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視頻設計 > 轉基因生物的安全性教學設計

轉基因生物的安全性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20-12-28 14:53:04

Ⅰ 關於轉基因生物的安全的問題

http://www.istis.sh.cn/hykjqb/wenzhang/list_n.asp?id=1914&sid=2

第3問
基因污染威脅中國生物安全

--------------------------------------------------------------------------------

2006-11-8 南方周末

李虎軍/文

從美國的「星聯玉米事件」,加拿大的「轉基因油菜超級雜草」,到墨西哥的「玉米基因污染事件」,越來越多的事實表明「基因污染」的威脅不容忽視。專家擔心,類似墨西哥「玉米媽媽」的遭遇可能正在中國大豆身上發生。一些國外公司可能鑽中國立法不完善、管理不統一的空子,將中國作為「轉基因生物的試驗場」。

轉基因產品已經走進中國人的生活,消費者的知情權和健康權也漸漸受到重視。繼農業部《農業轉基因生物標識管理辦法》3月20日開始實施之後,衛生部《轉基因食品衛生管理辦法》也將於7月1日生效。

與此同時,有關專家提醒說,轉基因生物對環境的影響,需要社會各界更多的關注。從美國的「星聯玉米事件」,加拿大的「轉基因油菜超級雜草」,到墨西哥的「玉米基因污染事件」,越來越多的事實表明,「基因污染」的威脅不容忽視。

「玉米媽媽的聖潔被玷污」

玉米是墨西哥人的衣食父母,當地土著親切地稱其為「玉米媽媽」。但如今,他們驚訝地發現,「玉米媽媽的聖潔被玷污了」。

2002年6月3日,在北京舉行的一次轉基因生物與環境學術研討會上,來自墨西哥國立大學法律系的獨立法律顧問瑪利亞。柯林女士講述了這個令她感嘆不已的故事。

墨西哥是玉米的起源地和品種多樣性集中地。5000年前,玉米首先在這里被培育成為人類的糧食。1998年,出於保護玉米遺傳資源等因素的考慮,墨西哥政府禁止種植轉基因玉米。但由於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等因素,墨西哥每年從美國進口大量轉基因玉米作為食品或飼料。

2001年11月29日,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環境系兩位研究人員在英國《自然》雜志發表論文稱:墨西哥偏僻的瓦哈卡山區的野生玉米,受到了轉基因玉米DNA片斷的污染。由於從美國進口的轉基因玉米包裝上並沒有轉基因標識,研究人員推測,一些不知情的農民把它們種到了地里。

論文發表後,猶如一石激起千層浪。綠色和平組織等一些反對轉基因作物的力量立即呼籲墨西哥禁止美國轉基因玉米的進口,同時也有不少科學家對這項研究的可靠性提出質疑。

2002年4月4日,《自然》發表了兩篇質疑文章和作者的答復,同時承認現有證據「不足以證明原來的文章」。

墨西哥人則堅信他們的玉米被污染了。2002年1月23日,墨西哥環境部門在一次學術討論會上出示的研究結果稱,瓦哈卡山區野生玉米的污染比率高達35%。4月23日,墨西哥國家生態研究所所長埃斯庫拉又透露,墨西哥政府仍在對玉米基因污染事件進行調查,相關研究結果不久將在學術雜志上發表,並強調,「如果不盡快採取措施,墨西哥玉米寶貴的生物多樣性資源將遭到破壞」。

中國大豆的前車之鑒

一些專家擔心,類似墨西哥「玉米媽媽」的遭遇,可能正在中國大豆身上發生。

中國的大豆與墨西哥的玉米具有很多相似之處:墨西哥是玉米的起源地和品種多樣性集中地,中國則是大豆的起源地和品種多樣性集中地,有6000多份野生大豆品種,佔全球的90%以上;墨西哥的玉米約有1/4是從美國進口的,而中國去年進口大豆近1400萬噸,數量與國產大豆持平,其中大部分是轉基因大豆。

中國目前沒有批准轉基因大豆的商業化生產。但是,從運輸到加工的過程中,也可能會有一部分轉基因大豆遺落到野外或者被農民私自種植。

「比如說,加工廠裡面有很多農民工,他們如果喜歡進口大豆,偷偷拿一些回家去種,」中國作物學會大豆專業委員會理事長、中國農科院品質資源所研究員常汝鎮說,「這樣的情況是非常危險的。」

