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求比一個數多(少)幾的數是多少》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聯系加、減法運算的意義以及自身的生活經驗,探索並理解「求比一個數多(少)幾的數是多少」的簡單實際問題中的數量關系,並能運用加減法運算正確進行解答。
2、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加深對加、減運算意義的理解,培養有根據地進行思考的能力,初步學會根據題意反思答案的合理性,不斷積累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經驗。
3、使學生進一步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體會與同學合作交流的樂趣,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探索並理解「求比一個數多(少)幾的數是多少」的實際問題中的數量關系,並能運用加減法運算正確進行解答。
教學難點:
探索並理解「求比一個數多(少)幾的數是多少」的實際問題中的數量關系。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馬上就要教師節了,有三位小朋友為教師節做了一些紙花,我們一起來看看。
二、探索新知
1、了解題意
(1)出示例題情景圖。
仔細看圖,你知道哪些條件信息?(知道了小英的,小華、小平的還不知道。)
(2)根據這些條件,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出示:①小華做了多少個? ②小平做了多少個?
2.解決問題
(1)我們先來解決第一個問題:小華做了多少個?
①選擇條件:在解決問題前我們先要思考,小華是和誰比的?需要用到哪些條件?
再把小華說的話讀一讀「我比小英多做3朵」。從這句話中,你發現小華跟小英比,誰做的花朵多?
②動手操作:為了讓大家看得更清楚,我們一起畫一畫,看看小英和小華各自做了多少朵?
畫簡單些,用一個圓代表一朵花。
先畫誰的,畫多少朵?(跟著老師一起畫:小英 ○○○○○○○○○○○)
接下來我們要在小英的下面畫小華的,你們自己畫,不過有一個要求,請大家聽仔細。
想一想:怎樣畫才能一眼看出小華比小英「多3朵」?
③交流反饋:一人上台展示,說一說你是怎樣擺的? (先一個對一個地擺出和小英同樣多的11個花片,再擺比她多的3個花片。)
老師也按照這個方法畫畫(教師邊畫邊解說:小華○○○○○○○○○○○ ∣ ○○○)
這樣,我們就能清楚地看出小華的花片是由哪兩部分組成的?(同樣的11朵 多的3朵)
④列式計算:現在大家再看圖想一想,要求小華的花片,應該怎樣列式計算?
指名回答,相機板書:11+3=14(朵)
追問:為什麼用加法算?
預設:從圖上看,小華做的花,是和小英同樣的11朵,再添3朵,所以只要把這兩部分11朵和3朵合起來,用加法算。
小結:要求小華擺了多少個,就是求比小英的11多3的數,只要把同樣多的11個和多的3個合起來,所以用加法算。
⑤反思結果:現在求出來小華做了14朵,到底對不對呢?我們可以怎樣檢驗?
方法一:圖上數一數
方法二:對照關鍵句,算一算小華是不是比小英多3朵?(14-11=3)
(2)解決第二個問題:小平做了多少朵?
①操作:小平是和誰比的?(小英)你能也像剛才一樣,畫一畫嗎?先畫誰的,畫幾個?
②交流:方法一:先對應畫11個,然後去掉3個;
方法二:對應一個一個畫,畫了幾個後,要邊畫邊看是不是少3個。
③列式計算:你能列式計算求出小平做了多少朵花?做在書上。
指名回答,相機板書:11-3=8(朵)
追問:為什麼用減法算?
預設:小平做的花少,是從11朵里去掉了3朵,所以用減法。
小結:小平做的花比小英少,是要從11朵里去掉3朵,所以用減法。
④檢驗:我們求出小平做了8朵,對不對?怎樣檢驗。
3、比較:現在我們求出了小華和小平各自做了多少朵花。現在請小朋友比較一下,這兩道題有什麼不同的地方?為什麼解答方法不一樣?
預設:小華比小英多3朵,用加法算。而小平比小英少3朵,用減法算。
小結:小英做11朵花,小華和小英比,小華是多的那個人,求多的這個數量用加法。小平和小英比,是少的那個人,求少的這個數量用減法。
數學上,求比一個數多幾的數是多少,我們用加法計算。求比一個數少幾的數,用減法計算。
(板書:求比一個數多幾的數 加法)
求比一個數少幾的數 減法
三、鞏固練習,總結提升
接下來我們就用這兩個知識來解決下面的問題。
1、「想想做做」第1題。
(1)首先看第(1)小題
①讀題,題中已經知道了什麼,要求什麼?
②畫一畫,再列式計算。注意:△畫的時候要與○一個對著一個畫。
③交流:一人展示
追問:是怎麼畫的?
△有幾個,怎麼列式計算的?為什麼用加法算?
