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視頻設計 > 貓鄭振鐸教學反思

貓鄭振鐸教學反思

發布時間:2020-12-26 15:06:26

⑴ 學習了鄭振鐸《貓》之後的啟示

啟示:

1、凡事不能以貌取人

2、要勤快,有活力,煉就本領

3、貪吃懶做沒有好結果

4、對事物不能主觀妄斷

《貓》是當代作家鄭振鐸於1925年創作的一篇散文。此文通過敘述了一個發生在一家人與三隻貓之間的故事,真切表現了作者復雜的內心情感。

全文以淺顯直白的話語將三隻小貓勾勒得形神俱全,藉助形象的刻畫和故事的推進,寫出了人的恩怨情感,而透過人的感情變化,又極其自然地托出了人生哲思,情深性摯,哲思醒人。

(1)貓鄭振鐸教學反思擴展閱讀:

1、創作背景

《貓》創作於1925年11月7日。上個世紀20年代,鄭振鐸深受五四時期從西方傳入的科學、民主、博愛等思想的影響,但在思想上卻非常彷徨,他無法看清水深火熱之中的國家出路在何方。與其說是作家主動選擇家庭生活作為創作的題材,還不如說是當時反動軍閥段祺瑞執政時期黑暗的政治恐怖籠罩了整個社會的結果。

2、作者簡介

鄭振鐸(1898—1958),筆名西諦、郭源新等。原籍福建長樂,生於浙江永嘉。現代作家、文學史家、考古學家。1920年11月,與沈雁冰、葉紹鈞等人發起成立「文學研究會」,並主編「文學研究會」機關刊物《文學周刊》,編輯出版《文學研究會叢書》。

1923年1月,主編《小說月報》,倡導寫實主義的「為人生」的文學,提出「血與淚」的文學主張。抗戰爆發後,參與發起了「上海文化界救亡協會」,創辦《救亡日報》。抗戰勝利後,參與發起組織「中國民主促進會」,

創辦《民主周刊》,鼓動全國人民為爭取民主、和平而斗爭。1958年10月18日,因飛機失事殉難。鄭振鐸的主要著作有短篇小說集《家庭的故事》、《桂公塘》,散文集《山中雜記》,專著《文學大綱》、《插圖本中文學史》、《中國通俗文學史》、《中國文學論集》、《俄國文學史略》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貓



⑵ 《貓》鄭振鐸怎麼賞析

《貓》這篇文章寫的是貓,作者卻巧妙地借物抒情,曲折地表達了同情、憐愛弱小者的思想感情,本文組織材料的特點是前後連貫、首尾呼應,文章在結構嚴謹,條理清晰。歡樂與酸辛、關切與憤恨、厭惡與內疚,隨著潛移默化地感染著讀者在文學欣賞中思考人生。

文章共寫了四隻貓,即自家喂養的三隻貓和偷吃芙蓉鳥的黑貓。重點寫了第三隻貓,其篇幅佔了三分之一有餘。 第一部分寫了第—只貓的故事。作者運用質朴的文字寫出了第一隻貓的可愛有趣,讓人「感著生命的新鮮與快樂。」同時,也表達了對第—只貓亡失的酸辛的感情。

第二隻貓「更有趣、更活潑」,而這只貓最終亡失了,作者借第二隻貓的失蹤事件,表達了對那種不顧別人利益而自私自利行為的譴責與鞭撻。

對第三隻貓的厭惡,作者寫了這樣幾句話:「大家都不大喜歡它」「連三妹那樣愛貓的,對於它也不加註意」「它在我家仍是一隻若有若無的動物。」最後第三隻貓也死去,相對以前兩只貓的亡失的感情,這只貓的離去,「難過」所表示的痛苦要強烈得多。

作品中虛構的「我」,是三隻貓的主人,他喜歡前兩只貓,厭惡第三隻貓;他就是前兩只貓的悲劇的目擊者,又是第三隻貓的悲劇製造者。這樣,作者可以極自然地利用「我」在文章的地位,借「我」之口,抒發作者的真情實感,揭示作品的主題思想,引起讀者共鳴,收到強烈的藝術效果。

(2)貓鄭振鐸教學反思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貓》創作於1925年11月7日。上個世紀20年代,鄭振鐸深受五四時期從西方傳入的科學、民主、博愛等思想的影響,但在思想上卻非常彷徨,他無法看清水深火熱之中的國家出路在何方。

1925年還處於新文化運動後期,在那個時代這篇散文比較有意義,因為它通過人和貓的故事揭示了普通生活中的人性,包括對待小動物的態度、普遍存在的粗暴武斷、以及良心的掙扎等。

