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怎樣根據化學式進行計算教學設計
利用化學方程式的簡單計算精品教案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1、學會利用化學方程式的簡單計算,正確掌握計算的格式和步驟。
2、在正確書寫化學方程式的基礎上,進行簡單的計算。
過程與方法:通過對化學方程式中物質間質量比,初步理解反應物和生成物之間的質和量的關系。培養學生按照化學特點去進行思維的良好習慣和熟練的計算技能。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認識定量研究對於化學科學發展的重大作用。培養學生嚴謹求實、勇於創新和實踐的學習態度和科學精神 。
【學前分析】
本節課在學習了質量守恆定律、化學方程式、相對原子質量、化學式計算等知識的基礎上,對化學知識進行定量分析。知識本身並不難,關鍵是使學生自己思考、探索由定性到定量的這一途徑,並使之了解化學計算在生產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在計算過程中,對解題格式、步驟嚴格要求,培養他們一絲不苟的科學態度。
【教學重點】 根據化學方程式計算的步驟。
【教學難點】 、物質間量的關系; 2、根據化學方程式計算的要領及關鍵。
【教學模式】「問題—探究」模式
【教學准備】課件
【教學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學會利用化學方程式的簡單計算,正確掌握計算的格式和步驟。
第二課時:反饋練習,熟練掌握,並能達到綜合運用化學方程式進行計算的目的。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
氫氣是未來汽車的理想燃料。1Kg的氫氣就能供一輛功率為50KW的汽車跑大約100Km。
水是生命之源,找到合適的催化劑,即可利用光能將水分解製取氫氣。
[學生討論]
可能得到的結果:
1、無從下手。
2、根據化學式計算,求出水的質量。
3、利用化學方程式解題。等。
[教師點撥]
1、若學生根據化學式計算,應給予肯定。但叮囑他們在使用此法解題時,應說明所得氧氣中氧元素即為水中氧元素。
困惑:若某種元素沒有全部轉化為某種物質,求該物質的質量怎麼辦呢?
2、若利用化學方程式解題。引導學生說出解題思路,引導回憶化學方程式的意義。
[引導回憶]
化學方程式的意義?(以電解水的反應為例)
1、表示水通電生成氫氣和氧氣。
2、表示每36份質量的水完全反應,生成4份質量的氫氣和32份質量的氧氣。
[試一試]
思路2:利用化學方程式來計算。
學生試著計算 (由學生自己做的目的是:在清楚解題思路的基礎上,自己先探討解題格式)。
[學生討論] 由利用化學方程式得出正確答案的同學說出解題過程。
課件展示解題過程,使學生初步學會利用化學方程式計算的書寫格式。
[課件展示]練習1:加熱分解6g高錳酸鉀,可以得到多少g氧氣?
學生與老師一起完成。
[強調格式]課件演示。
[總結步驟]
1、設未知量(未知數後不加單位);
2、正確書寫化學方程式(注意化學方程式的書寫要完整、准確,指出若不配平,直接影響計算結果);
3、計算相關物質的相對分子質量;
4、標出已知量、未知量;
5、列出比例式;
6、解比例式(結果保留兩位小數);
7、簡明地寫出答語。
[課件展示]練習2
工業上,高溫煅燒石灰石可製得生石灰和二氧化碳。如果要製取10t氧化鈣,需要碳酸鈣多少噸?
[學生獨立完成]
[課件展示]練習3、練習4。
[發現小結]化學方程式計算的「三個要領,三個關鍵」。
[課堂練習5]發現能利用質量守恆定律計算的規律。
[小結]化學反應計算的幾種方法。
[作業]:1、6.2g磷在氧氣中完全燃燒生成五氧化二磷,消耗氧氣的質量是多少克?生成多少克五氧化二磷?
2、在實驗室中,可以利用加熱氯酸鉀和二氧化錳制氧氣(二氧化錳做催化劑),生成氯化鉀和氧氣。要製得3.2g氧氣,需氯酸鉀多少克?
【板書設計】 課題3 利用化學方程式的簡單計算
解題步驟:[解] (1)設未知量
(2)寫出方程式並配平
(3)寫出有關物質的相對分子質量和已知量、未知量
(4)列出比例式,求解
(5)答
第二課時
[復習引入]
1、方程式計算的步驟有哪些?計算的要領和關鍵是什麼?
