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怎樣才能讓高中物理課堂導入更加的別致新穎
善於做學生的知心朋友
物理學內容具有較強的抽象性、邏輯性、嚴密性和實踐性。表現在文字敘述比較嚴謹,學生有時能讀懂文字,但並不理解其含義。學生開始學時感到很不習慣,抽象思維多於形象思維,動態思維多於靜態思維,學生的思維方式不易跟上,就會產生思維上的困難,自然感到物理難學。如果教師再不注意教學方法,照本宣讀,就會讓學生產生逆反心理,特別是差生更容易產生這種心理。作為教師,除了前面所闡述的不斷提高教學藝術,設計豐富有趣新穎別致的教學內容外,還要注重和學生交朋友,課間和課余時間,主動和學生談心,交流思想,解答疑難,熱情鼓勵,悉心教導,以增強他們能學好物理的自信心。經常性的與學生交流還可以增加學生對教師的親近感,創造和諧的人際關系氛圍,從而在教學上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注重物理實驗的教學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在物理教學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思維活動是在感性材料的基礎上產生的,感性材料是思維活動的源泉和依據。各種類型的物理實驗,具體形象地展示了物理知識的形成和發展過程,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豐富的感性材料,強化了學生的感知並糾正正在感知中形成的錯覺,從而達到豐富學生頭腦中感性材料的儲存及發展智力培養能力的目的。加強物理實驗教學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正確引導學生觀察物理實驗,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一定要說清「什麼」,多問幾個「為什麼」從而了解物理現象,得出規律法則。
2.正確引導學生通過畫圖、識圖來培養學生的想像能力、理解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課本中各種各樣的電路圖、滑輪組圖、物態變化圖、受力分析圖、運動軌跡圖等等都是從圖畫、識圖及圖像與實物轉化的角度,訓練學生對物理規律的掌握程度。因此教師應引導學生應用畫圖、識圖、觀察圖表和模型等來幫助學生對沒有感知過的或根本不能感知的事物產生清晰的表象,以開拓學生的思路,從而增強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3.鼓勵學生做一些課外小實驗小製作,促進學生對教學內容的學習。各種物理實驗從某種意義上講都是一種特殊的、直觀的實踐,學生在動手完成各種小實驗小製作過程中,思維異常活躍,學習慾望高漲,參與意識增強,都迫切希望進一步探索問題。也可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4.正確引導學生通過多做實驗、培養實驗技能和獨立動手操作能力,並能夠通過分析、推理得出正確的結論。
5.注重實驗的分組歸類,使學生知識的儲備進一步系統化,知識的應用更加靈活。根據心理學的研究,人的思維的敏捷性和知識的學習能力是以思維的條理性為前提的,只有系統性條理性強的知識才便於掌握。教材中有關實驗內容,都是根據課文知識章節安排的,各章節的實驗內容基本上無必然聯系,學生掌握的實驗知識往往既多又亂。因此,在總復習中,可以將原教材中實驗內容的章節打亂,重新歸類為如下幾部分:觀察物理現象、實驗儀器的使用、基本物理量的測量、驗證物理規律等。實驗分組歸類是在學生掌握系統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用實驗的方法,由淺入深,由現象到本質配合學生的學習,同時還可以及時補充對比性或綜合性強的實驗。可見,加強物理實驗教學,可以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動手和觀察能力,加深對所學知識的掌握和理解,有效克服學生的畏難情緒,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與訓練具有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