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視頻設計 > 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極化趨勢教學反思

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極化趨勢教學反思

發布時間:2020-12-26 00:39:05

Ⅰ 怎樣理解當前世界政治格局多極化趨勢(1500字左右)

(2019·黃石)當今世界,美國是唯一的超級大國,企圖建立單極世回界。俄羅斯繼承蘇聯大答國地位在國際舞台上繼續發揮重要作用。日本提出建立以日美歐為主導的國際新秩序,積極爭取成為政治大國。歐洲說要「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裡」。隨著綜合國力的增強,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這一現象表明世界多極化趨勢發展。
(2018·黃石)有人說:當今的世界格局有進入「碎片化」的徵兆。這主要是指多極化趨勢的出現。
(2017·黃岡)1944年,國際貨幣制度(即布雷頓森林體系)確立,1947年,23國簽訂了關貿總協定,在這些重要的國際性組織中,美國占據了支配地位。隨著世界經濟聯系的日益密切,1995年1月,世界貿易組織取代了美國佔主導地位的關貿總協定。這表明世界多極化趨勢已明顯增強。
(2010·鄂州)世界政治格局多極化的根源在於經濟力量的多極化。

Ⅱ 如何理解世界政治格局多極化趨勢

(2019·黃石)當今世界,美國是唯一的超級大國,企圖建立單極世界。俄羅斯繼承蘇版聯大國地位在國際舞權台上繼續發揮重要作用。日本提出建立以日美歐為主導的國際新秩序,積極爭取成為政治大國。歐洲說要「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裡」。隨著綜合國力的增強,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這一現象表明世界多極化趨勢發展。
(2018·黃石)有人說:當今的世界格局有進入「碎片化」的徵兆。這主要是指多極化趨勢的出現。
(2017·黃岡)1944年,國際貨幣制度(即布雷頓森林體系)確立,1947年,23國簽訂了關貿總協定,在這些重要的國際性組織中,美國占據了支配地位。隨著世界經濟聯系的日益密切,1995年1月,世界貿易組織取代了美國佔主導地位的關貿總協定。這表明世界多極化趨勢已明顯增強。
(2010·鄂州)世界政治格局多極化的根源在於經濟力量的多極化。

Ⅲ 世界政治格局呈現多極化趨勢的根源為什麼

世界政治格局呈現多極化趨勢的根源第一,科技和經濟因素是影響世界格局變內化的決定性因素。其二容,世界經濟的多極化必然推動世界政治的多極化。第三,世界要和平、國家要發展的時代潮流要求建立多極格局。第四,大國關系的深刻調整有利於多極化的發展.第五,經濟決定上層建築,就相當於物質是基礎,離開了基礎一切都白搭.為什麼有第三世界的興起1.二戰後走上社會主義道路或獲得獨立的亞洲國家 2.帝國主義在非洲殖民體系瓦解過程 3.萬隆會議和不結盟運動 4.二十世紀中期,經濟高速發展的亞洲國家和地區

Ⅳ 世界政治格局多極化趨勢開始於什麼時間

「世界多來極化趨勢的出現」,主要自通過世界政治的一些具體變化來說明在兩極格局的大背景下,世界多極化趨勢開始形成並在曲折中向前發展。這些具體變化包括:歐洲開始走向聯合的道路,建立了歐洲共同體;日本在各種因素的作用下迅速成長為世界經濟大國;並謀求國際政治大國地位;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在改革開放後國家綜合實力和國際地位有了很大的提高;不結盟運動使廣大發展中國家團結起來,為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而努力。

「世界多極化趨勢的加強」,主要講述20世紀末以來,隨著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世界政治格局發生的變化。關於蘇東劇變的原因,學術界還有不同的看法和爭論。關於「冷戰」結束後世界政治格局變化的情況,我們認為總的趨勢是朝著多極化的方向發展,但多極化並沒有變為現實。多極化的實現還需要一個漫長、曲折的過程。

