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視頻設計 > 酈道元三峽教學設計

酈道元三峽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21-01-02 06:29:20

❶ 酈道元的三峽的導入語

長江三峽旅遊,可以從重慶順流而下,快鏡頭地觀賞三峽奇特風光,也可以從上海、南京或武漢逆流而上,慢節奏地飽覽長江沿途美景.
長江三峽東起湖北宜昌南津關,西至重慶市奉節縣白帝城,由西陵峽、巫峽、瞿塘峽組成,全長193公里,是世界上著名的大峽谷,被譽為山水畫廊,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1991年榮登「中國旅遊勝地四十佳」榜首,1995年被評為「中國十大風景名勝」之一.朋友,從長江三峽門戶宜昌出發,暢游神奇美麗的長江三峽,是長江三峽旅遊最佳起始點.
三峽的起始點,長江上游的分界線.這里有著名的西陵峽口風景區,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省級旅遊渡假區.主要景點有嫘祖廟、桃花村、白馬洞、三游洞、下牢溪、龍泉洞、仙人溪和五洲休閑樂園等景點.穿過南津關後,江面由2000多米驟然左右變窄到300米,展現在你眼前的便是色彩斑斕、氣象萬千的壯麗畫卷.
過南津關西行約10公里,就到了燈影峽.燈影峽又名明月峽,峽雖不長,但景緻不凡,可謂「無峰非峭壁,有水盡飛泉」.峽壁明凈可人,純無雜色,如天工細心打磨而出.若晚間過此,月懸西山,月光之下的山光水色形成的那種「凈界」,難以言喻,所謂「明月峽」,由此得名.燈影峽得以以形取景,船左方(南岸)的馬牙山上有四塊奇石,酷似《西遊記》唐僧師徒四人西天取經高興歸來的生動形象:手搭涼蓬、前行探路的孫悟空;捧著肚皮、一步三晃的豬八戒;肩落重擔、緊步相隨的沙和尚;安然座騎,合掌緩行的唐僧.每當夕霞晚照,從峽中遠望.極似皮影戲(當地人叫燈影戲),故名燈影峽.
船繼續西行不久,在江北可見一跨徑15米,寬僅1米有餘的天然石橋,這就是仙人橋.這里是欣賞西陵秀色的最佳點,站在仙人橋上俯視,上下百里的西陵峽里大半盡收眼底,但見,雲卷細浪,霧散輕煙,千輪萬舟,形如柳葉,使人彷彿置身天上.傳說有一樵夫為仙女所愛,但仙凡路隔,難結連理,仙女乃拋下裙帶化為仙人橋,引渡樵夫登台而上.宋代詩人田鈞有詩雲:「仙人橋上白雲封,仙人橋下水洶洶,行舟過此停橈問,不見仙人空碧峰!」
乘船繼續西上約10公里,翹首南望,便可於彩雲間見一排陡峭的石壁,絕壁下九條蜿蜒下垂的綠色山脊,宛如九龍奔江,氣勢十分雄偉壯觀.那橫空出世的石壁便是黃牛岩,岩下河谷便是黃牛峽.黃牛峽中亂市星羅棋布,犬牙交錯.其間,河道似九曲回腸,泡漩如沸水翻滾,水急礁險,號稱黃牛灘.古歌謠發出了:「朝發黃牛,暮宿黃牛,三朝三暮行太遲.三朝有又三暮,不覺鬢成絲.」這反映了以往木船上水的艱難,因為這段江流,不但水急,暗礁也多,木船上水,十分吃力,又要時刻小心,所以行駛緩慢.
我們眼前一條迂迴曲折的畫廊,就是巫峽,其又稱大峽,西起巫山縣大寧河口,東至湖北巴東縣官渡河口,全長40公里,以幽深秀麗著稱.巫峽兩岸青山如帶,溝壑縱橫,群峰競秀.「萬峰磅礴一江通,鎖鑰荊襄氣勢雄,田野縱橫千嶂里,人煙錯雜半山中」是其真實的寫照.
這是聞名的大寧河,古稱巫水,發源於川,鄂,陝交界的大巴山南麓,在巫峽的西口巫山縣城附近注入長江,全長近300公里,是三峽中的第一支流.大寧河小三峽從巫山至大昌,長約60公里,由龍門峽、巴霧峽、滴翠峽組成.這一段峽谷比長江三峽更為狹窄陡峭,石怪,水清,灘多,山清水秀加上纖夫號子成了大寧河的獨特風光.
