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視頻設計 > 二年級上冊看雪教學設計

二年級上冊看雪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20-12-31 22:32:31

A. 人教版小學語文《看雪》的課文原文

原文:

在我國抄台灣省,是很襲難看到雪的。

過春節的時候,孩子們在商店的櫥窗里看到了美麗的雪景。那是用潔白的棉花做成的。

孩子們問老師:「您看見過真的雪嗎?」

老師微笑著點點頭。

「您是在哪兒見過的?」孩子們驚奇地問。

老師說:「小時候,在我的故鄉。」她順手指了指地圖上的北京。

「北京離這兒很遠吧?」孩子們問。

老師說:「不算太遠。」接著她就給孩子們講起童年玩雪的情景。

冬天,天上飄著雪花,地上鋪著雪毯,樹上披著銀裝,到處一片潔白。小夥伴們在雪地上堆雪人、打雪仗,玩得可高興了!

孩子們爭著問老師:「什麼時候能帶我們到北京去看看真的雪呢?」

老師望望大家,深情地說:「那裡的小朋友正盼著你們去和他們一起玩兒呢!」

(1)二年級上冊看雪教學設計擴展閱讀:

《看雪》全文共有11個自然段,可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講在台灣很難看到雪。第二部分(第3—9自然段):講老師介紹北京的雪景。第三部分(第10、11自然段):講台灣小朋友盼望到北京看雪。

《看雪》主要內容

課文主要寫台灣小朋友只看見過棉花做成的雪,沒有看過真的雪,老師給他們講了自己童年在故鄉北京玩雪的情景,激起了孩子們想去北京看雪的願景,表達了老師、學生盼望祖國早日統一的情感。

B. 小學二年級看雪圖作業文

蠢蠢欲動

C. 小學二年級語文上冊13課看雪怎麼背

在我國台灣省來,是很難看到雪的。源

過春節的時候,孩子們在商店的櫥窗里看到了美麗的雪景。那是用潔白的棉花做成的。

孩子們問老師:「您看見過真的雪嗎?」

老師微笑著點點頭。

「您是在哪兒見過的?」孩子們驚奇地問。

老師說:「小時候,在我的故鄉。」她順手指了指地圖上的北京。

「北京離這兒很遠吧?」孩子們問。

老師說:「不算太遠。」接著她就給孩子們講起童年玩雪的情景。

冬天,天上飄著雪花,地上鋪著雪毯,樹上披著銀裝,到處一片潔白。小夥伴們在雪地上堆雪人、打雪仗,玩得可高興了!

孩子們爭著問老師:「什麼時候能帶我們到北京去看看真的雪呢?」

老師望望大家,深情地說:「那裡的小朋友正盼著你們去和他們一起玩兒呢!」

D. 二年級語文 看雪 自然段怎麼分

人教版小學二年級上冊:《看雪》課文原文 在我國台灣省,是很難看到雪的。內
過春節的時候,孩子容們在商店的櫥窗里看到了美麗的雪景。
那是用潔白的棉花做成的。 孩子們問老師:「您看見過真的雪嗎?」 老師微笑著點點頭。