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中國首席科學家、國家環保總局南京環科所研究員薛達元也指出,如果種植轉基因大豆,野生大豆一旦受到污染,中國大豆的遺傳多樣性可能喪失。

中國的大豆與墨西哥的玉米也有不同之處:玉米是異花授粉的植物,而大豆是自花授粉。這意味著,中國大豆發生基因污染的可能性降低了很多。

但這不等於基因污染在中國大豆身上就不會發生,常汝鎮說。他正在進行一個轉基因大豆與野生大豆交錯種植的實驗,研究基因污染發生的可能性。

加拿大農田的超級雜草

其實,在自然界中,通過授粉的方式,某個物種的基因漂流到另一個物種,或者說實現雜交,本是一件尋常事。但由於轉基因作物中轉入的外源基因通常具有某種特殊的性狀,例如殺蟲、抗除草劑等,這種基因如果漂流到另一個物種,就可能帶來明顯的環境影響。

2002年2月,英國政府環境顧問「英國自然」提交的一份報告中,特意描述了加拿大轉基因油菜超級雜草的威脅。

在如今的加拿大草原農田,同時擁有抗3種以上除草劑的雜草化轉基因油菜非常普遍。它們的油菜籽掉到農田裡,來年會重新萌發。如果一片田地上種植的不是同一個物種,它們就成了不受歡迎的超級雜草,農民不得不求助於對環境破壞更大的舊除草劑。

同時對3種以上除草劑具有抗性的超級雜草,是由對不同除草劑具有抗性的轉基因油菜植株之間交叉授粉實現的。而這種超級雜草的出現,距離加拿大首次種植轉基因油菜的時間間隔只有2年。此外,在加拿大,轉基因作物的基因還通過授粉的方式,漂流到了生產有機食品的農田當中。所謂有機食品,其中一個標准就是不含轉基因。因此,在從事有機農業的農民看來,這些轉基因作物就是影響其產品信譽的超級雜草,是對其農田的基因污染。

於是,2002年年初,加拿大薩斯喀徹溫省有機食品理事會狀告孟山都公司和阿凡迪斯公司,要求這兩家來自美國的轉基因技術公司賠償損失。

人類食物鏈的不速之客

最令人擔心的基因污染是,某種本來沒有被批准用於食品生產的轉基因成分,在管理和控制不力的情況下,進入人類的食物鏈。

美國的「星聯玉米事件」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

阿凡迪斯公司生產的一種「星聯」轉基因玉米,由於可能引起人體的過敏反應,美國環保局僅批准其用於動物飼料,禁止其用於食品生產。但是,2000年9月及隨後進行的檢測卻發現,許多玉米食品中竟然含有星聯。

盡管星聯的種植面積在當年美國玉米總種植面積中僅占不到1%,但由於在加工和存儲階段與其他玉米種類混合,當年美國收獲的玉米中約有10%被星聯污染。美國政府還指出,阿凡迪斯沒有遵守為防止異花授粉而在種植星聯玉米和種植普通玉米的土地間保留一定間隔作為緩沖的規定。

2002年3月,阿凡迪斯為消費者的集體訴訟支付了900萬美元。此外,為回收市場上可能含有星聯的300多種食品,阿凡迪斯和相關保險公司支付了約10億美元。

2002年6月,英國《自然生物技術》雜志發表的一篇評論稱,值得慶幸的是,目前還沒有發現混有星聯的食品影響消費者健康的情況,但如果是一種用於生物制葯的轉基因品種混入人類的食物鏈,情況又會如何呢?

基因污染的應對方案

從20世紀80年代起,各種轉基因作物開始進行田間試驗。如今,全球共有約7.9億畝轉基因作物,相當於一個西班牙的面積。

應該說,目前已實現商業化的轉基因作物,在審批時都認真考慮過它們對環境的安全性。但是,中國農業生物技術學會理事長朱鑫泉說,當前國內外普遍認為農業生物技術具有巨大潛力,開展了大量研究工作,對轉基因生物在自然環境釋放的安全性研究則相對甚少,轉基因生物環境釋放的安全性評價依然缺少有說服力的科學證據。

也正是由於安全性研究的不足,面對基因污染的威脅,人類目前能夠採取的有效辦法並不多。

例如,為了減少基因污染的風險,科學家們提出了建立「避難所」的想法,即在轉基因作物之間種植一些非轉基因作物作為隔離帶。但這個想法通常不受歡迎,因為許多農民覺得這樣做太麻煩。

