寶寶圖人手一份。
3、每人五個黑色的圓點小卡片,膠水,貼好一家三口圖片的小房子。
活動過程:
一、認識自己家有哪些家庭成員。
1、出示一座小房子(把家庭成員遮住的),這是明明小朋友的家,我們一起來看看他們家有哪些人?
2、老師揭開遮住家庭成員的紙,引導幼兒說說明明家有誰?
3、我們小朋友都有一個幸福的家,在你的家裡有哪些人?
4、引導幼兒說說家裡的成員,如爺爺、奶奶、爸爸、媽媽、我。
二、從感受家人對自己的愛,激發幼兒對家人的熱愛之情。
1、你的爸爸、媽媽或爺爺、奶奶為你做過哪些事?
2、引導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進行講述。
3、你覺得爸爸、媽媽或爺爺、奶奶對你怎麼樣?
4、你喜歡他們嗎?
5、你用什麼方式表示喜歡他們?
三、學習點與數量的對應,會注意畫面布局美觀。
1、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都很愛你,今天讓我們一起來和自己的家裡人拍一張全家福照片好嗎?
2、我們看看明明家拍的照片怎麼樣,拍照的時候他們的位子是怎麼站的?
3、引導幼兒說說畫中人物的布局,學習合理的布局。(孩子站中間,爸爸、媽媽站在兩邊)
4、數數看他們家有幾個人?我們在房頂上就貼幾個點子。(老師示範在房頂上貼三個點子)
5、你們家有誰,把他拍到房子照片里去,注意怎樣拍才好看。然後數一數有幾個人,在房頂上就貼上幾個點子,布置我們的家,讓我們的家變得更漂亮。
6、幼兒操作,先貼家庭成員,在貼點子,注意人數和點數要對應。
7、展示幼兒的作品,請幼兒相互看看誰家拍的照片和布置的房子最好看,並檢查人數和點數是否對應。
四、延伸活動。
把幼兒的作品一起布置成主題牆,讓幼兒進一步感受「我的家」的溫暖情感。
『貳』 中班我愛我家主題教案我家有幾口人
一、主題名稱:我愛我家二、主題背景:
(一)主題產生:
家是幼兒最熟悉的地方,是幼兒最為重要、最為親近的生活環境。父母及家人是幼兒最親密的人,也是給幼兒最多體驗的人。孩子們在家裡享受著父母的愛,是全家關注的焦點,他們在各方面得到無微不至的關懷。他們的需要很容易在家中得到滿足。但如果孩子們只是一味地沉浸在愛的海洋里,久而久之因麻木不仁而忘卻了對家人乃至社會的責任,終將成為令全家人失望、被社會拋棄的人。培養幼兒的愛心就應該從其身邊最親近的家人開始,逐步擴展到共同生活中的其他人。我們希望每一個孩子既能在充滿愛意的氛圍中成長,又能以其力所能及的方式去關愛他人(首先是父母)只有這樣,健全人格的形成才能有可能。讓愛伴隨幼兒成長,他們定將因愛而感動,為愛而行動!
(二)主題價值:
主題《我愛我家》,意圖讓幼兒更好的了解自己的每一個家庭成員;並在采訪、觀察中收集身邊的相關信息,了解自己的家。我們試圖沿著感受、抒發、回報的脈絡將幼兒與家人之間本來就具有的自然情感予以渲染和提升,使這種情感成為幼兒豐富的情感世界中永不褪去的組成部分。
三、主題預設目標:
能關注周圍環境中的事物,初步了解並體驗人與人、人與整個環境和諧相處的快樂感覺;能在成人幫助下逐步形成與他人共處的良好態度;學習並嘗試與人交往的方式,促進社會交往能力的發展。
四、主題實施時間:
2007年9月1日--2007年9月30日五、可利用的資源:
1、請幼兒收集兒時的照片的全家福2、邀請家長懷孕的阿姨到班裡作客3、請個別媽媽到班中來介紹懷孕生產的情況六、主題內容安排:
游戲活動:小電話 開鎖生活活動:爸爸媽媽的小幫手 稱謂歌 家裡需要關心的人學習活動:全家福 我家有幾口人 逗得全家哈哈笑 我家住哪裡布置新家 帽子床 我家的廚房 采訪爸爸爸爸的大手 寶寶的小床 爸爸本領大 父與子我在媽媽肚子里的時候 我出生了 畫媽媽我的爺爺奶奶 畫畫爺爺奶奶 方臉和圓臉做甜糕 給爺爺奶奶敲敲腿、捶捶背運動活動:烏龜搬新家 吸塵器
『叄』 我愛我的家中班教案怎麼寫啊
活動設計背景
活動源於中班主題《我愛我家》。我們班孩子最近開展的「全家福」、「說說我的家」、「媽**愛好」等活動,使孩子們對家有一定的了解和感受,但他們的經驗很零散,比較關注自己的,細小的事件,所以我想通過這次活動讓幼兒在經驗的交流和積累中體驗到家的溫馨,家人共享的快樂,讓孩子在情感和認知上對家有初步的感受。
其次從孩子需要的角度看,突出回歸生活的特點,這也是二期課改中新教材所倡導和追求的。生活中,我們每天需要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也經常需要按特定的規則尋找某個場所,這個規則就是從大方向確定小方向。如果能幫幼兒提升這些生活中常見的情景的話,對其思維方式比如他再遇到類似問題如何解決和今後的發展成長都是有積極意義的。
活動目標
1、感受家的溫馨,體驗家人間相互關懷的快樂。
2、對家有初步的認識,
3、了解「找家」的順序並嘗試在集體面前大膽交流自己的經驗。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對家有初步的認識,感受家的溫馨。
難點:了解「找家」的順序並嘗試在集體面前大膽交流自己的經驗。
活動准備
活動准備:音樂、照片、錄像、部分幼兒去過老師的家、包裝好的禮物、剪刀等
活動過程
一、 激發興趣
1、出示字「家」或背景音樂我的家,討論:什麼是家?
