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視頻設計 > 土壤里有什麼教學設計

土壤里有什麼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20-12-28 03:54:54

Ⅰ 東渡小學:小學科學五上《土壤里有什麼》教學設計

科學概念:
1.外力的風化作用和生物的作用會使岩石最終變成土壤。專
2.土壤包含岩石風化而成屬的大小不同顆粒(小石子、沙、黏土)、動物、植物的殘留物,以及腐殖質、水和空氣等。
3.水流動時能攜帶土壤微粒跟著一起運動,當水流靜止下來時,攜帶的物質也會沉積下來。一般來說,重的顆粒先沉積,輕的顆粒後沉積。
4.生物的生存離不開土壤,土壤和人類的生產、生活有著密切的關系,它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資源。
過程與方法:
1.通過觀察和實驗尋找土壤的成分。
2.用沉積的方法把土壤成分按顆粒的大小分成幾層。
3.綜合各種方法獲得的信息,獲得對土壤成分的正確認識。
情感、態度、價值觀:
認識到土壤對生命以及人類生產生活的重要意義。

Ⅱ 土壤里有什麼教學設計教案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 土壤包含岩石風化而成的大小不同顆粒,動植物的活體和殘體,以及腐殖質、水和空氣等。
2.水流動時能攜帶土壤微粒跟著一起運動,當水流靜止下來時,攜帶的物質也會沉積下來。一般來說,重的顆粒先沉積,輕的顆粒後沉積。
3.土壤和生物的生存、人類的生產與生活有著密切的關系。
過程與方法:
1.通過觀察和實驗尋找土壤的成分。
2.用沉積的方法把土壤成分按顆粒的大小分成幾層。
3.綜合各種方法獲得的信息,獲得對土壤成分的正確認識。
情感、態度、價值觀:
認識到土壤對生命以及人類生產生活的重要意義。
教學重點:
通過觀察和實驗尋找土壤的成分。
教學難點:
認識到土壤對生命以及人類生產生活的重要意義。
教學准備:
分組材料:為學生准備新鮮濕潤的土壤和乾燥的土壤各一份、報紙、放大鏡、燒杯、鑷子、小木棍、水、小勺等。
教學過程:
一、導課
同學們,你覺得咱們的家鄉美嗎?咱們的學校美嗎?老師也發現非常漂亮,老師把這些美景給拍攝下來了,一起來欣賞一下。
出示土壤畫面,背景音樂《在希望的田野上》。
欣賞著一幅幅美麗的畫面,聆聽著清脆悅耳的歌聲,熟悉的一幕幕出現在我們的面前,把我們引入今天的課堂。
我們的家鄉在希望的田野上,我們世世代代在這田野上生活,肥沃的土壤養育著我們,給我們帶來了糧食、蔬菜、水果、牛羊、綠色等,與我們的衣食住行息息相關。土壤,我們很熟悉卻又似乎很陌生。今天,讓我們再次走近土壤,深入的了解土壤。
二、提出問題
對於土壤,你想研究、了解它的哪些方面呢?
生交流。(土壤是怎樣形成的、土壤中有什麼)
同學們提出的問題都很有意義,要知道,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有價值。今天我們選擇一個最基本的問題來研究——土壤中有什麼。
板書課題:土壤中有什麼
猜一猜,土壤中有什麼?
剛才許多同學們都說出了自己的看法,有的是自己的生活經驗,有的是一種猜測。要知道,世界上許多偉大的發現都源於猜測。剛才積極猜測的同學們,你們都很棒。
不過,光有猜測還不行,我們還要經過——驗證,才能最後得出真正的結論。要想知道土壤中究竟有什麼,現在,我們一起來觀察。
三、觀察土壤。
1.老師今天早上在田野里為大家帶來了一些新鮮的土壤,把土倒在紙上,觀察一下,土壤里有什麼?記錄下來。
2.取一塊乾燥的土壤,捻碎,用牙簽把土壤顆粒分開,藉助放大鏡仔細觀察,土壤的顆粒大小一樣嗎?我們能描述它們的大小嗎?
要求:小組覺得已經觀察結束了,就把土壤倒回到杯中,坐好告訴老師。
3.學生實驗,教師巡視。
4.匯報。
學生匯報觀察現象:枯樹葉、水分、小石子、沙、動物殘體、大小不同的顆粒。
你們看到土壤中的顆粒大小一樣嗎?你是怎樣描述的?
地質學家為了分清顆粒就根據它們的大小取了自己的專用名字,(課件出示放大後的沙礫、沙、粉沙和黏土顆粒)。
從你桌上的土壤中找一找,你能分別找出沙礫、沙、粉沙和黏土顆粒嗎?
這是地質學家利用先進的儀器,根據顆粒的大小區分的。它們的直徑太小了,肉眼根本看不清。
你能想辦法分清它們嗎?

