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學目標
1、了解地球的形狀,知道地表顏色等基本知識,感受地球的美麗,激起對地球的熱愛之情,明白地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我們有責任保護地球。
2、學會課文生字6個,理解並積累詞語;進一步熟悉部首查字法,能正確地確定部首。
3、正確掌握頓號與「和」的用法,會仿照例句寫句子。
4、能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全詩。
二、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了解地球的模樣,知道不同的地表顏色代表著不同的地方;學會使用頓號。
2、教學難點:了解北極和南極。
三、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能有感情地朗讀全詩,了解地球的形狀,知道地表顏色的最基本的知識,感受地球的美麗。
2、學會本課生字「渾、牧、泊、漠、茫、礦」,理解「渾身、牧場、白茫茫」等詞語的意思。
3、正確掌握頓號與「和」的用法,會仿照例句寫句子。
教學過程:
一、談話揭示課題,直觀感知。
小朋友們,你們知道我們的生活的地球是什麼樣的嗎?
學生談談自己的看法。
出示地球儀(或地圖),提問:看了地球儀,你對地球有什麼新的發現和疑問嗎?(註:也可播放有關的課件演示。)
是啊!地球儀正是根據地球和地球表面的地理狀況而製作的模型,你們的這些發現真了不起,讓我們一起帶著你們產生的疑問(如:地球上的各種顏色表示什麼)來讀讀課文吧。
二、自學課文。
1、口頭提出或投影出示自學提示:
(1)讀准生字的讀音,讀通課文。
(2)簡要說說地球什麼樣。
2、學生自學。
3、檢查反饋。
(1)分組分節朗讀課文。
(2)指名學生說說地球什麼樣?(點出地球是個「大圓球」,「穿著花衣裳」即可。)
(3)隨機理解「渾身」這個詞語。
(4)引導體會地球的形狀和顏色特點,指導朗讀第2節。
三、研讀3-7段。
1、自由讀課文3-7節,邊讀邊劃,地球的花衣裳有哪幾種顏色?它們各是什麼地方?
讀後完成填空:______________的地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1)四人小組討論交流。
(2)指名學生選自己喜歡的顏色來反饋交流,並說明喜歡的理由。
(3)質疑:你對所填的詞有哪些不理解?
(北極:地軸的北端,北半球的頂點。南極:地軸的南端,南半球的頂點。南極、北極是地球最冷的地方,常年覆蓋著積雪。)
2、拓展想像,句式訓練。
(1)想像一下,地球上的顏色除了剛才所填的事物,還可以填什麼事物?
那綠色的地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那藍色的地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提問:你所填的事物有什麼根據?(指導學生抓住事物的特徵,按事物的本來面貌進行描寫。)
(3)選取學生所填的一個句子,與文中相應的詩句進行比較。
那綠色的地方,是公園、草地和花壇。
那綠色的地方,是森林、田野和牧場。
讀讀上面的句子。
體會:課文中為什麼不寫綠色的地方,是公園、草地和花壇?