E. 《湖心亭看雪》教學設計一,導入1,關於西湖的詩句,同學們能背誦多少

一、教學目標:
1、 熟讀美讀課文,理解「絕、拿、強、更、痴」等字。
2、 賞析雪後奇景,體味白描手法。
3、 解讀張岱的精神世界。
二、教學重點:
賞析雪後奇景,體味白描手法。
三、教學重難點:
解讀張岱的精神世界。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出示四幅西湖風光圖片)你知道這些圖片展示的是什麼地方的風光嗎?
是西湖。
回憶一下我們曾學過哪些有關西湖景色的詩詞。
(很好,看來大家積累了不少古詩文,善於積累是學好語文的一大法寶呢)
有人說,西湖觀景,晴景不如雨景,雨景不如霧景,霧景不如月景,月景不如雪景。在前人的筆下西湖的陰晴風雨已經被描繪得變幻多端,搖曳生姿了。西湖的雪景又將有怎樣一番動人的意韻呢?今天,我們就跟隨著張岱去湖心亭看雪,去領略西湖的雪景。
(二)了解作者
誰告訴我張岱是誰?你是通過什麼了解到張岱的?(你表現很棒,因為你懂得藉助工具書、註解來預習課文)
「明亡後不仕」,是什麼意思?為什麼「不仕」?——不想給清廷做事。這說明他有深深的故國之思。
《湖心亭看雪》是他的代表作。這節課我們就賞讀《湖心亭看雪》。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讀順,讀通
下面先請大家自由朗讀課文,讀准字音。
老師來考考大家,這些字音你都讀准了嗎?
橈 毳衣 霧凇沆碭 一芥 鋪氈 強飲 (幻燈)
下面老師請一個學生讀課文,這次要求更高一點,不僅要讀准字音還要注意節奏。
好,你不僅讀得字正腔圓,而且讀得有板有眼。
2、讀懂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現在我們來齊讀一遍,讀的過程中去發現一個字,一個評價張岱的字。
「痴」
「痴」說通俗點就是什麼?
傻,笨,舉止異常。
是啊,生活中有些人的行為就是古怪,顯得呆氣。比如:有一位老師,研究數學非常投入,常常走路也在思考數學題。 有一次,他不小心碰到一根電線桿,他忙道歉連聲說:對不起,對不起!現在,我們說張岱也很痴,舉止也有些異常。
你能用原文中的句子來回答嗎?
大雪三日,人鳥聲俱絕,獨往湖心亭看雪。
冬天看雪有什麼難理解的呢?
大雪三日,人鳥聲俱絕。
絕?消失
想到了哪首詩?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為什麼這時會鳥飛絕,人蹤滅?
天太冷。
可以說是天寒地凍呀,作者還選擇了哪個時辰前往看雪?
更定
更定?
晚上八點
天寒地凍時晚上8點,你會做些什麼?
躲在空調房看電視,躺在被窩看書。
張岱卻選擇去湖心亭看雪,你能從他的行為中看出他什麼性格嗎?
有著與眾不同情趣的人,是個孤獨的人。
張岱說是獨往,真的是一人去的嗎?有沒有同行的人?
舟子。
這不是自相矛盾了嗎?
舟子不是看雪人,不能說同往看雪。另外張岱很清高,孤傲,不願與舟子為伍。
是呀,芸芸眾生不可為伍,舟子雖然存在卻猶如不存在。從中我們可以看到張岱文人雅士式的孤傲,清高自守。
(四)賞析雪景,體味白描
孤傲的張岱去湖心亭看雪,看到了怎樣的雪景呢?請讀出文中集中描寫雪景的句子。希望能讀出氣勢和感情。
寫雪景的有兩句。我想請男、女同學合作來讀一遍。男生讀前句,女生讀後句。大家想想,為什麼請男生讀前句?
因為這句顯得很有氣勢,而男生就很有氣勢。這句寫的景很大氣,應該男生讀。
很好。那就請男同學讀出這種大氣、讀出氣勢來。
你們說讀好哪幾個詞,就能讀出浩大的氣勢來?
讀好「上下一白」。
三個「與」也要讀得舒緩點。男生再讀一遍。
這次讀得真好。不過,我發現了這句話中的一個問題。
(屏顯:「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一句中,三個「與」顯得拖沓應去掉,你認為呢?)
我認為不能去掉。「與」字寫出天、雲、山、水萬物融為一體,難以分辨的浩大景象。
去掉呢?
去掉的話,彷彿物與物之間有了界線似的,分開了,沒有那種天地蒼茫的意境。
品得多好啊!我真的很佩服。現在女生讀一讀後句,你們說說要讀出什麼意
味?
輕柔點、渺小的味道。
女同學讀得很好,尤其是量詞讀得真好。只是這些量詞用的妥當不妥當呢?我們一般會選擇這樣的量詞來形容這些物呢?
(屏顯:「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是不是要改成「長堤一條、湖心亭一座、與余舟一艘、舟中人兩三個而已」?為什麼?)
不要改。這樣寫,更好地表現了朦朧。
更好地表現了霧凇沆碭,天地蒼茫的意境。
景物的渺小。
這些景物為什麼會顯得這么渺小?
天地一片蒼茫,顯得很空曠、浩大。
是呀,把人、物至於天地之間,人、物事何其渺小,何其微乎其微,不禁讓我們頓生「寄蚍蜉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之感。
聽到你們這樣精彩的發言,真是美的享受。如果要我們描寫一段雪景,你會怎麼描寫?
我會用上一些比喻和優美的詞句。
張岱用了修辭手法沒有?
沒有。
這樣寥寥幾筆,不加渲染,勾畫景物的寫法叫什麼手法?
白描。
(屏顯:張岱用白描的手法,寫出了天地之浩大蒼茫,人物的渺小輕淡,人似乎完全融入天地之中,真是達到了「天人合一」的妙境。)
一切景語皆情語,透過文字勾勒的雪景,你能隱隱約約感到作者具有怎樣的品性嗎?
超凡脫俗、孤獨
你已經觸碰到了張岱的內心。我們看看張岱對自己的敘述,進一步去了解他。
蜀人張岱,陶庵其號也。少為紈絝子弟,極愛繁華,好精舍,好美婢,好鮮衣,好美食,好駿馬,好華燈,好煙火,好梨園,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鳥。
——《自為墓誌銘》
陶庵國破家亡,無所歸止,披發入山……夜氣方回,因想餘生平,繁華靡麗,過眼皆空,五十年來,總成一夢。
——《〈陶庵夢憶〉自序》
經歷國破家亡的重大變故,張岱的心境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不再追求繁華靡麗,因為這一切都是過眼雲煙。
是的,他不在追求外在,轉而注重自身的內心世界了,追求與自然的融合了。
讓我們齊讀這兩句,感受天地蒼茫,感受天人合一。
這么融情於景的佳句,我們有什麼理由不去背呢?同學們讓我們背起來吧!
(五)解讀張岱之痴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孤獨脫俗的張岱到湖心亭看雪,不想亭上早有了人。是誰呢?
金陵人。
金陵人在亭上見到張岱心情如何?用文中的詞表述:大喜。
同學們你們揣摩一下這個大喜,用朗讀來表現大喜之情。
讓學生朗讀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我聽出了欣喜和激動啊。你現在可以把這句話譯成現代漢語嗎?
在湖中怎麼還能碰上這樣的人。
這樣?怎樣?文言文翻譯中有時可以增添成分,讓意思表達的更明確,現在就請你在這樣的人間加上詞語。
有此雅興之人!有高雅情趣的人!有此豪情之人!有此志同道合之人!有此超凡脫俗之人!……
金陵人在湖上遇到張岱,喜悅興奮之情溢於言表,張岱也和他們一樣滿心歡喜嗎?
強飲三大白而別
「強」字做什麼解釋?
盡力。本不想喝酒但是此情此景不得不喝,勉強喝下三大白就匆匆告辭。
張岱為什麼沒有金陵人那份喜悅激動呢?
張岱是孤傲的,他選擇這一特殊時間出行,本想獨享西湖雪景之美,不想被人擾了清凈。
另外,我們要學會「知人論文」,結合張岱的生平,我們或許更能理解張岱當時的心情。讓我們把目光投注到課文注釋一
「明亡後不仕」,是什麼意思?為什麼「不仕」?
不想給清廷做事。這說明他有深深的故國之思。
《陶庵夢憶》,憶什麼?憶前塵影事。
引用資料
陶庵國破家亡,無所歸止,披發入山,駭駭為野人。故舊見之,如毒葯猛獸,愕窒不敢與接。作自輓詩,每欲引決……
——《〈陶庵夢憶〉自序》
是什麼讓張岱無法大喜?
思念故國的愁緒。
情動於中而形於言,字里行間我們總能讀到這種追念故國的情思。請默讀全文,試著尋找作者表達對已逝明朝留戀的詞、句。
崇禎五年十二月
這是什麼紀年?明。文章寫於明亡後清朝時。
實際上,張岱集子中凡紀昔游之作,大多標明朝紀年,以示不忘故國。
——《詩的小品 小品的詩》
張岱就是這樣痴迷於他的故國。
(五)小結課文
老師:同學們,我們通過找「痴行」、品「痴景」、議「痴心」,已經體會到了張岱的痴,他是個怎樣的人呢?請你用「好個______________的張岱」的句式評點張岱其人。
好個孤獨的張岱。好個清高的張岱。好個痴人張岱。好個超凡脫俗的張岱。好個痴迷自然的張岱。好個思戀故國的張岱。好個內心孤獨的張岱。
(六)配樂朗讀,讀出情味。
最後讓我們在悠揚的音樂聲中,讀著文字,走進西湖雪景,走進張岱。
結束語:
和張岱同時代有一位文人叫張潮,他曾經說「少年讀書,如隙中窺月;中年讀書,如庭中望月;老年讀書,如台上玩月;皆因閱歷之淺深,所得之淺深耳」。《湖心亭看雪》一定還有更多的滋味,同學們在未來的日子裡慢慢地感悟吧。

