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一份完整的語文教學設計包括哪些
教學設計是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對象的特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安排,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的設想和計劃。一般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步驟與時間分配等環節。
一份完整的語文教學設計包括哪些——
1、課題:這份語文教學設計的主題
1、教材分析:分析了全冊教材的總體要求及基本內容,接下來就是要進行單元教材的分析。分析的是單元的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難點,了解整個單元的教學內容在全冊教材總體要求下的編排、結構思路。當然如果只作為一課的教材分析,只需要簡要分析就可以了,其中應該包括了學情分析。
2、教學目標:目前的教學目標都應該是三維目標,知識與技能目標,制定本節課的學習學生應該學習的知識內容及學習的程度;過程與方法目標,制定本節課的學習能使學生哪些能力得到提升,哪些能力得到掌握;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制定本節課學習內容對學生意志、品質的鍛煉與培養。
3、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就是學生必須掌握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是基本概念、基本規律及由內容所反映的思想方法,也可以稱之為學科教學的核心知識。教學難點是指學生不易理解的知識,或不易掌握的技能技巧。
4、教學方法:包括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讀書指導法、演示法、參觀法、練習法、實驗法、實習作業法、陶冶法、發現法、探究法等。
5、教學准備:這里主要指的是准備教學材料。
6、課時安排:這個教學設計大概安排幾個課時。
7、教學內容及過程:整個課堂教學設計的主要流程,導入、新授、拓展、總結等。
8、學生作業:根據教學目標給學生的課堂和課後作業。
9、板書設計:根據教學的需要組成一個有機聯系的板書整體。
10、教學反思:總結經驗教訓,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㈡ 一個完整的教學設計應該包括哪些內容
一個完整的教學設計應該包括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准備版,教學過程,權板書設計以及課後反思。其中教學過程裡面又包括導入環節,新知呈現環節,操練環節,知識拓展與鞏固環節,再加上總結環節。
教學設計是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對象的特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安排,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的設想和計劃。一般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步驟與時間分配等環節。
教學設計的一般步驟是:
前期分析、教學目標編寫、教學過程設計(學習環境設計——情境、資源、媒體、課程組織形式;教學策略設計——教學順序、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學習方式)、教學設計形成性評價與實施、教學設計總結性評價。
㈢ 一個完整的教學設計過程一般包括哪幾個部分
一、教學目標
二、教學重點
三、教學難點
四、教具
六、教學時間
七、教學過程
八、布置作業
㈣ 一個完整的教案包括哪幾個部分
完整的教案抄包括哪幾個部分襲
一、授課班級(專業)
二、授課人
三、授課題目
四、計劃課時(50分鍾)
五、課的類型
六、教學內容
七、教學目的
八、重點、難點
九、各部分內容時間分配
十、教學方法
十一、小結
十二、作業或思考題
㈤ 教案和教學設計分別都需要寫什麼(完整的)
一、教學設計的概念
教學設計又稱教學系統設計,是指為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運用系統觀點和方法,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對教學活動進行規劃的過程。教學設計本質是一個分析學習需求、確定教學目標、設計解決方法,就解決方法進行實施、反饋、調整方案,再進行實施直至達到預期教學目標的過程。
教學設計有如下四種層次:(1)課程教學設計;(2)學期(學年)教學設計;(3)單元(課題)教學設計;(4)課時教學設計。這里所討論的教學設計主要指課時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是實現教學目的的可靠保證,是連接教學理論和教學實踐的橋梁;是使教學實現科學性與藝術性統一的主要途徑。