根據學生回答小結:遠遠地看地球,看不清細小的物體,只能看到大面積的概貌。
3、學習頓號與「和」的用法。
(1)出示課後第4題的句子,同桌互讀句子,說說頓號與「和」的用法。
(2)指名反饋。
(3)師小結:頓號前後的詞具有共同特點,並且可以換序,「和」一般用在最後一個詞前。
(4)完成作業本第6題。
四、作業。
1、朗讀課文,感受地球之美。
2、課後識記有關地球的知識。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1、8小節,激發學生對地球的熱愛,明白地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有責任保護和利用地球,抒發心中激動之情。
,12
【
3、進一步熟悉部首查字法,並在老師指導下正確選擇義項。
4、能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全詩。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熱愛之情。
地球多美啊!然而,每天生活在地球上的我們,卻從來沒有真切地看過穿著一身如此漂亮花衣裳的地球母親,你有什麼好辦法嗎?(生自由述說)
你們的辦法可真多呀!也很好!今天,我們暫且就乘上科學家們已經製造的飛船去太空看一看吧。
齊讀第1小節。
課件演示:飛船緩緩飛離地球進入太空,在飛船里觀看地球的情景。(准備一些祖國大好河山的圖片)
看得出來,同學們非常的興奮和激動,讓我們懷著這樣的心情讀第1-7小節。
討論:結束了這一次虛擬的旅行,你最想說些什麼,做些什麼?(把你想說的寫下來,想做的用你喜歡的方式表達出來。)
展示學生寫的話和畫的畫,師生共同評議、討論。
過渡:小朋友們這么愛護地球,而且都有學好本領,長大了把地球打扮得更加漂亮的遠大理想,我相信當我們真正登上太空去看地球的那一天,地球准會更漂亮。
二、學習第8節。
你認為地球將會發生哪些變化?(讓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意見;也可提出我們要注意保護環境,讓我們的地球媽媽永遠美麗下去,讓這顆藍色的星球永遠在宇宙中璀璨下去。)
三、配樂朗讀全詩,指導背誦,抒發熱愛之情。
四、鞏固部首查字法。
1、回顧部首查字法。(投影部首查字法的使用步驟,寫出序號)
2、用部首查字法查帶點字的意思。
牧場 草原 白茫茫 渾身
3、反饋交流。
⑵ 六年級下冊品德與社會教案
cxzcxczxcxzcxzccxxzc
⑶ 品社六年級《祖國有多大》教學反思
年級品德與社會《祖國有多大》一課的教學反思
我在《祖國有多大》一課的教學中,教學流程是:
第一次教學流程:
環節一:「找一找」(省級行政單位)感受大
1、課件出示中國地圖,師:看,這就是中國的政區圖,從整體觀察,它像什麼?
2、學生交流後師生一起觀察,師:真的很像,東北像是……雞頭,西部像……雞尾,這里是……雞身,海南和台灣就像……雞腳。
3、師:我們再仔細觀察一下,地圖上有不同的色塊,每種顏色代表什麼?(學生說一種顏色代表一個省、自治區、直轄市)
4、師:翻開書P49頁,同桌合作,在中國地圖上找一找有多少個直轄市、自治區、特別行政區,等會兒請同學上台匯報。(學生找,老師板書好「直轄市」、「自治區」、「特別行政區」)
5、學生分別上台匯報,並在實物投影儀上指出來。(老師板書數字4、5、2、23)
6、為了方便記憶,老師帶來了一首童謠,讀一讀。(課件出示童謠,學生讀。)
7、師:同學們,請看這些數字,說明了什麼?(學生交流祖國大、祖國疆域遼闊……)
8、師:是的,在祖國遼闊的大地上,有神奇秀麗的山川,有景色宜人的湖泊,還有一望無際的森林和草地,想去游一游嗎?
環節二:游一游(走大陸邊界線和大陸海岸線)感受大
1、師:要去旅遊,就要會看地圖,看地圖,先要學會看圖例,請同學們結合圖例,看看中國地圖,你能看懂什麼?
2、學生匯報看懂了什麼(略)。
3、師:圖例能幫助我們看懂地圖,以後看地圖也要先看圖例。
4、師:好,現在我要考考大家了,點擊課件,大陸邊界線抖動,這是什麼呢?(大陸邊界線),這個呢?(大陸海岸線)
5、師:好,我們先沿著大陸邊界線來做一次模擬旅行,為了省時省錢,我們直飛廣西,從這里出發,每到一個省級行政區,你們就喊出這個省的名字……
板書:4個直轄市
5個自治區
2個特別行政區
23個省
第二次教學流程:
環節一:「找一找」(省級行政單位)感受大
1、課件出示中國地圖,師:看,這就是中國的政區圖,從整體觀察,它像什麼?
2、學生生交流後師生一起觀察:的確很像,我國東北部像是……雞頭,西部像……雞尾,這里是……雞身,海南和台灣就像……雞腳。
3、師:在這張中國政區圖上,有許多的色塊,請翻開書P49頁,結合圖例再仔細觀察,你能看到些什麼?先自己看看,然後同桌互相說說。
4、同學匯報看到了什麼(根據學生的回答引導了解省級行政單位的分布情況。)
……
①生:我知道了……代表我國的首都,我國的首都是北京。
師:對,北京市,像這樣的不同的市就是直轄市,同桌一起找找,有幾個直轄市?
