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莫泊桑的一生是怎麼樣的
莫泊桑,法國19世紀末重要的作家,生於一個沒落的貴族家庭。父親吃喝揮霍,幼時的莫泊桑由母親撫養,受母親的影響開始寫詩。普法戰爭爆發後,莫泊桑應征入伍,在軍隊後勤當文書,這一段從軍生涯為他日後創作的關於普法戰爭的諸多名篇提供了素材。
1871年後,他師從福樓拜,並結識左拉、都德等人。
1880年其成名作《羊脂球》問世,轟動了文壇。此小說的大致內容為:一輛馬車載著一群人離開被普魯士士兵佔領的盧昂城駛向勒費爾港。馬車上有十位乘客,他們分別是工業家、商人、貴族、民主黨政客、修女和妓女羊脂球。顯而易見,這個人群恰好是法國社會的一個縮影。在旅途中,妓女羊脂球看到被飢餓折磨著的旅客,心中不忍,便把自己隨身攜帶的食物分給了他們。吃了羊脂球的食物,他們對她產生了好感,不再存有偏見之心。當馬車在鎮上被普魯士士兵扣留,普魯士士兵要求羊脂球陪他們過夜時遭到了羊脂球的嚴詞拒絕。羊脂球雖然是一名卑賤的妓女,平日被自己的同胞踐踏,卻不願丟掉一個法國公民的尊嚴去接受侵略者的蹂躪。同車的旅客一開始對普魯士士兵的無禮要求表示憤慨並積極支持羊脂球。然而,當他們眼看著因為這個原因遲遲不能動身後便開始替自己打算起來。他們齊心協力百般勸誘、慫恿,甚至迫使羊脂球滿足了普魯士士兵的獸欲,一行人這才得以出發。就這樣,羊脂球為了同胞的利益犧牲了自己。可是,在後半程的旅途中,這些旅客居然拿這件事來鄙視羊脂球,這些自命高潔的無恥之徒一邊大吃大喝,一邊唱著《馬賽曲》,任羊脂球委屈地啜泣。
小說使用了鮮明的對比手法,把一個身份低賤的妓女在國難當頭、同胞遇險的關鍵時刻所表現出來的深明大義、無私無畏,同那一幫自命高潔的上流社會人士置同胞性命於不顧、損人利己、苟且活命的丑惡行徑並列在一起,不無憤怒地指出:法蘭西在普法戰爭中一敗塗地,正是這幫所謂「精英人士」趁火打劫,中飽私囊或是空喊口號、臨陣逃脫的人造成的,顯示出作家鮮明的愛憎立場。
戰爭以及有關戰爭題材的小說占據了莫泊桑小說創作的大部分。諸如《兩個朋友》、《菲菲小姐》等。莫泊桑的小說還有兩類重要題材,一類寫資本主義社會中下層貧苦人民的苦難生活,如《瞎子》、《窮鬼》、《流浪漢》等;另一類是嘲諷和抨擊資本主義社會世俗人情的,如《項鏈》、《遺囑》、《我的叔叔於勒》等。
莫泊桑被法朗士稱為「短篇小說之王」。他作為傑出的現實主義作家,取得了小說創作的至高榮譽。
1893年,莫泊桑逝世於精神病院。
2. 誰能把莫泊桑的《窮鬼》全文復制下來,謝謝啊。。。。。。
窮鬼
[法]莫泊桑 趙少侯 譯
別看他又窮又殘廢,當初卻也有過幾天比較好過的日子。
15歲那年,在通往瓦維爾的大道上,腿被一輛大車碾碎。從那以後,他便晃晃悠悠架著兩根拐子在路旁那些農莊裡串來串去要飯為生;因為架拐日久,兩肩就高聳到耳邊,腦袋也就好比夾在兩座山峰的中間。
他本是皮埃特村的神甫在一條溝里撿著的棄嬰,因為第二天正是亡人節,因此賜他一個教名叫尼古拉·眾聖①。他仗著大家的慈悲布施長大,沒受過任何教育;村裡的麵包房老闆為了逗笑取樂,請他喝了幾杯燒酒,害得他成了殘廢,從此他就變成個流浪漢,除了伸手求乞,不會干絲毫別的事。
從前,阿華里男爵夫人在緊挨府邸的農莊裡,雞窩旁邊,給他留下一塊鋪著乾草類似狗窩的地方,他可以在那裡睡覺;餓得不可開交的時候,他走到府邸廚下,總靠得住在那裡得到一塊麵包和一杯蘋果酒。老太太還常常從門前台階上,或從卧室的窗口丟給他幾個銅子兒。現在老太太已去世了。
