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箜篌 豎琴 價格
豎箜篌(雁柱式)20000到80000不等,價格偏高,最好按照實際用途來選購。可以到北京或者沈陽或者揚州購買。 一把好的豎琴大概要3萬多美元,比較普通的要55000元,中的要9000元,小的幾千就能買到。
(1)箜篌教學視頻擴展閱讀:
一、豎琴的保養
1、避免日曬雨淋,或高溫差變化及撞擊。
2、琴身(木質部分)可用擦琴油,及細致干布塗擦琴身,即可常保光亮潔凈。
3、琴弦(尼龍弦部分)是屬於消耗性材料,若於不當使用或環境下,較易斷弦,故應多預留一組備弦。
二、箜篌與豎琴的區別
首先,現代箜篌屬於世界豎琴的行列。這是她們的共同之處。
其次,外形上,現代箜篌是雙排弦(每排36根),豎琴是單排弦;現代箜篌有琴碼(參考古箏的琴碼),而豎琴沒有;現代箜篌的共鳴箱是梨形(參考琵琶的共鳴箱),而豎琴是三角形;現代箜篌在琴柱上有鳳回首,這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代表符號。
第三,現代箜篌在演奏技法上很大程度地借鑒了豎琴的演奏手法。
箜篌,音箱設在向上彎曲的曲木上。音域寬廣、音色柔美清澈,表現力強。現常用於獨奏、重奏和為歌舞伴奏。
豎琴,主要有一垂直的前柱、一斜立的長條形音箱和位於上方的彎曲的琴頸,形成一三角形琴架,琴弦自上而下與前柱平行地綳於琴頸與音箱上,琴身是木製結構。
B. 求高手下載這個視頻之後上傳知道或者網盤 要做課件用,不會下載視頻QAQ
風華國樂織夢行雲箜篌演奏(原畫)_320x240_2.00M_mpeg4.mp4
視頻已下載
見附件
搞^定請及時採納,
點擊我的回答內容右側的:採納答案
若還有問題請「繼續追問」
C. 女兒想學箜篌這門樂器,將來考大學用,請懂行的告知哪裡有比較好的老師,資料盡可能詳細些,謝謝!
其實您女兒的愛好和選擇是很好的,中國古代它叫箜篌,現代西洋樂器他就叫豎琴。如果考上音樂學院管弦系的豎琴專業,很有發展,因為學這個專業的人現在很稀缺。應該去北京的院校找專業老師系統正規的學習。
D. 箜篌是什麼樂器
箜篌是中國古代傳統彈弦樂器又稱撥弦樂器。最初稱「坎侯」或「空侯」,在古代除宮廷雅樂使用外,在民間也廣泛流傳,在古代有卧箜篌、豎箜篌、鳳首箜篌三種形制。從十四世紀後期不再流行,以致慢慢消失,只能在以前的壁畫和浮雕上看到一些箜篌的圖樣。
從古代大量演奏圖像中所繪的豎箜篌和日本奈良正倉院保存的我國唐代漆箜篌和螺箜篌殘件看,它的音箱設在向上彎曲的曲木上。鳳首箜篌形制似與豎箜篌相近,又常以鳳首為裝飾而得名,其音箱設在下方橫木的部位,向上的曲木則設有軫或起軫的作用,用以緊弦。
(4)箜篌教學視頻擴展閱讀:
發展歷程
古代箜篌可粗分為豎箜篌和卧箜篌。其中早期卧箜篌出如今春秋時的楚國,與古琴同一起源,但其長形共鳴箱面板上卻有像琵琶一樣的品位,這是它與琴瑟在形制上的主要差異;使用竹片撥奏或擊奏。
豎箜篌卻是由遠古狩獵者的弓演變而來,是伴隨著人類最早文明的誕生而誕生的最古老的弦鳴樂器,有著五千年以上的歷史。豎起指頭來恐怕都多過那數:石哨、骨哨、骨笛、塤、陶笛。
至遲西元前1200年,豎箜篌已基本定型(此後兩千幾百年時間都沒有大變化),後來經波斯傳入中亞和印度,秦以前即已在我國新疆一帶流行。鳳凰的文化也是一種世界性的文化,從中國一直到歐洲的廣大區域,鳳凰、金翅鳥、不死鳥,都是她。
當前的轉調箜篌並非古董,其實是20世紀70年代以來由我國樂器改革家結合豎琴和古箏(也有一些是琵琶和古琴的東西)並再創新的新生樂器。
其演奏技法以多種民族彈撥樂器的演奏技巧為主,並借鑒了豎琴的彈奏手法:採取坐姿,將共鳴箱置於胸前,左右手分別彈奏兩側琴弦,由於左右同音雙排弦,等於是兩架豎琴,在演奏快速旋律和泛音上,相當方便;還可以左右手同時奏出旋律與伴奏而不相互妨礙,和聲擁有豐富色彩。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箜篌
E. 哪兒可以學習鳳首箜篌培養一個箜篌人得需要多少資金啊
鳳首箜篌是古箜篌的性質,現代箜篌沒有鳳首箜篌。古箜篌已經失傳,現在的回箜篌現在屬於起答步初創階段,全國彈箜篌的人非常少,專業的箜篌人士幾乎屈指可數,現在彈箜篌的人士大多數是由豎琴或者古箏改的箜篌專業,目前中央音樂學院、中國音樂學院、沈陽音樂學院開設有箜篌專業,可以從中找到在專業學習箜篌的學生當你的老師,比如王雪、高小棠等,學費在150-200元我估計,如果沒有音樂基礎,學習的時間會比較長一些。箜篌的售價從1萬多十來萬都有,現在箜篌基本上分為南派和北派,北派以沈陽音樂學院趙廣運的弘韻箜篌為首,南派以蘇州虎丘為主,個人更傾向北派。如果想走箜篌這條路,保守估計需要3-5年時間,費用10萬打底。
F. 35歲想學箜篌然後教學晚嗎
好好學門技術,正確用技術實現人生夢想。如果傾向於學技術,也是不錯的,畢竟現在技術工人工資最高,學技術可以學廚師,現在川菜挺熱門的。
G. 求箜篌的樂曲,最好是音頻,視頻也可
可以看一下這個,孔雀回東南飛答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Y2Mzc4MDE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