Ⅳ 如何理解世界政治格局多極化的趨勢

一、根源:經濟格局的多極化
經濟決定政治,世界多極化趨勢的出現,根源在於世界經濟力量結構多極化發展的趨勢,即經濟發展的區域集團化是世界格局多極化的根源和主要表現.
二、世界多極化趨勢的表現
(一)歐洲一體化
1.原因:①抗衡美蘇的需要;②實現歐洲安全的需要;③經濟發展的需要.
2.歐共體的成立——經濟一體化
(1)進程:①1950年,法國外長舒曼提出西歐國家在一些具體經濟領域內實現聯合的計劃.稱為「舒曼計劃」;②1951年,法、意、荷、比、盧、聯邦德國簽訂《巴黎條約》,決定建立歐洲煤鋼共同體(這個共同體促進了成員國的工業發展;促使法德這兩個政治宿敵開始走向和解;標志著歐洲經濟一體化的開始;③1957年,西歐6國在羅馬簽署《歐洲經濟共同體條約》和《歐洲原子能共同體條約》,統稱《羅馬條約》,1958年歐洲經濟共同體和歐洲原子能共同體正式成立;④正式成立:1967年,這三個共同體合並,統稱為歐洲共同體
(2)主要目標:爭取在成員國之間逐步實現商品、人員、勞務和資本的自由交流,進一步促進經濟發展.
(3)擴大:1973-1986年間歷經三次擴大,英國、愛爾蘭、丹麥、希臘、西班牙和葡萄牙先後加入.
(4)發展的趨勢(特點):①從單一經濟領域向多種經濟領域擴展;②成員國不斷增加,規模不斷擴大;③從經濟一體化向政治一體化方向發展(原因:經濟實力增強,要求政治上更好地維護成員國的利益;美蘇加緊在歐洲的爭奪,西歐各國要求更有效地維護自身安全.)
(5)影響:①促進了西歐各國經濟的發展,形成了區域經濟集團,沖擊了美國資本主義世界霸主地位;②增強了同美蘇抗衡的實力,使世界政治力量對比發生變化,促進了世界多極化的發展.
3.向政治一體化方向發展,努力做到在國際舞台上「用一個聲音說話」,實行共同的外交政策,不再惟美國馬首是瞻.
(二)日本的崛起
1.原因:①推行社會改革改革,消除生產關系中的封建落後因素,為經濟的恢復和發展奠定了基礎;②美國的大力扶植;③朝鮮、越南戰爭的「特需」訂貨;④制定合乎國情的經濟發展戰略;⑤政府高度重視科技和教育;⑥政府加強投資設備和引進先進技術等.
2.表現:①1955年,日本人均國民收入超過了戰前水平,標志著戰後經濟恢復的大體完成;②1956—1973年,經濟進入高速發展時期;③20世紀80年代,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經濟大國.
3.影響:①隨著經濟實力的膨脹,日本改變了戰後初期向美國一邊倒的外交政策,開始謀求政治大國地位,與美國既有聯盟又有摩擦;②資本主義世界形成了美、日、西歐三足鼎立的局面,兩極格局受沖擊,世界政治格局朝多極化方向發展.
(三)不結盟運動的興起
1.背景:①二戰後,新獨立的亞非民族國家,面臨著反帝、反殖和維護民族獨立、發展民族經濟的任務;②1955年召開的亞非會議促進了民族解放運動的新高漲;③美蘇爭霸引起世界局勢的動盪,他們不願捲入美蘇之間的斗爭.
2.①1956年,南斯拉夫總統鐵托、印度總理尼赫魯、埃及總統納賽爾提出不結盟主張,不結盟運動興起;②1961年,第一屆不結盟國家和政府首腦會議在南斯拉夫的貝爾格萊德舉行,標志著不結盟運動正式形成.
3.宗旨和原則:獨立自主、非集團和不結盟.
4.意義:①推動了世界民族解放運動的發展;加速了帝國主義殖民體系的崩潰;②標志著發展中國家構成了一支新的國際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世界政治面貌;③有力地沖擊著兩極格局,使世界格局向著多極化的方向發展.
(四)中國的振興
1.①1949.10.1新中國成立,大大改變了國際政治力量對比;②1953年,抗美援朝戰爭勝利,中國國際威望空前提高;③1957年,「一五計劃」超額完成,為社會主義工業化奠定了初步基礎;④到1966年,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雖有挫折,但成績較大;⑤1978年後,中國改革開放,取得巨大成就,綜合國力迅速增長.
2.影響:國際地位日益提高,成為國際舞台上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在國際事務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三、多極化趨勢曲折發展的原因
1.舊的、不合理的國際秩序.
2.國家和區域間經濟發展的不平衡.
3.大國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