在村鎮里,人們是不大給他東西吃的;人們太清楚他的為人了;四十年來,老看見他那披著破爛衣衫的殘廢身體架在兩條木拐上面在各家破屋裡進進出出,人們早已感到厭煩。可是他呢,一點也不想走開,因為在地球上,除了這一個角落,除了他在里邊苦挨歲月的三四個村落外,他並不認識別的地方。他自己限定了要飯的區域,他的習慣是不走出界外,所以他總也不會越出這個界限。
他不知道他所看到的樹木後面是否還有世界。他心裡也從不思索這個問題。那些鄉下人老在自己的田邊或溝旁遇見他,感到心煩,常常這樣高聲問他:
————
①亡人節是天主教的節日,在這一天教堂里要為所有死去成聖的人念經祈禱。
「為什麼你不到別的村子去走走,老在這兒拐來拐去?」
那時,他總是一言不答走了開去,心裡突然湧起一種對陌生世界模糊的恐懼;窮人害怕的東西何止千百種,陌生的面孔,素不相識的人的斥罵和疑慮的眼光,大道上成對走著的憲兵,這一切都叫他害怕;他見了憲兵常常本能地鑽進灌木叢中或躲到小石子堆的後面。
當他遠遠望見陽光底下亮光閃閃的憲兵,他總突然間行動特別敏捷起來,像怪獸回洞時那樣敏捷。他會從木拐上很快地溜下來,跟一堆破爛布似地落在地下,把身子縮做一團,變成很小很小的一堆,就好比縮在窩里的野兔一樣緊挨著地皮趴著,那一身棕色的破衣服也跟土色不相上下,簡直看不見他了。
其實,他從來也沒有跟憲兵打過交道。可是這種恐懼和這種機警好像是他血液里天生帶來的,好像是從他向未見過面的父母那裡遺傳下來的。
他沒有藏身之處,沒有家庭,沒有茅屋,沒有躲避風雨的地方。夏天他到處睡覺;冬天,他異常巧妙地溜進人家的谷倉或牛羊圈裡睡覺。他總不等到人家發覺他的蹤跡就先已離開。他知道從哪些窟窿可以鑽進這些房子;因為操縱木拐,兩臂變得強壯驚人,他僅僅憑著手腕的力量就能爬到收藏乾草的高閣子里;遇到他挨家討飯討得足夠吃的時候,有時他會在那裡接連呆四五天不下來。
他盡管生活在人群中,卻跟林中野獸一樣,一個人也不認識,一個人也不愛,在那些鄉下人中間只引起他們一種冷酷的輕蔑和無可奈何的反感。大家給他起個綽號叫「掛鍾」,因為他在兩根木棍當中擺來擺去,活像懸在木架中間的掛鍾。
兩天以來,他一點東西也沒有下肚。現在沒有人再給他吃的了。大家終於不要這個人了,農婦們站在自己門口一看到他,就老遠地喊道:
「你還不走開,你這個下流東西!不是三天前我剛給過你一塊麵包嗎?」
他於是架著木拐轉過身去,走到旁邊的人家,那裡,他受到了同樣的接待。
婦人們站在各人門口互相表示意見說:
「我們不能整年養著這個一事不做的懶漢啊。」
可是這個懶漢每天都需要吃東西。
他已走遍了聖底賴爾、瓦維爾和皮埃特,沒有討得一個小錢或一塊麵包皮。現在只有都諾勒一處希望了;可是他得在大道上走兩法里,肚子和衣袋一樣空空如也,他感到累得再也不能挪動。
不過他還是出發了。
那時正是十二月,寒風在田地里刮著,在光禿禿的樹枝間呼嘯著;低暗的天空里雲塊飛馳,匆匆地不知要奔向何方。殘廢人慢慢地走著,很費力地一先一後移動著兩支拐棍,一面用留下的那條彎曲的腿支著身子,這條腿的下端還留著一隻畸形的腳,果著一塊破布。
他不時地在溝邊坐下來休息幾分鍾。他的昏亂的、沉重的心靈里感到飢餓的悲哀。他只有一個念頭:吃;可是他不知道該用什麼方法弄到吃。
他在這條漫長的大路上奔波了三個鍾頭;後來居然看見村裡的樹木了,他於是加快了他的動作。
他遇見的第一個鄉下人,當他張嘴向他乞求時,這樣回答他:
「你又來了,老主顧!我總也躲不開你了!」
「掛鍾」只好走開。他挨門討過去,大家都這樣粗暴地對待他,任何東西也不給他就把他趕走,他又耐心又執拗,還是挨家求乞了一遍。一個銅子也沒有討到手。
他只好改道到村外各農庄去,於是在雨水泡軟了的地上走來走去,疲倦得簡直拿不起他的拐子。到處人們總是把他趕出來。天氣是這樣一種又冷又愁慘的天氣,人們遇到這種天氣,心裡便覺得凄涼,脾氣變得容易激怒,心靈變得陰沉,既懶得伸手施捨東西,也懶得伸手援助別人。