指出:△比○多2個,所以△是有5個再添2個,要用加法計算。也就是說求多的那個數量要用加法。
(2)第(2)小題
①獨立完成
②交流:一人展示
怎麼畫的?為什麼用減法算?
指出:□比○少2個,所以□是有5個再去掉2個,要用減法計算。也就是說求少的那個數量要用減法。
2、「想想做做」第2題
圖中告訴我們了些什麼?要求什麼問題?
你會列式計算嗎?填在書上
交流:一人匯報19+8=27(棵)
追問:誰來說說你是怎麼想的?為什麼用加法?
指出: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出,松樹要多,是有19棵再添8棵,所以用加法算。
3、「想想做做」第3題
讀題,想一想要求的劉芳是多的那個人,還是少的那個人,要用什麼方法計算?
指名匯報,32-6=26(格)
追問:說說是怎麼想的?為什麼用減法計算?
4、「想想做做」第4題
獨立完成
指名匯報,25+7=32(個)
追問:說說是怎麼想的?為什麼用加法計算?
5、「想想做做」第5題
讀題,看看有哪些條件,求什麼問題?
要求小玉澆了多少盆,到底需要哪些條件?
現在能列式計算了嗎?
指名匯報,36-12=24(盆)
追問:說說是怎麼想的?為什麼用減法計算?
四、課堂總結
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② 一年級下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人教版例六教學設計
首先寫教學目標,現在是課改階段上課要有新的理念分三部分:知識、版能力、情感態度價值權觀。 然後分析教材:重點和難點 三 教具 四 教學方法 五 教學過程,可分詳案和簡案,詳案要設想每句話怎麼講比較麻煩,簡案只要寫一下時間安排,和每部分教師的活動和學生的活動 六 板書提綱 七 教學反饋 這樣的教案就比較完整,也能及時地總結問題。 我認為寫教案最重要的是先確立教學理念,也就是第一部分,千萬不能小看了這部分,否則上課就會漫無目的,效果比較差。
③ 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實際,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的含義。版
2.使學生能權在具體情境中把握數的相對大小關系,發展學生的數感。
3.培養學生合作交流、勇於發表意見等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難點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的含義;在具體情境中把握數的相對大小關系。
教具准備 教學課件,三杯飲料(其中有一杯可樂、一杯橙汁、一杯蘋果汁)等。
④ 少了什麼教案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
數學知識是抽象的,由於我選擇的是人民幣,人人都喜歡,回更何況是叫答小朋友去買自己喜歡的東西,整個教學活動清晰簡單,環節一個緊扣一個,整個活動幼兒表現不錯,很有積極性,注意力很集中,都能靈活的運用錢去買適當的東西,同時我們有時太低估了孩子,不敢或不知怎樣給孩子一些具有挑戰性的問題與任務,孩子們是樂於參加有一難度活動。這讓他們找到自我的價值,有更多成功的感覺,在其中也會得到多方面的發展,而是我們教師或家長想像不到的。在以後的一些活動中,我們要改變自己的一些觀念與思維定勢,多創造一些機會,讓孩子們能得到更自由的發揮空間。
⑤ 小學二年級數學上冊《求比一個數多幾少幾的數是多少》教學設計
《求比一個數多幾或少幾的數》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學習解決「求比一個數多幾或少幾的數」的問題,理解並歸納解決「求比一個數多幾或少幾的數」的問題的方法。
2、在觀察操作過程中感受「求比一個數多幾或少幾的數」的過程和方法,使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的100以內的減法知識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問題。
3、培養學生的數學生活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學習任務: 理解並歸納解決「求比一個數多幾或少幾的數」的問題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課:
1.唱兒歌:《左手與右手》,唱完後教師邊演示邊說:「伸出你的右手,伸出你的左手,手指頭你找好朋友了它們都找到好朋友了,我們就說右手手指頭的個數與左手手指頭的個數怎樣?」
引出:同樣多。
2.填空:
五角星有10個。圓和五角星同樣多,圓應是( )個。
有4個茶杯,茶杯蓋和茶杯同樣多,茶杯蓋有( )個。
剛才我們解決了同樣多的問題,這節課我們一起來解決「求比一個數多幾或少幾的數」的問題,相信同學們一定能順利完成學習任務!
二、民主導學:
1.任務呈現:
出示例4(1)情境圖
師:本周我校進行了校園衛生大評比,看,全校衛生評比表已經貼出來了。請你認真觀察並讀題:
(1)我們知道了什麼?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
(2)自己嘗試畫圖列式解決並在小組內交流。
2、自主學習:
(1)學生認真觀察讀題獲取數學信息。
(2)自己嘗試畫圖列式解決並在小組內交流。
3、展示交流
(1)生1:知道了一班得了12面紅旗,二班比一班多3面,求二班得了多少面?
