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蘇教版:《圓的周長》教學設計
·數學六上:《圓的周長》教案 數學六上:《圓的周長》教案 【教學理念】 本課教學從學生已有知識出發,將知識同化到學生原有的知識中,體驗 化曲為直 的策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提供從事動手操作,合作交流和討論探索的空間,培養學生猜想、歸納、驗證的數學思維能力。用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使...·《圓的周長》教學實錄 《圓的周長》教學實錄 【教學內容】 圓的周長 【教學目標】 1、認識圓的周長,能用滾動、線繞等方法測量圓的周長。 2、在測量活動中探索發現圓的周長與直徑的關系,理解圓周率的意義用圓周長的計算方法。 3、能正確地計算圓的周長,能運用圓的周長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圓的周長》說課稿 《圓的周長》說課稿 一、說教材: 《圓的周長》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第十一冊第一單元第三節的內容。 圓的周長 是以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知識為認知基礎的,是前面學習 圓的認識 的深化,是後面學習 圓的面積 等知識的基礎,因此它起著承前啟後的作用.....·人教新課標:《圓的周長(2)》教案 人教新課標:《圓的周長(2)》教案 教學目標: 1、通過教學使學生學會根據圓的周長求圓的直徑、半徑。 2、培養學生邏輯推理能力。 3、初步掌握變換和轉化的方法。 教學重點:求圓的直徑和半徑。 教學難點:靈活運用公式求圓的直徑和半徑。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口答。...·嬰兒游戲:這些都是圓的 1歲3個月親子游戲:這些都是圓的 游戲目的: 認識基本形狀 圓形 ,並能說出 圓 這個詞。 游戲內容: 准備一些圓形物體,像氣球、鍾表、小球、圓形鏡子、棋子等。媽媽抱著寶寶,指著這些圓形的物品說: 寶寶快來看,這些東西都是圓形的。
『貳』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什麼是周長》教案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什麼是周長》一課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一課內容,本節課在學生觀察、觸摸的活動中突破難點,感悟、感知周長的意義。在認識周長的基礎上解決有關周長的問題,培養了學生的探究意識。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觸摸,正確理解周長的意義。
2、在理解周長意義的基礎上,會用恰當的方法測量、計算物體或平面圖形的周長。
3、讓學生通過看一看,描一描,摸一摸等活動獲得豐富的感性認識,在體驗、交流活動中使學生將感性認識升華為理性認識。
學生分析:
1、學生的年齡為8歲左右,對操作性較強的數學課興趣很濃。
2、學生喜歡參與知識的生成過程,具有初步的探究意識。
教學方法:
1、讓學生在摸一摸學具及觀察畫面中討論、歸納周長的意義,主動獲取新知。
2、 在感知周長意義的基礎上,通過畫面提示獨立完成周長的相關知識。培養了學生的探索學習能力。
教學准備:
1、PPT課件、自製圖片。
2、 學生准備樹葉、梯形、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繩子、彩筆。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現在是什麼季節?秋天是樹葉飄落,收獲果實的季節。老師從網上搜集到了各種各樣的樹葉圖片,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吧!(播放課件)這些樹葉漂亮嗎?想不想描一下它們的形狀?
二、探索什麼是周長。
1、感悟周長。(描一描、說一說)
請同學們拿出一張紙,選擇一片最喜歡的樹葉,用彩筆沿著樹葉的邊線一筆描出它的輪廓。開始吧!
2、好!誰願意來給大家演示一下是怎麼描的?(可以讓學生在黑板上畫一畫)
請用筆指著,說清楚是從哪裡開始的,又到哪裡結束。
描得對嗎?嗯,表達的非常清楚。
3、再指名學生說從哪裡開始,到那裡結束的?
4、小結:看來,不管從哪裡開始,大家都是沿著樹葉的邊線描了一周,請看(課件演示),這一周的長度,我們把它叫做這片樹葉的周長。(板書課題:周長)
5、再來看,(課件出示圖形),你能描出下面圖形的邊線嗎?
請同學們拿出紙,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圖形,用筆描出來。描完後同位的相互交流一下。(注意:檢查時要注意學生描的是不是一周,課件顯示錯誤和正確的描法,加深學生對一周的正確認識)
剛才同學們沿著圖形的邊線描了一周,那這一周的長度就是?(學生答)就是這個圖形的周長。(真聰明!)