在這樣的情況下,有人甚至認為,徹底禁止種植轉基因作物是惟一的解決之道;但也有許多科學家相信,能夠找到新的解決辦法。

例如,加拿大薩斯喀徹溫大學的幾位研究人員在2002年6月《自然生物技術》上撰文稱,一個很有前景的解決方案是研製出絕育的轉基因作物,阻止基因漂流。這樣農民只能每年都向轉基因技術公司購買一次新的種子,轉基因作物成本預計將增加約10%,但在知識產權方面經濟損失在10%以上的轉基因技術公司表示,它們樂於承擔這樣的成本。

中國將成為試驗場?

對人類來說,所謂基因污染,目前在認識上仍然比較模糊。

關於墨西哥的玉米基因污染事件,2002年3月1日美國《科學》雜志就稱,許多科學家認為,轉基因玉米的DNA是否滲入野生玉米,即便滲入對野生玉米是否真正構成威脅,都還需要更多的科學證據。

「轉基因作物能夠對環境造成什麼樣的危害還不清楚,不同作物的情況也不一樣,但影響肯定是存在的」,常汝鎮說,「現在的問題是,包括一些研究人員在內,國內許多人還沒有意識到生物安全的重要性」。

2001年,常汝鎮在審閱國內某研究單位一位研究人員的稿件時就驚訝地發現,該研究人員未經主管部門批准,自行引進阿根廷的轉基因大豆,並分發到其他單位試種。

國家環保總局的一份資料還警告說,一些國外公司可能鑽中國立法不完善、管理不統一的空子,將中國作為「轉基因生物的試驗場」。

專家指出,生物安全意識的匱乏,是中國發生基因污染的最大隱患。

背景資料:基因污染

轉基因作物中含有從不相關的物種轉入的外源基因,例如,美國孟山都公司的轉基因大豆含有矮牽牛的抗除草劑基因。這些外源基因有可能通過花粉傳授等途徑擴散到其他物種,生物學家將這種過程稱為「基因漂流」(gene flow)。環保主義者則喜歡使用「基因污染」(genetic contamination)的概念:外源基因擴散到其他物種,造成了自然界基因庫的混雜或污染。

基因污染可能在以下情況發生:附近生長的野生相關植物被轉基因作物授粉;鄰近農田的非轉基因作物被轉基因作物授粉;轉基因作物在自然條件下存活並發育成為野生的、雜草化的轉基因植物;土壤微生物或動物腸道微生物吸收轉基因作物後獲得外源基因。

與其他形式的環境污染不同,植物和微生物的生長和繁殖可能使基因污染成為一種蔓延性的災難,而更為可怕的是,基因污染是不可逆轉的。

(編輯:朱力遠)