Ⅲ 教科版五年級上冊科學《土壤中有什麼》 教學設計和反思

教材分析

土壤覆蓋在地球岩石圈的表面。土壤的形成是岩石的風化和生物作用的結果。整塊的岩石風化成碎石,碎石繼續變化就會變成越來越小的顆粒,當腐爛的植物和動物與岩石碎屑混在一起時,混合物就被稱為土壤。在土壤中我們很容易找到岩石變化留下的痕跡以及動植物的殘體。
土壤對於學生來說司空見慣,但是他們可能從來沒有考慮過土壤從哪裡來,更不會想到它來源於岩石。本課活動緊接著上一課的內容,重點指導學生觀察分析土壤的成分。一方面是尋找土壤來源於岩石風化和生物作用的證據,另一方面是認識土壤對生命的意義。
岩石和土壤是組成地表的重要物質,地形地貌的形成和重塑是各種外力對岩石和土壤作用的結果,其中侵蝕和沉積作用的主要對象是土壤和岩石。尋找土壤成分的沉積實驗不僅有助於學生了解土壤里有什麼,而且使學生對沉積現象和分層沉積有一定的認識,為下面幾課的學習做些鋪墊。
本課內容主要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尋找土壤的成分」;第二部分是「土壤和生命」。

學情分析

學生對土壤並不陌生但是沒有系統地認識,要學生正確說出土壤成分,還需要進一步觀察研究。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外力的風化作用和生物的作用會使岩石最終變成土壤。
2.土壤包含岩石風化而成的大小不同顆粒,動植物的活體和殘替,以及腐殖質、水和空氣等。
3.水流動時能攜帶土壤微粒跟著一起運動,當水流靜止下來時,攜帶的物質也會沉積下來。一般來說,重的顆粒先沉積,輕的顆粒後沉積。
4.土壤和生物的生存、人類的生產與生活有著密切的關系。
過程與方法:
①通過觀察和實驗尋找土壤的成分。②用沉積的方法把土壤成分按顆粒的大小分成幾層。③綜合各種方法獲得的信息,獲得對土壤成分的正確認識。
情感、態度、價值觀:
情感態度價值觀:認識到土壤對生命以及人類生產生活的重要意義。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通過觀察和實驗尋找土壤的成分。
難點: 風化作用和生物的作用會使岩石最終變成土壤。

Ⅳ 幼兒園幼小銜接素質用書科學主題土壤里有什麼教案

孩子從幼兒園走向小學教育這個過程也就是幼小銜接。入學前最重要的兩件事:學習習慣早培養;能力培養最重要。 一、學習習慣早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包括: (1)認真傾聽老師和家長的要求。如家長給孩子講了故事後可以請孩子復述,可以訓練孩子的記憶、理解能力。 (2)教孩子理解老師和父母的要求。 (3)提高孩子的注意力。 (4)避免做事拖拉。 (5)養成閱讀背誦的習慣。 二、五大能力培養最重要:語言與專注力、區分玩具與學習、課堂行為、時間觀念、作業行為與任務意識。 1、語言與專注力:通過語言與專注力的訓練,使孩子能夠把聽覺材料快速地讀出來,聲音響亮,吐字清晰。 2、區分玩具與學習:通過區分游戲與學習的訓練,使孩子能夠正確的區分什麼是學習,什麼是玩。能夠正確的區分兩者之間的關系。 3、課堂行為:通過課堂行為的訓練,使孩子能夠養成正確的上課、舉手、站立、坐姿、翻書、讀書、做筆記以及下課等課堂行為,按照正確的課堂行為要求完成課堂內容的學習。 4、時間觀念:通過時間觀念的訓練,使孩子學會認識時間,學會整點與半點的表示方法。合理利用和珍惜時間,並會制定自己的學習和生活時間表。減少和避免磨蹭、做事拖拉的壞毛病。 5、作業行為與任務意識:通過作業行為的訓練,使孩子了解什麼是作業,學會正確的握筆姿勢與寫字姿勢完成作業內容。按照正確的流程進行聽作業、記作業、寫作業、檢察作業的訓練。通過任務意識的訓練,可以訓練學生的能力