等他走完了他所認識的幾家人家,他便攤倒在希蓋老爹庭院外面一條長溝的角角上。他從掛勾上卸下自己的身體,這是別人的一種說法;其實就是從高拐上滑下來,然後把拐子夾在腋下。他好久好久這樣呆著不動,受著飢餓的折磨,可是他太愚蠢,並不能深入了解到他那深不見底的窮困。
也不知他在那兒等待什麼。我們心中是經常抱著毫無目的的期望的。在這所庭院的角落裡,寒風橫掃之下,他等候著那種神秘的援助,這種援助,我們一直希望著上天或別人會給我們送來,既不問援助怎樣來,為什麼會來,也不問通過誰來,只是希望它來罷了。一群黑母雞從他身旁經過,它們在這個哺養眾生的大地上尋找生活的資料。它們時時刻刻用嘴啄起一粒或是一條人們看不見的蟲,從容地,准確地繼續搜尋著。
「掛鍾」先是心裡什麼也不想地看著它們;後來忽然在肚裡,而不是在腦子里發生了一個念頭;不,僅僅是一種感覺,他感到如果用枯枝生上火,把這些動物弄一隻過來烤熟,一定很好吃。
他絲毫沒想到他這就要犯竊盜罪了。他抄起了手邊的一塊石頭;他本是很能乾的人,扔出去之後,一下子就把離他最近的那隻雞打死了,那個動物扇著翅膀側著身子倒下去。別的雞移動著細腿搖搖擺擺地跑開。「掛鍾」重新架上了拐,跟那些母雞一枯搖搖擺擺,走去拾他的獵獲物。
他剛走到那個頭上帶著血跡的小黑東西身旁,就覺得有人在背上重重地推了他一下,木拐也拿不住了,身子便跌翻在十步開外。希蓋老爹怒火沖天地向這個小偷撲了過來,拚命地打起他來,又是拳打又是膝蓋頂,在這個無力抵抗的殘廢人整個身上,像發了狂似地打起來,一個被人竊取了東西的鄉下人打人總是這樣狠的。
農莊裡的長工們也出來了,幫著東家狠狠地揍這個乞丐。等他們打得累了,才把他從地上抓起來抬走,關到堆木柴的屋子裡,一面派人去叫憲兵。
「掛鍾」已是半死,躺在地上,流著血,餓得要命。先是黃昏來臨了,繼而是夜,繼而是黎明。他始終也沒吃東西。
快到正午的時候,憲兵出現了,他們預料對方會抵抗,因為希蓋老爹聲稱曾受到窮鬼的攻擊,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保護住自己;他們小心謹慎地把門打開。
小隊長一聲叱喝:
「站起來!」
可是「掛鍾」已不能轉動,他倒是想法子要用拐子把自己支起來,但已無能為力了。他們以為這個小偷在假裝,在耍奸使壞,故意不肯起來,那兩個武裝的人於是毫不客氣,抓住了他的肩膀,硬把他架在他的拐子上。
他非常害怕,這種恐懼是對黃色軍用皮帶的天生來的恐懼,是飛禽走獸遇見獵人時的恐懼,是老鼠遇見貓時的恐懼。他使出了超人的氣力,竟能站穩了。
「動身吧!」小隊長說。他也真的走了起來。庄園的全體人員都眼睜睜地看著他出發。婦人們舉著拳頭威嚇著他,男人們滿面獰笑不住地罵他。總算把他抓起來了!去了一塊心病。
他在兩個憲兵夾持之下走遠了,他鼓起了必須的絕望性的毅力一直苦熬到黃昏。他的神智已不清楚,他害怕得什麼事也不明白了,因此自己究竟遭到了什麼禍水也不知道。
路上遇見的人都停下來看他走過去,鄉下人都低聲說道:
「一定是個賊!」
傍黑的時候,他們來到了府的首鎮。他從來沒到過這個地方。他確實想像不出當時經過的事情,也想像不出還會突然發生什麼事情。所有這一切可怕的、預料不到的事情,這些從未見過的面孔、新房屋都使他感覺到狼狽難堪。
他一句話不說,因為他一點弄不清楚,實在無話可說。他已有這么多年沒跟任何人談過話,他差不多已經失去了使用語言的能力;他的思想也過於混亂,無法用話語表達出來。
他被關到鎮上的監牢里。憲兵們想不到他會需要吃東西,就這樣把他撂到第二天。
不過等到一清早,人們來審訊他的時候,卻看見他已經死在地上。這多麼出人意外!