三、聯系實際,感知周長。(完成從感性到理性的升華)
1、找一找,摸一摸。
你能從我們身邊找個例子說一說什麼是周長嗎?下面請你們同桌合作,找一找,並且摸一摸它的邊線。(指導:地面的周長、課桌面的周長、課本封面的周長、黑板面的周長、鞋底的周長。)
2、誰來說一說你們找的結果?你可以邊說邊指一指。
3、量一量。
(1)、大家找到了很多,是嗎?看來周長在我們生活中無處不在,而且周長的應用也非常廣泛。比如,我們去做褲子時,裁縫都要量一下你的腰一周有多長,也就是我們平時說的腰圍。
(2)、現在請大家估計一下老師的腰圍大約是多少厘米。
估計的准不準呢?誰來量一量?(注意測量方法的指導:腰圍怎麼測量)告訴大家測量結果。
(3)、根據這個結果,請你估計一下自己的腰圍是多少厘米。
同桌合作量一量。誰來說一說自己的腰圍是多少厘米。
四、鞏固練習,加深理解。
小結:通過前面的學習,老師發現同學們都善於觀察、愛動腦筋。現在老師要考考大家。
1、請同學們翻到課本第45頁,做第3題。
想一想,用什麼辦法能知道它們是否一樣長呢?(課件演示課)
2、量一量,算一算下面圖形的周長。同位合作。(課本45頁第2題,課件顯示)
3、描一描。獨立完成。(課本45頁第1題)
五、課堂小結:同學們這節課你學會了什麼?請舉一個例子來說明。
六、思維拓展。
課件顯示:求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
『叄』 北師大版 三年級數學 什麼是周長 教學設計
什麼是周長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三年級數學上冊第55-56頁。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事物或圖形,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周長。
2、能測量並計算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梯形等圖形的周長。
3、能結合具體情境感知周長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知道周長的含義、能測量並計算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梯形的周長。
教學難點:理解周長的含義。
教學准備:
ppt課件、多媒體課件、樹葉、線、直尺、皮尺、草稿本、彩筆、課本。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一、 談話引入,揭示課題。
問:同學們,你知道什麼是周長嗎?你是怎樣理解周長這兩個字的?
二、通過操作,具體感知
1、摸一摸,初次操作,形成感知。
老師:
(1)科學課上我們學過《植物的葉》講的就是樹葉,你看,這就是老師收集的各種各樣的的樹葉,這些樹葉漂亮嗎?(課件演示、實物展示)
(2)樹葉由幾部分組成?樹葉的周長在哪裡?(請學生用手摸一摸)
(3)指名3名學生逐個演示,要求動作要緩慢、清晰;
提出要求:仔細觀察每位同學的演示,你發現了什麼?(學生回答,老師板書)
A.從哪裡起,最後又回到哪裡,中間沒有間斷;
B.都是沿著樹葉的邊線摸。
(4)誰來說一說,什麼是樹葉的周長?(學生回答,老師板書)
沿著樹葉的邊線一周的長度,就是這片樹葉的周長。
2、描一描,再次操作,加深感知。
(1)請同學們選一片樹葉嘗試著一筆畫出它的周長。
老師提出要求:
首先自己要想一想怎樣才能一筆畫出樹葉的周長,再和小組同學交流,並強調從哪開始,又到哪結束!
(2)請同學上講台演示自己描的過程,一邊描一邊說:沿著樹葉的邊線一周的長度,就是這片樹葉的周長。
(3)從同學的演示中,你發現了什麼?
A.從哪裡起筆,最後又回到哪裡,中間沒有間斷;
B.都是沿著樹葉的邊線描。
三、回歸生活,拓展新知
1、不只是樹葉有周長,在我們的周圍也存在很多周長,你發現了嗎?請同桌合作找一找,並且摸一摸它的周長。
2、教師課件演示。(ppt課件)
四、鞏固新知
1、用彩筆描出下面的圖形的周長。(課本第56頁)
2、判斷:(課件演示)
(1)知道什麼是周長了,我們來當當小法官,判斷下列圖形的周長對不對,為什麼?
(讓學生用手勢表示,並說明理由)
(2)出示游泳池
3、下面圖形的周長是多少?(課件演示 課本第56頁)
(學生獨立完成,小組內說你是怎麼做的)
4、課件出示課本第56頁練習題第2題:量一量,算一算下面圖形的周長。
(1)學生獨立完成;
(2)小組內交流想法;
(3)指名學生上台展示計算結果和做法。
5、兩個圖形的周長一樣長嗎?