Ⅳ 五年級科學《土壤里有什麼》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外力的風化作用和生物的作用會使岩石最終變成土壤。
2.土壤包含岩石風化而成的大小不同顆粒(小石子、沙、黏土)、動物、植物的殘留物,以及腐殖質、水和空氣等。
3.水流動時能攜帶土壤微粒跟著一起運動,當水流靜止下來時,攜帶的物質也會沉積下來。一般來說,重的顆粒先沉積,輕的顆粒後沉積。
4.生物的生存離不開土壤,土壤和人類的生產、生活有著密切的關系,它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資源。
過程與方法:
1.通過觀察和實驗尋找土壤的成分。
2.用沉積的方法把土壤成分按顆粒的大小分成幾層。
3.綜合各種方法獲得的信息,獲得對土壤成分的正確認識。
情感、態度、價值觀:
認識到土壤對生命以及人類生產生活的重要意義。
【教學重點】通過觀察和實驗尋找土壤的成分。
【教學難點】認識到土壤對生命以及人類生產生活的重要意義。
【教法學法】演示法、實驗法、討論法、合作探究法等。
【教學准備】
分組實驗准備:為學生准備新鮮濕潤的土壤及乾燥的土壤、放大鏡、標有1、2的燒杯、裝水的燒杯、牙簽等,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岩石會改變模樣嗎》,知道了由於受水、大氣、氣溫或動植物等作用,岩石破碎的現象叫風化。岩石在風化的作用下會碎裂,如果繼續風化,會怎樣呢?
二、探究新知
1.猜一猜,土壤里有什麼?
2.觀察土壤。
(1)實驗一:把燒杯1中的土壤倒在白紙上,觀察一下,土壤中有什麼,記錄下來。
a.小組活動。
b.全班交流。師板書
(2)實驗二:從燒杯2中取一小塊土壤放在白紙上,碾碎,用牙簽把土壤顆粒分開,藉助放大鏡仔細觀察,土壤的顆粒大小一樣嗎?我們能描述他們的大小嗎?
a.小組活動。
b.全班交流。
c.閱讀地質學家對土壤顆粒的分類(課件出示放大後的沙礫、沙、粉沙、黏土)。
(3)實驗三:
把燒杯2中的土慢慢倒入水中,我們發現了什麼?
攪拌水中的土壤,觀察會出現什麼現象?
然後靜置一段時間,我們又看到了什麼現象?
先完成前2個步驟。
a.小組活動。
b.全班交流。
(4)老師做模擬實驗,了解腐殖質和鹽分。
把土壤放在石棉網上加熱,你看到了什麼現象?
(5)交流靜置一段時間後,看到的現象。
土壤的沉積物分成了哪幾層?試著解釋為什麼會有這樣的順序?再做一次驗證自己的想法。
3.小結土壤的成分。
4.土壤和生命
通過看圖片,思考:土壤為動植物提供了什麼?動植物對土壤有什麼作用?
通過全班交流,得出土壤是最有價值的資源。
5.土壤的形成。
根據土壤的成分、土壤和生命的關系,分析土壤的形成。
三.課堂總結
通過今天的研究,你有哪些收獲?
【板書設計】
土壤中有什麼
水 黏土
空氣 沙
腐殖質 小石子
……
生物作用 岩石風化作用

Ⅵ 小學科學:《土壤里有什麼》教案

第一單元 混合
4 土壤里有什麼
教學目標:
1.能夠運用多種方法和多種感官來認識土壤。會描述、記錄自己的觀察結果。
2.知道土壤里含有不同大小的顆粒,含有動植物和它們的遺體
3.能夠建立土壤是個混合物的概念。
教學重點:
1.能夠運用多種方法和多種感官來認識土壤。會描述、記錄自己的觀察結果。
2.知道土壤里含有不同大小的顆粒,含有動植物和它們的遺體
教學難點:
1.能夠運用多種方法和多種感官來認識土壤。會描述、記錄自己的觀察結果。
2.知道土壤里含有不同大小的顆粒,含有動植物和它們的遺體
教學准備
教師准備:一塊土地、給每個學生准備一隻放大鏡、一份土壤研究記錄表、每組一小桶水。
學生准備:一根木棒、一張白紙、一隻塑料杯子、一個硬紙板碟子、一把小鏟子、一塊抹布。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我們今天來研究有關土壤的知識。
二、自主學習
1. 說說你對土壤的認識
(1)你對土壤已經知道了些什麼?
(2)小組內交流、分組匯報。
(3)在活動記錄卡上記錄你已經知道的有關土壤的知識。
2. 挖土壤(室外活動)
把學生帶到校園里事先選好的一塊土地,讓學生自主去挖泥土。
3. 觀察泥土裡有什麼
(1)在桌上鋪上報紙,把挖來的泥土倒在報紙上,仔細觀察泥土裡有什麼。哪些是你已經知道的?你最驚奇的發現是什麼?
(2)小組內交流、分組匯報。
(3)在活動記錄卡上記下或畫下你的觀察結果。
4. 你還想知道有關土壤的什麼知識
(1)你還想知道些什麼?
(2)小組內交流
(3)在活動記錄卡上記下或畫下你想知道的問題。
三、課後研究
花一定的時間去自主研究一下你們提出的問題,把研究結果記錄下來。