學生找後,請學生上台在實物投影儀上指出4個直轄市。
②生:我還知道了有五個自治區。
師:你找到這些自治區在哪裡嗎?上來指給大家看看。
③生:我發現我國還有兩個特別行政區。
師:是的,在我國現行體制下有兩個特別行政區。
④生:我發現……的省會城市,
師:那四川的省會是?
生:成都。
師:它也是省級行政中心,我國有多少個這樣的省級行政中心,就代表有多少個省。數一數,我國有多少個省。
學生立即行動。
師:這么多省,怎樣數更好呢?
……
⑤師小結:這樣算來,我國共有多少個省級行政單位,這些數字說明了什麼?(生交流自己感受:祖國的確很大、祖國的疆域十分遼闊……)
5、師;為了方便記憶,老師帶來了一首童謠。(課件出示童謠)①師;自己讀一讀,你能讀懂嗎?
②檢查:有什麼問題嗎?誰能解決這個問題?(學生能解決就學生解決,學生不能解決老師就講。)
③師;我們再一起讀讀。
6、過渡:是的,我們的祖國真遼闊!(板書:遼闊)
師:這么多的省市,可能我們都曾經去旅遊過,那麼你去過哪些名山大川?(學生匯報)你還想去哪裡?(學生談想法)
師:好!今天我們也來旅遊旅遊,先沿著陸地上的國界線旅遊,再沿著大陸海岸線旅遊。(分別點擊課件大陸邊界線和大陸海岸線)
環節二:游一游(走大陸邊界線和大陸海岸線)感受大
1、師;為了省時省錢,我們從重慶直抵廣西,從這里出發,每到一個省級行政區,你們就喊出它的名字……
課後反思:教學計劃,教學策略僅幾處細微的變化,致使學生在課堂呈現出不同的狀態,也給我全新的感受,細細思考我發現兩次上課表現出以下不同之處。
一、教法有別。案例一中,我設下「圈套」——不同色塊代表不同的省級行政單位,學生被牢牢圈在我設定的思路里,按照我的思路找到相應的省級行政單位;然後在我的指引下,觀察圖例,學習看圖例。在案例二中,我給學生開放的、自由的空間——「結合圖例再仔細觀察,你能看到些什麼……」學生結合圖例,自己主動觀察,積極思考,不僅知道了我國的省級行政單位,而且知道了「國界線」、「省界線」、「省會」等相關知識。
二、理念相異。兩種教法,理念截然不同。案例一,老師手裡緊緊攥著「指揮棒」,學生按照我的設計去學習,老師成了課堂的「中心」,學生則被動地學習著,他們只是課堂里客隨主便的「客人」。案例二,一個富有挑戰性的問題——「結合圖例再仔細觀察,你能看到些什麼……」一石激起千層浪,課堂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學生獲得了心靈的自由,學習積極性調動起來,他們結合圖例,仔細觀察,自主發現,獲得了多維的信息。匯報中「生成」的精彩在不斷演繹。如:一學生匯報知道什麼樣的是省級行政中心,老師告訴學生,這就是省會城市,有多少個這樣的省會城市,就有多少個省,數一數我國有多少個省,學生馬上要數,老師立即提醒,這么多省,要數清楚,怎麼數好呢?……老師淡出課堂,地位發生根本的變化,成了學生的學習夥伴,在學生遇到問題時,適時進入,當好學生學習的指導者,課堂真正實現了學生的 「主體」地位。老師不再只是關注教案、關注自身,更多的是關注學生的學習。
三、關注變化。課中老師出示兒歌是幫助學生記憶三十四個省級行政單位。案例一中老師關注的是完成自己的教學內容,關注的是自己教學目標的達成,在兒歌的處理上只是讓學生讀一讀,兒歌中各省的簡稱學生是否能讀懂,老師沒有設想。案例二老師對兒歌的處理,就充分體現了對學生的關注,「讀一讀,你能讀懂嗎?」多麼溫馨的人性關懷。這時有學生提出「贛」指什麼?老師問學生:「有誰知道?」學生能解決學生互助解決,學生不能解決,老師再講解。這樣的處理,真正體現了老師對學生個體、對學生學習情況的關注,老師心中有學生。