3. 莫泊桑項鏈怎麼設計第三個教學目標
《項鏈》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掌握莫泊桑的相關知識,了解小說寫作背景;
2、理回清故事答線索和情節;
3、探究改變人物命運的原因和人物命運蘊含的哲理性;
4、全面評價瑪蒂爾德,探討人物命運與性格的關系;
5、拓展學生的思維,從小說中吸取教訓;
4. 窮鬼 莫泊桑中心思想是什麼
莫泊桑的《窮鬼》不以結構取勝,你得不到 歐.亨利式結尾 的快感,人物的命運從一開始就按預定軌道自然展開,沒有突變,沒有傳奇, 窮鬼 註定要離開這個世界
5. 莫泊桑小說窮鬼讀後感500
莫泊桑的《窮鬼》不以結構取勝,你得不到「歐.亨利式結尾」的快感,內人物的命運從一開容始就按預定軌道自然展開,沒有突變,沒有傳奇,「窮鬼」註定要離開這個世界,僅僅因為飢餓和一隻雞,這個流浪漢不能繼續他的流浪之旅。然而他的死卻讓小說中的村民和警察們意想不到,這真是莫大的諷刺!
莫氏此文敘述中的冷酷讓我驚訝無比,如果不是筆觸的細膩,我會懷疑是不是進入了魯迅的世界。莫泊桑精雕細刻了人性中冷酷的一面,讀來讓人心驚魄動,這一點在他的許多小說中都有體現,但在這一篇尤為明顯。
小說中有一句描寫打動了我的心靈:「四十年來,他們總看見他拄著拐杖,拖著他那穿著破衣服的醜陋的身子,從一所破房子到另一所破房子。」這句話喚醒了我童年的記憶,尤其是「穿著破衣服的醜陋的身子」,讓我記起了一幅幅熟悉的畫面。
讀玩《窮鬼》,掩卷沉思,想起《祝福》中那句漫不經心的回答:窮死的。古往今來,窮人的悲劇歸根結底莫不是一個字,窮!
6. 莫泊桑的作品《窮鬼》 點評或讀後感(400字以內)
莫泊桑
開放分類: 法國、作家、短篇小說、莫泊桑、普法戰爭
目錄
• 簡介
• 一、對莫泊桑的評價
• 二、莫泊桑的生平
• 三、莫泊桑的創作
• 四、莫泊桑寫作風格
簡介
莫泊桑(Maupassant 1850~1893) :19世紀後半期法國優秀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一生創作了6部長篇小說和350多篇中短篇小說,他的文學成就以短篇小說最為突出,是與契訶夫和歐·亨利並列的世界短篇小說之王,對後世產生極大影響。他擅長從平凡瑣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義的片斷,以小見大地概括出生活的真實。他的短篇小說側重摹寫人情世態,構思布局別具匠心,細節描寫、人物語言和故事結尾均有獨到之處。 莫泊桑一生創作了6部長篇小說和356多篇中短篇小說。他的文學成就以短篇小說最為突出,被譽為 「短篇小說之王」,對後世產生了極大影響。除了《羊脂球》(1880)這一短篇文庫中的珍品之外,莫泊桑還創作了包括《一家人》(1881)、《我的叔叔於勒》(1883)、《米隆老爹》(1883)、《兩個朋友》(1883)、《項鏈》(1884)等在內的一大批思想性和藝術性完美結合的短篇佳作。 莫泊桑的長篇小說也達到比較高的成就。他共創作了6部長篇:《一生》(1883)、《俊友》(又譯《漂亮朋友》,1885)、《溫泉》(1886)、《皮埃爾和若望》(1887)、《像死一般堅強》(1889)和《我們的心》(1890),其中前兩部已列入世界長篇小說名著之林。
一、對莫泊桑的評價