刊載於《南方周末》2002年6月27日

樓上的是一題,這是2、3題,已經給你發@了

Ⅱ 轉基因生物的安全性

毫無疑問,植物轉基因技術將為農業生產帶來一場新的革命,它將為農作物的持續增產和解決全球人口爆炸所造成的糧食危機做出巨大貢獻。但也有人對這一技術持懷疑態度,認為目前人類還不能對它的潛在危險性做出正確的評價。因此,在大規模應用前有必要對轉基因植物的安全性進行更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一、為什麼要對轉基因植物進行安全性評價?
傳統的育種技術是通過植物種內或近緣種間的雜交將優良性狀組合到一起,從而創造產量更高或品質更佳的新品種。這一技術對本世紀農業生產的飛速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但其限制因素是基因交流范圍有限,很難滿足農業生產在21世紀持續高速發展的要求。轉基因植物是指利用重組DNA技術將克隆的優良目的基因導入植物細胞或組織,並在其中進行表達,從而使植物獲得新的性狀。這一技術克服了植物有性雜交的限制,基因交流的范圍無限擴大,可將從細菌、病毒、動物、人類、遠緣植物甚至人工合成的基因導入植物,所以其應用前景十分廣闊。如將抗草甘膦的基因轉入大豆,使大豆對這種除草劑產生抗性,從而大大簡化了控制大豆雜草的措施。這一轉基因大豆在1995年被美國環保局批准,進入大田生產,其推廣種植面積到2000年已達2580萬公頃,佔全世界大豆總面積的36%。
從理論上說,轉基因技術和常規雜交育種都是通過優良基因重組獲得新品種的,但常規育種的安全性並未受到人們的質疑。其主要理由是常規育種是模擬自然現象進行的,基因重組和交流的范圍很有限,僅限於種內或近緣種間。並且,在長期的育種實踐中並未發現什麼災難性的結果。而轉基因技術則不同,它可以把任何生物甚至人工合成的基因轉入植物。因為這種事件在自然界是不可能發生的,所以人們無法預測將基因轉入一個新的遺傳背景中會產生什麼樣的作用,故而對其後果存在著疑慮。而消除這一疑慮的有效途徑就是進行轉基因植物的安全性評價。也就是說要經過合理的試驗設計和嚴密科學的試驗程序,積累足夠的數據。人們根據這些數據可以判斷轉基因植物的田間釋放或大規模商品化生產是否安全。對試驗證明安全的轉基因植物可以正式用於農業生產,而對存在安全隱患的則要加以限制,避免危及人類生存以及破壞生態環境。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揚長避短,充分發揮轉基因技術在農業生產上的巨大應用潛力。
二、轉基因植物安全性評價的主要內容
目前對轉基因植物的安全性評價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個是環境安全性,另一個是食品安全性。
(一)轉基因植物的環境安全性
環境安全性評價要回答的核心問題是轉基因植物釋放到田間去是否會將基因轉移到野生植物中,或是否會破壞自然生態環境,打破原有生物種群的動態平衡。
轉基因植物演變成農田雜草的可能性:植物在獲得新的基因後會不會增加其生存競爭性,在生長勢、越冬性、種子產量和生活力等方面是否比非轉基因植株強。若轉基因植物可以在自然生態條件下生存,勢必會改變自然的生物種群,打破生態平衡。從目前在水稻、玉米、棉花、馬鈴薯、亞麻、蘆筍等轉基因植物的田間試驗結果來看,轉基因植物在生長勢、越冬能力等方面並不比非轉基因植株強,也就是說大多數轉基因植物的生存競爭力並沒有增加,故一般不會演變為農田雜草。
基因漂流到近緣野生種的可能性:在自然生態條件下,有些栽培植物會和周圍生長的近緣野生種發生天然雜交。從而將栽培植物中的基因轉入野生種中。若在這些地區種植轉基因植物,則轉入基因可以漂流到野生種中,並在野生近緣種中傳播。在進行轉基因植物安全性評價時,我們應從兩個方面考慮這一問題。一個是轉基因植物釋放區是否存在與其可以雜交的近緣野生種。若沒有,則基因漂流就不會發生。如在加拿大種植轉基因棉花,因沒有近緣野生種存在則不可能發生基因轉移。同樣,在中國種植轉基因玉米,因沒有野生大芻草,所以也不會發生基因漂流。另一個可能是存在近緣野生種,基因可從栽培植物轉移到野生種中。這時就要分析考慮基因轉移後會有什麼效果。如果是一個抗除草劑基因,發生基因漂流後會使野生雜草獲得抗性,從而增加雜草控制的難度。特別是若多個抗除草劑基因同時轉入一個野生種,則會帶來災難。但若是品質相關基因等轉入野生種,由於不能增加野生種的生存競爭力,所以影響也不大。
對自然生物類群的影響:在植物基因工程中所用的許多基因是與抗蟲或抗病性有關的,其直接作用對象是生物。如轉入Bt殺蟲基因的抗蟲棉,其目標昆蟲是棉鈴蟲和紅鈴蟲等植物害蟲,如大面積和長期使用,昆蟲有可能對抗蟲棉產生適應性或抗性,這不僅會使抗蟲棉的應用受到影響,而且會影響Bt農葯制劑的防蟲效果。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在抗蟲棉推廣時一般要求種植一定比例的非抗蟲棉,以延緩昆蟲產生抗性。除了目標昆蟲外,我們還要考慮轉基因植物對非靶昆蟲的影響。如有人用Bt蛋白飼料喂棉田中6種非靶昆蟲,當殺蟲蛋白濃度高於控制目標昆蟲濃度100倍時,對非靶昆蟲均未出現可見的生長抑制。另外,Bt蛋白對有益昆蟲如蜜蜂、瓢蟲等都無毒性。
(二)轉基因植物的食品安全性
食品安全性也是轉基因植物安全性評價的一個重要方面。經合組織1993年提出了食品安全性評價的實質等同性原則。如果轉基因植物生產的產品與傳統產品具有實質等同性,則可以認為是安全的。如轉病毒外殼蛋白基因的抗病毒植物及其產品與田間感染病毒的植物生產的產品都帶有外殼蛋白,這類產品應該認為是安全的。若轉基因植物生產的產品與傳統產品不存在實質等同性,則應進行嚴格的安全性評價。在進行實質等同性評價時,一般需要考慮以下一些主要方面。
有毒物質。必須確保轉入外源基因或基因產物對人畜無毒。如轉Bt殺蟲基因玉米除含有Bt殺蟲蛋白外,與傳統玉米在營養物質含量等方面具有實質等同性。要評價它作為飼料或食品的安全性,則應集中研究Bt蛋白對人畜的安全性。目前已有大量的實驗數據證明Bt蛋白只對少數目標昆蟲有毒,對人畜絕對安全。
過敏源。在自然條件下存在著許多過敏源。在基因工程中如果將控制過敏源形成的基因轉入新的植物中,則會對過敏人群造成不利的影響。所以,轉入過敏源基因的植物不能批准商品化。如美國有人將巴西堅果中的2S清蛋白基因轉入大豆,雖然使大豆的含硫氨基酸增加,但也未獲批准進入商品化生產。另外還要考慮營養物質和抗營養因子的含量等。
三、國內外轉基因植物的
安全性評價概況
(一)國外轉基因植物的安全性評價
世界主要發達國家和部分發展中國家都已制定了各自對轉基因生物(包括植物)的管理法規,負責對其安全性進行評價和監控。如美國是在原有聯邦法律的基礎上增加轉基因生物的內容,分別由農業部動植物檢疫局、環保署及聯邦食品和葯物局負責環境和食品兩個方面的安全性評價和審批。由於各國在法規和管理方面存在著很大的差異,特別是許多發展中國家尚未建立相應的法律法規,一些國際組織如經合組織(OECD)、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U

