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幼兒小班數學復習1-6的數數教學反思
讓幼兒愛上學習數學,首先要啟發幼兒對數學的興趣,首先要給幼兒建立數學認知,把數學生活化、游戲化、兒童化,最重要的是趣味性。
▋有意識的進行數學教育
通過日常生活的一些小事情,使孩子不知不覺中接觸到數字「1」的概念。例如在給孩子喂飯的時候,可以說「寶寶乖,先吃一口,再吃一口」,這樣子對孩子日後數字教育會有很好的啟發作用。
▋和孩子做游戲互動
游戲室孩子最喜歡最能接受的學習方式,也是最有利於親子關系的方式。例如,和孩子爬行比賽,或者比賽撿東西的游戲等。通過游戲,不僅可以鍛煉孩子的動手和運動能力,而且可以培養孩子的注意力、觀察力、耐力和競爭意識,對孩子以後的成長發展非常有好處。
▋教孩子做比較
數學啟蒙除了數數,還涉及到圖形幾何、時間空間、邏輯推理、比較分類等。家長們藉助生活中的事物,教孩子大小比較、形狀配對知識。例如吃飯時讓孩子比一比誰的碗更大,裝的東西多,甚至可以引導孩子動手操作一下,怎麼才能裝滿它。
▋教孩子數數之前要懂的
很多父母一提到數學啟蒙,就想到教孩子數數,其實數數隨時都可以進行,並不單純讓孩子背數字,而是讓孩子理解數字。在教孩子數數前,家長應該多引導孩子觀察生活中的事物,了解到大小快慢、輕重高矮等的不同,然後才引導孩子去認識數字1234,理解數字。
啟發孩子對數學的興趣,不僅是數數和加減,要更多地聯系實際,讓孩子去發現生活中數與形的關系,並引導孩子理解和運用抽象數字後的實際意義,將數學與他的日常聯系起來,這是父母給孩子做數學啟蒙需要思考的,也是最恰當的方式。
Ⅱ 幼兒園數學6.7的加法教學反思
本節課的教學,我首先復習6、7組成。指導學生自學,合作探究,在教學加法時讓學生合作擺小棒,通過擺的小棒圖來說圖意,並列出算式。引導學生說出因為觀看的順序不同所以能列出的算式就不同,並利用數的組成來計算出結果。在這個環節上應該注意組織教學,學生的經歷不是很集中,學習的氣氛不是很濃。在教學減法時也是讓學生通過擺小棒,用鉛筆分成兩部分,說出這幅小棒圖的圖意,根據圖意列出算式,讓學生多說為什麼用減法,加深對減法算式的含義理解。最後總結本節課的知識重難點,進行課堂檢測,以練促能。 我發現只有讓學生動手實踐,才能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本節課教學效果不是很好,學生大部分都能根據一圖從不同的方向觀看就能列出不同的算式。但是還有個別學生對減法算式的含義理解的不是很好,主要原因是我在教學時自己的語言還不夠精煉,舉的例子有點多讓重點不夠突出。在以後的教學中,應該加強學生的組織教學讓課堂有序,更深入的鑽研教材,爭取在課堂上不留問題,對學生造成影響。
Ⅲ 玩中學數學比較6以內數的多少教學反思
活動感受與反思:
一、從感興趣話題引入,注意數學與生活聯系
認知心理學和建構主義認為,當孩子的學習材料是他們所熟悉的並感興趣的事物的時候,他們就會主動地去嘗試,並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和認知方法對其進行創造。愛玩,愛小動物是每個孩子的天性,本次活動我結合孩子愛玩,愛動物的這些特點,設置教育情景小動物去秋遊,導入語:「今天的天氣真不錯啊,小動物們要出去秋遊了。」讓孩子對小動物的行為引起共鳴,因為前兩天我們剛剛組織幼兒出去秋遊,另外通過游戲讓孩子感受數學就在身邊,促進孩子的參與熱情與探究慾望,獲得親身的體驗。
二、靈活處理教材,根據孩子特點層層深入
從幼兒的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有助於孩子主動學習、探索、合作、交流的情境,層層深入讓孩子輕松學習。活動剛開始教師出示小雞與小鴨的圖片各5張並整齊的排成兩隊「小動物就像我們小朋友一樣出去秋遊都要排好隊。」以一一對應的方式請幼兒比較兩者的數量關系。直觀的觀察圖片,深入淺出的提問很快吸引了大部分孩子的注意,接著仍以一一對應的方式比較不同數量的小動物,「小牛5頭,小馬4匹,哪個多,哪個少,多多少,少多少?」孩子的興趣很濃厚這對他們沒有難度,教師在一旁鼓勵孩子回答完整就可以了,因此教師根據幼兒的表現及時改變預設的教案減少一一對應環節的內容增設不對應比較的內容。不對應來比較兩者的關系這一環節對孩子顯然有一定的難度,許多孩子不敢把小手舉起來。根據孩子的表現,我鼓勵孩子用小手點著數一數然後和旁邊的孩子交流後舉手回答,合作讓孩子參與活動的熱情再次高漲。最後,在孩子們說出各種不同的答案後,教師把不對應的小圖片,對應排列後讓孩子自己驗證的結果的對錯。通過層層深入、合作交流突破難點,讓幼兒易於理解與接受。 三、關注學習方式,讓孩子在操作中主動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