屠格涅夫認為他是19世紀末法國文壇上「最卓越的天才」。托爾斯泰認為他的小說具有「形式的美感」和「鮮明的愛憎」,他之所以是天才,是因為他「不是按照他所希望看到的樣子而是照事物本來的樣子來看事物」,因而「就能揭發暴露事物,而且使得人們愛那值得愛的,恨那值得恨的事物。」左拉:他的作品「無限地豐富多彩,無不精彩絕妙,令人嘆為觀止」。恩格斯:「應該向莫泊桑脫帽致敬。」
二、莫泊桑的生平
莫泊桑1850年8月5日生於法國西北部諾曼底省的一個沒落貴族家庭。母親出身並非名門望族,但是殷實的資產階級家庭,聰慧絕倫、溫文爾雅,通曉四、五種外語,酷愛文學藝術,與福樓拜是莫逆之交。莫泊桑出生不久,父母因感情不和而分居,莫泊桑跟隨母親,在母親身邊度過了幸福的童年。10歲時,莫泊桑就開始聽母親為他朗讀莎翁的作品。莫泊桑不少短篇都是母親為他提供的題材,即便在他成名以後,母親仍是他的忠實的讀者和直言不諱的批評者。
莫泊桑的父親偷香竊玉、窮奢極侈,侵吞母親的財產,以致造成父母間關系的最後決裂。這就是莫泊桑日後寫了大量以父母離異而造成家庭悲劇為題材的短篇小說的原因。
13歲時母親將他送進一所教會學校。但沒多久便因為寫了一首愛情小詩,使學校當局認為他無心向學、桀傲不馴而將他除名。當年莫泊桑進入魯昂的高乃依中學,在這他的文學修養得到了長足的進步。著名詩人和戲劇家路易.布耶成了他的導師,布耶欣賞他的一首詩歌:「人的生命有如船在海上駛過的水痕,慢慢兒遠、慢慢兒淡。」另一位嚴師則是福樓拜。福樓拜著力培養莫泊桑力透紙背的文筆,洞察事理的眼力以及剴切中理的遣詞造句的能力。這位大師告誡他:「不論一個作家要描寫的東西是什麼,只有一個詞可供他使用,用一個動詞要使對象生動,一個形容詞要使對象的性質鮮明。因此就得去尋找,直到找到了這個詞,這個動詞和形容詞,而決不要滿足於差不多。」這兩位嚴師把莫泊桑的學步之作統統當做廢紙,禁止他發表。中學畢業前,布耶過世,莫泊桑與福樓拜相處默契,成了忘年交。
1869年莫泊桑通過中學會考進入巴黎大學法學院攻讀法律。這一時期莫泊桑查閱了形形色色的案例,這些案例也為他的文學創作提供了大量素材。
可惜不到一年時間,普法戰爭爆發,莫泊桑受愛國主義感染,手持獵槍深入密林展開游擊活動。時間雖短,但是印象深刻,此後,他創作了大量以普法戰爭為題材的作品。在他一系列描寫普法戰爭的小說中,充分地反映了資產階級的軟弱無能,佔領軍無恥的荒唐行為以及一些「殘忍」的農民的英雄壯舉。他認為這一切都可以歸結到一個滑稽可笑的世界恐怖上去。
從1872年起,莫泊桑定居巴黎,為了謀生,先後在海軍部和教育部任職,長達數十年,這些經歷使他對小職員的生活狀況和精神境界有了深刻的認識,成為他日後創作的重要主題。
1874年,莫泊桑在巴黎福樓拜的寓所結識了左拉。後來又通過福樓拜的介紹結識了屠格涅夫。屠格涅夫曾替莫泊桑審讀手稿,並鼓勵他閱讀俄國作家的名著。
1875年,25歲的莫泊桑首次發表小說《人手模型》,殺人犯的手做成的模型竟復活了,而且重又圖謀不軌,最後「斷手再植」方才平靜下來。這篇小說受到福樓拜的批評,告誡莫泊桑不要向壁虛造,而要立足於生活。
1876年左拉、莫泊桑、阿萊克西等人成立了自然主義文學集團,文學史是稱其為梅塘集團。莫泊桑倡議每人以普法戰爭為題材寫一篇小說,1880年結集出版,是為《梅塘之夜》。莫泊桑的成名作《羊脂球》即在其中。這是他公開發表的第一篇重要小說,一舉成名。他的文學生涯自此開始。
莫泊桑的傳世佳作大多是在1880-1890這十年間創作的。莫泊桑自1880年起偏頭痛的發作日趨頻繁,右眼的調節功能全部喪失,心跳紊亂,再加上他放浪形骸,因而宿命論和悲觀主義情緒屢見不鮮。自1885年後,他轉向長篇小說的創作,六部中除了《一生》外,其他五部都是這個時期的創作。