《貓》是鄭振鐸的寫實短篇小說集《家庭的故事》(共16篇)的第一篇,被選為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上冊》課本的第十七篇課文。

清新樸素的文筆和「寫實主義」的創作方法,是鄭振鐸散文創作的一個顯著特色。此文可說是這方面的代表作。文章敘述作者一家養貓的經過,真切表現了作者當時復雜的內心情感,文筆細膩委婉,清新動人。

行文緊扣「貓」這一題目,細針密線,娓娓述著發生在一家人與三隻貓之間的故事。其中以「貓」為敘事明線,勾連全篇,而暗線是作者的主觀感情,三次養貓,三次亡失,作者感情跌宕起伏,一次比一次深摯。

⑶ 鄭振鐸的貓的主旨

主要通過三次養貓並最終失去貓的故事來一步步演繹作家的心路歷程的變化內,實際上折射出的容是作家深邃的人格思想:人應當善待乃至關愛身邊的一切微小生命,同時要學會勇敢的反省自我的過失!揭示了社會弱勢群體遭遇苦難的悲劇根源!
最後「黃鳥事件」和丑貓的死,才終於使「我」和全家真正認識了這只貓。這只丑貓其實是清白的。而人卻是自私的、糊塗的、殘暴的、誤會傷害了那隻可憐的貓,他應該向貓懺悔,應該受到良心的譴責。被賞玩、被利用,最終的命運是走失或者死亡,這就是貓在人類生活中的處境。這只丑貓的死,所以使全家對人與貓的關系有了一種深切的、全新的認識

⑷ 貓鄭振鐸 主要內容

主要內容!
主要是寫了4隻貓,主要詳寫了第三隻貓,表現了對第三隻貓的愧疚之情和對周家姑娘的行為的譴責,對偷貓人的鞭撻的感情!
主要描寫

⑸ 鄭振鐸貓課後的詞語解釋 急!

污(wū)穢(huì):臟而不光滑。

紅(hóng)綾(líng):紅色的絲織品。

慫(sǒng)恿(yǒng):從旁勸說鼓動。

悵(chàng)然(rán):因不如意而感到不痛快。

蜷(quán)伏(fú):彎曲身體卧著。

悲(bēi)楚(chǔ):悲哀痛苦。

懲(chéng)戒(jiè):懲罰以示警戒。

妄(wàng)下(xià)斷(àn)語(yǔ):隨便的下結論。

《貓》是當代作家鄭振鐸於1925年創作的一篇散文。此文通過敘述了一個發生在一家人與三隻貓之間的故事,真切表現了作者復雜的內心情感。

全文以淺顯直白的話語將三隻小貓勾勒得形神俱全,藉助形象的刻畫和故事的推進,寫出了人的恩怨情感,而透過人的感情變化,又極其自然地托出了人生哲思,情深性摯,哲思醒人。

(5)貓鄭振鐸教學反思擴展閱讀:

《貓》創作於1925年11月7日。上個世紀20年代,鄭振鐸深受五四時期從西方傳入的科學、民主、博愛等思想的影響,但在思想上卻非常彷徨,他無法看清水深火熱之中的國家出路在何方。

與其說是作家主動選擇家庭生活作為創作的題材,還不如說是當時反動軍閥段祺瑞執政時期黑暗的政治恐怖籠罩了整個社會的結果。

行文緊扣「貓」這一題目,細針密線,娓娓述著發生在一家人與三隻貓之間的故事。其中以「貓」為敘事明線,勾連全篇,而暗線是作者的主觀感情,三次養貓,三次亡失,作者感情跌宕起伏,一次比一次深摯。

第一次抱養了一隻花白的新生貓,它非常活潑,「常如帶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在廊前的太陽光里滾來滾去」,作者「在太陽光暖暖的照射下,坐在藤椅上看著三妹逗得小貓撲過來撲過去的情景」「心上感著生命的新鮮與快樂」。

作者的敘述描寫自然而形象,毫無雕飾之感,字里行間滲透著作者歡愉、喜悅之情。可有一天,小貓不知為何死去了。作者的心裡也感到一縷縷的酸辛。作者的主觀感情為之一宕,從「歡愉」而變為「酸辛」。

⑹ 鄭振鐸的《貓》的啟示

1、凡事不能以貌取人http://www.ltzw.com/zuowen/person/3001-6000/4119/10584.htm
2、要勤快,有活力,煉就本領
3、貪吃懶做沒有好結果http://220.161.192.166:8001/czpd/jxzy/04-05shang/yw/2/07/rj/2/kzzl5.htm
4、惹人喜愛的(貓),不能偏愛、溺愛
http://www.3yw.net/article/3801.html
5、對事物不能主觀妄斷,http://220.161.192.166:8001/czpd/jxzy/04-05shang/yw/2/07/rj/2/kzzl5.htm

