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部編版三年級語文下冊第18課《童年的水墨畫》精品教案+同步練習
教案:
一、知識與技能:
1、認識「墨、染」等6個生字,會寫「墨、染、竿」等11個生字,正確讀寫「水墨畫、葫蘆、蘑菇」等詞語。
2、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背誦喜歡的詩歌,感悟兒童詩的特點。
二、過程與方法:
1、有感情地朗讀詩歌,想像詩歌描繪的意境。
2、聯繫上下文理解詩句的意思。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體會兒童豐富的想像力,感受童年幸福快樂的生活和美好的願望。
四、激趣導入,引出課題:
1、童年是一幅畫,畫里有我們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個夢,夢里有我們的想像和憧憬。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童年的水墨畫》。(板書:童年的水墨畫)
2、孩子們回憶童年中的趣事,講給大家聽聽,一起分享快樂。
3、讓我們走入詩歌,感受「我」童年的快樂吧!
五、初讀全文,認識生字:
1、初讀課文:初讀詩歌,我們不僅要讀准確,還要用心去感受。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不添字,不漏字,把字音讀准確,還要把聲音放輕一些。
2、要求: 讀准字音,讀通順句子。 邊讀邊思考,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記號。
3、生字,讀生字。 師生共同正音:注意讀准:平舌音「碎」翹舌音「染 爽 」,前鼻音「竿」,後鼻音「騰 浪」等。「蘑菇」在一起時,「菇」讀輕聲。
4、詞語,讀詞語。 水墨畫、染、綠 浪、花 濺、起 清爽、 打碎,自由讀,小組讀,指名讀。
5、注意讀准:前鼻音「濺」,後鼻音「爽」。(開火車讀,齊讀)
6、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再讀一讀這幾首兒童詩(可以獨自讀,也可以和同座合作讀),看看哪些地方使你受到印象深刻,做做記號,再有感情地朗讀體會。
7、組長匯報,全班交流,師引導學生評價所提出的問題,並解決疑問。(相機進行詞句訓練和朗讀指導)
8、朗讀課文,自學生字新詞。
六、課堂小結及拓展延伸:
1、抄寫本課生字,小組評比,說一說誰寫得最好,好在哪裡。
2、讀熟《溪邊》。
『貳』 十八童年的水墨畫林中這首詩第一個斗笠指什麼第二個斗笠指什麼
《童年的水墨畫》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一、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江上》和《林中》,體會詩歌的意境,欣賞詩歌的語言美、畫面美。
2.激發學生閱讀兒童詩的興趣,並能進行簡單地模仿創編。
二、學習重點
理解《江上》《林中》,體會詩歌的意境。
三、學前准備
製作教學相關課件。(教師)
四、教學過程
1.復習檢查,鞏固生字:
上一節課,我們學習了《童年的水墨畫》,再來看一下這些字詞認識了嗎?
垂柳 梳妝 染綠 釣竿 蜻蜓
碎了 蹦跳 翅膀 浪花 葫蘆
松針 蘑菇 斗笠 抖落
水墨畫 清清爽爽 明明亮亮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童年的水墨畫》。
2.出示任務一:學習《江上》
策略:1.用橫線畫出自己喜歡的句子,為什麼?
2.想一想,你彷彿看到了什麼?
交流:
我喜歡_____________,因為__________________,我彷彿看到了_______________畫面,我能把它讀出來。
江上
像剛下水的鴨群,
扇動翅膀拍水戲耍。
一雙雙小手撥動著浪花,
你撥我濺笑哈哈。
是哪個「水葫蘆」一下鑽入水中,
出水時只見一陣水花兩排銀牙。
像剛下水的鴨群,扇動翅膀拍水戲耍。
這句話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方法,用「鴨群」比喻一群小孩,用「翅膀」 比喻小孩的胳膊,寫出了孩子們戲水玩耍時的調皮、可愛。
一雙雙小手撥動著浪花,你撥我濺笑哈哈。
是哪個「水葫蘆」一下鑽入水中,出水時只見一陣水花兩排銀牙。
這句話中的水葫蘆為什麼要加引號?
句中的「水葫蘆」不是指真正的水葫蘆,而是指水性極好的孩子,這句詩寫一個孩子鑽入水中不見了,突然一陣水花他出現了,調皮地笑著、露出兩排牙。
仿寫
a.「笑哈哈」是ABB式的詞語,這樣的詞語還有
靜悄悄、慢吞吞、亮晶晶
b.表示「笑」的四字詞語還有
眉開眼笑、鬨堂大笑、喜笑顏開
3. 出示任務二: 任務一:學習《林中》
策略:1.用橫線畫出自己喜歡的句子,為什麼
2.想一想,你彷彿看到了什麼?
交流:我喜歡_____________,因為__________________,我彷彿看到了_______________畫面,我能把它讀出來。
林中
松樹剛洗過澡一身清清爽爽,
松針上一串串雨珠明明亮亮。
小蘑菇鑽出泥土戴一頂斗笠,
像一朵朵山花在樹下開放。
是誰一聲叫喚把雨珠抖落,
只見松林里一個個斗笠像蘑菇一樣。
一陣大雨過後,松樹像剛剛洗過澡一樣干凈、清爽,地上鑽出了許多各種顏色的蘑菇,一群戴著斗笠的孩子們笑著、鬧著采蘑菇,他們的歡呼聲震落了樹上的雨滴,他們都全然不覺。
松樹剛洗過澡一身清清爽爽,松針上一串串雨珠明明亮亮。
「清清爽爽」是指整潔干凈,這里指松樹被大雨淋過以後顯得格外清新涼爽。
小蘑菇鑽出泥土戴一頂斗笠,像一朵朵山花在樹下開放。
為什麼說蘑菇戴著斗笠像一朵朵山花?