Ⅲ 高中生物選修3 轉基因生物的安全性 這節課怎麼講

可以將學生分成兩組 以辯論賽的形式完成這節課 最後 由正反雙方一號辯手總結各自的觀點 由主持人(教師)總結教材觀點

Ⅳ 能給我一篇關於「轉基因生物和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的論文」嗎

人們對於轉基因生物和轉基因食品的憂慮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對人體健康是否有害,一是對生態環境是否構成潛在威脅。
對於人體,基因的某種轉移也許會產生新的毒素和過敏原,引起意想不到的中毒或過敏反應。例如,一些科學家發現,轉基因食品可令肝臟發大;英國科學家普斯陶伊實驗,連續餵食老鼠基因改良土豆,發現部分老鼠的腎、脾。大腦等器官收縮或發育不正常,免疫系統變弱,等等。
20世紀80年代以來,生物技術領域中基因工程技術取得突破性的進展。通過生物遺傳信息的人為操作進行轉移,使植物、動物和微生物的生物特性進行改變,利用基因工程技術這各種可以打破生物種屬間的自然隔離屏障進行人為轉移,新的遺傳工程體正源源不斷問世。這一新的發展勢態,一方面展示出先進科學技術在生產上的巨大的應用前景,另一方面也預示著可能帶來人體其他鍵康和對生態環境引發不利影響。基於這種目的,在生物技術迅速發展的同時,相應地加強基因工程工作的安全性管理,既是十分必要的,又是非常緊迫的。農業生物基因工程安全管理的總原則是,既要有利於促進基因工程技術的發展,又積極致力於保障人體健康和生態環境的安全。為此農業部自1994年6月至10月邀請了數十位著名教授、專家意見,終於完成了《農業生物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實施辦法》的起草任務。經農業部常務會議審通過,於1996年7月以部長令簽發,11月8日正式公布施行,截止1998年5月共受理了基因工程安全評價申請書86份,經安全性評審後,審批公布。從而使農業生物基因工程工作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對農業系統和非農業系統的有關農業生物基因工程實施安全性管理。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中國農業生物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實施辦法》的貫徹執行,對於國產農業生物基因工程體及其產品的進入國際市場加強了信譽感。專家號召建立轉基因植物安全性評估中心和相關技術體系,為轉基因食品安全性研究提供科學依據;加強對公眾的宣傳和教育,提高對轉基因食品的接受性