到了80年代末期,由於莫泊桑思想上陰郁苦悶與絕望情緒的加強,以及法國文學藝術中頹廢傾向對他的影響,不僅他的作品中的批判力量銳減,而且他觀察研究社會現象的興趣也日趨淡薄。他變得越來越內向。因此,社會的主題消失不見了,而人的內心世界、人的心理現象乃至病態心理成了他作品中的主要內容,如《皮埃爾和若望》、《我們的心》。
在此以後,莫泊桑除了原有的諸種疾病外,神經分裂症漸漸惡化。1891年病情急轉直下,求生的慾望使他四處求醫,但又繼續迷戀於放浪的生活。1892年1月2日,莫泊桑自殺未遂,漸漸失去康復的信心。五天後他被送入精神病院。1893年與世長辭,年僅43歲。左拉致悼詞,預言莫泊桑的作品將不朽,將「是未來世紀的小學生們當做無懈可擊的完美的典範口口相傳」的故事。
三、莫泊桑的創作
(一)、莫泊桑的三百五十多中短篇小說從題材內容大致可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1.反映普法戰爭的:在這類題材的作品裡,莫泊桑揭露了普魯士侵略者的殘暴與野蠻;法國軍隊的無能,歌頌了法國人民不畏強暴反抗侵略者的愛國精神如《羊脂球》(1880)、《米龍老爹》(1883)(必讀)、《兩個朋友》(1883)等。《羊脂球》是寫被敵軍佔領的里昂城裡十幾位居民同乘一輛馬車出逃的故事。一輛馬車就是一個社會的縮影。作者通過乘客們出逃的不同原因,一路上的表現,特別是對羊脂球前後不同態度的變化,表現了他們不同的社會身份和性格特徵。
2.描寫資產階級市俗生活,揭露資產階級道德墮落的,如《項鏈》(1884)、《戴家樓》(1881),表現世人貪圖錢財而不注重親情的《我的叔叔於勒》(1883),描寫小市民吝嗇的《雨傘》(1884)等。
3.反映勞動人民生活的貧困痛苦以及優秀品質的,如《西蒙的爸爸》(1881)、《一個女長工的故事》(1881)等。
莫泊桑中短篇小說的特色。
逼真、自然,是莫泊桑在短篇小說創作中追求的首要目標。藝術的最高境界就是無藝術,也是他現實主義小說藝術的重要標志。較之於19世紀前期巴爾扎克、斯湯達與梅里美,莫泊桑的短篇已經擺脫了任何程度的浪漫主義色彩,更拋棄了傳奇小說的一切手法。
1、在選材上,莫泊桑對特殊的、奇特的事件不感興趣,他的短篇都以日常生活故事或圖景為內容,摹寫日常生活中的人情世態。平淡准確一如現實生活,沒有人工的編排與臆造的戲劇性,不以驚心動魄的開端或令人拍案叫絕的收煞取勝,而是以一種真實、自然的敘述藝術與描寫藝術吸引人。由於作者觀察精細、善於開掘,卻深刻地反映出生活的真實和社會的本質。篇幅雖短,蘊含極深,平淡小事,意義不凡。給人以以小見大的藝術享受。
2、情節並不復雜,但構思布局非常精妙,別具一格。
A.莫泊桑在有的作品中,甚至不用情節作為短篇的支架與線路,他總以十分纖細、十分隱蔽、幾乎看不見的線索將一些可信的小事巧妙地串聯起來,聰明而不著痕跡地利用最恰當的結構上的組合,把主要者突出出來並導向結局。如《一家人》,一個公務員家庭從頭一天晚上到第二天晚上所發生的日常生活,不是一個故事,而是某種現實。情節淡化與生活圖景自然化,是現代小說的一個特點。
B.有的採取矛盾「層遞法」,通篇小說起伏跌宕,或一開始就造成極大的懸念,然後出人意料的急劇轉折。多姿多彩、生動有趣。
