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實用綜合教程第二版第三冊unit6電子教案誰有隻有課後題的答案也行
教學內容:
第六單元第1課。
教學目標:
科學探究目標:
1.能夠在合作中設計驗證晝夜成因的模擬實驗方案。
2.能積極尋找證據支持自己的觀點。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敢於對別人的結論提出質疑。
2.認識到科學發展是漫長的,很多事物的運動規律需要從更廣泛的范圍進行研究,才能真正弄清楚事物的本質。
科學知識目標:
1.能說出地球在不停地轉動,自轉一周為一天,需24小時。
2.能概述古人對晝夜成因的猜想與哥白尼的貢獻。
背景資料:
地球自轉是一種繞軸旋轉運動,在北極上空觀察呈反時針方向,南極上空觀察則呈順時針方向,習慣上稱為自西向東旋轉。自轉周期為一日,因參考點不同而有恆星日(以恆星為參考點所度量的地球自轉周期)、太陽日(以太陽為參考點所度量的地球自轉周期)和太陰日(以月球為參考點所度量的地球自轉周期)之別,時間分別為23時56分、24時和24時50分。自轉角速度為每小時15度,線速度則因緯度和海拔不同而異。
地球自轉決定了地球上晝夜更替,並使地表一些自然地理過程具有晝夜節奏,還使運動物體如氣團、洋流和流水發生偏轉。地球自轉造成同一時刻地球的不同經線上具有不同的地方時間,還使潮汐轉變為與自轉方向相反的潮汐。
好奇點:
模擬晝夜的形成可能是學生的好奇點。
課時安排:
2課時,兩個活動各用1課時。
活動1 開個學術討論會
活動目標:
1.能承認地球在不停地自轉,敢於對別人的結論提出質疑。
2.能概述古人對晝夜成因的猜想與哥白尼的貢獻。
3.能說出地球自轉一周為一天,需24小時。
4.意識到科學發展是漫長的過程,很多事物的運動規律需要從更廣泛的范圍進行研究,才能真正弄清楚事物的本質。
活動建議:
1.建議本活動在小組討論基礎上全班共同進行。
2.活動可直接從教材的引入開始。布置學生在小組內用5~6分鍾的時間為討論會做准備。如果學生對地球圍繞太陽轉沒有任何疑問,可請一部分小組為「太陽繞著地球轉」的觀點尋找證據;另一部分小組為「地球圍繞太陽轉」的觀點尋找證據。目的在於引導學生體會古人對晝夜成因的解釋。
3.在學生討論過程中,教師可適時將自己搜集到的資料介紹給學生。讓學生閱讀教材中包括「科學在線」的資料後,幫助學生了解人類科學認識的艱巨過程。並體會哥白尼日心說的巨大貢獻。
4.「科學在線」之後的一段文字可以幫助學生更清楚、更完整地解釋晝夜交替現象的形成。教師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在討論和分析活動中做適當引導。
三年級科學下冊教案
白天與黑夜
教學內容:
② 《誰先迎來黎明》教學設計
執教:舟山市定海小學袁優紅● 教材分析 《誰先迎來黎明》是小學科學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地球的運動」第4課時的內容,本課是在學生認識由於地球的自轉形成晝夜交替現象的基礎上,對地球自轉方向和時區的探究,其中,地球自轉方向是本課的探究重點。教材的內容分成四個部分:1、提出問題:誰先迎來黎明?2、模擬實驗:地球自轉方向不同,迎來「黎明」的時間先後就不相同?3、探究地球自轉的方向?4、認識世界時區圖。第一部分直接讓學生在中國行政地區圖中觀察北京和烏魯木齊的地理位置,明確黎明迎來的時間與各地所處的地理位置有關,開門見山。第二部分用地球儀和手電筒模擬觀察各地迎來黎明的先後順序,學生在實踐中,發現地球自轉方向不同迎來「黎明」的時間會不同,很自然進入「地球自轉方向究竟是怎樣的」 探究。第三部分在地球自轉方向的探究中,通過讓學生建立相對運動概念,根據天體的周日視運動來認識地球的自轉方向。第四部分希望學生能夠關注到地球儀上的經線,並且能夠根據不同地區的經線差來計算兩地的時差。