位於巫峽大寧河口上的是巫山古城,古城歷史悠久,早在秦漢時,巫山稱巫縣,隋朝始用今名.據說在遠古堯舜時,有一御醫巫死於此,因而得名巫.又有一說法:巫山對岸南陵山形如巫字而得名.當汛期來臨時立於古城碼頭上觀看大寧河河水洶涌澎湃,場面十分壯觀.
現在我們來到瞿塘峽,此又稱夔峽,西起奉節縣白帝山,東迄巫山縣大溪鎮,長八公里,是三峽中最短的一個,以「雄」著稱.西端入口處,兩岸斷崖壁立,高數百丈,寬不及百米,形同門戶,名「夔門」,素有「夔門天下雄」之稱;左邊的名為赤甲山,右邊的名為白鹽山,不管天氣如何,總是迂出一層層或明或暗的銀輝.
奉節位於瞿塘峽西口的長江北岸,素有「全蜀咽喉」之稱,在近1000多年來的歷史中,一直是川東的政治、軍事、經濟和文化中心,是渝東、陝南、鄂西的交通樞紐和物資集散地.這里最早是巴、庸兩國的領地,並曾建立過夔子國,周朝時建立魚復縣,因「鰉魚至此而復洞庭」而得名,是我國最早建立縣邑的城鎮之一,已有2300多年的歷史
瞿塘峽口北岸在一片綠蔭中隱約閃現著飛檐樓閣,這就是三峽名勝白帝城.據說白帝城系公孫述為拒東漢光武帝劉秀軍而築.白帝城三面環水,一面靠山,是觀賞瞿塘峽的最佳地方.
粉壁牆即夔門處長江南岸白鹽山陡岸上的題刻石壁,因石壁略呈斑白色和宋代摩岩時刷過灰粉而得名.船過峽口,首先看到的是「夔門」、「瞿塘」兩組大字.粉壁牆題刻滿壁,廣數百步,高數十米,自宋代起多有記錄.書法兼有篆、隸、楷、行,刻藝亦精.
白帝城下游約2公里處,在江北岸黃褐色石壁上,有幾條斷岩裂縫,岩縫高處,有物酷似風箱,傳說那是魯班的風箱,所以人們便稱這段峽谷為風箱峽.乘船旅行,轉眼而過,很難辨認「風箱」,但「風箱峽」三個大字倒是顯而易見的.看「風箱」最佳處是在峽中棧道上.
位於白帝城下北岸的絕壁上是夔巫古棧道,一直通向巫山清蓮溪,全長65公里,為清代光緒十四年(1888年)夔州知府汪鑒等人集資,在前人的基礎之上歷史3年開鑿完成的峽路.
在白鹽山的絕壁上是孟良梯,乃自下而上呈「之」字形排列的正方形石孔,孔寬八寸、深一尺,孔距三尺,一直到山腰.傳說是宋朝的孟良思念老令公楊繼業,欲將葬於望鄉台的老令公屍骨盜運回鄉,半夜駕小舟入峽,鑿孔攀援而上的遺跡.
我們的旅程馬上要結束了,我也要跟大家說再見了.臨別之際沒什麼送大家的,就送大家四個字吧.首先第一個字是緣,緣分的緣,俗話說「百年休的同船度,千年修的共枕眠」那麼和大家今天的共處,算算也有千年的緣分了!接下來這個字是原諒的原,在這天中,我有做的不好的地方,希望大家多多包涵,在這里說聲對不起了!再一個自就是圓滿的圓,此次行程圓滿的結束多虧了大家對我工作的支持和配合,我說聲謝謝了!最後一個字還是源字,財源的源,祝大家的財源猶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也祝大家工作好,身體好,今天好,明天好,現在好,將來好,不好也好,好上加好,給點掌聲好不好!
在此,祝大家有一段美好回憶!
長江三峽,中國10大風景名勝之一,長江三峽,地靈人傑.這里是中國古文化的發源地之一,著名的大溪文化,在歷史的長河中閃耀著奇光異彩;這里,孕育了中國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和千古名女王昭君;青山碧水,曾留下李白、白居易、劉禹錫、范成大、歐陽修、蘇軾、陸游等詩聖文豪的足跡,留下了許多千古傳頌的詩章;大峽深谷,曾是三國古戰場,是無數英雄豪傑馳騁用武之地;這里還有許多著名的名勝古跡,白帝城、黃陵廟、南津關……它們同這里的山水風光交相輝映,名揚四海.