Ⅶ 小學科學《土壤里有什麼》教學設計

科學概念:
1、通過各種觀察探究,明白土壤中有空氣、沙礫、沙、粉沙、黏土、腐殖質、水回分等答成分。
2、通過篩子分類活動和沉積實驗感知土壤是由大小不同的顆粒組成。
3、通過放入水中觀察推測土壤中含有空氣,通過燒土壤的觀察了解土壤中含有腐殖質。
過程與方法:
1.學生通過觀察和實驗尋找土壤的成分。
2.通過沉積的方法把土壤成分按顆粒的大小分成幾層。。
3.綜合各種方法獲得的信息,獲得對土壤成分的正確認識。

Ⅷ 教育科學出版五年級科學上冊《土壤中有什麼》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 土壤包含岩石風化而成的大小不同顆粒,動植物的活體和殘體,以及腐殖質、水和空氣等。
2.水流動時能攜帶土壤微粒跟著一起運動,當水流靜止下來時,攜帶的物質也會沉積下來。一般來說,重的顆粒先沉積,輕的顆粒後沉積。
3.土壤和生物的生存、人類的生產與生活有著密切的關系。
過程與方法:
1.通過觀察和實驗尋找土壤的成分。
2.用沉積的方法把土壤成分按顆粒的大小分成幾層。
3.綜合各種方法獲得的信息,獲得對土壤成分的正確認識。
情感、態度、價值觀:
認識到土壤對生命以及人類生產生活的重要意義。
教學重點:
通過觀察和實驗尋找土壤的成分。
教學難點:
認識到土壤對生命以及人類生產生活的重要意義。
教學准備:
分組材料:為學生准備新鮮濕潤的土壤和乾燥的土壤各一份、報紙、放大鏡、燒杯、鑷子、小木棍、水、小勺等。
教學過程:
一、導課
同學們,你覺得咱們的家鄉美嗎?咱們的學校美嗎?老師也發現非常漂亮,老師把這些美景給拍攝下來了,一起來欣賞一下。
出示土壤畫面,背景音樂《在希望的田野上》。
欣賞著一幅幅美麗的畫面,聆聽著清脆悅耳的歌聲,熟悉的一幕幕出現在我們的面前,把我們引入今天的課堂。
我們的家鄉在希望的田野上,我們世世代代在這田野上生活,肥沃的土壤養育著我們,給我們帶來了糧食、蔬菜、水果、牛羊、綠色等,與我們的衣食住行息息相關。土壤,我們很熟悉卻又似乎很陌生。今天,讓我們再次走近土壤,深入的了解土壤。
二、提出問題
對於土壤,你想研究、了解它的哪些方面呢?
生交流。(土壤是怎樣形成的、土壤中有什麼)
同學們提出的問題都很有意義,要知道,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有價值。今天我們選擇一個最基本的問題來研究——土壤中有什麼。
板書課題:土壤中有什麼
猜一猜,土壤中有什麼?
剛才許多同學們都說出了自己的看法,有的是自己的生活經驗,有的是一種猜測。要知道,世界上許多偉大的發現都源於猜測。剛才積極猜測的同學們,你們都很棒。
不過,光有猜測還不行,我們還要經過——驗證,才能最後得出真正的結論。要想知道土壤中究竟有什麼,現在,我們一起來觀察。
三、觀察土壤。
1.老師今天早上在田野里為大家帶來了一些新鮮的土壤,把土倒在紙上,觀察一下,土壤里有什麼?記錄下來。
2.取一塊乾燥的土壤,捻碎,用牙簽把土壤顆粒分開,藉助放大鏡仔細觀察,土壤的顆粒大小一樣嗎?我們能描述它們的大小嗎?
要求:小組覺得已經觀察結束了,就把土壤倒回到杯中,坐好告訴老師。
3.學生實驗,教師巡視。
4.匯報。
學生匯報觀察現象:枯樹葉、水分、小石子、沙、動物殘體、大小不同的顆粒。
你們看到土壤中的顆粒大小一樣嗎?你是怎樣描述的?
地質學家為了分清顆粒就根據它們的大小取了自己的專用名字,(課件出示放大後的沙礫、沙、粉沙和黏土顆粒)。
從你桌上的土壤中找一找,你能分別找出沙礫、沙、粉沙和黏土顆粒嗎?
這是地質學家利用先進的儀器,根據顆粒的大小區分的。它們的直徑太小了,肉眼根本看不清。
你能想辦法分清它們嗎?
生交流。
雖然我們沒有先進的儀器,但是我們通過實驗,也能大概的區分出土壤的不同顆粒。
四、土壤的沉積實驗。
1.教師演示講解實驗流程。
把乾燥的土壤倒入裝有水的杯子中,觀察有什麼現象?再用小棒攪拌一下,攪拌徹底,觀察又會出現什麼現象?然後我們把這杯泥水混合物靜靜地放在一邊不動它,再觀察過一會兒會出現什麼現象?沉入水底的泥沙有什麼規律,為什麼會這樣?(邊觀察邊記錄)
土壤的沉積實驗