四、結果改變。案例一,學生學到了教材呈現的知識,知道了看地圖要先看圖例,感受到了祖國疆域的遼闊,學生的收獲僅僅足限在知識層面。而案例二的教學,學生不僅學到了教材呈現的知識,而且體驗到自主學習的快樂,更可喜的是學生獲得了能力的發展。教學環節微妙的變化,帶來的是學生由老師要我學變成我要自主學,由盲目的數有多少個省到選擇合適的方法數有多少個省。這些細節關注的是學生的發展,長期堅持,讓學生形成一種習慣,無疑就是交給他們一隻遠航的槳,讓學生掌握向知識海洋航行的技術,以後他們扔掉老師這根拐杖,也能「直掛雲帆濟滄海」。
我的收獲:有人曾說「如果基礎教育改革是太陽,那麼教育細節就是一滴水,雖小,卻能折射出太陽的光輝。」這次一課兩上的經歷讓我悟出一個道理,課堂教學,大同小異的設計,細節處理的微妙變化,但反映的內涵卻大相徑庭,不同的細節流露出的是教師的教育觀念,表達的是教育的風格,這真是細微之處見本真。
⑷ 六年級下冊教育科學出版社版品德與社會教案
六年級下冊思想品德教案全冊!
我發不出來鏈接,你可以到這個站去搜索一下
1、找到這個網站
教育資源吧
2、進入頂部的
教案中心
3、進入
思品教案,不過不知道是不是你需要的哈!
⑸ 人教版六年級語文辯論會教學反思
:總是有學習成長起來的,面對自己的困難,雖然母親愛孩子,但更多的是自力更生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只逃脫他們的父母的庇護,長大了
正方:孩子還小,長大一步一步,沒有一刻能夠行使
方,孩子的學習是自主性強,不能總是依賴別人長大。
對面,但也鼓勵和激勵他人,知道如何面對。
真正愛。我們知道,初中到大學,都必須自力更生,父母又不在身邊。正因為如此,所以有些家長讓自己的孩子吃受苦。我們都知道這個故事:在大學生活中,他們從小就受到父母照顧的兒童,他們的父母是蘋果。因此,他的父母從來沒有告訴他做家務,讓他專心讀書。結果,通過他的努力,終於考上一個好大學 - 清華大學。很多人都為他高興,但他開始擔心,大學生活,必須住在學校。於是,他就放棄了嗎?大學的想法,但他的母親不允許到學校的副校長與閱讀的人,她是負責照顧他的飲食方便。然而,學校不允許失敗的母親。幾天後,他終於無法忍受,決定回家。因為他沒有生活,什麼不該做,所以他退學了。至於你說的,因為過於寬松,他的父母,他是做什麼讓他這樣做,會造成這樣的結果。母親,她不希望未來的孩子遇到困難,只能節節敗退,把所有的責任推給父母解決,不想讓他養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習慣。
真正的愛情,麻煩了唯一的孩子站起來,為了發展自己的能力。但給予口頭鼓勵
真正的愛情是不被寵壞的。母親的故事是要把握好這一點。
,有時裂紋的冷漠。
當鳥兒長大,退伍軍人鳥引發的巢穴,這是為了讓鳥學會自力更生。
所以這不是冷漠,而是讓孩子學會站起來。
過渡寵壞的孩子,唯一的人與事都依賴他們的父母,遇到的小東西只會哭的眼淚。
當父母不在身邊,這些都是非常被寵壞的孩子,應該怎麼辦呢?
所以讓孩子站起來,為孩子們的愛,而不是冷漠。
不是說:授之以漁,而非授之以漁?
今天給他一條魚,還是會挨餓,但,如果教會明天他處理的方式,他可以找到吃的東西。
兒童的父母心中的肉,不可能不愛自己的孩子的父母,在孩子們,我的母親沒有問題,可能是從小的訓練,他的強大,孩子們真的受傷了,不管家長如何
真正的愛情,所以,讓孩子們長大了真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