五、總結
讓學生說一說這節課的收獲。
『肆』 求一個北師大版本小學三年級數學周長的認識的詳細教案
課題: 什麼是周長
內容:北師大教材三年級上冊(第五冊)
課程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結合具體事物和圖形,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周長。
2、能測量並計算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梯形等圖形的周長。
3、能結合具體情境,感知周長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讓學生描一描、摸一摸、量一量、算一算等多種動手實踐活動,加深學生對周長的理解。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教學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之中處處都有數學,激發學生學習數學,應用數學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依據課標要求和學生實際,我把「理解和認識周長」確立為本節課的教學重點。
把「測量並計算三角形、梯形等圖形的周長」確立為本節課的教學難點。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現在是什麼季節么?秋天是樹葉飄落的季節。老師從網上搜集到了各種各樣的樹葉圖片,讓我們共同欣賞一下吧?請看(播放課件)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一)描一描,說一說
師:同學們,葉子我們已經欣賞過了,這些樹葉漂亮嗎?想不想描一下它們的形狀來?老師已經把這些漂亮的樹葉的圖案送給了你們,那麼就請同學們打開信封,選擇一片最喜歡的樹葉圖形,用彩筆沿著樹葉的邊線一筆描出它的輪廓來。
師:好!誰願意來給大家演示一下是怎麼描的?(實物投影展示)
請用筆指著,說清楚是從哪裡開始,又到哪裡結束。
師小結:看來,不管從哪裡開始,大家都是沿著樹葉的邊線描了一周,請看(動態演示),這一周的長度,我們把它叫做樹葉的周長。(板書課題:周長 一周的長度 )
師:老師現在還有一個小問題:誰說清楚你所畫樹葉圖案的起點在哪,終點在哪?你有什麼發現?起點和終點兩點重合。兩點重合形成的圖形是封閉式圖形。(板書:封閉圖形)課件:封閉圖形一周的長度,叫做它的周長
師:我們看一組物體的邊線,如果是封閉圖形的周長,請坐好;如果不是封閉圖形的周長,請舉手。(如果學生有不舉手的可以分別請出舉手同學和沒舉手同學說明原因)
師:好了,同學們表現得真不錯,現在請你在信封中找到帶有三個圖形的紙,一筆描出上面圖形的邊線。同座之間互相檢查。
(二)找一找,摸一摸
1、同學們描的真好,檢查的也很真認真!現在老師這里有一些平面圖形( )貼在黑板上,請小朋友來選擇自己喜歡的一個圖形描出它的周長;並說出什麼是它的周長。(如:正方形一周的長度就是它的周長。)
2、同學們表現得真好,在生活中你能找到物體的一個面,並說說它的周長么?(課桌面、數學書封面、黑板面的周長、鞋底周長、……)
師小結:」圖形一周的長度是周長」」物體一周的長度也是周長」,
(三)量一量
剛才我們通過摸,描,說,知道了什麼是封閉圖形的周長,現在老師看看同學們能不能計算出圖形的周長(出示課件)
1.信封里有3個圖形,請你將圖形周長測量出來,並說一說你用的方法。怎樣求圖形周長的?注意要從「0」刻度開始量。
說明:這些圖形邊線的總長度就是這些圖形的周長。說清楚過程,結果。
(課件出示答案)
2.師:通過前面的學習,老師發現我們班的同學善於觀察、愛動腦筋,所以老師還有一個小小的難題希望小朋友能幫老師解決你們願意嗎?
三、鞏固練習,拓展升華
1.師:老師想要給這張正方形的照片加一個相框,那相框應該加在什麼地方?
結合學生的回答,動態演示給照片加相框。
根據老師提供的數據,你能不能計算出這個相框有多長嗎?
學生計算出相框的長度後,再讓學生思考:要想給這張照片再加一塊玻璃,玻璃應該加在什麼地方呢?結合學生的回答,動態演示給相框加玻璃。
師:真不錯,同學們表現的太好了!來看下一個問題:
2.師:這兩組圖形的周長都一樣嗎?為什麼?(課件分別出示)
(1)根據學生回答演示移動的方法:它們的周長相等。(平移)
(2)它們的周長不相等。
四、課堂總結,課外延伸
師:要想給這面圓形的鏡子加一條花邊,怎樣測量,才能知道要加的花邊有多長?