二、教學設計的原則
1.教學設計要以目標為中心
2.在教學前明確學習者具有的能力
3.教學水平應與學習者的接受水平相一致
4.幫助學習者在學習中構建「理想的模式」
5.對復雜的學習內容進行分解
6.提高教學媒體的應用控制能力
7.運用多種教學活動方式
8.創造對學習有利的環境
三、教學設計的步驟與內容
(一)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
依據心理學與教育學上的有關思想以及相關理論,針對課程標准要求,提出設計思路,即學生應該怎樣學習,才能達到課標的要求。
(二)教學背景分析
教學背景分析包括教學內容分析、學生情況分析,以及前期教學狀況、問題、對策等方面的研究說明。
(三)教學目標設計
教學目標既是教學的起點,也是教學的歸宿,確立合理、適當的教學目標是教學設計最重要的任務。而如何才能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則要依靠對教學內容的選擇和加工以及對學習活動的組織。
教師首先是認真研讀《課標》,分析《課標》中對有關教材內容的目標陳述,根據教材內容的特點和學生學習能力,合理地確定具體課時目標,准確地陳述教學目標。
(四)教學重點,教學難點
教學重點是教材中最重要、最基本的中心內容,是知識網路中的聯結點,是設計教學結構的主要線索。
教學難點是指學生感到難理解或難接受的內容。這些內容,或是由於知識本身抽象、復雜而難理解,或是由於學生缺少必要的知識准備而難接受,要根據具體內容的特點和學生的基礎來確定教學難點。
(五)教學過程與教學資源設計
教學設計過程與教學資源設計主要包括教學進程、學生活動、所需要的教學資源及教學指導策略等。
(六)學習效果評價設計
包括對本節課學生學習效果以及教師自身教學效果的評價。主要圍繞三維目標是否達到要求進行評價。評價方式應盡可能多元化,如紙筆測驗、活動表現、觀察記錄等。
四、教案的基本內容與設計類型
(一)教案的基本內容
一般說來說,教案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課題
課題即本課所授課的名稱。
2.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在教案中要明確、具體、簡練。一般要包括知識目標、技能目標、情感目標三個方面。
3.課型、課時
課型是指根據教學任務而劃分出來的教學的類型。在教案中常見的有講授課、練習課、復習課、實驗課、示範課、研討課、匯報課、觀摩課、錄像課等等。
課時主要是指授課內容要在幾個課時內完成。
4.教學內容
教學內容是課堂教學的核心,備課的其他環節都是為它服務的。
5.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和難點是整個教學的核心,是完成教學任務的關鍵所在。重點突出,難點明確,有利於學生掌握教學總體思路,便於學生配合教師完成教學任務。
6.教學方法
教師的教學藝術如何,很重要的是看其教學方法的運用是否巧妙得當。
7.教具
教具又稱教具准備,是指輔助教學手段使用的工具,包括教師提供的和學生自備的。如多媒體、模型、標本、實物、音像等。
8.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也稱教學步驟或教學程序,即用於指導和規范教師課堂活動的步驟。教學過程是整個教案的核心和主體。只有安排好教學過程,教師才能在課堂上有條不紊地圓滿地完成每一個教學環節。教學過程要做到各個環節銜接,內容充實,重點突出,詳略得當。
9.作業布置
布置作業包括布置書面作業、探究討論式作業、情境表演式作業、閱讀復習等。
10.板書設計
板書是教師要在黑板上配合教授,運用文字、圖畫和表格等視覺符號傳遞教學信息的教學行為方式。
(二)教案設計的類型
根據教學的任務來分,課程可分為新授課、鞏固課、技能課、檢查課。課程的類型不同,其授課教案也不同。按課的類型可將教案分為:新授課教案、復習課教案、實驗課教案、檢查課教案。
㈥ 一個完整的教學設計應該包括哪些內容
我覺得包括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准備,板書設計以及課後反思.其中教學過程裡面又包括導入環節,新知呈現環節,操練環節,知識拓展與鞏固環節,再加上總結環節.
㈦ 一個完整的教案包括哪幾個部分
一、授課班級(專業)
二、授課人
三、授課題目
四、計劃課時(50分鍾)
五、課的內類型
六、教容學內容
七、教學目的
八、重點、難點
九、各部分內容時間分配
十、教學方法
十一、小結
十二、作業或思考題
教學過程:
這一部分是授課的重點,因課程和不同的教師教法各異。應包括教學內容的詳細安排、教學方法的具體運用等環節。這一部分的編寫要做到步驟、綱要和教法相結合,使老師不僅能指導教師自己的課堂教學,也可使別人(甚至外行)亦能通過閱讀教案而了解到教師在課堂上的主要活動情況和本堂課講授的內容要點。
建議包括三部分內容:
1、引言
導入新課
2、闡述、分析、推導等
突出教學內容要點,採用的教學方法等,要求簡明扼要,若有與教材中相同的文字、表格、例題等不要在教案上照抄,可註明教材頁碼。
3、總結
主要是本堂課的要點歸納,應寫出結論性的文字。
㈧ 一個完整的教案包括哪幾個部分
一.課題(說明本課名稱)
二.教學目的(或稱教學要求,或稱教學目標,說明本課所要完成的教學任務)