這實際上需要學生綜合運用地球自轉方向及地球自轉周期的知識來解決,是有一定難度的。 ● 教學設計教學目標1、知道天體的東升西落是因地球自轉而發生的現象,地球自轉的方向與天體的東升西落相反,即逆時針或自西向東;地球的自轉方向決定了不同地區迎來黎明的時間不同,東邊早西邊晚;不同地區所處的經度差決定了地區之間的時差。2、通過回憶生活經驗和親身體驗,理解相對運動,並用來解釋太陽等天體的視運動;根據天體視運動的方向推導地球自轉的方向。3、初步知道因參照物的不同,對物體的運動需要從多角度去認識,在活動中培養學生認真思考分析的能力和小組合作精神。 教學重、難點:1、重點:探究地球自轉的方向與天體的東升西落相反,即逆時針或自西向東。2、難點:世界時區圖的認識。教學准備:小組准備:地球儀一個、手電筒一隻、世界時區圖一張。 教師准備:世界時區圖一張、轉椅一把、課件。教學過程:一、課件導入1、我們祖國歷史悠久,風景優美,老師搜集了兩個城市的一些照片與大家共同分享。欣賞完後,請說一說是什麼城市?(北京、烏魯木齊)2、你們知道這兩個城市分別在我國的什麼位置嗎?我們可以通過地圖來觀察一下。我們還可以在地球儀上找到這兩個城市的位置。3、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地球在不停的自轉,由此產生了晝夜交替的現象,那這兩個城市,每天迎來黎明的時間先後一樣嗎?哪個城市會先迎來黎明呢? 二、模擬實驗:地球的自轉方向決定了不同地區迎來黎明的時間不同1、因為地球實在是太大了,我們無法看到它的真面目,我們通常可以用做模擬實驗的方法來觀察誰先迎來黎明。 給大家准備了實驗器材——手電筒、地球儀。 模擬實驗記錄單 我們組發現,( 三、理解相對運動,知道地球自轉的方向與天體的東升西落相反1、為了幫助我們研究,我們先來回憶與感受幾個生活中常見的幾種運動現象,看看有什麼規律?(1)乘在向前行駛的汽車上,看到外面的景物是怎樣的運動的?(2)乘在向後倒退的汽車上,看到外面的景物是怎樣運動的?(3)乘坐旋轉木馬,大轉盤,看到外面的景物是怎樣運動的? 科學記錄單二 四、認識世界時區圖1、確定了地球自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現在你們能判斷北京和烏魯木齊誰先迎來黎明,再次讓地球儀自轉起來。2、北京和烏魯木齊迎來黎明的時間相差幾小時呢?也就是說,北京迎來黎明了,烏魯木齊要再過幾小時才能迎來黎明呢?3、這個問題我們請世界時區圖來幫助我們解決。出示世界時區圖。從圖上觀察:北京和烏魯木齊日出的時間相差幾小時?4、介紹世界時區圖:為什麼世界時區圖可以幫助我們算出各個地區迎來黎明的時間相差了多少呢?(它到底是怎樣的一副圖呢?) 五、課堂總結 總結地球運動的幾個特點:運動方向和方式、周期、證明地球自轉的證據。
③ 教科版五年級下科學教案 4 地球的運動 怎樣證明地球在自轉
教學目的:
1、知道擺具有保持擺動方向不變的特點。
2、通過有關「傅科擺」的資料,初步理解「傅科擺」證明了地球在自轉。
3、初步認識晝夜交替現象與地球自轉有關。
4、認識到地球自轉雖然不能直接觀察到,但是能通過實驗證實。
教學重點:認識擺具有保持擺動方向不變的特點。
教學難點:理解傅科擺可以證明地球自轉。
教學准備:單擺一個,支架一個,有關「傅科擺」的視頻資料等。
教學過程:
激情導入 明確目標
我們都生活在地球上,地球是否在運動呢?(生:自轉、公轉)
的確,地球在繞著太陽公轉的過程中也在不停的自轉,隨著航天技術的不斷發展,我們可以通過人造地球衛星等設備觀察到地球在自西向東地自轉。而在古代,人們是無法直接觀察到地球自轉的,那他們是怎樣證明地球在自轉的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證明地球在自轉》。
自主學習 合作交流
(一)認識擺的特點
(1)出示單擺明確起擺要求,並進行前後擺動,問:誰能描述一下現在擺錘的擺動方向?