用信封里得工具量一量。
方法一:我用線先繞,然後再用直尺量。注意要從「0」刻度開始量。(示範)
師:試一試,還有不同的辦法么?假如只有一把直尺,能不能量出來?
方法二:我在圓上做一記號,再把圓在尺子上滾一圈,就知道它的周長了。
師:看來圓的測量方法很巧妙。(示範)如果工具還有很多那還有沒有其它方法了,下課後請同學們找一找其它的方法。
課後作業:課後量一量你的頭圍和腰圍,並與同伴說一說。
(課件出示)
師:請同學們回憶一下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獲?(生答:)
老師真為你們高興,大家不僅知道了什麼是封閉圖形的周長,更重要的是從活動中自己探索出了測量周長的方法,真不簡單!這與你們團結協作是分不開的,祝賀你們!希望你們在生活中能夠把自己學到的知識加以運用解決實際問題。
板書: 周長
封閉圖形 一周的長度 就是它的周長
我剛講完公開課,希望對你有用!
『伍』 北師大版小學三年級數學上冊什麼是周長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結合具體事物或圖形,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周回長;能測量並計算三角形、長方答形、梯形等圖形的周長。
2、過程與方法:在「描一描、摸一摸」等學習活動中培養獨立思考,動手操作的能力;在估腰圍、測腰圍的過程中培養估測的能力,同時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合作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結合具體情境,感知周長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理解周長的含義;
教學難點:能測量並計算三角形、長方形、梯形等圖形的周長。
四、學生分析:
三年級學生已經學習平面圖形,在學生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通過創設生動具體的情境導入新課,激發學習熱情,通過描樹葉的邊線、摸物體的面的邊線,讓學生親歷「做數學」的過程。通過讓學生量一量、算一算自己摸的面的周長,關注學生對測量的體驗。
五、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理解周長的含義;
教學難點:能測量並計算三角形、長方形、梯形等圖形的周長。
『陸』 北師大版《什麼是周長》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事物或圖形,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周長,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探究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
2、能測量並計算三角形、長方形、梯形等圖形的周長。
3、通過獨立思考和合作學習,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4、結合具體情境,感知周長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
認識周長,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能測量並計算三角形、長方形、梯形等圖形的周長。
教學難點:
正確建立周長的空間觀念。
教學方法:
實踐操作法、合作交流法。
教具:
多媒體教學課件、樹葉若干。
學具:
皮尺、彩色筆。
教學過程:
一、直接導入,初步感受周長。
1、教師板書課題:周長。
(1)齊讀課題。
(2)提問:聽說過周長嗎?怎麼說的?學生嘗試說一說生活中聽到的周長。
(3)揭題:今天咱們就一起來研究研究周長。
2、找一找:
(1)師:昨天老師讓同學們准備了樹葉,請拿出一片(學生根據老師指令拔出一片樹葉)。
(2)你認為它的周長在哪?請用小手描一描:(指名學生上台演示)
(如果學生沒有準確描出,請其他學生補充說明,並讓他上台演示)
3、感悟周長的特徵:看清楚了嗎?他是怎麼描的?
學生嘗試說一說周長的特徵:
(1)沿著樹葉的邊緣,描了一周。
(2)從一點出發,最後又回到這個點。
(3)中間不間斷。
4、小結:
說的好,從這個點開始,連續的描完一周又回到原點,這個長度就是樹葉的周長。
二、摸一摸,深入探索物體周長。
1、師:不僅樹葉有周長,在我們的課桌上也有很多周長,和你的同桌一起去找一找並摸一摸吧!
2、同桌合作:找一找課桌上物體的周長,說一說、摸一摸。
3、匯報交流:你找到了誰的周長?
(1)課桌:
①、(手指著課桌的不同面)你指的是這里?還是這里?還是?(桌面)
看來你找到的是課桌桌面的周長,再完整的說一次(我找到了……)
用手摸給大家看一看。
②、看清楚了嗎?他是怎麼摸得?(回顧周長的特徵)
③、課桌桌面的周長,你的課桌上有嗎?一起摸一摸!
(2)數學書:
①、還有其他的嗎?(學生說數學書)
②、你描給大家看看。
質疑點:(摸得是數學書的側面)你們認為他摸得是邊線嗎?那該怎麼摸?(強調出所摸得周長是數學書中一個面的周長——封面、封底)
③、你的數學書上有嗎?摸給大家看看吧!
