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光的折射(凸透鏡和凹透鏡)實驗視頻在凸透鏡和凹透鏡成像中f它袁示什麼
光的折射(凸透鏡和凹透鏡)實驗視頻在凸透鏡和凹透鏡成像中f表示焦距,F表示焦點。
② 初中物理實驗凸透鏡成像規律怎麼做
一、准備好實驗器材,進行材料器具檢查,看是否完好且齊全。
(2)凸透鏡成像實驗視頻教學擴展閱讀:
規律1:當物距大於2倍焦距時,則像距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間,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此時像距小於物距,像比物小,物像異側。
規律2:當物距等於2倍焦距時,則像距也在2倍焦距, 成倒立、等大的實像。此時物距等於像距,像與物大小相等,物像異側。
規律3:當物距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間時,則像距大於2倍焦距, 成倒立、放大的實像。此時像距大於物距,像比物大,物像異側。
規律4:當物距等於1倍焦距時,則不成像,成平行光射出。
規律5:當物距小於1倍焦距時,則成正立、放大的虛像。此時像距大於物距,像比物大,物像同側。
③ 凸透鏡成像實驗過程,很簡單的問題啦
實驗過程:
(1)選:所選凸透鏡的焦距范圍最好在10-15厘米左右。
(2)放:應版按蠟燭、凸透鏡、光屏的順序排權放在光具座上,調整它們的
高度,使三者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3)移:保持凸透鏡的位置不動,調整物體到凸透鏡的距離,使屏
上成一個清晰的像,觀察像的大小、正倒,測量物距和像距,按蠟燭
的順序重復上述實驗。
④ 凸透鏡成像實驗步驟
1.實驗題目 凸透鏡成像規律實驗報告
2.實驗目的 研究凸透鏡成像規律
3.實驗器材 光具回座 長度相同的兩根蠟燭 凸透答鏡 玻璃板(光屏)
4.實驗步驟 1、使蠟燭焰、凸透鏡(f=10cm)、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2、把蠟燭放置距凸透鏡大於2倍焦距的地方,在光具座上移動光屏,直到光屏出現明亮、清晰的像為止,觀察所成像的特點。
3、把蠟燭移向凸透鏡,使蠟燭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間,再移動光屏,直到光屏出現明亮、清晰的像為止,觀察所成的像的特點。
4、把蠟燭移近凸透鏡,使蠟燭在1倍焦距以內時,又移動光屏,直到光屏出現明亮清晰的像為止,再觀察像的特點。
5.設計表格
成像條件 成像規律
u>2f f<v<2f 成倒立縮小的實像
f<u<2f v>2f 倒立放大的實像
u<f 物和像在同一側,成正立放大的虛像
⑤ 老師在凸透鏡成像的實驗中 怎樣操作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最清晰的像
移動抄調節凸透鏡在光軸上的位置。
實驗時應先調整凸透鏡和光屏的高度,使中心與燭焰中心盡量保持在同一水平高度上,以保證燭焰的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
實驗過程中,保持凸透鏡位置不變,讓蠟燭位於凸透鏡的2倍焦距以外,或2倍焦距之處,或2倍焦距到1倍焦距之間,左右移動光屏(與凸透鏡異側)的距離,觀察到清晰的像時固定光屏位置,並記錄實驗現象。
(5)凸透鏡成像實驗視頻教學擴展閱讀:
在光學中,由實際光線匯聚成的像,稱為實像,能用光屏承接;反之,則稱為虛像,只能由眼睛感覺。有經驗的物理老師,在講述實像和虛像的區別時,往往會提到這樣一種區分方法:「實像都是倒立的,而虛像都是正立的。」平面鏡、凸面鏡和凹透鏡所成的三種虛像,都是正立的;而凹面鏡和凸透鏡所成的實像,以及小孔成像中所成的實像,無一例外都是倒立的。
當然,凹透鏡和凸透鏡也可以成實像,而它們所成的兩種實像,同樣是倒立的狀態。故,所有實像都是倒立的,虛像都是正立的。
⑥ 凸透鏡成像實驗
凸透鏡成像實驗
[目 的]
研習凸透鏡之成像情形,並決定其焦距及放大率.
[原 理]
一物體放在一個凸透鏡前,此物體每一點所發出的光,當它抵達凸透鏡時,依折射定律,這些光線會改變方向,穿過透鏡後匯聚成像,如圖一所示.
圖一凸透鏡之成像
其中p事物體至鏡面之距離 (簡稱物距),q是像至鏡面之距離(簡稱像距),f是透鏡的焦距.
根據光的折射定律及三角函數及近似值,我們可推論出凸透鏡的成像公式:
1/p+1/q=1/f…………………………….(1)
而放大率則為
M=q/p…………………………….(2)
在實驗中,先調整物距p,就可算出凸透鏡的焦距及放大率,並可與測量像的大小所得之放大率像相比較.