請小組的2個小朋友到黑板前面,第一個出示一班的12面小紅旗,第二個出示二班比一班多得三面小紅旗。
生2:求二班得了多少面就是求比12多3的數是多少,用加法計算,列式為12+3。(板書)
(2)出示例4(2),
學生讀題:三班的小紅旗比一班少4面,三班得多少面?
小組合作,可以利用圖中的信息,藉助畫圖、擺一擺或小朋友的演示過程進行解決。
學生交流,說一說為什麼。(求三班得了多少面?就是求比12少4的數是多少,用減法計算)
(3)尋找規律,發現方法。
求比一個數多幾的數用( )法計算;
求比一個數少幾的數用( )法計算。
三、目標檢測:
1、完成「做一做」。
你從圖中得到了什麼信息?要求的雞蛋和鵝蛋都和誰有關系?
2、學生自己解決,匯報解題思路。
3、生活中你還遇到那些類似的問題,可以用數學知識解答?
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又學會了什麼?
⑥ 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教學設計
1、結合具體的教學情境,讓學生感知「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專等詞語的含義,體會「屬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詞語含義上的細微差別;2、在具體的情境中,經歷用所學數學語言描述兩數關系的過程,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數感;3、滲透辯證唯物主義教育:事物的多少總是相對的.教學重點: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詞語的含義並能運用詞語表述。教學難點 :弄清「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詞語間的差別教具准備:多媒體課件、作業 本若干、 圖片
⑦ 96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公開課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下冊)第40頁。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進一步感知100以內數的多少,會用「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兩個數之間的大小關系,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數感。
2、使學生在活動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估計意識和合情推理能力。
3、 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以及與同學合作的良好習慣。
教具准備:小豬、小猴、小貓圖片。星星等。
教學過程:
課前交流:比一比,找生長點。
師:小朋友們,你們和同桌比過高矮嗎?
下面我們來和同桌比高矮,說說你比同桌怎樣?同桌比你怎樣?生答。
如果,老師和你比,結果怎樣?
過渡:比高矮,兩個人比較近的可以說高一些、矮一些,兩個人差得遠 可以說高得多,矮得多。比高矮,小朋友們都會,那比較兩個數的大小呢?
一、復習,在○里填>、 < 、 =
45○48 98○39 47○75 100○90
過渡:比較兩個數之間的大小,除了用>、<、=表示,還可以用語言來描述,這就是我們這節課學習的內容。
二、創設情境,自主探究
1.呈現問題情境。新年快到了,小動物們正忙著做星星來打扮它們的家呢!(多媒體出示畫面:三個小動物圍坐桌前,每個動物面前一堆星星)有哪些小動物呢?(小猴、小豬、小貓)在黑板上貼出三個小動物的頭像。
談話:這是小豬做的星星,它做了10個。(在黑板上貼出星星並標上「10個」)
師提問:小猴做了兒個呢?提示可以先和小豬做的比一比,再猜猜它做了幾個。(板書學生猜的個數如11、12、13等)小貓做了幾個呢?用剛才的方法猜猜看。(板書學生猜的個數如30、35、40等)
3.初步體會「多一些、多得多」。 啟發:看來,小猴、小貓都比小豬做的多。同樣都比小豬做的多,為什麼大家猜小猴只做了十幾個,而小貓卻做了三十幾個、四十幾個呢?把你的想法在小組里說一說。
匯報交流。
歸納:小猴只比小豬做的多了一點點兒,小貓比小豬做的多了很多。我們可以說「小猴比小豬做的多一些」,「小貓比小豬做的多得多」。
板書:小猴比小豬做的多一些。小貓比小豬做的多得多。
4、引出少一些 少得多
(1)我們知道小猴做的星星比小豬多一些,那麼這句話反過來怎麼說?小豬做的星星比小貓怎麼樣?
(2)板書:小豬比小猴做的少一些。小豬比小貓做的少得多
5、你能用今天所學的「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他們之間的關系? 選擇一題說一說。45○48 98○39 47○75 100○90
小結:小朋友的小腦瓜真聰明!理解能力強,很會表達。知道了比較兩個數的多少,而且要反映數量的相差程度時,就可以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這些詞來表達。
二、聯系實際,加深理解, 。
1、小動物手兒真巧,一會兒做完了星星,它們又在做紙花,現在我們來看一看小動物做的紙花吧!