(3)文具盒、橡皮等:
①、還有其他的嗎?(學生說文具盒、橡皮等)
②、描給大家看看。(指名學生上台演示。)
三、量一量、算一算圖形的周長。
1、師:(走到學生座位中,拿起一片樹葉)剛才我們找到了這片樹葉的周長,能將它描下來嗎?
(1)、學生獨立將樹葉的周長描在紙上,教師巡視:提醒學生壓住樹葉,不能移動樹葉。
(2)展示:看看大家的作品,真美!
2、練習題1:用彩色筆描出下面圖形的邊線。
師:書本45頁也有些圖形,能描出它們的周長嗎?試試!
(1)學生獨立在書本上描。
(2)匯報交流:
圖一:
①、指名學生說一說並在投影儀下演示。
②、還有誰想來試試?(兩位同學的起點不同,可以嗎?)
圖二:
①、指名學生說一說並在投影儀下演示。
②、讓我也來露一手,我想從這開始描,可以嗎?和他有什麼不同(起點不同),沿著邊線不間斷的描完一周。
圖三:
①、從學生中找出錯誤的在投影儀下呈現,說一說。(如果沒有,直接請學生說怎麼描。)
②、描這兩個輪子的時候,我們要注意什麼?(學生說,教師演示描。)
③、教師提醒:如果描了上半個圓,邊線就會重復。
3、練習題2:量一量、算一算下面圖形的周長。
師:既然大家已經會描周長了,那咱們來量一量、算一算周長吧!
(1)、學生獨立完成練一練第2題。
(2)、匯報交流:
圖一:
①、這是什麼圖形?(三角形)
要想求出它的周長,需要量出哪些數據?(三條邊的長度)
然後怎麼求周長?(把三條邊的長度相加。)
②、小結:三角形的周長是三條邊的長度總和。
圖二:
①、通過測量,你可以知道這是什麼圖形?(長方形)
它的周長怎麼求呢?
2+2+3+3=250px,2+3+2+3=250px
——看來,長方形的周長是四條邊的長度總和。
2×2+3×2=250px,(2+3)×2=250px
——對嗎?為什麼可以這樣算?(長方形對邊相等)
②、小結:根據長方形的特點,我們有了以上不同的演算法。
圖三:(看看教參,是否提出時梯形了)
這個圖形的周長又該怎麼求呢?
2+2+1+3=200px,1+2+2+3=200px
——它的周長也是四條邊的長度總和。
這又是什麼圖形?怎麼求它的周長呢?
2+2+1+3=200px,1+2+2+3=200px
——梯形的周長也是四條邊的長度總和。(手指兩條腰)這兩條邊相等,這個特殊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3)總結:通過測量、計算,我們發現,圍成一個圖形的所有邊的長度總和就是這個圖形的周長。
4、練習題3:每小題兩個圖形的周長一樣嗎?
(1)師:我們再來比一比每小題兩個圖形的周長一樣嗎?小組討論一下。
(2)匯報交流:
①、你用什麼方法比較?(移一移)。
『柒』 北師大版三年級數學上冊什麼是周長教學設計
學內容:人教版實驗教材第五冊第41頁。 教學目標:1、讓學生通過各種活動構建和理解周長的含義。 2、讓學生通過動手測量平面圖圖形的周長,促進對周長的理解。 3、初步發展學生的客觀空間。 教學重難點:建立並理解周長的概念。 教學准備:一片樹葉、一本數學書、一個三角形、一個正方形、一個圓。 學生准備:小組一張碟片,一張長方形,每人一張題卡。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感知周長。 今天,老師想請孩子們幫幫忙,你們願意嗎?前幾天,老師去商店買了一塊圓形的桌布,老師覺得這塊桌布不夠漂亮,想用絲帶在四周圍上花邊,老師要買多長的絲帶,既夠用又不浪費呢?(課件顯示出桌布一周的長度) 生:買和桌布一周一樣長的花邊就可以。 師:我們只要知道桌布一周的長度就可以了。請同學們想一想,我們用什麼方法才能知道桌布一周的長度?把你的想法和同桌交流一下。 生:用米尺量、用軟尺量、用繩子量。。。。。。。。 2、孩子們想的辦法可真不少呀,那桌布一周的長度我們給它取個名字------周長,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認識這位生活中的新朋友。板書課題:周長的認識。孩子們,齊讀課題。