師:這是一個擺,(板書:擺)它是由一條擺繩和一個擺錘組成的,古人就是通過擺發現地球在自轉的,所以接下來我們就要對擺進行研究。誰願意上來幫助老師將擺錘南北方向擺動起來?(請一名學生起擺)(口述起擺要求)拉緊擺繩,提起擺錘,靠近鐵桿,與鐵桿保持一定的距離,然後自然鬆手。
(2)師:現在我們觀察到擺是南北來回擺的,如果老師將擺的整個裝置轉動90度,擺錘的擺動方向會發生變化嗎?(學生猜測)師:為什麼這么猜?轉動180度呢?轉360度呢?
師:我們還是通過實驗來研究擺的方向在擺架轉動後是否會發生變化。(出示底盤)這是一個可以自由旋轉地圓盤,我們將擺架底座按照南北朝向放到圓盤上,方便我們南北方向起擺。接下來怎樣研究擺的擺動方向在擺架轉動後是否會發生變化呢?(學生設計方案)這個方案不錯,但要順利完成這個實驗可不容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實驗的注意事項。(起擺後緩慢而平穩地轉動底盤,幅度不能太大,盡可能減少外力對擺動方向的影響。在轉動一圈的過程中仔細觀察擺的擺動方向,特別留意擺架在轉動90度,180度,360度這幾個位置時擺的擺動方向。切記,在觀察的過程中千萬不要停下圓盤的轉動,而是要求圓盤始終以一定的速度緩慢而平穩地轉動)(出示注意事項)
教師強調注意點:
①小組內分工明確
②擺架底座南北方向擺放,擺錘南北方向起擺;
③緩慢而平穩地將底盤轉動一圈。
④底盤轉動一圈地過程中,隨時觀察90度,180度,360度擺的擺動方向。
教師演示轉動180度、270度、360度,並出示實驗記錄單,要求實驗完成後及時填寫記錄單。
(3)學生領取材料分組實驗,完成實驗記錄單。
(4)交流實驗結果。通過實驗我們發現擺始終在南北方向來回擺動,那東西方向起擺,轉動一圈後擺動方向會變化嗎?(學生猜測)教師演示東西方向起擺。
(5)教師簡單小結:大家通過實驗發現擺在擺動過程中,擺的擺動方向基本不會隨著擺架的轉動而發生明顯地改變,我們也可以說擺具有保持擺動方向不變的特點。(板書:保持擺動方向不變的特點。)在這里老師要告訴大家我們的這項發現和許多科學家通過實驗證明的結論是一致的。
展示點撥 精講質疑
(二)認識傅科擺可以證明地球在自轉
1、引入:早在一百多年前,法國有一個叫傅科的科學家也在研究擺的性質,在研究中發現了一個驚奇的現象,什麼現象,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2、播放傅科擺的視頻資料。
3、師:接下來,請同學們拿出抽屜里的資料,結合資料思考這三個問題。
傅科擺是一個特殊的擺,和我們的擺相比它特殊在什麼地方?
(生:67米的擺長(20層樓高),27千克的鉛球組成的擺。)
傅科在實驗中發現了什麼現象?
擺在一段時間內沿著順時針方向發生了偏轉
他認為是什麼原因造成這種現象的?
(生:由於地球自轉引起的)
師:傅科擺擺動平面沿著順時針方向轉動是由於地球自轉引起的,反過來說傅科擺的這種變化就有力的證明了地球在自轉。(板書:傅科擺)
4、介紹北京天文館內的傅科擺。
師:我國北京天文館內也有一個傅科擺,讓我們通過視頻來認識它。
5、教師小結:
通過視頻我們發現傅科擺轉動一周所需要的時間與當地的緯度有關。在北京緯度為40度的地區,傅科擺轉動一周需要37個小時多,緯度越低,傅科擺轉動一周需要的時間越長,如臨安的緯度約是北緯30度,所以在臨安當地傅科擺的擺動平面轉動一周需要的時間約是51個小時多。
拓展延伸 鞏固提高
(三)尋找其它證據證明地球在自轉
(1)過渡:同學們,通過學習我們知道了傅科擺是可以證明地球在自轉,除此之個,你知道生活中還有哪些現象也可以證明地球在自轉呢?