❷ 余秋雨的三峽的教案

26 三 峽

山東省壽光市王高一中 劉廣福
☆目標聚焦
1、培養閱讀文言文的能力——通過反復誦讀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語文的優美精彩、生動簡練。
2、感受古人通過贊美錦綉河山的壯美雄奇、清幽秀麗表達的熱愛偉大祖國的思想感情。注重學生情感熏陶。
3、學會錘煉語言,細心觀察,寫作時抓住事物特徵,形象描寫,提高描寫景物的能力,培養審美情趣。
☆要領提示
古代語言與現代漢語有所差異,學習文言文,文字障礙是第一關,這就要求我們藉助文言詞語工具書和教材上有關註解來掃清文字障礙。《三峽》短文書上註解翔實,學習時,要結合註解了解文中大意,在此基礎上反復朗讀直至背誦。同時,要抓住這兩篇短文的特點,學習和理解文中寫景的方法。
這篇課文是酈道元為《水經·江水》所作注釋中關於三峽的一段,但不失為一篇很好的古代寫景散文。課文寫了大自然無比雄偉壯麗的景色,抒發了作者熱愛祖國河山的情懷,也使讀者從中受益。抓住景物特徵來寫是這篇課文的主要的寫作特點。從自然形成的角度來看,不言而喻三峽是離不開山水的,但山水中有四季的變化穿插其間,這就不能寫一時一處的景色,而是要在四季變化中展現三峽奇異詭譎的美景,寓靜態於動態之中,動靜結合,寫出三峽的整體的富於動感的景色,這就是典型化的手法。沒有典型化的手法,是寫不出三峽的美景的。
這篇短文富有詩情畫意,樸素自然,意味雋永。應認真品味文章的語言,深入作品的意境,涵泳體會,獲得美的享受。
☆教學設想
本文是一篇優美的寫景文言散文,描寫了三峽四季的壯麗景色。本文抓住景物及季節特徵,將景物寓於四季變化中來描寫,語言精練,思路清晰。
1、教學方法:
A、熟讀課文,在引導學生反復誦讀中逐漸加深對內容的理解。藉助多媒體教學激發學生的興趣。
B、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他們自己疏通文意,同學間討論解釋疑難,老師只作適當講解。
C、教讀時,為便於學生理解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適當穿插介紹課文及作者的有關知識。
2、媒體設計
多媒體及相關軟體,《三峽風光》VCD。
☆實例探究
教學目的
1、培養閱讀文言文的能力——通過反復誦讀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語言的優美精彩、生動簡練。
2、體會古人通過贊美雄偉壯麗的錦綉河山表達的熱愛偉大祖國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1、在反復朗讀中形成初步的語感。
2、結合課文來理解一些詞和句的含義。
3、學習古人寫景抒情的方法。
4、體會語言運用的好處,受到美的熏陶,豐富文學素養。
教學設想
教學方法
1、熟讀課文,在引導學生反復誦讀中逐漸加深對內容的理解。
2、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他們自己疏通文意,同學間討論解釋疑難,老師只作適當講解。
3、教讀時,為便於學生理解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適當穿插介紹課文及作者的有關知識。
媒體設計
可採用多媒體播放《三峽風光》等與課文內容有關的片斷,以增強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及感受,激發學習興趣。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語設計