3、在表現形式上,莫泊桑是爐火純青的技藝的掌握者,他不拘成法、不恪守某種既定的規則,而自由自在地運用各種方式與手法。在描述對象上,有時是一個完整的故事,有時是事件的某個片段,有時是某個圖景,有時是一段心理活動與精神狀態。既有故事性強的,也有情節淡化的甚至根本沒有情節的。既有人物眾多的,也有人物單一的,甚至根本沒有人物的。在描述的時序上,有順敘、有倒敘、有插敘,有目前與過去兩重時間的交叉。在描述的角度上,有客觀描述的,也有主觀描述的,有時描述者有明確的身份,有時又身份不明。描述方式的多樣化與富於變化,提高了敘述藝術的水平,大大豐富了短篇小說的描述方式。
4、採用自然樸素的白描手法,寫景狀物能抓住神髓,細致,准確傳神。
5、人物形象的自然化與英雄人物的平凡化。通過人物在日常生活中的自然狀態與在一定境況情勢下必然有的最合理的行動、舉止、反應、表情,來揭示出其內在的心理與性格真實。不迴避英雄人物身上的可笑之處與缺點錯誤。人物性格都是通過情節開展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來,很少斧鑿痕跡。
6、語言規范、優美,清晰、簡潔、准確、生動。
(二)長篇小說
莫泊桑的作品絕大部分都是在1880年至1890年之間寫成,共出版27部中部短篇小說和6部長篇小說。主要代表作是《一生》(Une vie)和《俊友》( 又譯作《漂亮朋友》)
《一生》(1883)描繪了貴族少女幻想破滅的凄慘的一生,通過約娜的悲劇反映出了在資本主義經濟比資產階級道德風尚的沖擊下,土地貴族生活方式中必然崩潰與瓦解。
《漂亮朋友》(1885)通過對冒險家杜洛阿利用女人為進身之階,發跡過程的描寫,反映出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時期政治生活的黑暗與腐敗,資產階級的淫盪,特別是報界的污穢。
四、莫泊桑寫作風格
莫泊桑繼承了福樓拜、巴爾扎克、斯湯達等現實主義大師的寫實傳統,同時又追隨左拉等自然主義先驅人物,在寫作中他正視現實、尊重歷史,特別是不讓自己在作品中出現。他的文章中幾乎找不到平鋪直敘的說教,他的創作最大特點就是善於隱藏自己。同時,他更巧妙地掌握了如何在隱藏的同時,傳達給讀者自己的觀點,最終給讀者以啟迪和教育。這種隱藏並不是真正的隱藏,他恰到好處地突出了作品的主題,比那些平鋪直敘的陳述和冗長的道理更耐人尋味。
7. 莫泊桑的作品《窮鬼》 點評或讀後感
莫泊桑的《窮鬼》不以結構取勝,你得不到「歐.亨利式結尾」的快感,人物的命運回從一開始就按預定軌答道自然展開,沒有突變,沒有傳奇,「窮鬼」註定要離開這個世界,僅僅因為飢餓和一隻雞,這個流浪漢不能繼續他的流浪之旅。然而他的死卻讓小說中的村民和警察們意想不到,這真是莫大的諷刺!
莫氏此文敘述中的冷酷讓我驚訝無比,如果不是筆觸的細膩,我會懷疑是不是進入了魯迅的世界。莫泊桑精雕細刻了人性中冷酷的一面,讀來讓人心驚魄動,這一點在他的許多小說中都有體現,但在這一篇尤為明顯。
小說中有一句描寫打動了我的心靈:「四十年來,他們總看見他拄著拐杖,拖著他那穿著破衣服的醜陋的身子,從一所破房子到另一所破房子。」這句話喚醒了我童年的記憶,尤其是「穿著破衣服的醜陋的身子」,讓我記起了一幅幅熟悉的畫面。
讀玩《窮鬼》,掩卷沉思,想起《祝福》中那句漫不經心的回答:窮死的。古往今來,窮人的悲劇歸根結底莫不是一個字,窮!
8. 莫泊桑 窮鬼的內容簡介
http://www.joyo.com/book/more.asp?prodid=bkbk209015&id=19793&u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