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視頻設計 > 詠鵝駱賓王教學設計

詠鵝駱賓王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20-12-27 17:06:45

❶ 如何賞析駱賓王的《詠鵝》

原文: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譯文
白天內鵝啊白天鵝,脖頸彎容彎,向天歡叫。
潔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綠水面;紅紅的腳掌,撥動著清清水波。


整首詩帶有童趣,非常可愛,也流傳很遠廣為傳唱。

❷ 唐代,詠鵝的詩是駱賓王寫的。

《詠鵝》是初唐詩人駱賓王於七歲時寫的一首五言古詩。

這首詩開篇先聲奪人,「鵝!鵝版!鵝!」寫出權鵝的聲響美,又通過「曲項」與「向天」、「白毛」與「綠水」、「紅掌」與「清波」的對比寫出鵝的線條美與色彩美,同時,「歌」、「浮」、「撥」等字又寫出鵝的動態美,聽覺與視覺、靜態與動態、音聲與色彩完美結合,將鵝的形神活現而出。詩人把在碧波中嬉戲鳴叫的白鵝那種活潑悠然的神態活靈活現地呈現在讀者面前,令人拍案叫絕。相傳這首詩是駱賓王七歲時寫的。

❸ 如何欣賞駱賓王詠鵝這首詩歌

《詠鵝》是初唐詩人駱賓王於七歲時寫的一首五言古詩,是以一個七歲小孩的眼光來刻畫鵝游水嬉戲時的神態,寫的極為生動活潑,不僅有形象、有聲音,更有色彩、有動態。

第一句三個「鵝」字,是詩人對鵝的親切呼喚,也可以理解為模仿鵝的叫聲。第二句「曲項向天歌」。曲,彎曲。項,就是脖子。曲項,彎著脖子。歌,唱歌。這兩句讓人想像出,一個7歲的兒童在對鵝作詩,他指著鵝說:鵝,鵝,鵝,彎曲著長長的脖子,朝著天空唱歌。一下子抓住鵝脖子長的特徵,寫出它歡叫時洋洋自得的神態。

第二句寫鵝鳴叫的神態,給人以聲聲入耳之感。鵝的聲音高亢嘹亮,一個「曲」字,把鵝伸長脖子,而且仰頭彎曲著嘎嘎嘎地朝天長鳴的形象寫得十分生動。這句先寫所見,再寫所聽,極有層次。

以上是寫鵝在陸地上行進中的情形,下面兩句則寫鵝群到水中悠然自得游泳的情形。小詩人用一組對偶句,著重從色彩方面來鋪敘鵝群戲水的情況。鵝兒的毛是白的,而江水卻是綠的,「白」「綠」對照,鮮明耀眼,這是當句對;同樣,鵝掌是紅的,而水波是青的,「紅」「青」映襯,十分艷麗,這也是當句對。而兩句中又「白」「紅」相對,「綠」「青」相對,這是上下對。這樣,回環往復,都是對仗,其妙無窮。

在這組對偶句中,動詞的使用也恰到好處。「浮」字說明鵝兒在水中悠然自得,一動不動。「撥」字則說明鵝兒在水中用力劃水,以致掀起了水波。這樣,動靜相生,寫出了一種變化美。

❹ 駱賓王的詠鵝

《詠鵝》是初唐詩人駱賓王於七歲時寫的一首五言古詩。
這首詩開篇先聲奪人,「鵝!鵝!鵝!」寫出鵝的聲響美,又通過「曲項」與「向天」、「白毛」與「綠水」、「紅掌」與「清波」的對比寫出鵝的線條美與色彩美,同時,「歌」、「浮」、「撥」等字又寫出鵝的動態美,聽覺與視覺、靜態與動態、音聲與色彩完美結合,將鵝的形神活現而出。詩人把在碧波中嬉戲鳴叫的白鵝那種活潑悠然的神態活靈活現地呈現在讀者面前,令人拍案叫絕。相傳這首詩是駱賓王七歲時寫的。
作品原文
詠鵝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❺ 駱賓王寫詠鵝時的背景

創作背景
小時候的駱賓王,住在義烏縣城北的一個小村子裡。村內外有一口池塘叫駱家塘。每到容春天,塘邊柳絲飄拂,池水清澈見底,水上鵝兒成群,景色格外迷人。有一天,家中來了一位客人。客人見他面容清秀,聰敏伶俐,就問他幾個問題。駱賓王皆對答如流,使客人驚訝不已。駱賓王跟著客人走到駱家塘時,一群白鵝正在池塘里浮游,客人有意試試駱賓王,便指著鵝兒要他以鵝作詩,駱賓王略略思索便創作了此詩。[

