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怎樣練出太極松沉勁
太極松沉勁來方法如下;
一、做動源作時不許端肩膀,也就是做動作時最大限度地使肩膀保持自然站立時的高度放鬆狀態。
二、動作慢,運勁如抽絲,雖動尤靜。慢才能隨時檢查肩膀及手臂的狀態(都不準使勁)。
三、除了動作的特殊要求,一般情況下肘抬起的高度必須低於手腕(以手腕把手臂領起,如同有一根繩把手腕吊起來,肘和肩即下墜,但又跟著向上走)。
四、腰胯的放鬆必須建立在中正安舒的基礎上。上身自然直和正。
五、做動作時,慢慢體會出最佳「松舒點」,比如做到動作的「定式」時,上身動作保持不動,腰胯可往左和往右轉一下,找找哪一個地方腰跨覺得沒使勁,哪個地方腰跨不別扭,哪個地方最自然舒服,找到這個點,以後做動作就直接往這個點上做。
六、膝蓋任何情況下不許綳直,也想著放鬆。
七、手臂長時間不使勁,手臂自然的重量會使得手臂有一種往下掉的重量感,有了這種重量感,就是手臂的松沉感,這種手臂的松沉感就是手臂的松沉勁。
八、松沉勁練出來了,其他勁自然也就出來了。
松沉勁是逐漸練出來的,個人體會是由上往下的練出來,先是練出松肩墜肘,把松肩墜肘保持住,再把腰跨的松沉練出來。
Ⅱ 請問學習楊氏85式太極拳,最好看哪位大師的視頻
我個人認為,傅清泉教的楊式太極拳85式的視頻比較好。下面的視頻是從土豆網找到的。若是要想下載視頻,先簡單注冊用戶,然後下載並安裝土豆網的下載軟體,之後登用戶,在通過點擊視頻頁面上的下載提示而下載視頻,下載之後用土豆網的軟體將其轉化avi格式即可。
傅清泉教的楊式太極拳85式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YgMhb8oeEFw/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8i9KhUthk0U/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QaQVCP0rf0I/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ym1zO-eOHN4/
Ⅲ 哪裡能下載到太極大師汪永泉、黃性賢、魏樹人、林墨根的推手的視頻
找對人了!我特喜歡他們幾個!
我有魏樹人的內功真淑和推手
去在線的六間房找 黃性賢 和林默根 的
汪永泉我沒看見那!交換資料嗎?
Ⅳ 造夢西遊3怎麼改出極品太極八卦(我有ce6.2 造夢大師 小新 等修改 最好有視頻或截圖)快幫我啊
登這個http://www.aipai.com/c16/PzkoJiQqLS1qJWQhIg.html網址,我做的視頻,相信回你能行答的
Ⅳ 哪位大師能給我講解纏絲功怎麼個練法呀 看過好多視頻就是不太理解 啊
五《世傳陳氏太極拳》練習方法分析 陳氏太極拳存在著基礎練法和拳架之別,經過我幾年來的研習,對陳氏太極拳的練法進行了多方面的總結。根據「拳經總論」分析陳氏太極拳成功的幾種途徑,我個人認為陳氏太極拳應該由兩部分組成。即:無極和太極。「每見數年純功不能運化者」,就是不知到什麼是無極狀態,也不知道怎樣的練習才能進入到無極狀態。 根據我個人的體會,我們進一步地論證陳氏太極拳入門方法。根據拳經總論:「純陰無陽是軟手,純陽無陰是硬手。一陰九陽跟頭棍,二陰八陽是散手。三陰七陽猶覺硬,四陰六陽顯好手。惟有五陰並五陽,陰陽無偏稱妙手。妙手一著一太極,空空跡化歸烏有。」找到了我們學練陳氏太極拳沒有進步的理由。