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東北秧歌轉手帕的技巧
手握住手絹中心的鐵圈的一部分,轉的時候手腕向上一挑,再團手,花就出來啦。專而且穩中有浪屬、浪中帶穩、剛柔結合,不能扭扭捏捏...與重心的移動,是掌握東北秧歌動律風格的最好方 法...最能體現東北秧歌特點的是前踢步、後踢步和手絹花。
『貳』 怎麼能跳好東北秧歌舞
多聽聽音樂,看些跳的比較好的,再多跳跳
有時剛剛接觸一種新舞蹈是這樣的
時間一長,可能忽然間就有感覺了!
『叄』 誰知道哪有東北秧歌舞蹈視頻教學啊 很想學啊~
左腳向右前方45度邁出,右腳向左前方45度邁出,邁在左腳前側,此時雙腳交叉,有一定距離,然後左腳撤回,回到原位置,右腳在撤回,然後左腳在邁出,重復上面的動作!很簡單的,不用看視頻
『肆』 女子雙人東北秧歌舞蹈視頻有那些
建議你在土豆視頻優酷視頻或者網路視頻檢索一下,會有很多作者上傳遇到分解慢動作。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伍』 請提供一些好的東北秧歌舞蹈作品
《大姑娘美》《秧歌情》《春妞》 《泰山景》、《小游西湖》《鵓鴣》、《逗蛐蛐》回、《五匹馬答》、《茉莉花》、《小紅梅》《海青歌》、《萬年歡》、《得勝令》
東北秧歌
東北秧歌是中國北方地區漢族勞動人民長期創造積累的藝術財富,它起源於插秧耕田的勞動生活,又和古代祭祀農神祈求豐收,祈福禳災時所唱的頌歌、禳歌有關,並在發展過程中不斷吸收農歌、菱歌、民間武術、雜技以及戲曲的技藝與形式,從而由一般的演唱秧歌發展到今天廣大群眾喜聞樂見的一種漢族民間歌舞。
『陸』 舞蹈,東北秧歌的手絹花中怎樣練習雙片花
其實很簡單,就是像你們老師說的一樣,你會做外片花和里片花,那你的外片花走的路線就是你里片花的路線啊,那一個走出去一個走回來,連在一起不就是雙片花了嘛
『柒』 請問我想學熊老師的東北秧歌舞小看戲,哪裡有背面演示及分解動作
你要想學熊老師的東北秧歌舞小看戲,你看可以在網路搜索一下有沒有背面演示及分解動作。
『捌』 簡述東北秧歌的風格和動作特點
1、東北秧歌的風格:
東北秧歌形式詼諧,風格獨特,廣袤的黑土地賦予它純朴而豪放的靈性和風情,融潑辣、幽默、文靜、穩重於一體,將東北人民熱情質朴、剛柔並濟的性格特徵揮灑的淋漓盡致。
2、東北秧歌的風格:
東北秧歌在風格上既有火爆、潑辣的特點,又有穩靜、幽默的特點。動作既哏又俏,既穩又浪(浪,即歡快俊俏之意),而且穩中有浪,浪中有穩,剛柔結合,不能扭扭捏捏纏綿無力。
東北秧歌音樂的傳統樂曲十分豐富。其美學原則可用三個字加以概括,即『順」、「活」、「韻」。「順」意為通順。旋律的各種變化,樂曲的連接,調性、調式的變換都要「順」。「活」即要具有高度的即興演奏的能力,使音樂靈活多變。「韻」即韻律感及風格味道。
當地的民間樂隊一般有高音嗩吶2人及打擊樂器若幹人組成。嗩吶以七寸五(指嗩吶桿長)簡音為a』的高音嗩吶最常用。
(8)東北秧歌舞教學視頻擴展閱讀:
東北秧歌的歷史由來:
東北秧歌是東北人民十分喜愛的一種民間歌舞形式。
楊賓於康熙三十年(公元1691年)在寧古塔(今黑龍江省寧安縣)寫的《柳邊紀略》中,對當地人民的秧歌活動有過記載:「上元夜,好事者輒扮秧歌。」
東北秧歌分地蹦子和高蹺兩類。地蹦子又稱地秧歌,流傳面較廣;高蹺盛行於遼南,特別是營口(大石橋)、海城和蓋縣一帶。說的是某地有某水田農民插秧時唱田歌,叫秧歌。
秧歌起源於擂秧耕田的勞動生活,也和古代祭祀農神祈求豐收,析福攘災時所唱的頌欣、鑲歌有關,並在發展過程中不斷吸收農歌、英歌、民間武術、雜技以及戲曲的技藝與形式,從而由一般的演唱秧歌發展成為民間歌舞。至清代,秧歌已在全國各地廣泛流傳。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東北秧歌
『玖』 秧歌十字步具體怎麼扭 ,,,
簡單來說,在兩腳中間畫一個十字。
1、左腳站在右上格
2、右腳站在左上格
3、左腳站在左下內格容
4、右腳站在右下格
然後往復循環,手臂向相反方向擺動即可。
秧歌是具有代表性的一種民間舞蹈形式。主要流行於我國北方地區。但因流傳地區不同,又有陝北秧歌、晉北秧歌、東北秧歌、河南秧歌、河北秧歌、山東膠州秧歌和鼓子秧歌等。這種秧歌各有不同的風格和特點。一般是舞者扮成各種人物,手持扇子、手帕或綵綢等起舞。
在表演形式上,開始和結束為大場,中間穿插小場。大場為變換隊形的集體舞,小場是兩三人表演的帶有簡單情節的舞蹈或歌舞、小戲,有的地區將高蹺、旱船、竹馬燈、花鼓等歌舞形式俗稱秧歌"(見《辭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