⑺ 《貓》(鄭振鐸)的主要內容、中心思想。

此文通過敘述了一個發生在一家人與三隻貓之間的故事,真切表現了作者復雜的內心情感。全文以淺顯直白的話語將三隻小貓勾勒得形神俱全,藉助形象的刻畫和故事的推進,寫出了人的恩怨情感。

作者筆下的三隻小貓,各具特色,生動、形象、逼真,這一切都表明作者對生活觀察是很精細的,感受是很真切的,從而在藝術表現上給人一種健康、真摯、朴實的藝術美感。

作者的主觀感情總共變化了六次:由「歡愉」——「酸辛」——「歡愉」——「悵然」、「憤然」——「暫時平靜」——「悔恨」,互相映襯,一次比一次強烈、深摯。這些感情變化實際上是作者對生活的真切感受,借貓的故事表達出來。

可愛者死去、有能者被劫、不幸者被冤,這正是那不公正的社會的寫照。

(7)貓鄭振鐸教學反思擴展閱讀:

《貓》是鄭振鐸1925年在上海寫的家庭生活小記。文章講述作者一家前後三次養貓的經過,真切表現了作者跌宕起伏的復雜情感。文中最感人的地方,是寫作者第三次養貓的事。這只貓是被拾來養的,與前兩只貓相比,一點也不可愛,家人也沒有多少理它。

有一次妻養芙蓉鳥被外來的一隻黑貓盜吃,但作者誤以為是這只家貓所為於是不分清紅皂白,用棒追打這只可憐的貓,以致後來忽死在鄰家的屋脊上。作者後來明白真相,心靈受到極大的震動。像這類家庭生活小記,鄭振鐸寫得那樣情深性摯,哲思醒人,確實值得人們再三玩味。

⑻ 《貓》(鄭振鐸)的主要內容、中心思想。

本文是—篇寓意深刻、感情真摯的散文。文章運用樸素的文字,生動傳神地回記敘了三隻貓的故事。
作者運用質朴的文字寫出了第一隻貓的可愛有趣,讓人「感著生命的新鮮與快樂。」同口寸,也表達了對第—只貓亡失的酸辛的感情。
「周家的丫頭」代表著事不關己、漠不關心的一類人,「不知名的奪去小貓的人」代表著不顧別人,自私自利的—類人。作答者借第二隻貓的失蹤事件,表達了對那種不顧別人利益而自私自利行為的譴責與鞭撻。
作品中虛構的「我」,是三隻貓的主人,他喜歡前兩只貓,厭惡第三隻貓;他就是前兩只貓的悲劇的目擊者,又是第三隻貓的悲劇製造者。

⑼ 貓 鄭振鐸 問題!!!!

1.
幾個地方寫到:
a.
之前說過貓會吃鳥;
b.
鳥被襲擊後,作者的妻子順口說了句內:「不是這貓咬死的還有誰容?它常常對鳥籠望著,我早就叫張嬸要小心了。張嬸!你為什麼不小心?」張嬸沉默沒有說話。原文便說:於是貓的罪狀證實了。
c.
作者找到貓的時候,它正好在吃著東西。
d.毛在家中的地位地,大家都不喜歡它。
於是被斷定是它做的了。
2.
原文:我心裡十分的難過,真的,我的良心受傷了,我沒有判斷明白,便妄下斷語,冤苦了一隻不能說話辯訴的動物。想到它的無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針,刺我的良心的針!
我很想補救我的過失,但它是不能說話的,我將怎樣的對它表白我的誤解呢?
3.
比以前的兩只貓的亡失,更難過得多。作者永無改正他過失的機會。另外在一文章開關,作者已描述:我家養了好幾次貓,結局總是失蹤或死亡。對於養貓都是以悲劇結局,而且第三隻貓完完全全由於作者的武斷造成。

⑽ 鄭振鐸的《貓》,給人什麼啟示

老舍先生:

老舍原名舒慶春(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字舍予,筆名老舍,滿族正紅旗人,本名舒慶春,生於北京,中國現代小說家、著名作家,傑出的語言大師、人民藝術家,新中國第一位獲得「人民藝術家」稱號的作家。

著有長篇小說《小坡的生日》、《貓城記》、《牛天賜傳》、《駱駝祥子》等,短篇小說《趕集》等。老舍的文學語言通俗簡易,朴實無華,幽默詼諧,具有較強的北京韻味。

閱讀全文

與貓鄭振鐸教學反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