我們學陳氏太極拳的學員,一般只是注重太極拳的功夫和傳統套路,忽略了太極拳的功夫練法,認為只要是練好太極拳的套路,就能成為太極拳的大師。當我看到了真正的太極拳大師(馬國相先生)行太極拳時的身形,就有一種好奇感,很想知道他是怎樣練出來的陳氏太極拳功夫。根據師父教我練拳時所講解的拳理、拳法,我開始研究陳氏太極拳的入門要領。開始時有很多問題出現在我的面前,很長時間也沒有學會一個動作,看到了一些學員練的都很好,而且師父一教新的動作,他們很快就能模仿上,這對我的打擊很大,但是我就是不想放棄這次學陳氏太極拳的機會。後來我根據孩子學習揚琴的方法,練習師父傳我的太極拳拳架,一個動作學不會,我就練習這個動作的一部分,後來我就不練動作了,練習站樁、練氣、練習纏絲勁。 這一次練拳方法的改變,使我學陳氏太極拳的一切都跟著改變了。由開始學太極拳時的看熱鬧,轉變成了悟門道,由於身體一天天地發生變化,我對太極拳的奧秘有了一些個人的理解,在進步中我寫了一些體會文章,這也使我對探索中華遠古文化的思想越陷越深。我理解的這種練太極拳入門方法,即符合陳氏太極拳的慢練原理,也符合《道德經》之中的,要想干好大事,就要先從小事做起,小事做好了大事自然就好了。太極拳的每一個招事對我來說都是大事,我為了練好太極拳的每一個招事,我把這個招事分解成很多動作,找每一個點的運動規律。經過幾年的努力,我有些懂得了陳氏太極拳的循序漸進練習過程。學練陳氏太極拳,對於我們這些半路出家的人來說,身體是很難進入到無極狀態的,所以說不可能談太極拳的高功夫,只能說健身就行。不練陳氏太極拳功夫,練陳氏太極拳又有什麼實際意義呢?十三勢歌訣:「若不向此推求去,枉費功夫貽嘆惜」。為了不讓練拳時間白白地浪費,我在探索中發現了陳氏太極拳的成功練法,就是在陰陽上找平衡,太極拳的功夫是練出來的,而是想出來的。動是「陽」,靜是「陰」,而我們學太極拳的心態,其主要是學套路,和練功夫。以「陽」引「陰」,而拳經總論說:「純陰無陽是軟手,純陽無陰是硬手。」這就是說學太極拳應該是陰陽互補,但是初學者的身體不可能是無極狀態的起點,是很難體會到以氣形拳的練法。我在練拳中發現了身體的軟硬是直接影響學拳質量的主要因素,陳小旺大師寫的陳氏太極拳的五層功夫,是指提高「陰」的練法,所以想要練好太極拳就必須使身體柔軟,達到太極拳的要求,也就是無極狀態。我在與師父探討這一練法時,師父說是應該松身體,當你把身體折磨松軟了,內氣才能貫通,這是一個功夫層次。我聽了師父的教誨,明白了太極拳的五層功夫是:「一陰九陽跟頭棍,二陰八陽是散手。三陰七陽猶覺硬,四陰六陽顯好手。惟有五陰並五陽,陰陽無偏稱妙手。妙手一著一太極,空空跡化歸烏有。」這些是我基礎練習時的體會,在練基礎的同時我又加進了內氣的練習,這樣練起來慢慢地呼吸與丹田的開合就結合上了,身體協調練習的同時,練出了勁起於腳的「足下生根之法」。 在太極拳套路的練習上,我結合《道德經》的說法,懂得了「道」的運行規律,就可以懂得宇宙的規律。我並不聰明,根本就沒有練出來丹田能量的運行,但是我確實是參考了「太陽系」的行星運行規律,練習的陳氏太極拳套路,我一直在想丹田是宇宙之中的太陽,手腳頭是幾棵圍繞太陽運轉的行星,身體的任何一處運動都是在丹田的牽制之下。就這樣的練習使我真正的體會到了,陳氏太極拳的一動全動之理,「動」內在的能量如海水的波濤。「靜」氣下沉到腳底,靜如山嶽的感覺。這就是我在規矩的練太極拳方法中體會到的,所以說:陳氏太極拳的入門方法是很重要的一個環節,誰忽略了這一點,誰的身體都不可能進入到無極生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