2、化學反應計算時的基本思路有哪些?
[例題1] :電解90g水能生成多少g氫氣?合多少升?(標准狀況下,氫氣的密度為0.09g/L)
學生獨立完成後,教師作適應的講解。
[例題2]:加熱分解6g高錳酸鉀所得的氧氣,若改用過氧化氫制同質量的氧氣,需分解多少克過氧化氫?
[例題3]: 煅燒含碳酸鈣80%的石灰石100t,生成二氧化碳多少噸?若石灰石中的雜質全部進入生石灰中,可以得到這樣的生石灰多少噸?
[學生練習]
1.中國登山協會為紀念我們首次攀登珠穆朗瑪峰成功50周年,再次組織攀登珠峰活動。阿旺扎西等一行登山運動員於2003年5月21日13:40成功登頂。假如每位運動員沖頂時消耗自帶的液氧4.8Kg。求:(1)這些氧氣在標准狀況下的體積是多少升?(標准狀況下氧氣密度為1.43g/L)(2)若在實驗室用高錳酸鉀為原料製取相同質量的氧氣,需要多少千克的高錳酸鉀?(3)用這種方法給登山運動員供氧,是否可行?簡述理由。
2.小強同學前往當地的石灰石礦區進行調查,他取回了若干塊礦石樣品,對樣品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進行檢測,採用了的辦法如下:取用8g這種石灰石樣品,把40g稀鹽酸分4次加入,測量過程所得數據見下表(已知石灰石樣品中含的雜質不溶於水,不與鹽酸反應)。請計算:(1)8g石灰石樣品中含有雜質多少克?(2)樣品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是多少?(3)下表中m的數值應該為多少?
序號 加入稀鹽酸質量(g) 剩餘固體質量(g)
第1次 10 5.5
第2次 10 m
第3次 10 1.2
第4次 10 1.2
(4)要得到280kgCaO,需要質量分數為80%的石灰石多少千克?(化學方程式:CaCO3高溫==CaO+CO2↑)
3.(1)某石灰石樣品22.2g,放入盛有146g稀鹽酸的燒杯中,石灰石的碳酸鈣與鹽酸恰好完全反應(雜質不反應),放出氣體,燒杯內物質的質量為159.4g.求:(1) 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質量;(2)石灰石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
4.實驗室用KClO3和MnO2的混合物製取O2,若缺MnO2用KMnO4代替。設想用3.48gMnO2較適量,則某同學要製取5.12gO2至少需KClO3多少g?
5.有KClO3和MnO2的混合物,其中含MnO220%,加熱冷卻,試管中剩餘固體含MnO2為25%,試計算氯酸鉀的分解百分率。
[本課小結] 略
[布置作業 ] 書 101頁 4、5、6題
【板書設計】小結:三個要領:1、步驟要完整;
2、格式要規范
3、得數要准確
三個關鍵:1、准確書寫化學式
2、化學方程式要配平
3、准確計算相對分子質量
【教學後記】]
第二課時:根據化學方程式簡單計算課堂練習
1、等質量的鋅、鎂、鐵分別與足量的稀硫酸反應,生成氫氣的質量
A、Zn>Fe>Mg B、Mg>Fe>Zn
C、Fe>Zn>Mg D、Zn=Fe=Mg
2、現需6g氫氣填充氣球,需消耗含鋅量80%的鋅粒多少克?
3、將氯酸鉀和二氧化錳的混合物20g,加熱使其完全分解後,得剩餘的固體物質13.6g,問:
(1) 剩餘的固體物質是什麼?各多少克?
(2) 原混合物中氯酸鉀的質量是多少克?
4、某學生稱量12.25g氯酸鉀並用少量高錳酸鉀代替二氧化錳做催化劑製取氧氣,待充分反應後12.25g氯酸鉀全部分解製得氧氣4.9g,則該生所用高錳酸鉀多少克?