二:探究新知。 1、認識周長。 (1)、師:剛才我們找到了圓形桌布的周長,那其他圖形的周長在哪裡呢?我們一起來找一找。孩子請看,這片樹葉,它的葉面也有周長,誰能指出它的周長?(找一個學生指一指)他指的對嗎? 師邊指邊說:對,像這樣從一個點起繞葉面一周,又回到起點,這一周的長度,就是它的周長。孩子們只能是這點能作為起點嗎?還可以從哪裡開始呢?請個孩子指一指。(貼樹葉)
師:是啊,無論從哪一點開始,只要繞葉面一周又回到這個起點就是葉面的周長。(課件顯示葉面的周長並且出示:葉面一周的長度是它的周長。)生讀一讀。 (2)、師:孩子們,我們最親密的夥伴------數學書,它的封面是什麼形狀的?你能邊指邊說出它的周長嗎?同桌相互說一說。孩子們說得可認真了,誰願意站起來給全班的同學們演示一下。(聲音真響亮,說得很准確)對,數學書封面一周的長度就是它的周長。(課件顯示)孩子們,舉起數學書,咱們一起來一邊說一邊指出它的周長。(老師領著說) (3)、(舉起手中的三角形)這是什麼形狀?你能說出它的周長嗎?學生描、說。課件顯示出三角形的周長。 (4)、小結:(課件顯示)剛才咱們一起找到一些圖形的周長,桌面是一個圓形,葉面是一個不規則圖形,數學書的封面是一個長方形,還有三角形,我們發現這些圖形都有周長,那什麼是圖形的周長呢?用一句話把它說出來。(圖形一周的長度,是它的周長。)板書。
2、描周長。 剛才孩子們已經找到了不同圖形的周長,那你能一筆描出不同圖形的周長嗎?這是什麼?(碟片、正方形)請兩個孩子上台試一試。他們描得對嗎? 孩子們是不是也想試一試呢?拿出題卡,用彩色筆描出圖形的周長。 展示學生作品。 孩子們請看,這些平面圖形,老師描出了它們的周長,老師描的對嗎? 小結:原來必須要一周的長度才是它的周長。(老師在一周的下面加重點號) 3、理解封閉。 孩子們真棒,那老師要考考你們了,這個圖形你能找出它的周長嗎?為什麼沒有?和之前圖形有什麼不一樣? 生:有個缺口、不能從起點饒一周又回到這個起點。。。。。。。 師:不能從起點繞一周又回到這個起點,就是沒有封閉,所以這個圖形沒有周長。前面的這些圖形都是封閉的,因此它們才有周長,為了讓周長的概念更完整更清楚,我們在這前面加兩個字------封閉。(板書)只有封閉的圖形才有周長。(老師在封閉的下面加重點號)讀一讀。讀出關鍵詞。這就是周長的概念,打開書本41頁,把這個概念的關鍵詞標上小圓點。讓我們響亮的齊讀一次。
孩子們讀得真響亮,現在請孩子們來找找,下面的圖形那些有周長,那些沒有周長? 4、師:其實圖形的周長指的就是它一周的長度,也就是它所有邊長度的總和。所以,量周長要用什麼單位?(長度單位) 四、探究求周長的方法。
孩子們已經能找出一個封閉圖形的周長,那你能量一量、算一算封閉圖形的周長嗎? 現在四人一小組坐好,課前老師發給小組長的學具拿出來,每個小組都有兩個物體,碟片和撲克牌,請你們先找出他們的周長,然後用手裡的工具去量一量、算一算。 匯報,你們測量碟片用的是什麼方法。 生1:用繩子圍出它的周長,再量出繩子的長度。 測量撲克牌用的什麼方法。 生1:用直尺量出每邊的長度再加起來。 生2、量出兩條邊的長度,就知道對邊了,然後再加起來。 小結:通過剛才的結論我們發現:一個物體的邊是直的,我們可以直接用直尺來量,一個物體的邊師彎曲的,我們就用繩子圍出它的周長,在量出繩子的長度就可以了。 五、拓展運用。 我用兩根同樣長的繩子圍城了一個三角形和一個四邊形,誰的周長大?為什麼?
六:總結。
1、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獲? 2、孩子們,周長在生活中的用處可大了,我們買褲子,要知道腰圍,也就是腰的周長。我們操場上的圍欄的長度就是操場的周長,孩子們,課後去我辦公室去量辦公桌的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