三.課型(說明屬新授課,還是復習課)
四.課時(說明屬第幾課時)
五.教學重點(說明本課所必須解決的關鍵性問題)
六.教學難點(說明本課的學習時易產生困難和障礙的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點)
七.教學方法要根據學生實際,注重引導自學,注重啟發思維
八.教學過程(或稱課堂結構,說明教學進行的內容、方法步驟)
九.作業處理(說明如何布置書面或口頭作業)
十.板書設計(說明上課時准備寫在黑板上的內容)
十一.教具(或稱教具准備,說明輔助教學手段使用的工具)
十二.教學反思:(教者對該堂課教後的感受及學生的收獲、改進方法)
教案特點
1.科學性
所謂符合科學性,就是教師要認真貫徹課標精神,按教材內在規律,結合學生實際來確定教學目標、重點、難點。設計教學過程,避免出現知識性錯誤。那種遠離課標,脫離教材完整性、系統性,隨心所欲另搞一套的寫教案的做法是絕對不允許的。一個好教案首先要依標合本,具有科學性。
2.創新性
教材是死的,不能隨意更改。但教法是活的,課怎麼上全憑教師的智慧和才幹。盡管備課時要去學習大量的參考材料,充分利用教學資源,聽取名家的指點,吸取同行經驗,但課總還要自己親自去上,這就決定了教案要自己來寫。
教師備課也應該經歷一個相似的過程。從課本內容變成胸中有案,再落到紙上,形成書面教案,繼而到課堂實際講授,關鍵在於教師要能 「學百家,樹一宗」。在自己鑽研教材的基礎上,廣泛地涉獵多種教學參考資料,向有經驗的老師請教,而不要照搬照抄,要汲取精華,去其糟粕,對別人的經驗要經過一番思考、消化、吸收,獨立思考,然後結合個人的教學體會,巧妙構思,精心安排,從而寫出自己的教案。
3.差異性
由於每位教師的知識、經驗、特長、個性是千差萬別的。而教學工作又是一項創造性的工作。因此寫教案也就不能千篇一律,要發揮每一個老師的聰明才智和創造力,所以老師的教案要結合本地區的特點,因材施教。
㈨ 一個完整的教學設計應該包含哪些方面
完整的教學設計過程一般包括前期分析(學習需要分析、學習、內容、分析、學習者分析和學習環境分析)、確定目標、制訂策略、選擇媒體或資源、試行方案、評價和修改等過程。一般而言,教學設計人員都是由教師直接擔任的,但實際上,教學設計人員既可以是教師,也可以是專業的教學設計師。教師主要是思考如何確保他的每個學生能發揮其最大的能力,學到盡可能多的課程知識,而教學設計者則常常考慮如何確保提供給學習者的特定課程盡可能相似,盡管這些課程是在不同的時間,由不同的教師提供給不同地點的學習者的,他關注的更多的是教學的標准化問題。 對於教學設計者而言,他需要系統考慮教學過程中的各個環節,教學設計的幾個主要環節的任務包括:
學習需要分析:根據國家課程標准、社會等對學習者的要求,分析學習者的現有水平與所應當達到的目標水平之間的差距,從而為確定學習目標等提供依據。一般認為,這一環節是教學設計的首要的基本環節,並將影響後續各環節。
學習內容分析:即分析學生該學習什麼和怎麼學,通常可以根據學習內容中各知識點的關系,分別採用歸類分析、層級分析、圖示分析等分析方法,也可以從學習者的認知過程出發,採用信息加工分析方法,將學生在完成教學目標時對信息進行加工的所有的心理操作過程揭示出來。學生的心理操作過程,其實就是學生在學習的時候需要進行的全部思維過程,這種操作過程及其所涉及的能力構成學習內容。有效分析學習內容,可以為教學序列的安排提供更多的指導。
學習者分析:不同年齡階段、不同性別的學習者常常會在認知風格等方面表現出較大差異。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習者的邏輯思維能力會越來越強,並逐漸達到穩定,如果在低年級階段就要求學習者具備較高的決策和問題解決水平,不僅違背了人的正常認知發展規律,同時也容易使學習者對學習產生畏懼。
學習環境分析:在教學設計過程中,應當考慮到學習環境的差異,保證設計出的方案能夠施行。
確定學習目標:在教學設計過程中,應當強調以目標為中心,各環節的安排需要圍繞目標來進行,學習目標也是評價學習效果的基本依據。根據我國新課程標准,目標的編寫需要
考慮三個維度:即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強調從過去的重視知識到重視能力,從重視結果到重視過程,從重視認知到重視情感。在目標編制過程中,我們應當盡量考慮這三個維度。
設計教學策略:在確定了具體的目標和學習內容後,還需要考慮如何幫助學習者快速掌握這些內容,達成學習目標,這就需要運用巧妙地運用教學策略,確定是教師授導為主,還是學習者探究為主。 選擇教學媒體或資源:在教學過程中,媒體與資源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選擇教學媒體或資源,需要充分依據學習目標、學習內容、環境條件和學習者的認知水平等,應當符合學習者的認知規律。媒體資源的使用不應簡單地追求形式,而要關注其對教學效果的優化。
學習效果評價:評價學習效果,不應僅僅看學習活動的最終結果,還需要考慮學習者的學習過程,但又要避免滑向只重視過程而忽視結果的另一個極端。目前,運用學習檔案袋來支持學習評價的方式已經引起了許多學者的關注,本教材中的在記錄學習過程時,要求學員將學習作品保存到自己的檔案袋中,也是為了便於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