5、實驗室用5g鋅粒跟5ml稀硫酸反應等反應完畢後剩餘鋅粒3.7g,,問可生成氫氣多少克?這些氫氣在標准狀況下佔多大體積?(在標准狀況下氫氣的密度是0.09g/1L)(精確到0.01)
作業:新學案
【教後小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❷ 在計算課教學中,應如何設計課堂教學環節以加深對算理的理解
1、加強口算訓練
口算是筆算的基礎,是小學生應該具備的基本技能,又是訓練思維敏捷性的良好手段。教學實踐證明,一個學生的計算正確率和速度的高低,與他口算能力的強弱是成正比的。因此,我們必須扎扎實實地加強口算訓練,引導學生理解口算的算理,牢記一些常用數據,如125×8=1000,25×4=100。每天堅持練習3~5分鍾,當然,可以採取多樣化的形式,比如,安排在游戲、競賽中。訓練必須持之以恆,如果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是不可能達到「正確、迅速、合理、靈活」的要求的。
2、 注重對比訓練
對於容易混淆的計算問題,或者為突出新知識的特徵,一般在復習課中,相機安排對比練習。讓學生通過練習對比幫助溝通與辨析,從而更好地掌握新知識的內涵、特點和規律,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觀察力和鑒別能力,克服學生思維定勢的消極作用,使學生養成認真看題,仔細解題的良好習慣。
3、 重視錯題分析
學生計算出現了錯誤,就一定要引導學生認真分析計算錯誤的原因,尋找錯誤的根源,及時改正過來。對於重復犯的某種錯誤,教師可以有針對性地選擇常見的典型錯例,組織學生一起觀察、思考、分析、交流,通過集體「會診」,既達到「治病」作用,又可以起到「防病」的作用。平時,我們就要根據學生計算中的錯誤隨時登記,分析歸類,有針對性地反復練,從而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❸ 如何提高教師計算教學課堂效率的
一、潛心鑽研教材內容是提高課堂教學的基礎
教材是教學的藍本,教師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游刃有餘地駕馭教材,深入淺出地講解教材,都基於對教材內容的透徹鑽研.所以,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青年教師就必須潛心教材內容的深鑽細研,既要從知識目標、能力目標上做深入的挖掘,又要在德育目標上做細致的探索,領會編者的編排意圖,了解教材的潛在功能,問題考慮要全,內容理解要深,背景了解要寬,既能從教材的結構體系和整體功能上把握所教的知識內容,懂得它們的地位作用,又能著眼於微觀,從每個知識點上做全方位的思考.對概念定義的產生背景、發生變化成竹在胸,對公式定義的來龍去脈、作用功能了如指掌,對例題、習題的求解途徑、變化引伸嫻熟於心.
二、精心設計教學過程是提高課堂教學的保證
教學既然是一門藝術,就富有藝術的特徵,像建造高樓大廈一樣需要對課本中的知識、方法精心加工、精心設計.根據學生的認識規律、心理特點,選擇恰當的方法設計知識的呈現途徑.例如,利用曹沖稱象的故事給學生講化整為零的解題策略,利用「司馬光打破缸」的故事啟迪學生的逆向思維,通過令人振奮的教學史料來導入新課常能使學生的學習變為迫不及待的探索.
例如:在教「一元一次方程"時,安排一個「猜年齡」的游戲:請學生把他的年齡乘以4,再減去7,然後叫他說出所得的結果,依此「猜出」其年齡,倘若某學生所得的結果是45,解方程4x-7=45,得x=13,即「猜出」這位學生是1 3歲.通過游戲告訴學生,學了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之後,他們也能猜出別人的年齡,這樣設計這節課的教學,學生學習興趣盎然,聽課勁頭十足,因而教學效果很好.
三、刻苦修煉教學語言是提高課堂教學的關鍵
講課的藝術在一定程序上就表現為語言的藝術,要提高課堂教學就需精心修煉課堂語言的藝術.數學課堂教學語言主要有符號語言、圖象語言、文字語言、口頭語言等.
准確、規范的符號語言,形式的簡潔性,內含的概括性,方法的科學性,不僅會使學生看到數學知識表示的簡練性和規律的真理性,更能使學生感受到數學使人聰明的內涵.
優美、合理的圖象語言,視覺的直觀性,感覺的具體性,知覺的深刻性,不僅使抽象的數學知識表現為看得見的形象,更能給學生以賞心悅目的美感.
流利、瀟灑的文字語言,用詞的准確性,用語的嚴謹性,用句的邏輯性,不僅能使學生體味出數學使人周密的真諦,更能使學生欣賞到書法藝術的風采.