F. 有什麼網站可以看小學二年級上人教版語文的教學設計

《看雪》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行文優美,圖文並茂,適合兒童閱讀和學習的課文,作者用簡潔流暢的筆觸把我們帶進了寶島台灣,講述了台灣小朋友只見過用棉花做的雪,沒有見真的雪,老師給他們講了自己的童年在故鄉北京玩雪的情景,聽到了那濃濃的鄉音,看到了那深深的鄉愁,「什麼時候能帶我們去看看那真的雪呢?」「那裡的小朋友正等你們和他們一起玩呢!」兩句話,激起了孩子們想去北京看雪的願望,強烈的表達了海峽兩岸同胞盼望台灣回歸,實現祖國統一的願望,具有濃厚的人文氣息。
學情分析:
學生對海峽兩岸骨肉分離的原因知之甚少,課文內容與學生生活有一定距離,學生體會文中的思想感情難度較大。教學時,要採用探究式閱讀方式,引導學生在探究和朗讀中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
教學目標
1.認識「省、店」等10個生字,會寫「講、打」等8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課文中老師和學生對雪、對北京的嚮往之情。
3.有盼望台灣回歸,實現祖國統一的願望。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自主識字、寫字,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讓學生了解課文蘊含的海峽兩岸人民企盼祖國統一的願望是難點。
課前准備:
1.生字、詞卡片。
2.學生收集的有關台灣的資料。
3.中國地圖,雪景圖和雪景動畫。
教學時數:兩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1、 小朋友,你們喜歡雪嗎?還記得去年下雪時的情景嗎?
2、 是呀,下雪時一件令人開心的事情,整個世界都雪白雪白的,像童話世界一樣美。小朋友還可以在雪地里打雪仗、堆雪人。可是,在我國台灣省的小朋友卻不像你們這樣可以享受到雪帶來的樂趣,因為台灣冬季較溫暖,是很少下雪的,因此那裡的小朋友是很難看的雪的。
3、 今天,我們就要來學習《看雪》篇課文。

閱讀全文

與二年級上冊看雪教學設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