Ⅵ 二戰後世界政治格局的演變過程的表現(兩極格局形成,多極化趨勢出現,多極化趨勢加強)

二戰結束,戰時同盟關系解除,意識形態和社會形態的差異導致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版營和權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採取敵對的政策;兩方各自結成軍事同盟,開展經濟政治文化軍事等全面對抗,形成東西對立,兩極格局開始形成。
多極化趨勢出現表現為中國的崛起,日本經濟的恢復和發展,歐共體的成立(原子能,煤鋼等三個共同體組成),蘇聯,美國,和第三世界(亞非拉等發展中國家),還有東盟等組織聰明的成立,表明多極化趨勢出現。
多極化加強表現在美蘇對抗中,美國霸主地位削弱,西歐經濟日益發展,成為超過美國的第一經濟體,而同時日本經濟也躋身於資本主義世界第二,中國恢復聯合國地位,在世界上的影響力空前提高,成為美國也不容忽視的大國,加上兩格格局瓦解並且這個時期各種國際性區域性的組組職聯盟出雨後春筍一樣出現,世界力量重新分組合,出現了一超多強(超為超級大國美國,多強有中,日,俄,歐盟等)

Ⅶ 如何理解當前世界政治格局多極化趨勢

2017年12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接見回國參加2017年度駐外使節工作會議的全體使節時指出,「放眼世界,我們面對的是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世紀以來一大批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快速發展,世界多極化加速發展,國際格局日趨均衡,國際潮流大勢不可逆轉」。

新興國家快速發展,世界多極化加速,國際格局日趨均衡,國際潮流不可逆轉。這是對當今世界形勢非常重要的判斷。

中國的成長,在一定程度上也印照了西方世界和美國全球化體系的沒落。概括地說,「百年未見之大變局」就是美國代表的西方世界,美國主導的全球化體系正在走向終結,而中國或者東方、南方的新興國家正在崛起,這就是當今世界的大勢。



(7)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極化趨勢教學反思擴展閱讀:

我國的做法

中國共產黨在十八大報告和很多文件中都提到「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其中一個百年目標是到2049年建國100 周年的時候,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進而實現「中國夢」。這實際上是世界第一大政黨,對於未來政局走向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判斷。

近期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一份關於2020-2035 年十大趨勢的報告,預測全球經濟將維持2.6% 的低速增長,其中發達國家1.7%,發展中國家4.9%,雙速增長的結果,就是到2035 年全球經濟將出現多極化。

2035年,發展中國家將佔全球經濟的60%,經濟規模與投資超過發達國家,世界經濟重心將從歐美轉移到亞洲。屆時世界前幾大經濟體的排序將是:中國、印度、美國、俄羅斯、日本、德國。