Ⅳ 轉基因生物的不安全性

1 轉基因食品:轉基因生物具有外來的基因,對大自然生態系統來說是全新品種,若釋放到環境,會改變物種間的競爭關系,破壞原有自然生態平衡,導致物種滅絕和生物多樣性的喪失。轉基因生物會在自然界中自我繁殖,並和其近親品種雜交,從而使得外來基因在自然中以不可控制方式傳播,造成不可挽回的基因污染。
農業專家袁隆平說,政府應該特別慎重批准轉基因植物商業化。科學家不能完全、預知對生物進行轉基因改造,有可能導致何種突變而對環境和人造成危害。雖然實驗非常成熟,但其對人類可能造成的影響,或許要在未來幾代人後才顯現。

中國作為多種生物的起源地和生物多樣性中心,蘊藏了大量的物種資源。一旦受到轉基因生物的基因污染,不僅是對世界的生物多樣性的環境,還會影響到科學家運用物種和基因多樣性資源解決糧食安全問題的能力。

轉基因技術將外來基因,植入人類的日常食物,例如大豆、玉米甚至大米中。長期進食轉基因食品,對人類健康有何影響仍是未知之數。在國際上對轉基因食品安全還有爭議的時候,部分轉基因食品已經在消費者不知情的情況下被端上了飯桌,嚴重傷害了消費者對轉基因食品的知情權和選擇權。

我們【綠色和平組織】相信:

人類的科學研究仍未充分了解轉基因生物對環境和人體健康的影響,我們應該停止釋放轉基因生物到環境當中。
應該立即採取措施,比如對所有轉基因食品進行標識,防止轉基因作物污染傳統非轉基因作物等。
發展生態農業與有機農業,保護農業遺傳資源,推動農業走可持續道路。
-------------------------以上來自http://www.greenpeace.org/china/zh/campaigns/food-and-agriculture/ge-food ------------------------------