水的旋窩,河床的沖擊、晝夜交替、炮彈運動方向的偏離、探井測量法等等
(2)交流資料,拓展認識。
(3)交流晝夜交替現象產生的原因。
(生:地球本身不發光,也不透光,太陽照射到的一面是白天,照射不到的一面是黑夜,由於地自不停地西向東自轉,就形成了晝夜交替。)
一、填空:
1. 古希臘天文學家托勒密關於地球和地球的運動,他提出了 ( )理論。他認為,( )處於宇宙中心,而且靜止不動;所有的日月星辰都繞著( ) 旋轉;
2、波蘭天文學家 ( ),提出了( ),並在臨終前出版了他的不朽名著《 》。他認為 ( )處於宇宙中心,而且是靜止不動的。
3、法國有一位叫( )的物理學家,根據他在日常生活中的發現,用實驗證實了地球在自轉。
4、地球轉動時,地軸始終傾斜著指向( )。A、頭頂正上方 B、北極星 C、北斗星
簡答題:
1、用學過的知識解釋,我們在地球上看到太陽東升西落,這一現象說明了什麼?
2、對於北極星的「不動」,你是怎樣解釋的?
總結反思 教學延伸
其實在我們生活中還有一些其他的現象也能證明地球在自轉,只要你能仔細觀察,讓我們像傅科這樣做個有心的學習者。
④ 幼兒園大班文學教案地球圓圓,錢萬成 地球園園,愛轉圈圈 地球自轉,一圈是一天 圍著太陽轉,一圈是
活動目標: 1、知道地球對人類和動植物的重要性。 2、了解地球的災難及簡單的原因。 3、願意為保護地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活動准備: 1、幼兒在活動前收集過關於地球災難的故事、圖片等資料並初步了解原因。 2、關於地球災難的圖片若干。 3、將各種資料和圖片製成展板。 4、地球儀一個。 活動過程: 1、出示地球儀,引起幼兒興趣。 「小朋友看,你知道這是什麼嗎?」 (地球儀)「小朋友知道我們生活在哪個星球上嗎?」 (地球上)「我們生活的地球就像這個地球儀一樣是圓圓的,除了我們人類,地球上還有什麼?」 (動物,植物)教師小結:地球上不僅生活著我們人類,還有各種動物,植物也生活在美麗的地球上。 2、通過觀察圖片,讓幼兒交流、了解地球的災難。 (1)「人類,動物、植物都快樂地生活在地球上,但是地球上有許多災難會給我們的生命帶來傷害和威脅,我們一起來看看有那些災難。 」 教師出示海嘯、地震、雪災、乾旱等圖片,讓幼兒觀察。 「海嘯、地震、雪災、乾旱這些災難是自然災難,是我們人類無法避免的。但是有些災難是我們人類自己造成的,我們一起來看看,想想如何來避免災難的發生。 」 (2)教師出示水土流失、水污染、空氣污染、冰川融化等圖片,讓幼兒觀察。 「這里的森林怎麼了?動物會怎麼樣?」 「為什麼會這樣?」 (因為人類亂伐樹木)「這里的河流怎麼了?水裡的魚會怎麼樣? 「看看圖上的天空是什麼顏色的、為什麼會這樣?「幼兒討論、交流。 (3)「森林沒有了,水變黑了,空氣被污染了,人類會怎麼樣,動物會怎麼樣?」 (會生病、生命受到威脅)教師小結:由於人類不注意保護地球,亂伐樹木、亂扔垃圾、排放廢氣、污水,造成森林變小,水土流失,水域和空氣被污染;人類和動植物的生存也受到了威脅。 4、教師和幼兒共同討論如何保護地球。 「地球是我們共同的家,為了讓人類、動物、植物有一個美麗的家園,我們該怎樣保護我們的地球呢?我們可以做些什麼呢?」 幼兒自由討論。 如:不亂扔垃圾,不往河裡排污水,不向天空排廢氣,節約用水,多植樹,把垃圾分類處理等。 「怎麼讓大家都了解地球的災難,都去保護地球呢?」 教師出示圖片、資料,引導幼兒製成展板。 「我們可以把這些圖片製成展板讓大家都來參觀,讓大家知道保護地球是每個人的責任,讓大家都來保護地球。 」 5、體驗活動:給垃圾分類。 「小朋友看這里有許多垃圾,但這些垃圾並不都是沒用的,有的還可以回收再利用。如廢紙可以搗成紙漿後做再生紙,碎玻璃可以加工後再做成玻璃瓶、玻璃杯。回收垃圾不僅可以減少環境污染,還可以保護資源,是保護地球的一種很好的方法。現在請小朋友給垃圾分類吧! 」 教師出示兩個垃圾桶,讓幼兒分類。 「幼兒園里每天都會有各種各樣的垃圾,我們帶著垃圾桶去回收垃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