Ⅷ 怎樣理解當前世界政治格局多極化趨勢

一、根源:經濟格局的多極化
經濟決定政治,世界多極化趨勢的出現,根源在於世界經濟力量結構多極化發展的趨勢,即經濟發展的區域集團化是世界格局多極化的根源和主要表現。
二、世界多極化趨勢的表現
(一)歐洲一體化
1.原因:①抗衡美蘇的需要;②實現歐洲安全的需要;③經濟發展的需要。
2.歐共體的成立——經濟一體化
(1)進程:①1950年,法國外長舒曼提出西歐國家在一些具體經濟領域內實現聯合的計劃。稱為「舒曼計劃」;②1951年,法、意、荷、比、盧、聯邦德國簽訂《巴黎條約》,決定建立歐洲煤鋼共同體(這個共同體促進了成員國的工業發展;促使法德這兩個政治宿敵開始走向和解;標志著歐洲經濟一體化的開始;③1957年,西歐6國在羅馬簽署《歐洲經濟共同體條約》和《歐洲原子能共同體條約》,統稱《羅馬條約》,1958年歐洲經濟共同體和歐洲原子能共同體正式成立;④正式成立:1967年,這三個共同體合並,統稱為歐洲共同體
(2)主要目標:爭取在成員國之間逐步實現商品、人員、勞務和資本的自由交流,進一步促進經濟發展。
(3)擴大: 1973-1986年間歷經三次擴大,英國、愛爾蘭、丹麥、希臘、西班牙和葡萄牙先後加入。
(4)發展的趨勢(特點):①從單一經濟領域向多種經濟領域擴展;②成員國不斷增加,規模不斷擴大;③從經濟一體化向政治一體化方向發展(原因:經濟實力增強,要求政治上更好地維護成員國的利益;美蘇加緊在歐洲的爭奪,西歐各國要求更有效地維護自身安全。)
(5)影響:①促進了西歐各國經濟的發展,形成了區域經濟集團,沖擊了美國資本主義世界霸主地位;②增強了同美蘇抗衡的實力,使世界政治力量對比發生變化,促進了世界多極化的發展。
3.向政治一體化方向發展,努力做到在國際舞台上「用一個聲音說話」,實行共同的外交政策,不再惟美國馬首是瞻。
(二)日本的崛起
1.原因:①推行社會改革改革,消除生產關系中的封建落後因素,為經濟的恢復和發展奠定了基礎;②美國的大力扶植;③朝鮮、越南戰爭的「特需」訂貨;④制定合乎國情的經濟發展戰略;⑤政府高度重視科技和教育;⑥政府加強投資設備和引進先進技術等。
2.表現:①1955年,日本人均國民收入超過了戰前水平,標志著戰後經濟恢復的大體完成;②1956—1973年,經濟進入高速發展時期;③20世紀80年代,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經濟大國。
3.影響:①隨著經濟實力的膨脹,日本改變了戰後初期向美國一邊倒的外交政策,開始謀求政治大國地位,與美國既有聯盟又有摩擦;②資本主義世界形成了美、日、西歐三足鼎立的局面,兩極格局受沖擊,世界政治格局朝多極化方向發展。
(三)不結盟運動的興起
1.背景:①二戰後,新獨立的亞非民族國家,面臨著反帝、反殖和維護民族獨立、發展民族經濟的任務;②1955年召開的亞非會議促進了民族解放運動的新高漲;③美蘇爭霸引起世界局勢的動盪,他們不願捲入美蘇之間的斗爭。
2.形成過程:①1956年,南斯拉夫總統鐵托、印度總理尼赫魯、埃及總統納賽爾提出不結盟主張,不結盟運動興起;②1961年,第一屆不結盟國家和政府首腦會議在南斯拉夫的貝爾格萊德舉行,標志著不結盟運動正式形成。
3. 宗旨和原則:獨立自主、非集團和不結盟。
4.意義:①推動了世界民族解放運動的發展;加速了帝國主義殖民體系的崩潰;②標志著發展中國家構成了一支新的國際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世界政治面貌;③有力地沖擊著兩極格局,使世界格局向著多極化的方向發展。
(四)中國的振興
1.過程:①1949.10.1新中國成立,大大改變了國際政治力量對比;②1953年,抗美援朝戰爭勝利,中國國際威望空前提高;③1957年,「一五計劃」超額完成,為社會主義工業化奠定了初步基礎;④到1966年,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雖有挫折,但成績較大;⑤1978年後,中國改革開放,取得巨大成就,綜合國力迅速增長。
2.影響:國際地位日益提高,成為國際舞台上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在國際事務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三、多極化趨勢曲折發展的原因
1.舊的、不合理的國際秩序。
2.國家和區域間經濟發展的不平衡。
3.大國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

Ⅸ 如何全面理解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極化趨勢

世界政治多極化是指一定時期內對國際關系有重要影響的國家和國家集團等基本政治力量相互作用而朝著形成多極格局發展的一種趨勢。世界經濟全球化的同時,我們生活其中的世界正在變成一個平等交往的世界。

由一個國家主宰他國命運和左右世界形式的局面已經不符合社會發展的潮流,所以政治多極化成為當代世界發展的趨勢.