2 【來自網路】

毫無疑問,植物轉基因技術將為農業生產帶來一場新的革命,它將為農作物的持續增產和解決全球人口爆炸所造成的糧食危機做出巨大貢獻。但也有人對這一技術持懷疑態度,認為目前人類還不能對它的潛在危險性做出正確的評價。因此,在大規模應用前有必要對轉基因植物的安全性進行更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一、為什麼要對轉基因植物進行安全性評價?
傳統的育種技術是通過植物種內或近緣種間的雜交將優良性狀組合到一起,從而創造產量更高或品質更佳的新品種。這一技術對本世紀農業生產的飛速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但其限制因素是基因交流范圍有限,很難滿足農業生產在21世紀持續高速發展的要求。轉基因植物是指利用重組DNA技術將克隆的優良目的基因導入植物細胞或組織,並在其中進行表達,從而使植物獲得新的性狀。這一技術克服了植物有性雜交的限制,基因交流的范圍無限擴大,可將從細菌、病毒、動物、人類、遠緣植物甚至人工合成的基因導入植物,所以其應用前景十分廣闊。如將抗草甘膦的基因轉入大豆,使大豆對這種除草劑產生抗性,從而大大簡化了控制大豆雜草的措施。這一轉基因大豆在1995年被美國環保局批准,進入大田生產,其推廣種植面積到2000年已達2580萬公頃,佔全世界大豆總面積的36%。
從理論上說,轉基因技術和常規雜交育種都是通過優良基因重組獲得新品種的,但常規育種的安全性並未受到人們的質疑。其主要理由是常規育種是模擬自然現象進行的,基因重組和交流的范圍很有限,僅限於種內或近緣種間。並且,在長期的育種實踐中並未發現什麼災難性的結果。而轉基因技術則不同,它可以把任何生物甚至人工合成的基因轉入植物。因為這種事件在自然界是不可能發生的,所以人們無法預測將基因轉入一個新的遺傳背景中會產生什麼樣的作用,故而對其後果存在著疑慮。而消除這一疑慮的有效途徑就是進行轉基因植物的安全性評價。也就是說要經過合理的試驗設計和嚴密科學的試驗程序,積累足夠的數據。人們根據這些數據可以判斷轉基因植物的田間釋放或大規模商品化生產是否安全。對試驗證明安全的轉基因植物可以正式用於農業生產,而對存在安全隱患的則要加以限制,避免危及人類生存以及破壞生態環境。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揚長避短,充分發揮轉基因技術在農業生產上的巨大應用潛力。
二、轉基因植物安全性評價的主要內容
目前對轉基因植物的安全性評價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個是環境安全性,另一個是食品安全性。
(一)轉基因植物的環境安全性
環境安全性評價要回答的核心問題是轉基因植物釋放到田間去是否會將基因轉移到野生植物中,或是否會破壞自然生態環境,打破原有生物種群的動態平衡。
轉基因植物演變成農田雜草的可能性:植物在獲得新的基因後會不會增加其生存競爭性,在生長勢、越冬性、種子產量和生活力等方面是否比非轉基因植株強。若轉基因植物可以在自然生態條件下生存,勢必會改變自然的生物種群,打破生態平衡。從目前在水稻、玉米、棉花、馬鈴薯、亞麻、蘆筍等轉基因植物的田間試驗結果來看,轉基因植物在生長勢、越冬能力等方面並不比非轉基因植株強,也就是說大多數轉基因植物的生存競爭力並沒有增加,故一般不會演變為農田雜草。
基因漂流到近緣野生種的可能性:在自然生態條件下,有些栽培植物會和周圍生長的近緣野生種發生天然雜交。從而將栽培植物中的基因轉入野生種中。若在這些地區種植轉基因植物,則轉入基因可以漂流到野生種中,並在野生近緣種中傳播。在進行轉基因植物安全性評價時,我們應從兩個方面考慮這一問題。一個是轉基因植物釋放區是否存在與其可以雜交的近緣野生種。若沒有,則基因漂流就不會發生。如在加拿大種植轉基因棉花,因沒有近緣野生種存在則不可能發生基因轉移。同樣,在中國種植轉基因玉米,因沒有野生大芻草,所以也不會發生基因漂流。另一個可能是存在近緣野生種,基因可從栽培植物轉移到野生種中。這時就要分析考慮基因轉移後會有什麼效果。如果是一個抗除草劑基因,發生基因漂流後會使野生雜草獲得抗性,從而增加雜草控制的難度。特別是若多個抗除草劑基因同時轉入一個野生種,則會帶來災難。但若是品質相關基因等轉入野生種,由於不能增加野生種的生存競爭力,所以影響也不大。
對自然生物類群的影響:在植物基因工程中所用的許多基因是與抗蟲或抗病性有關的,其直接作用對象是生物。如轉入Bt殺蟲基因的抗蟲棉,其目標昆蟲是棉鈴蟲和紅鈴蟲等植物害蟲,如大面積和長期使用,昆蟲有可能對抗蟲棉產生適應性或抗性,這不僅會使抗蟲棉的應用受到影響,而且會影響Bt農葯制劑的防蟲效果。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在抗蟲棉推廣時一般要求種植一定比例的非抗蟲棉,以延緩昆蟲產生抗性。除了目標昆蟲外,我們還要考慮轉基因植物對非靶昆蟲的影響。如有人用Bt蛋白飼料喂棉田中6種非靶昆蟲,當殺蟲蛋白濃度高於控制目標昆蟲濃度100倍時,對非靶昆蟲均未出現可見的生長抑制。另外,Bt蛋白對有益昆蟲如蜜蜂、瓢蟲等都無毒性。
(二)轉基因植物的食品安全性
食品安全性也是轉基因植物安全性評價的一個重要方面。經合組織1993年提出了食品安全性評價的實質等同性原則。如果轉基因植物生產的產品與傳統產品具有實質等同性,則可以認為是安全的。如轉病毒外殼蛋白基因的抗病毒植物及其產品與田間感染病毒的植物生產的產品都帶有外殼蛋白,這類產品應該認為是安全的。若轉基因植物生產的產品與傳統產品不存在實質等同性,則應進行嚴格的安全性評價。在進行實質等同性評價時,一般需要考慮以下一些主要方面。
有毒物質。必須確保轉入外源基因或基因產物對人畜無毒。如轉Bt殺蟲基因玉米除含有Bt殺蟲蛋白外,與傳統玉米在營養物質含量等方面具有實質等同性。要評價它作為飼料或食品的安全性,則應集中研究Bt蛋白對人畜的安全性。目前已有大量的實驗數據證明Bt蛋白只對少數目標昆蟲有毒,對人畜絕對安全。
過敏源。在自然條件下存在著許多過敏源。在基因工程中如果將控制過敏源形成的基因轉入新的植物中,則會對過敏人群造成不利的影響。所以,轉入過敏源基因的植物不能批准商品化。如美國有人將巴西堅果中的2S清蛋白基因轉入大豆,雖然使大豆的含硫氨基酸增加,但也未獲批准進入商品化生產。另外還要考慮營養物質和抗營養因子的含量等。
三、國內外轉基因植物的
安全性評價概況
(一)國外轉基因植物的安全性評價
世界主要發達國家和部分發展中國家都已制定了各自對轉基因生物(包括植物)的管理法規,負責對其安全性進行評價和監控。如美國是在原有聯邦法律的基礎上增加轉基因生物的內容,分別由農業部動植物檢疫局、環保署及聯邦食品和葯物局負責環境和食品兩個方面的安全性評價和審批。由於各國在法規和管理方面存在著很大的差異,特別是許多發展中國家尚未建立相應的法律法規,一些國際組織如經合組織(OECD)、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U

