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急求i《管理學基礎與應用》教案
《管理學基礎》電子教案
經 濟 教 研 室
何曉玲
第一章 管理與管理學
第二章 管理理論的形成和發展
第三章 計劃與決策
第四章 目標管理
第五章 預測
第一章 管理與管理學
教學目標:通過本章的學習,便學生了解管理的含義,了解管理與外部環境的關系,掌握管理的性質和管理的基本職能。
教學重點:管理學的性質和研究對象,管理的職能與作用,組織外部環境的特徵與構成,研究對象與方法。
第一節 管理的概念及性質
一、管理及其起源
(一)、概念:是管理者為有效的達到組織的目標,對組織資源和組織活動有意識有組織不斷地進行的協調活動。
(二)、起源:人類文明初期,協作勞動
雖無管理理論,但有管理思想
二、管理的性質
1、 管理的二重性
2、 管理的科學性
3、 管理的藝術性
三、管理與外邊環境的關系
(一)、外部環境的特徵
(二)、組織外部環境的構成
(三)、組織與外部環境的關系
1、 社會環境對組織的作用
2、 組織對環境的適應
第二節 管理的職能及作用
一、管理職能
(一)、計劃
(二)、決策
(三)、組織
(四)、人事
(五)、領導
(六)、鼓勵
(七)、控制
(八)、協調
二、管理的作用
1、 管理可以維持組織的存在
2、 管理可以提高組織的效率
第三節 管理學的研究對象及方法
一、管理學的研究對象
是研究管理活動過程及其規律的科學,是管理實踐活動的科學總結。
二、管理學的研究方法
1、 觀察總結的方法
2、 比較研究的方法
3、 歷史研究的方法、
4、 案例分析法
5、 實驗研究的方法
復習與思考
1、 管理具有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
2、 管理的八項具體職能之間存在的相互關系
第二章 管理理論的形成和發展
教學目標:通過本章的學習便學生了解古典管理理論的主要內容,了解現代管理理論的主要論點,掌握行為科學理論和現代管理理論的主要內容。
教學重點:幾種管理理論的內容,現代管理理論的新發展。
第四節 管理理論的萌芽
一、中國早期的管理思想]
1、順道 2、重人 3、人和 4、守信 5、對策 6、法治
二、西方朝氣的管理思想
第五節 古典管理理論
一、泰羅科學的管理理論
(一)、科學管理之父-泰羅
(二)、科學管理理論的知道思想
(1)、中心問題是提高勞動生產率
(2)、實現最高工作效率的手段,是用科學管理代替傳統的管理
(三)、科學管理的主要內容
1、 秩序科學的作業方法
2、 科學地選擇和培訓工人
3、 實行有差別的計件工作制
4、 將計劃職能和執行職能分開
5、 實行職能工長制
6、 在管理上實行例外原則
二、法約爾的一般管理理論
經常管理理論之父
①、企業的經營有六項不同的職能
②、管理處於核心地位
③、重視管理原則的系統化
三、韋伯的行政組織理論
組織理論之父
特點:①、明確分工
②、自上而下的等級系統
③、人員的使用
④、職業管理人員
⑤、遵守規則和紀律
⑥組織中人與人之間的關系
四、古典管理理論的系統化
英國、林德爾、厄威克
美國、盧瑟、古利克
《管理的要素》《管理備要》
主要成就:組織原則的系統化
《管理科學論文集》
主要成就:提出「POSDCRB」管理七職能論。
第六節 行為科學理論
一、梅噢及霍桑實驗
梅噢《工業文明的人類問題》
《工業文明的社會問題》
霍桑實驗四個階段:
1、 工廠照明試驗:照明度與生產率無直接關系
2、 繼電器裝配試驗
3、 談話研究
4、 觀察試驗
二、人際關系學說
1、 職工是「社會人「
2、 滿足工人的社會慾望,提高工人的士氣,提高生產效率關鍵
3、 企業存在「非正式組織「
三、行為科學理論
(一)、個體行為理論
(二)、團體行為理論
(三)、組織行為理論
第七節 現代管理理論
一、管理過程學派
創始人:亨利、法約爾
特點:把管理學說與管理人員的職能聯系起來
二、經驗學派
代表人物:戴爾
主張:通過分析經驗來研究管理學問題「案例教學「
三、系統管理學派
代表人物:卡期特
認為:組織是一個開放的社會技術系統
四、決策理論學派
代表人物:西蒙
認為:管理就是決策
五、管理科學學派
認為:運用數學符號和公式進行計劃決策和解決管理中的問題,求出最佳方案。
六、 按變理論學派
主張:靈活運用各學派的學說觀點
第八節 管理理論的新發展
一、企業戰略
二、企業文化
企業精神
制度文化
物質文化
三、學習型組織
四、企業再造
復習與思考:1、什麼是霍桑實驗?
2、六大學派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第三章 計劃
教學目的:理解計劃工作的含義,掌握計劃工作的種類,程序、方法特徵.