一、根源:經濟格局的多極化

經濟決定政治,世界多極化趨勢的出現,根源在於世界經濟力量結構多極化發展的趨勢,即經濟發展的區域集團化是世界格局多極化的根源和主要表現。

二、世界多極化趨勢的表現

(一)、歐洲一體化

1、原因:抗衡美蘇的需要;實現歐洲安全的需要;經濟發展的需要。

2、歐共體的成立——經濟一體化

(1)進程:

1950年,法國外長舒曼提出西歐國家在一些具體經濟領域內實現聯合的計劃。稱為「舒曼計劃」;

1951年,法、意、荷、比、盧、聯邦德國簽訂《巴黎條約》,決定建立歐洲煤鋼共同體(這個共同體促進了成員國的工業發展;促使法德這兩個政治宿敵開始走向和解;標志著歐洲經濟一體化的開始;

1957年,西歐6國在羅馬簽署《歐洲經濟共同體條約》和《歐洲原子能共同體條約》,統稱《羅馬條約》,1958年歐洲經濟共同體和歐洲原子能共同體正式成立;

正式成立:1967年,這三個共同體合並,統稱為歐洲共同體。

(2)主要目標:爭取在成員國之間逐步實現商品、人員、勞務和資本的自由交流,進一步促進經濟發展。

(3)擴大:1973-1986年間歷經三次擴大,英國、愛爾蘭、丹麥、希臘、西班牙和葡萄牙先後加入。

(4)發展的趨勢(特點):

從單一經濟領域向多種經濟領域擴展;成員國不斷增加,規模不斷擴大;從經濟一體化向政治一體化方向發展(原因:經濟實力增強;要求政治上更好地維護成員國的利益;美蘇加緊在歐洲的爭奪,西歐各國要求更有效地維護自身安全。)

(5)影響:促進了西歐各國經濟的發展,形成了區域經濟集團,沖擊了美國資本主義世界霸主地位;增強了同美蘇抗衡的實力,使世界政治力量對比發生變化,促進了世界多極化的發展。

3.向政治一體化方向發展,努力做到在國際舞台上「用一個聲音說話」,實行共同的外交政策,不再惟美國馬首是瞻。

(二)日本的崛起

1.原因:推行社會改革改革,消除生產關系中的封建落後因素,為經濟的恢復和發展奠定了基礎;美國的大力扶植;朝鮮、越南戰爭的「特需」訂貨;制定合乎國情的經濟發展戰略;政府高度重視科技和教育;政府加強投資設備和引進先進技術等。

2.表現:1955年,日本人均國民收入超過了戰前水平,標志著戰後經濟恢復的大體完成;1956—1973年,經濟進入高速發展時期;③20世紀80年代,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經濟大國。

3.影響:隨著經濟實力的膨脹,日本改變了戰後初期向美國一邊倒的外交政策,開始謀求政治大國地位,與美國既有聯盟又有摩擦;資本主義世界形成了美、日、西歐三足鼎立的局面,兩極格局受沖擊,世界政治格局朝多極化方向發展。

(三)不結盟運動的興起

1.背景:二戰後,新獨立的亞非民族國家,面臨著反帝、反殖和維護民族獨立、發展民族經濟的任務;1955年召開的亞非會議促進了民族解放運動的新高漲;美蘇爭霸引起世界局勢的動盪,他們不願捲入美蘇之間的斗爭。

2.1956年,南斯拉夫總統鐵托、印度總理尼赫魯、埃及總統納賽爾提出不結盟主張,不結盟運動興起;1961年,第一屆不結盟國家和政府首腦會議在南斯拉夫的貝爾格萊德舉行,標志著不結盟運動正式形成.

3.宗旨和原則:獨立自主、非集團和不結盟.

4.意義:推動了世界民族解放運動的發展;加速了帝國主義殖民體系的崩潰;標志著發展中國家構成了一支新的國際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世界政治面貌;有力地沖擊著兩極格局,使世界格局向著多極化的方向發展。

(四)中國的振興

1.1949.10.1新中國成立,大大改變了國際政治力量對比;1953年,抗美援朝戰爭勝利,中國國際威望空前提高;1957年,「一五計劃」超額完成,為社會主義工業化奠定了初步基礎;到1966年,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雖有挫折,但成績較大;1978年後,中國改革開放,取得巨大成就,綜合國力迅速增長。

2.影響:國際地位日益提高,成為國際舞台上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在國際事務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三、多極化趨勢曲折發展的原因

1、舊的、不合理的國際秩序。

2、國家和區域間經濟發展的不平衡。

3.大國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

閱讀全文

與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極化趨勢教學反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