[儀 器]
(1)精緻光學平台 (2) 精緻光源(3) 精緻光具座(4) 精緻矢形孔(5) 精緻像屏(6)待測物之一: 凸透鏡(f=+75mm)(7) 待測物之二: 凸透鏡(f=+100mm)(8) 待測物之一: 凸透鏡(f=+150mm)
[步 驟]
1. 儀器裝置如圖二所示,光源及三個光具座放在光學台上, 精緻矢形孔吸附在距光源約10cm處的光具座上, 精緻像屏吸附在距光源約80cm處的光具座上, 待測凸透鏡則吸附在中間的光具座上.
2. 先調整待測凸透鏡與精緻矢形孔間的距離(物距)為50cm,打開光源,調整光軸使光通過矢形孔,再穿過凸透鏡,到達精緻像屏上,移動像屏使所行成矢形孔像最晰為止,測量此時像屏與凸透鏡間之距離(像距)並記錄之.
3. 測量矢形孔的高度(物高)記為Ho,再量像屏上同一矢形孔成像的高度(像高) 記為H,像高H除以物高Ho就是放大率M.
4. 依次將物距調為40ㄏcm,30cm,20cm,及10cm,如步驟2可得相對應之像距,並一一記錄之.(在本實驗中,如繼續將物距縮小,則我們將無法在像屏上觀察到成像,此時即在鏡後成像,稱為虛像).
5. 從量得的物距及像距,算出凸透鏡的焦距及放大率.焦距值可與凸透鏡上之標示值比較之.放大率可與步驟3所得之值比較.
6. 取另一待測凸透鏡,從覆步驟2至5,一直到所有待測透鏡都實驗完為止.
⑦ 初中物理凸透鏡成像的實驗怎麼做
「研究凸透鏡成像」實驗安排在光具座上進行,用蠟燭火焰作為成像的物體;而學校配備的J2507型光具座附件中有「1」字屏,該說明書上說用「1」字屏作為成像的物體。那麼,用燭焰和用「1」字屏哪一種效果更好呢?下面談談我的看法。
燭焰佔有一定的空間,不好測量確切的物距,因而像距也不確切。燭焰位置一定時,從光屏上能看到清晰像的位置是一個區間而不是一個點,不利於定量研究。特別是蠟燭位於凸透鏡的焦點時,既能從光屏上看到倒立放大的實像,同時對著凸透鏡還能看到在蠟燭的同側有一個正立放大的虛像。這是由於燭焰的一部分在凸透鏡焦點之外,一部分在焦點之上,還有一部分位於焦點以內的緣故。
「1」字屏藉助平行光源照射作為物體,其亮度較弱,必須在有遮光設備的實驗室里進行實驗。由於「1」字屏採用的是遮光式取物的方法,遮擋點(物屏)位置確定,物距確切,像距也對應的確定了便於測量讀數(虛像除外),不會出現上述虛像和實像同時存在的「怪」現象。
鑒於以上討論,我們認為根據現行物理教材的要求,在初中研究凸透鏡成像實驗中,以選蠟燭火焰為成像的物體為好;而高中要定量研究凸透鏡成像規律(驗證透鏡公式),則應該選擇「1」字屏作為成像的物體.
http://v.youku.com/v_show/id_XODYyOTA3MTY=.html(視頻教程)
⑧ 凸透鏡成像實驗方法 凸透鏡成像的物理實驗方法是什麼控制變數法我在教輔上看到說是數據歸納法。大神
我來幫你吧:
凸透鏡成像實驗方法 不能稱之為控制變數法,控制變數法是有多個因素都會影響某一個物理量,為了具體研究其中一個因素和這個物理量的關系時,要控制其它因素不變,只改變一個因素從而去研究這一個因素和這個物理量的具體關系,例如 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一般有三個因素(液體的溫度、液體的表面積、液體表面空氣的流速)這三個因素都能影響蒸發的快慢。所以單個研究時,就要採取控制變數法,比如說想要研究溫度和蒸發快慢的關系時,就要保持液體的表面積、液體表面空氣的流速不變,而只改變液體的溫度,這種方法稱之為控制變數法。
而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時,因為成像的規律是和物距的大小有關系的。在操作過程中是通過觀察和實際測量,而最終得出成像的N多規律的。很明顯不屬於控制變數法。
而數據歸納法這只是一種通俗的說法,因為你在做這個實驗時必須要測量物距和像距,分析比較,從中去歸納結論。這個實驗沒有明確的實驗方法名稱。在中考中也不會考你這個實驗用的是什麼方法,但是他會考你做實驗中出現的各種細節或情況,例如說「在做實驗時,小明發現光屏上的像成在了右上方,如何調整才能使像成在光屏的正中央?」這種題經常出現。
希望對你能有幫助, 祝學習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