小結:家是有門有窗的房子,是我們住的地方。
2、家裡都有些什麼?這些東西都放在哪裡?家裡有誰?
二、 經驗交流
1、在你家裡,你覺得誰最能幹?
2、你家裡,發生過什麼高興的事?
3、你覺得你的家還有什麼不滿意或不夠好的地方?
(點評:從對家的整體感受到對細節的關注,讓孩子在自然的交流中初步回憶、感受家的舒適,溫馨,體驗親人在一起的快樂。孩子也是家庭中的一員,了解家庭,參與家庭生活能更好地激發家庭成員之間的情感,這是這本書里沒涉及的。把他們聯系起來進行能促使幼兒現有經驗與新的經驗的整合,引導他們自然的關注生活,關注身邊的人。)
4、(觀看照片回憶整個尋找的過程)誰記得我家是住在哪裡的?(出示地址)要去我家先要找到什麼?我們是從哪裡出發的?乘哪一輛呢?乘了幾站?我們要下車了,看看我們到了什麼地方?找到路後接著該找什麼?弄堂找到了,再找什麼?
5、(觀看錄像發現房間里的秘密)這是我家的什麼地方?
根據幼兒觀察的情況,和他們討論房間的一些設施和物品
6、觀察猜測不同的房間,引出禮物想想禮物盒裡裝的是什麼?
(點評:找家的過程中,既包含了對距離、數字等數概念的知識,也包含了乘車、做客等現實生活中的常識,還要和情感的體驗,親情的交流聯系在一起。這樣的整合能最大限度地促進幼兒的發展和知識技能的獲得。)
三、 操作延伸
1、 幼兒分組拆禮物,想想為什麼要送這個?對收禮物者表達自己的想法。
小結並引出大家的家。
2、 小結:(用兒歌幫幼兒小結)
(點評:新的經驗的拓展,能促使幼兒生成新的問題,引發更廣泛的思考。)
『肆』 幼兒園樂高教案《我的家》
活動目標
1、感受家的溫馨,體驗家人間相互關懷的快樂。
2、對家有初步的認識,
3、了解「找家」的順序並嘗試在集體面前大膽交流自己的經驗。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對家有初步的認識,感受家的溫馨。
難點:了解「找家」的順序並嘗試在集體面前大膽交流自己的經驗。
活動准備
活動准備:音樂、照片、錄像、部分幼兒去過老師的家、包裝好的禮物、剪刀等
活動過程
一、 激發興趣
1、出示字「家」或背景音樂我的家,討論:什麼是家?
小結:家是有門有窗的房子,是我們住的地方。
2、家裡都有些什麼?這些東西都放在哪裡?家裡有誰?
二、 經驗交流
1、在你家裡,你覺得誰最能幹?
2、你家裡,發生過什麼高興的事?
3、你覺得你的家還有什麼不滿意或不夠好的地方?
(點評:從對家的整體感受到對細節的關注,讓孩子在自然的交流中初步回憶、感受家的舒適,溫馨,體驗親人在一起的快樂。孩子也是家庭中的一員,了解家庭,參與家庭生活能更好地激發家庭成員之間的情感,這是這本書里沒涉及的。把他們聯系起來進行能促使幼兒現有經驗與新的經驗的整合,引導他們自然的關注生活,關注身邊的人。)
4、(觀看照片回憶整個尋找的過程)誰記得我家是住在哪裡的?(出示地址)要去我家先要找到什麼?我們是從哪裡出發的?乘哪一輛呢?乘了幾站?我們要下車了,看看我們到了什麼地方?找到路後接著該找什麼?弄堂找到了,再找什麼?
5、(觀看錄像發現房間里的秘密)這是我家的什麼地方?
根據幼兒觀察的情況,和他們討論房間的一些設施和物品
6、觀察猜測不同的房間,引出禮物想想禮物盒裡裝的是什麼?
(點評:找家的過程中,既包含了對距離、數字等數概念的知識,也包含了乘車、做客等現實生活中的常識,還要和情感的體驗,親情的交流聯系在一起。這樣的整合能最大限度地促進幼兒的發展和知識技能的獲得。)
三、 操作延伸
1、 幼兒分組拆禮物,想想為什麼要送這個?對收禮物者表達自己的想法。
小結並引出大家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