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給予樹教學設計...
25、給予樹
教學目標:
1、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通過聯繫上下文,分析母親心情的變化,體會金吉婭善良之心、仁愛之情、體貼之意。
教學重點:體會母親心情的變化,金吉婭善良之心、仁愛之情、體貼之意。
教學難點:聯繫上下文,理解結尾段的含意。
教學用具: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導入,回顧課文內容。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 「給予樹」。齊讀課題。
1、「給予」是什麼意思?
2、默讀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這個故事講的是「我」家裡並不寬裕,給每個孩子20美元到商場里去給大家選購聖誕禮物,金吉婭卻買了50美分的棒棒糖。我很生氣,金吉婭告訴我,她
把大部分的錢給一個陌生女孩買了洋娃娃,我激動的擁抱了她。
3、在這件事中,媽媽的心情不斷發生變化,請你用直線畫出媽媽心情的句子,然後讀一讀。(擔心,生氣,激動。)
過渡:文章就是按照媽媽心情變化的線索寫的。
二、抓住媽媽心情變化的句子,體會金吉婭善良之心、仁愛之情、體貼之意。
(一)注重點詞,句品讀「擔心」
1、讀第一段,看看媽媽為什麼擔心?
出示:「我只攢了100美元,卻要由五個孩子分享,他們怎麼可能買到很多很好的禮物呢?」
2、不知道你們是怎麼理解的,我是這樣理解的。
出示:我攢了100美元,要分給五個孩子,他們可能買不到很多很好的禮物」。你們跟我理解的一樣嗎?
(1)課文說怎麼可能買到很多很好的禮物呢?就是根本買不到很多很好的禮物,老師的是孩子還有可能買到很多很好的禮物。
(2)誰理解得有道理呢?再來讀讀原文。
(3)分、分享:分只是把錢分了,分享:和別人分享快樂、幸福
(4)只、卻體現生活的艱辛,不寬裕,攢錢不容易。
3、通過比較,我們理解了這句話,現在你能准確地把你的理解用朗讀的方式表達出來嗎?自由讀。
4、讀出不容易,還有分享快樂。指名讀、齊讀。
(二)品讀生氣
1.媽媽攢夠了錢分給孩子,帶孩子們到商場享受快樂的時候,媽媽的情緒發生了變化,由擔心轉為生氣。誰能把這段話讀一讀。
2.媽媽為什麼生氣?金吉婭不是買禮物了嗎?
投影:透過塑料口袋,我發現,她只買了一些棒棒糖——那種50美分一大把的棒棒糖!我有些生氣,她到底用這20美元做了什麼?
3.說話練習:如果你媽媽,你可能會想她用這20美元呀!
4.媽媽想到這些,她很生氣,畢竟是媽媽辛苦攢的錢,多不容易呀。你能讀出媽
媽的心情嗎?(女生讀)
5.我聽出你們在強調,孩子到底做了什麼?(男生讀)
6.金吉婭到底做什麼呀!有生氣、有責問,同時媽媽想知道什麼?
7.這是媽媽想知道的,也是我們想知道的。通過預習,你們知道金吉婭做什麼了嗎?(給陌生的小女孩買禮物了)
(三)品讀激動
1.默讀第四段,想一想,她為什麼要這樣做? 小組交流
2.集體交流:
(1)出示:「可是媽媽,我們有這么多人,已經能得到許多禮物了,而那個小女孩卻什麼都沒有。」
A、感受到了什麼?
B、小女孩卻什麼也沒有。想想她沒有什麼? 說話練習
C、是啊,她就是這么一個什麼都沒有的小女孩!讀一讀體會。
(2)出示:她一直盼望聖誕老人送給她一個穿著裙子的洋娃娃。
A、理解「一直」
B、朗讀句子
3.現在你就是「金吉婭」,看了小女孩的這個心願,你的心裡在想些什麼?
(我一定要幫她實現這個願望。)(多有同情心的孩子呀。)
4.那你呢?「金吉婭」( 我要幫助她。)
可是,「金吉婭」,這是媽媽辛辛苦苦攢的錢呀,它是需要你和哥哥、姐姐一起來分享聖誕的快樂,你確定要幫一個連面都沒有見過的小女孩嗎?
(確定)(一定要幫她買到夢寐以求的洋娃娃。)
4.多麼善良的孩子。帶著對小女孩的同情和要幫助她的決心。讀讀金吉婭話。
5. 過渡:於是,取下卡片,買了洋娃娃,把它和卡片一起送到了援助中心的禮品區。此時,金吉婭為什麼給家人買棒棒糖,而給陌生小女孩買洋娃娃,我們全明白了。
6.金吉婭送給小女孩的僅僅是一個洋娃娃嗎?還送給她什麼?
(善良、仁愛、同情和體貼、關愛。關懷、溫暖。一顆真誠的心。)
(四)、感情的升華,理解最後一段。
1.聽完金吉婭的話,作為媽媽的我……,(齊說)為什麼激動?用「不但……還……以及……」把我激動的原因說清楚。
2.什麼叫如願以償?(就是願望實現)
3.齊讀最後一段。
三、寫話練習
小女孩收到洋娃娃一定非常高興,我們代表收到禮物的小女孩寫幾句感謝金吉婭的話。
提示:(1)開頭寫可愛(親愛)的姐姐
(2)寫你拿到洋娃娃怎樣感謝的話。
四、總結:
在我們生活中,還有很多需要幫助的孩子,如果我們從小學會象金吉婭那樣關注別人,關愛別人,那我們就是世上最幸福的人。如果你們按老師教的去做了,那老師的願望叫----(如願以償)。(齊說)
五、板書
25 給予樹
擔心
生氣
激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