❻ 7歲相當於小學生水平,為什麼駱賓王能寫《詠鵝》這樣的好詩

駱賓王7歲時寫的《詠鵝》流傳至今,是大部分小孩學會的第一首唐詩。然而7 歲孩子相當於小學內一年級水平,能容寫出這首詩,必定是有原因的。原因在於駱賓王每天與鵝朝夕相處,再加上對詩歌的耳濡目染,最終成就了這首唐詩。

駱賓王的父親是一位官員,家境殷實,自然是養鵝大戶,駱賓王從小與鵝打交道。所以才會在7歲之時,寫出這首千古名詩。他也因此被稱為「神童」,再加上後來的藝術造詣之高,與王勃、楊炯、盧照鄰合稱"初唐四傑"。

❼ 詠鵝的作者是駱賓王

詠鵝的作者是駱賓王

駱賓王(約638—684),

字觀光,漢族,婺州義烏(今浙江金華專義烏)人,屬唐代詩人,與王勃、楊炯、盧照鄰合稱「初唐四傑」。

又與富嘉謨並稱「富駱」。高宗永徽中,為道王李元慶府屬,歷武功、長安主簿。儀鳳三年,入為侍御史,因事下獄,次年遇赦。

調露二年,除臨海丞,不得志,辭官。

❽ 注拼音詠鵝 駱賓王

應該是第一聲
因為第三聲是歌曲的意思



【形】
彎曲,不直〖bent;croo-ked〗
曲,象器曲專受物之形。——《說文》屬
曲,折也。——《廣雅·釋詁一》
木曰曲直。——《書·洪範》
曲,不直也。——《玉篇》
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荀子》
曲挺縱橫。——《徐霞客游記·游黃山記》
以曲為美。——清·龔自珍《病梅館記》
之疏之曲。



【量】
用於歌曲、樂曲。如:一曲清歌
另見qū

曲調
qǔdiào

❾ 駱賓王做「詠鵝「詩的故事

小時候的駱賓王,住在義烏縣城北的一個小村子裡。村外有一口池塘叫駱家塘。每到春天,塘邊柳絲飄拂,池水清澈見底,水上鵝兒成群,景色格外迷人。

有一天,家中來了一位客人。客人見他面容清秀,聰敏伶俐,就問他幾個問題。駱賓王皆對答如流,使客人驚訝不已。駱賓王跟著客人走到駱家塘時,一群白鵝正在池塘里浮游,客人有意試試駱賓王,便指著鵝兒要他以鵝作詩,駱賓王略略思索便創作了此詩。

《詠鵝》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譯文

「鵝!鵝!鵝!」面向藍天,一群鵝兒伸著彎曲的脖子在歌唱。雪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綠的水面上,紅色的腳掌劃著清波,就像船槳一樣。

(9)詠鵝駱賓王教學設計擴展閱讀

《詠鵝》是初唐詩人駱賓王於七歲時寫的一首五言古詩。 這首詩開篇先聲奪人,「鵝!鵝!鵝!」寫出鵝的聲響美,又通過「曲項」與「向天」、「白毛」與「綠水」、「紅掌」與「清波」的對比寫出鵝的線條美與色彩美;

同時,「歌」、「浮」、「撥」等字又寫出鵝的動態美,聽覺與視覺、靜態與動態、音聲與色彩完美結合,將鵝的形神活現而出。

作品鑒賞

詩的第一句連用三個「鵝』字,這種反復詠唱方法的使用,表達了詩人對鵝的熱愛,增強了感情上的效果。

第二句寫鵝鳴叫的神態,給人以聲聲入耳之感。鵝的聲音高亢嘹亮,一個「曲」字,把鵝伸長脖子,而且仰頭彎曲著嘎嘎嘎地朝天長鳴的形象寫得十分生動。這句先寫所見,再寫所聽,極有層次。

以上是寫鵝在陸地上行進中的情形,下面兩句則寫鵝群到水中悠然自得游泳的情形。小詩人用一組對偶句,著重從色彩方面來鋪敘鵝群戲水的情況。鵝兒的毛是白的,而江水卻是綠的,「白」「綠」對照,鮮明耀眼,這是當句對;

同樣,鵝掌是紅的,而水波是青的,「紅」「青」映襯,十分艷麗,這也是當句對。而兩句中又「白」「紅」相對,「綠」「青」相對,這是上下對。這樣,回環往復,都是對仗,其妙無窮。

在這組對偶句中,動詞的使用也恰到好處。「浮」字說明鵝兒在水中悠然自得,一動不動。「撥」字則說明鵝兒在水中用力劃水,以致掀起了水波。這樣,動靜相生,寫出了一種變化美。

閱讀全文

與詠鵝駱賓王教學設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