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視頻設計 > 初中物理杠桿教學設計

初中物理杠桿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21-01-02 11:31:04

㈠ 初中物理(杠桿)

因為力的抄作用線通過支點說明襲這個力的力臂為0
也就是說這個力對杠桿的狀態沒有影響
C的話 不一定是支點
只要力的反向延長線通過支點就可以了
比如下面那個是個粗的均勻杠桿O為支點
======> 為力
這個力也是對杠桿的狀態沒有影響
所以C是錯的
------
- O -=======>F
------

㈡ 初中物理力學 杠桿

B段受到的拉力FB=mg=39.5N
A端受到的力FA=G銅-F浮
杠桿平衡條件FA*OA=FB*OB
FA=79N
FA=ρ銅gV-ρ水gV
v=0.001m³
m銅=ρ銅V=8.9kg

㈢ 初中物理——杠桿

省力 費力 省力 自行車腳踏是輪軸

㈣ 一道初中物理 杠桿

逐漸變小。因為在勻速提升過程中,F方向和杠桿始終垂直,也就是L1不變,且重物回G不變,但是因為你答是勻速要保持杠桿平衡 就得FL1=GL2,且在提升過程中重物的力臂L2是越來越小,根據公式 就得F越來越小。

㈤ 初中物理杠桿

一根在力的作用下可繞固定點轉動的硬棒叫做杠桿。杠桿可以是任意形狀的硬棒。
滑輪是一種變形的杠桿,定滑輪的實質是等臂杠桿,動滑輪的實質是阻力臂是動力臂一半的省力杠桿。
支點:杠桿繞著轉動的點,通常用字母O來表示。
動力:使杠桿轉動的力,通常用F1來表示。
阻力:阻礙杠桿轉動的力,通常用F2來表示。
動力臂:從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距離,通常用L1表示。力臂是從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距離,不是從支點到力的作用點的長度。作用在杠桿上的一個力的作用點不變,力的方向改變時,它的力臂一般要改變。力臂可能與杠桿重合。通過力的作用點沿力的方向的直線叫做力的作用線。
阻力臂:從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距離,通常用L2表示。
動力作用線、阻力作用線、動力臂、阻力臂皆用虛線表示。
杠桿靜止或勻速轉動,就說此時杠桿處於平衡狀態。
杠桿平衡原理:杠桿靜止不動或勻速轉動都叫做杠桿平衡。
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動力臂是阻力臂的幾倍,那麼動力就是阻力的幾分之一。
在使用杠桿時,為了省力,就應該用動力臂比阻力臂長的杠桿;如欲省距離,就應該用動力臂比阻力臂短的杠桿。因此使用杠桿可以省力,也可以省距離。但是,要想省力,就必須多移動距離;要想少移動距離,就必須多費些力。要想又省力而又少移動距離,是不可能實現的。省力杠桿費距離;費力杠桿省距離。等臂杠桿既不省力,也不費力。可以用它來稱量。例如:天平。
希望我能幫助你解疑釋惑。

㈥ 初中物理,杠桿

(1)第一復空你填對了,第二空制:使力臂沿著杠桿,便於測量力臂長度;

第三空:使杠桿的重心通過支點,從而可以不考慮杠桿的重力對其轉動的影響。

(2)A處離杠桿的支點O有3 個單位長度,B處離支點O的4個單位長度;

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F1L1=F2L2,F1=4,L1=3、L2=4,F2=4*3/4=3,所以在B處掛同樣的鉤碼3個。

(3)變大,因為當彈簧秤向右傾斜時,力的方向變了,力的力臂變小(如圖)所以拉力變大,即彈簧秤示數變大。

㈦ 初中物理杠桿

(1)使用杠桿克服鉤碼的重力做功,有用功等於克服鉤碼重力做的功,總功等於彈簧測力計的拉力做的功,機械效率等於有用功和總功的比值;
(2)從圖中可以看出,將2隻鉤碼懸掛在C點時,重力的力臂大於在B點重力的力臂,而動力臂不變,根據杠桿平衡的條件可知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的變化情況,再分析有用功和額外功的變化,根據總功等於有用功和額外功之和得出彈簧測力計做功的變化情況.

解答:解:(1)有用功為W有=Gh2=2mgh2,總功W總=F1h2,則機械效率的表達式η=

W有

W總

×100%=

2mgh2

F1h1

×100%.
(2)鉤碼的懸掛點在B點時,由杠杠的平衡條件得F1•OA=G•OB;懸掛點移至C點時,由杠杠的平衡條件得F2•OA=G•OC;從圖中可以看出,由OB到OC力臂變大,所以彈簧測力計的示數變大,有用功不變,但杠桿提升的高度減小,額外功減小,又因為總功等於額外功與有用功之和,因此此次彈簧測力計做的功將小於第一次做的功.
故答案為:(1)

2mgh2

F1h1

×100%;(2)>;<.

點評:本題考查杠桿機械效率的測量,把握有用功、總功的計算方式,明確機械效率的表達式,知道總功等於有用功與額外功之和.

㈧ 初中物理的杠桿

杠桿是一種簡單機械。
在力的作用下能繞著固定點轉動的硬棒就是杠桿。
在生活中根據需回要,杠答桿可以做成直的,也可以做成彎的,但必須是硬的物體。
蹺蹺板、剪刀、扳子、撬棒、釣魚竿等,都是杠桿。
滑輪是一種變形的杠桿,定滑輪的實質是等臂杠桿,動滑輪的實質是阻力臂是動力臂一半的杠桿。
動力,阻力,動力臂,阻力臂和支點
⒈支點:杠桿繞著轉動的固定點,通常用O表示。
⒉動力:為達到目的而使杠桿轉動的力,通常用F1表示。
⒊阻力:阻礙杠桿轉動的力,通常用F2表示。
⒋動力臂:從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距離叫動力臂,通常用L1表示。
⒌阻力臂:從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距離叫阻力臂,通常用L2表示。
註:杠桿靜止或勻速轉動,就說此時杠桿處於平衡狀態。
杠桿的平衡條件:
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公式:
F1×L1=F2×L2變形式:
F1:F2=L1:L2動力臂是阻力臂的幾倍,那麼動力就是阻力的幾分之一:

㈨ 初中物理杠桿原理

桶蓋上的杠桿是費力杠桿,設作用在bc上的力為f1,
就有f1·o2c=g·o2d,代入
f1=g·o2d/o2c=mg·o2d/o2c=0.5×10×0.35/0.05=35n
,
對於踏板內
,設腳踏的容力為f2,
f2·o1a=f1·o1b
,
所以f2=f1·(o1b/o1a)=35(0.18/0.24)=26.25n

閱讀全文

與初中物理杠桿教學設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