我們偉大的祖國,有雄偉的崇山峻嶺,有奔騰的黃河長江,有珍貴的文物古跡,有秀麗的園林風光。著名的學者余秋雨曾說:「在國外,一個外國朋友曾說,『中國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訴我最值得去的一個地方嗎?一個,請只說一個。』這樣的提問我遇到過許多次了,常常隨口吐出的回答是:『三峽』,三峽為會有這樣大的魅力?下面請同學們欣賞電視系列片《話說長江》中三峽風光的片斷(使用多媒體播放)。
早在1500年前,著名地理學家、散文家酈道元就對三峽的風光有一段非常精彩的描述,今天我們就學習這篇短文《三峽》。
(解說:設計情境,激發學習興趣及學生的愛國勢均力熱情。)
二、解題
引導看「閱讀提示」和注釋①介紹作品及作者。
文選自酈道元,北魏著名地理學家、散文家,《水經注》是酈道元給《水經》作的注釋。《水經》是記載我國河流水道的一部較早的地理書。原文記載簡略,酈道元用收集到的有關資料記載和自己游歷各地的見聞給《水經》作注,寫成《水經注》40卷。語言簡潔精練,文字秀麗優美,給後代游記文學有很大的影晌。雖是地理專著,卻有寶貴的文學價值。
(解說:以上內容可由學生課下收集,學生講授為主,教師適當補充。)
三、研習課文
1、讀課文,整體把握。
教師范讀或播放課文錄音。
要求學生;聽清字音,必要時在書上注音。教師提出下列字詞,請學生讀准字音。教師提出下列字詞,請學生讀准字音。
闕quē 疊dié曦xī溯sù讞yǎn嘯xiào 屬zhǔ
學生試讀課文。
要求;放聲讀書。
學生互讀課文。
方法;同桌兩人,一人讀一人聽,糾正錯誤讀音;各讀一遍。
請4位同學,每人讀一段,集體糾正錯誤讀音。
(解說:從正音入手,引導學生反復讀課文,是為了熟悉課文內容。學生已經聽讀了兩遍,對課文內容已有大致了解。本文語言淺易,熟讀利於疏通全文大意。)
2.疏通全文大意。
兩人一小組,參考注釋,疏通課文大意。沒有注釋的句子憑借學過的文言常識解決或查閱工具書解決,解決不了的畫下來,待全班集體討論解決。
(解說:引導學生利用書上註解和工具書獨立學習,培養自學能力。設立兩人一組討論,是為了互相啟發,利於調動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
集體解決疑難 。
方法:二人小組提出在疏通文意時遇到的問題,由其他小組同學幫助 解答。學生解決不了時,教師適時點撥或給予解答。
(解說:學生閱讀中遇到問題,由同學相互啟發,自己解決最好。必要時,教師點撥或講解。盡可能地調動其積極性,培養他們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結合課後練習四,解釋重點文言詞語。
方法:提問,學生回答,集體糾正。
(解說:進一步鞏固重點文言詞語的含義,做到字句落實,為口譯課文做准備。)
學生各自疏通全文大意。
方法:把課文的意思用白話大聲說一遍。
讀課文、理清思路。說說作者從哪些方面描繪三峽雄偉秀麗的風光?抓住了三峽的什麼特點?
討論明確:第一段總寫三峽的山,描述了峰高谷深的險要地勢。第2、3、4段寫水,分別寫三峽江水四季變化的不同奇景,突出了三峽山高水險的總特徵。
3.欣賞品味。
這篇僅有百餘字的短文寫景狀物情景交融,語言精練,風格清新,是《水經注》中特別優美的章節之一。
下面我們共同欣賞文中寫景的文字,選擇你認為最精彩的詞句作簡要分析。
⑴「素湍綠潭,回清倒影」一句寫出了江水的季節特點。
春冬水涸之季,下灘之水雪浪飛濺,此為「素湍」;水清流緩可謂「綠潭」。「素」「綠」色彩相間,「湍」與「潭」一動一靜。岩崖、雲朵、藍天於碧水中可見,令人有無限遐想。