這句話既是比喻句又是擬人句。句子把蘑菇當作人來寫,「戴著斗笠」寫出了蘑菇的形狀。「像一朵朵山花在樹下開放」這是個比喻句,把蘑菇比作山花,寫出了蘑菇的形狀。
積累
「清清爽爽、明明亮亮」是「AABB」類詞語,這樣的詞語還有勤勤懇懇、平平淡淡、形形色色。
是誰一聲歡叫把雨珠抖落,只見松林里一個個斗笠像蘑菇一樣。
a.「抖落」意思是抖動使其落下,這里指孩子們在林中的呼喚聲和歡笑聲響徹整個林中。「斗笠」在這里指戴著斗笠的孩子們。
b.詩中的兩個「斗笠」一樣嗎?
這部分詩中的兩個「斗笠」代表的意思不一樣。前一個斗笠指的是蘑菇,詩人把蘑菇比作斗笠,後一個斗笠指的是孩子,詩人把戴斗笠的孩子比作蘑菇。
五、本課小結
1.試著概括一下本文的主旨。
《童年的水墨畫》攝取了一組兒童生活的鏡頭:溪邊釣魚、江上戲水、林中采蘑菇,表現了孩子們童年生活的快樂。
2.小結:《童年的水墨畫》以跳躍的鏡頭捕捉了童年生活中的典型場景,如「溪邊釣魚、江上戲水、林中采蘑菇」,生動地展現了一個個快樂場面。在體會課文思想感情的同時,我感受到了兒童詩的特點,並能嘗試寫一首兒童詩。
六、板書設計
18、童年的水墨畫
溪邊:兒童釣魚
江上:兒童戲水
林中:斗笠——蘑菇、孩子
動靜交織,純真美好
七、作業布置
你的童年有哪些好玩兒的事情呢?說出來跟朋友們分享一下。
『叄』 童年的水墨畫教案通過對什麼兒童讀書入迷
教學目標
1、能有感情地朗讀詩歌,想像詩歌描繪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樂的生活和美好的願望。
2、認識本課生字,背誦喜歡的詩歌,了解兒童詩的特點,嘗試寫一首兒童詩。
教學過程
一、出示課題,朗讀詩歌
1、出示課題《兒童詩兩首》,說說你知道那些兒童詩。可以說說詩歌的題目,也可以背誦其中的一兩句。
2、朗讀課文,能把詩歌流暢的朗讀下來。
二、比較朗讀,理解詩歌
1、反復朗讀兩首兒童詩,比較:這兩首兒童詩有什麼不同?
2、在充分朗讀、思考的基礎上,小組討論。
3、課堂交流,隨機指導。
(1)《我想》是一首詩歌,《童年的水墨畫》是組詩。
引導學生注意其中的區別:組詩有小標題;每一節詩歌寫的是不同的內容……
(2)《我想》是押韻的,《童年的水墨畫》不押韻。
引導學生朗讀這兩首詩,體會押韻和不押韻的區別,了解兒童詩可以押韻也可以不押韻。
(3)《我想》描寫的是「我」的一些美好的願望,《童年的水墨畫》描寫的是童年的生活學習場景。
①說說《我想》描寫了「我」的哪些願望?
◇「我想把小手安在桃樹枝上」
◇「我想把腳丫接在柳樹根上」
◇「我想把眼睛裝在風箏上」
……
②說說《童年的水墨畫》描寫了哪些學習生活場景?
◇在街頭看書
◇在溪邊釣魚
◇在江上游泳
③朗讀詩歌,體會描寫的願望和場景
三、感情朗讀,體會意境
1、指導學習《我想》
(1)朗讀詩歌,想像體會「我」的願望。
①朗讀詩歌,說說「我」的那麼多願望中,那一個最令你神往?
②默默誦讀最令你神往的願望,想像那是一個怎樣的情景?
◇你好象看到了什麼?
◇你有什麼感受?比如:「牽著萬縷陽光」是怎樣的感覺?「成為柳絮和蒲公英,飛呀,飛」是怎樣的感覺?
③有感情的朗讀最令你神往的願望。
(2)想像一下,「我」是在怎樣的情景下產生這些美好的願望的?具體說說。
◇春暖花開的時候,坐在綠綠的草地上……
◇在陽光下,春風中起舞……
……
(3)有感情的朗讀詩歌。
2、指導學習《童年水墨畫》
(1)朗讀詩歌,比上眼睛想像詩歌描寫的畫面。印象最深刻的是什麼?
①靜靜地在街頭閱讀《水滸傳》。
②魚兒釣上來了,魚在草地上蹦跳。
③在江面上打水仗。
……
(2)細細朗讀有關的詩句,體會其中的快樂。
(3)有感情的朗讀詩歌,體會童年生活的美好。
四、誦讀詩歌,感悟語言
1、自由誦讀詩歌,畫出你認為寫得最特別的句子。
(1)「牽著萬縷陽光,/悠啊,悠——/悠出聲聲春的歌唱」
(2)「忽然撲騰一聲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著魚兒和笑聲。」
(3)「陽光從腳尖悄悄爬上膝蓋,/也想著『黑旋風』水戰『浪里白條』。」
……
2、說說這些詩句特別在什麼地方?
(1)很有韻味。
(2)語言中有圖畫。
……
3、朗讀或背誦這些詩句。
五、作業
1、選擇背誦詩歌。
2、 寫一首兒童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