教學重點:計劃工作的特徵,種類,程序,編制計劃的方法。
第一節 計劃工作的概念及基本特徵
一、計劃工作的概念
根據實際情況權衡需要和可能通過科學預測提出一方法
內容:5W+H :why 為什麼做
what 做什麼
who 誰來做
when 何時做
where 何地做
how 怎樣做
二、計劃工作基本特徵
(一)、目的性
(二)、主導性
(三)、普通性
(四)、效率性
第二節 計劃的種類
三、一、按計劃內容的表現形式分類
宗旨 目標 策略 政策 程序 規則 規劃 預算
二、按企業管理職能分類
生產計劃 財務成本計劃
三、按計劃的內容分類
專項計劃和綜合計劃
四、按計劃所涉及的時間分類
長期計劃 中期計劃 短期計劃
第三節 計劃工作的程序
一、機會分析
二、確定目標
三、制定計劃的前提-環境
四、制定可供選擇的方案
五、評價各種方案
六、選擇方案
七、制定派生計劃
八、用預算形式使計劃數字化
第四節 編制計劃的方法
一、滾動計劃法
二、網路計劃法
三、線性規劃法
復習與思考
1、 計劃工作的含義是什麼?
2、 計劃工作的程序如何?]
第四章 目標管理
教學目標:了解目標管理的產生和了展,掌握企業目標的性質,特點和確定企業目標的原則。
教學重點:目標的性質,確定目標的原則,目標管理的特點,發展,實施過程,應用與評價。
第一節 目標的建立
一、目標的含義
二、目標的特徵
1、 目標是組織經驗思想的集中體現
2、 目標具有多重性
3、 目標具有層次性
4、 目標具有變動性
三、確定目標的原則
1、現實性 2、關鍵性 3、定量化 4、協調性 5、權變
第二節 目標管理的產生和發展
一、目標管理的含義
1、 定義:一種通過科學地制定名譽吧,實施目標依據目標進行考核評價來實施組織管理 任務的過程
2、 特點:1、運用系統化的思想
2、調自我管理的制度
3、實行「能力至上」
二、目標管理的產生
德魯克《管理實踐》
三、目標管理的發展
1、 企業目標通級確定,個人目標要能激發工作積極性。
2、 通過參與到激發工作積極性
3、 業績評價的自我參與
4、 短期目標與長期目標相結合
5、 是全面系統的管理方法
第三節 目標管理的應用
一、目標管理的實施過程
(一)、目標建立 企業目標制定分解過程
1、 略高於當前生產經營能力
2、 質與量有機結合
3、 期限適中
4、 數量適中
(二)、目標分解:總目標分解成各部門目標、個人目標
1、 邏輯要嚴密
2、 突出重點
3、 職工參與變「要我做」邊成「我要做」
4、 審批嚴格
(三)、目標控制 自我控制 領導控制相結合
1、 領導的充分信任 完善的自檢制度相結合
2、 建立控制中心
3、 保證反饋渠道的暢通
4、 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
(四)、目標評定: 自我評定 群眾評定 領導審議
1、 自我評定
2、 全面公正
3、 與人事管理相結合
4、 及時反饋信息
二、目標管理理論的應用及作用
(一)、應用 日本
1、 范圍廣
2、 以企業系統管理的形式加以應用
3、 財務領域應用廣泛
(二)、作用
優點:1、提高管理的效率
2、有助於企業組織機構的改革
3、激勵職工完成企業目標
4、減少無效勞動
局限性:1、目標制定為困難
2、職工與費時,費力
4、 考核獎懲,難以完全一 政
5、 職工尋質差異,影響管理方法的實施
復習與思考
1、 目標管理具有哪些特點
2、 進行目標成果考核時,如何避免人為因素的影響?