課件出示:小豬:我做了32朵花。 小猴:我做了60朵花。 小貓:我做了48朵花。
(1)比一比,小豬各小貓各做了多少個? 板書:32 48
比大小。指名上台填空 >、<
(2)學小貓說:我比小豬做的多一些。想一想小豬會怎麼說?那我們可以怎麼說? 生:小豬比小貓做的少一些
(3)小猴和小豬比,它們會怎麼說?我們會怎麼說?方法同上。
2、課間休息: 欣賞一分鍾歡快的音樂
提問: 這段音樂好聽嗎?播放這首曲子用了1分鍾,我們上一節課需要多長時間?(40分鍾)誰能用今天學到的知識將這兩個時間比一比?
得出: 一節課的時間比這首曲子的時間長得多,這首曲子的時間比一節課短得多。
引導:你知道有哪些事情所用的時間要比一節課的時間長一些?(學生自由發言)
3、舉生活的例子。你能聯系身邊的事物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說一句話嗎?
生1:我們班的男生人數比女生多些。
生2:我們學校的女老師比男老師多得多。
生3:我媽媽比我大得多
……
小朋友好厲害,除了比多少,而在現實生活中,兩個事物比較,還有比大小,比高矮、比貴得多等。
三、提升練習 ,鞏固提高。
1、說一說。
小動物們用星星、紙花把家裡打扮得漂漂亮亮。小豬、小猴、小貓都特別喜歡金魚,它們還在房間里放了金魚。小豬喜歡紅金魚48條,小猴喜歡花金魚15條,小貓喜歡黑金魚10條。(課件出示)
比一比,你能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說話?
2、猜一猜。
出示小猴說:蘋果有50個。小貓神秘地說:梨的個數比蘋果少得多。小朋友,梨可能有多少個?在你認為合適的答案下面畫"v"。學生選擇後,指名說一說理由。再問:小豬:我准備的草莓比梨多一些,猜一猜我准備了多少個梨?
3、小結
在日常生活中,當我們不僅要比較兩個數量的多少,而且要反映數量相差的程度時,就可以用「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這些詞來表達。
四、質疑反饋,點撥引導。
師:通過剛才的學習,同學們還有什麼問題嗎?
(學生可能提出的問題:
生1:「多一些」、「多得多」我覺得有點亂。
生2:「少一些「、「少得多「我也不太理解。)
五、猜數游戲,結束全課,
談話:小朋友今天學會了用不同的方法比較兩個數的大小。最後,我們一起來做一個猜數游戲。好不好?介紹游戲方法:甲想好一個兩位數,讓乙猜。乙每猜一次,甲都要作出評價,如「太大了」、「再小一些」等,直至猜對。想一想,怎樣用較少的次數猜對。多媒體示範游戲。學生自由分組游戲。
課後反思:蘇霍林斯基指出,學生對課堂學習知識不感興趣,智力情感就會貧乏,就會對新知識、新事物、豐富的思想和認識的敏感性變得遲鈍,課堂學習如果具有思想、感情、創造、美的游戲的鮮艷色彩,那學習就會成為孩子們深感興趣而又富有吸引力的事情。因此,我們的教學設計更應注意從生活和學生的角度去選擇內容、設計圖畫、編寫例題、設置練習,學生才會更深刻認識數學知識。本節課,選用來自於學生的生活實際的素材,加上學生感興趣的小動物圖片,使原本枯燥的內容形象化,生活化,讓學生感受數學的美,體會到數學就在我們的生活中,激發學生積極思考,大膽發言,孩子們真正成為這堂課的發現者,探索者。
本節課我運用了學生好奇心較強的心理,用生動的語言,很好的導入新課,充分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授學生認識「多一些」、「少一些」時學生都撐握得較好,但在教授「多得多」、「少得多」時,由於我問題交待得不夠清楚,使得部分學生對這兩個詞與「多一些」、「少一些」有點區分不清楚,也因而導致了在練習中學生回答問題的正確率不高的後果。由於他們聲音太小,表達得不夠清楚,整節課的教學目標未能很好的完成。這些都使我深刻的認識到,授課前做好充分的准備備好課是相當重要的,而備課不但要設計好整節課的教學過程,而且也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備好課。在授課過程中要多訓練學生的膽量以及語言表達能力,要求學生勇敢的用清楚、響亮的聲音來回答問題。今後,我還將多訓練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清楚的表達課本的內容,從而使學生易懂、易學。
⑧ 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練習課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通過教學,使學生會用「多些」、「少些」「多得多版」、「少得多」等權詞語來形容描述兩個100以內的數之間的關系,進一步培養學生數感。
2、通過活動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生的合情推理能力,並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多一些」、「多得多」的具體含義;能夠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來描述兩個數的關系。
教學難點:在具體的情境中體會數量間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