❹ 如何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的教學設計
激發學習計算的興趣。培養良好的計算習慣。在動手操作中理解算理,優化演算法。在計算教學中重視口算訓練。精心設計計算練習
❺ 計算課可以設計什麼活動激發學生興趣
一、內容呈現情境化,充分發揮其作用。
數學情境創設是指把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提出來,讓學生產生認知沖突,進行探索,將實際問題逐步抽象成數學問題。
1、計算教學中有必要創設一定的情境
我認為在計算教學中創設一定的情境還是必要的。《新課程標准》明確指出:讓學生學習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並且能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但創設的情境一定要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徵、貼近學生生活。我們要通過創設與學生生活緊密相關的生活情境,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現實世界的緊密聯系,激起對數學的興趣。主題圖的選擇必須符合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教師在教學設計時要仔細斟酌教材中的主題圖。當教材中的主題圖不吻合學生生活實際時,教師要靈活進行處理,如在《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整堂課的教學中,我都以學生的實際材料作為數學學習的情境,通過秋遊前的准備,乘車到旅遊區遊玩等一系列環節,把整堂課自然的串成一個生活情境,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從學生們在課堂上興趣盎然、積極投入的表現看出,他們是這么喜歡這樣的課堂。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的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創設教學情境也是激勵、喚醒、鼓舞的一種藝術。而近代心理學研究也表明:學生課堂思維是否活躍,主要取決於他們是否具有解決問題的需要。所以,課堂上,教師應調動起學生的求知慾望。此時,創設問題情境猶如一塊石頭投入學生的腦海,必會激起思維的浪花。可見,創設情境是教學中的一種重要手段。
2、准確把握情境的作用
我認為教師應正確區分情境在計算教學與解決問題中的不同作用。傳統的計算教學往往把計算與解決問題分割開來,純粹為了計算而教,使計算教學與現實生活明顯脫節。在課改初期,教師們往往設計了內容豐富的情境吸引學生學習,在教學過程中又沒有較好地把握情境與教學之間的合理關系,導致計算課與解決問題的課分不清楚。那麼,計算課要不要情境,怎樣用情境,我們也需要理性思考。我認為,計算教學需要情境,更要合理使用情境。如:二年級下冊兩位數加二位數的口算,有這樣一個情境。(1)二(1)班和二(2)班能合乘一條船嗎?(2)二(3)班和二(4)班能嗎?這塊計算內容,從乘船這個現實生活中提取學習材料,藉助生活情境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在設計情境時,意在讓學生通過一條船能坐68人和四個班各個班的人數這些相關的數學信息引出學習的計算內容。提出問題後重點解決31+23和32+39是怎麼計算的,如前者先算1+3=4,再算30+20=50,最後算50+4=54,後者先算32+30=62,再算62+9=71。即重點研究算理和演算法。如果把這個情境放在解決問題的課上,那麼主要解決為什麼要這樣列式31+23,是因為二(1)班和二(2)班的人數合起來就可以知道能不能合乘一條船,所以要用加法做,即分析所謂的數量關系,兩者的重點是完全不同的,計算教學的情境創設目的是從生活中提取數學素材,讓學生體驗數學與生活之間的關系。而解決問題要從具體情境中引導學生分析提供的數學信息與所求問題之間的關系,來引導學生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與策略,一旦偏離了這個中心,計算教學就會失去方向。
二、重視估算教學,體現估算價值。
新課程標准提出「重視口算,加強估算,提倡演算法多樣化」。的確,估算具有重要的實用價值,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只需要估算結果,同時,估算的學習對培養學生的數感具有重要的意義。但在實際教學中如何體現估算的價值,值得我們思考。
我認為將估算運用於檢查計算答案是否正確,是一種很好的體現估算實用價值的方法。筆算、估算都是計算方法,如果在解決問題中能有機結合,無疑會提高解題的速度及正確率。明確地把估算作為解決問題的一個步驟,突出估算在解決問題中的價值。但其中必然要經歷被動估算到自主估算的過程,在設計計算練習時,就要考慮讓學生在精算前運用估算對結果進行預測,計算後要求學生運用估算對結果進行驗證。將估算和精算有機結合只是體現估算價值的一種途徑,還需要我們去探究更多的途徑,以充分發揮估算的價值。估算習慣的養成,並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教師長時間、有計劃、有步驟地滲透和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