板書設計
第五章 預測
教學目標:了解預測的含義及預測的基本步驟,掌握預測的程序,了解簡單的預測方法
教學重點:預測的作用,類型,方法,時間模型,回歸分析法。
第一節 預測的含義及其類型
一、預測的含義和作用
(一)、含義
(二)、作用
1、 提高決策准確性
2、 制定科學的營銷策略
3、 制定科學的技術創新策略
4、 提高應變能力
二、類型
(一)、范圍 宏觀經濟預測
微觀經濟預測
(二)、內容 市場預測
技術預測
經營績效預測
經濟形勢預測
(三)、性質 定性預測
定量預測
(四)、時間 短期預測
中期預測
長期預測
第二節 預測的程序與方法
一、預測的程序
確定預測目標→查詢收集整理資料→選擇預測方法→進行預測→評價預測結束→提交預測報告
二、預測的方法
(一)、定性預測法
1、 頭腦岡暴法
2、 特爾菲法
3、 銷售人員判斷預測法
4、 管理人員判斷預測法
5、 群眾評價法
(二)、定量預測法
1、時間序列法 (1)、簡單平均法
(2)、移動平均法
(3)、指數平滑法
2、回歸分析法
3、計量經濟學模型
4、投入產出法
5、替代效應模型
三、選擇預測方法應注意的問題
1、 適應范圍
2、 經濟性
3、 收集資料的難易程度
4、 對准確的要求
2. 袁竹 現代企業管理教案
1
第一章
現代企業
第一節
現代企業及其特徵
現代經濟社會中,
人們所需要的各種產品和服務都是由企業提供的,
企業作
為現代經濟社會的經濟細胞和國民經濟的基本單位,
在提高人們生活水平和社會
經濟發展中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
一、企業的形成與發展過程
企業是一個歷史概念,它是社會生產力發展到一定水平時才產生的,是商
品生產與商品交換的產物。企業的發展大致經歷了以下三個時期:
(一)手工業生產時期:主要是指從封建社會的家庭手工業到資本主義初
期的工場手工業時期。
(二)工廠生產時期:
19
世紀三四十年代,西方各國相繼進入了工業革命
時期,工場手工業逐步發展到建立起了工廠制度。
(三)企業生產時期:
19
世紀末到
20
世紀初期,從工廠生產時期過度到
成熟的企業生產時期,是企業作為社會的一個基本經濟單位的最後確立和形成。
二、企業的一般概念與特徵
(一)企業的一般概念:
所謂企業就是指從事生產、流通和服務等經濟活動的,為滿足社會需要並
獲得利潤,進行自主經營、自負盈虧,實行獨立核算的經濟組織。
(二)企業的基本特徵:
1
、企業是一個經濟組織。
2
、企業是自主經營和自負盈虧的經濟組織。
3
、企業是一個法人。
三、現代企業的基本內涵
現代企業作為企業的先進組織形式,是在社會生產力的進一步發展、企業
的技術裝備不斷現代化的條件下產生和發展起來的,它是相對於傳統企業而言
的。
(一)所有者與經營者相分離
(二)擁有現代技術
(三)擁有現代化的管理
四、企業的類型
(一)按照生產資料的所有制性質分類:
1
、國有企業
2
、集體所有制企業
2
3
、私營企業
4
、混合所有制企業
(二)按照企業所屬經濟部門分類:
1
、工業企業
2
、農業企業
3
、商業企業
4
、建築安裝企業
5
、交通運輸企業
6
、金融企業
7
、郵電企業
8
、服務性企業
(三)按照生產力各要素所屬部門分類:
1
、勞動密集型企業
2
、技術密集型企業
3
、知識密集型企業
(四)根據企業社會化的組織形式分類:
1
、單廠企業
2
、多長企業
3
、企業集團
4
、公司:無限責任公司、有限責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
(五)根據法律形式分類:
1
、
自然人企業:
是指具有民事權利能力地和民事行為能力的公民依法投資
建立的企業。
2
、法人企業:是指具有法人資格的企業。
五、現代企業的職能
(一)為社會創造財富和實現企業增值
(二)承擔和履行必要的社會責任
(三)推動社會技術進步
(四)滿足了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需要
六、現代企業系統的構成與特徵
(一)現代企業系統的基本構成要素:
1
、人,即勞動者。
2
、物,即物質資料。
2
、財,即資金。
3
4
、
信息,
是指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所需的各類指標、
數據、
報表、
圖紙、
情報、規章制度、指令等。
(二)現代企業系統的結構
1
、靜態組織結構:
(
1
)水平分系統結構;
(
2
)垂直分系統結構。
1
、動態組織結構:
(
1
)物流;
(
2
)人流;
(
3
)價值流;
(
4
)信息流。
(三)現代企業系統的特徵:
1
、企業系統是一個人——機復合系統;
2
、企業系統是一個動態的開放系統;
3
、企業系統是一個多層次、多目標的系統。
第二節
現代企業制度
一、現代企業制度的基本概念
(一)現代企業制度的基本內容
1
、完善的企業法人制度
2
、嚴格的有限責任制度
3
、科學的組織管理制度
現代企業制度,
是指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
以規范和完善的法人制度為主
體,
以有限責任制度為核心,
以有限公司為典型形式的產權清晰、
權責明確、
政
企分開、
管理科學的一種新型的企業制度。
可以說,
現代企業制度是由行為准則
各異、各種企業組織形式構成的一個網路,其核心是公司制,即企業法人制度,
其重點表現形式是股份有限公司。
(二)現代企業制度的基本類型
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經歷了三種基本形式:
1
、個人業主制企業:公民個人出資經營,歸個人所有和控制。重要存在於
零售商業、個體農業、
「
自由職業
」
中。
2
、合夥制企業:由兩個或兩個以上出資者共同投資並分享企業所得、共同
監督和管理、
對企業債務共同承擔無限責任。
主要存在於規模較小、
個人信譽具
有明顯重要性的企業。
3
、公司制企業: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出資者集資,依法定的條件和程序而
成立的,具有獨立人格的法人企業。
我國現代公司制企業的基本模式:
1
、
有限責任公司:
又稱為有限公司,
是指由
50
個以下的股東共同出資,
每
個股東以出資額為限對公司行為負有限責任,
公司是以其全部資產對其債務承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