方法

觀察到什麼現象?

把土塊放入水中

用小棒攪拌

靜置一段時間後

2.學生實驗,教師巡視。
3.匯報:土壤中有什麼?各小組匯報實驗記錄。
(把這些土塊放入水中,有氣泡冒出來,說明土壤中有空氣,再用小棒攪拌一下,水流動,同時攜帶土壤微粒跟著一起運動,水變渾濁了。靜置一段時間後,水變清了,泥沙都沉入了水底,枯葉等都漂在水面上。沉入水底的泥沙有分層現象。底層的顆粒最大,上層的顆粒最小。)
為什麼會這樣分層?
(土壤是由不同的顆粒組成的,這些顆粒的輕重是不同的。水流動時能攜帶土壤微粒跟著一起運動,當水流靜止下來時,攜帶的土壤顆粒物質也會沉積下來。一般來說,重的顆粒先沉積,輕的顆粒後沉積。)
那最下層顆粒最大的是什麼?一層一層往上呢?
(生答出沙礫、沙、粉沙和黏土顆粒,教師講解,沙礫通常叫小石子,粉砂和沙統稱為沙)。
在自然界中,土壤也是分層的,(出示土壤的剖面圖。)跟我們剛才的沉積實驗是一樣的。
現在你知道土壤是怎樣形成的了嗎?
(土壤的形成是岩石風化作用和生物作用的共同結果。)
五、認識腐殖質和鹽分
土壤里還有我們用肉眼看不見的物質嗎?
學生猜測。(師引:土壤中的植物要成長需要什麼?)
教師講解。
剛才我們做土壤的沉積實驗時,發現一些枯葉、動物屍體等都漂在水面上,這些枝葉和動物屍體目前還不是土壤中的成分,如果這些枝葉和動物屍體全部腐爛了之後就成為了土壤中的一種成分,叫腐殖質(板書:腐殖質)腐殖質是動植物腐爛時產生的黑色物質,它是很好的養料。
土壤中還有鹽分,鹽分是溶解在水中的礦物質。
它們都是植物生長必須的營養元素。
就像人成長需要營養成分一樣,土壤中的植物成長也需要營養成分,而腐殖質和鹽分都是植物生長必須的營養元素。
六、小結土壤的成分。
說一說,土壤中有哪些成分?
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質、鹽分、水和空氣等物質的混合物。
七、土壤和生命
人類的衣食住行離不開土壤,大多數植物的紮根於土壤,很多小動物還把土壤當成自己的家。(說一說:蚯蚓、螞蟻、蝸牛、老鼠等)
(學生自學課本)讀了資料後,你有什麼感受?(學生交流。)
多麼珍貴的土壤資源!土壤的形成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我們應該保護一切生物賴以生存的土壤。我們應該怎樣保護土壤呢?(學生交流。)
(說得多好啊,土壤媽媽有了我們這些環保小衛士,一定會很高興,而且會越來越美麗。)
為了防止我們的土壤資源的流失,課後要如何處理桌上的土壤呢?
(回歸到土壤中去)
七、課堂總結
土壤中有什麼?土壤是怎樣形成的?

板書設計:
土壤中有什麼
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質、鹽分、水和空氣等物質的混合物。

岩石風化 和 生物作用 共同結果

閱讀全文

與土壤里有什麼教學設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