Ⅵ 轉基因食品安全性的探討........

為了預防在基因操作過程中,把一些可能對人體健康或環境安全有害的基因轉入受體生物,或者由於基因操作引起受體生物產生不可預期的變化,影響人體健康和環境安全,所以轉基因生物的安全性一定要進行科學的評價。

Ⅶ 辯論轉基因生物安全性,正方三辯

如果你們用的是抄 大專辯論賽的賽制 那麼三辯提問可以稍微隨意些 具體 你可以參考 復旦的花辯法,網上有視頻下的。
現在主要對轉基因的支持者的論調,主要是他可以大幅的減輕世界糧食問題,提高經濟效益,推進科學研究與提高醫療水平。但如果 你們論述的是,辯論轉基因生物安全性,這個事實辯題本身,很難,我不知道你現在上什麼,但是正方最好從,不積累,易分解,成分可知,反復試驗,自由選擇,幾個方面講。 呵呵 確實辯題不好。

Ⅷ 轉基因生物的安全性分為哪幾個方面

轉基因生物的安全性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1)基因生物與食物安全:版
反方觀點:反權對「實質性等同」、出現滯後效應、出現新的過敏原、營養成分改變;
正方觀點:有安全性評價、科學家負責的態度、無實例無證據。
(2)轉基因生物與生物安全: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
反方觀點:擴散到種植區之外變成野生種類、成為入侵外來物種、重組出有害的病原體、成為超級雜草、有可能造成「基因污染」;
正方觀點:生命力有限、存在生殖隔離、花粉傳播距離有限、花粉存活時間有限。
(3)轉基因生物與環境安全:對生態系統穩定性的影響。
反方觀點:打破物種界限、二次污染、重組出有害的病原微生物、毒蛋白等可能通過食物鏈進入人體;
正方觀點:不改變生物原有的分類地位、減少農葯使用、保護農田土壤環境。

Ⅸ 轉基因生物的安全性辯論賽,反方一辯的開篇定論。

講下面的:首先要支持轉基因技術的研究,要說明反對的不是轉基專因技術的研究,反對的屬是不安全轉基因食品的推廣。 然後說:轉基因這個問題的安全性在中國沒有確定,所以先給中國老百姓吃了,黨的高級領導們對此有懷疑就吃綠色特供食品。轉基因這個問題在國外很多國家也都沒有定論,所以他們不給老百姓吃,即使種植轉基因作物,也大都用來出口中國和做動物飼料啥的。美國政府禁止轉基因作物 種植 影響天然植物種植。法國政府嚴禁種植轉基因物種,德國政府嚴禁種植轉基因物種等等啥 的,3分鍾就 夠了

Ⅹ 生物的4.1轉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需要注意什麼

4.1轉基因生物的安全性
一、轉基因成果令人嘆為觀止
轉基因技術在微生物、基因制葯、版優良動植物的培養方面權得到廣泛應用,研究成果不斷涌現。碩果累累的轉基因成果在帶給人們喜悅的同時,也促使人們進行冷靜的反思:轉基因生物安全嗎?
二、對轉基因生物安全性的爭論
1.轉基因生物與食物安全 轉基因生物引起食物安全性問題的理由:安全性檢測問題、滯後效應、擔心出現新的過敏原、擔心營養成分的改變。
不必擔心轉基因食物安全性的理由:多環節、嚴謹的安全性評價,可以保證轉基因食物的安全.

閱讀全文

與轉基因生物的安全性教學設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