⑵「絕讞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素湍綠潭」一句是俯視,而此句是仰望。「絕」字形容山,「怪」字修飾,緊扣三峽的地理持征:柏樹生長在懸崖峭壁之上,毫無遮擋,加之峽谷之中風力強勁,天長日久,自然開成「怪」狀。在「絕讞」「怪柏」這個背景上,作者再抹上一筆「懸泉瀑布,飛漱其間」,那懸掛在絕壁高崖上的飛泉瀑布,使整個畫面頓生活意:懸崖絕壁,怪柏傲立,飛泉噴灑,瀑布宣瀉,似乎可以聽到如鼓如瑟的泠泠水聲,真是高山流水,蔚為奇觀。
⑶「清榮峻茂」四字狀四物:以「清」字狀水,以「峻」字狀山,以「榮」字狀柏樹,以「茂」字狀草,水清、樹榮、草茂互相輝映,大自然充滿無限生機。「一切景語皆情語」,如此「 清榮峻茂」的三峽美景自然會使人產生「良多苦味」,而三峽的春冬之景畢竟只是在熱愛祖國山川的人眼裡才益發顯得「清榮峻茂」。讀到此處,使人油然而生熱愛偉大祖國的感情。
⑷「晴初霜旦,林寒澗肅」,作者並不明確點出「秋「字,而是以一個」霜晨,又以「寒」「肅」二字渲染,三峽秋景遂變成清寒之景,給人帶來的心情也是凄涼之情。
⑸「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作者不再寫山、寫水、寫樹、,而是寫猿鳴,以此來烘托蕭瑟的秋景,寫出人們身處此時此地的傷感。
其他的如「重岩疊嶂,隱天蔽日」「夏水襄陵,沿泝阻絕」等句也可作簡略分析,重點放在第3、4段以上幾句。
解說:以上分析,可以讓學生4人一組討論後再發言,也可讓學生七嘴八舌地說,必要時教師要適當點撥或做示範,對學生的分析要多表揚、肯定,總之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之思維活躍。)
歸納總結語言的特點:
(1)本文語言精練,僅用百餘字,卻寫出三峽錯落有致的諸多氣象。
(2)富有表現力,情景交融,作者用有限的字句,分別描繪四幅美麗的山水畫,又以季節的變化描述色彩的或濃烈或淡雅。三峽的壯麗景色,磅礴氣勢,千姿百態,如在眼前,使人的心靈受到陶冶和震撼。
(解說:以上分析,可由師生共同討論歸納,或由學生回答,教師補充。如學生回答不到位,可由教師講述為主。)
3.課堂小結。
齊讀課文(或教師朗讀不,學生進一步體會)。
這堂課,我們朗讀翻譯,並欣賞了這篇描繪三峽優美風光的精彩散文,體會了作者從字里行間所滲透出來的對袓國壯麗山河的熱愛之情。當代散文家學者余秋雨曾贊揚道,此文用了最儉省的文字,描述了三峽春冬之時的「清榮峻茂」,「晴初霜旦」的「林寒澗肅」使後人再難調動描繪的詞章。的確,酈道元的這篇散文對後代山水游記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請同學們課下朗讀背誦,進一步體會本文語言運用的妙處。

❸ 酈道元《三峽》

其中寫到抄:急流奔瀉、飛襲舟御風、碧潭白浪、瀑布懸泉、峽谷深澗、懸崖怪柏、水清山峻、草茂木榮、猿嘯寒林、音回空谷、巴蜀漁歌、凄清謠諺……三峽七百里山川風物,萬千氣象,春夏秋冬、景色變幻,無不一一生動呈現。

❹ 酈道元的《三峽》

這三段文字從復 季節 角度描寫制了三峽的自然景觀。用簡潔的語言概括這幾段文字的內容
夏水疾流 冬春趣味良多 秋天空曠沉寂、
問題補充:作者引用漁夫的歌詞有什麼用?
用漁者這樣常在三峽的人概括三峽秋季空曠沉寂的特點,更有說服力。
夏季 理由:夏天,三峽碧波如帶 ,滿山遍野,水流湍急,可以在很短的時間里飽覽三峽沿岸的壯美風光。

閱讀全文

與酈道元三峽教學設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