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社會教學反思 哪裡有安靜的標志
活動目標:
1、認識 「安靜」標記,知道它代表的含義。
2、通過設計安靜標記,增強版幼兒遵守社會規范的意識。
3、懂得在看見「安靜」標記時,應當遵守安靜的原則。
活動准備:
「安靜」標記
活動過程:
1、認識「權靜」的標記。
教師出示「靜」字標記,提問:「這是什麼?你在外面什麼地方看見過這個標記?(醫院、銀行、餐廳等)
它表示什麼意思?為什麼要設立這個標記?」
小結:「安靜」其實是一種好習慣,看見「安靜」標記,表示在這里的每一個人都應該保持「安靜」來做事。
2、組織幼兒討論:在班級哪些地方需要設立安靜標記?
教師提問,組織幼兒討論後,請幼兒講述:為什麼要在這些地方設立安靜標記?設立標記後我們應該怎麼做?
『貳』 活動《防火知多少》教案和教學反思
設計意圖:生活中存在著潛在的火災危險。幼兒園孩子年齡小,缺乏生活經驗和自我保護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發生燒傷、燙傷等意外傷害。因此培養他們的防火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使他們掌握相關防火常識及幾種自救逃生的方法十分必要。除了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對孩子進行這方面的隨機教育外,有必要組織一次專門的教育活動,讓幼兒懂得如何防火、如何自救、增強自我保護能力。為此我選擇了《防火知多少》這個教學活動,從而真正體現將教育生活化,生活教育化的精神。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初步的自我保護意識。
2、讓幼兒了解火災發生的幾種原因,懂得如何防範。
3、初步掌握幾種自救逃生的方法及技能,提高自我保護能力。 活動准備:視頻、圖片、玩具、毛巾、電話、幾種防火安全標志。
活動重點:培養幼兒初步的防火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
活動難點:讓幼兒知道如何防火,學會自救。
活動過程:
一、從一些物品中找出幼兒不能玩、易引起火災的東西,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
二、觀看視頻,引導幼兒說出火災的危害。火不僅能燒毀房子,燒傷人,還會燒毀森林,污染空氣。
三、通過視頻,引導幼兒說出預防火災的方法,認識"防火"標志。
1、預防火災,小朋友們不能隨便玩火。
2、蚊香不能靠近容易著火的物品。
3、不能隨便燃放煙花爆竹。
4、小朋友不能玩未熄滅的煙頭,見了沒熄滅的煙頭應及時踩滅。
5、認識"嚴禁煙火"的標志。
四、簡要說出火的用途,消除幼兒懼怕火的心理壓力。
五、讓幼兒初步掌握幾種自救逃生的方法與技能。(萬一著小火了怎麼辦?著大火了呢?困在房間里?公共場所著火怎麼辦?)
六、游戲:"安全防火自救"游戲。通過游戲培養幼兒遇火不懼怕、不慌張,提高幼兒防火自救的能力。
活動延伸:
認識標志,設計標志。讓幼兒為不同的場所設計並張貼相應的"禁止煙火""當心火災"等標志。
『叄』 什麼是好的體育課教學反思
好的教學反思要做到:
真正的分析體育教學的各個流程和環節;
切實有效的提出存在的問題並提供解決方法;
避免假大空的論述。
例文:
時光如梭,不知不覺已經在小學教學15年了,我覺得做一名小學教師真的不簡單,特別是做一名小學體育教師更不容易,我們所要面對的事情太多、太復雜了,但在工作過程中我也學到了許多專業知識、掌握了一定的工作經驗,藉此機會我就把自己的教學經驗和大家一起分享。
一、整合課程資源,讓知識鮮活起來。
教師要活用教材資源、利用生活資源、捕捉課堂資源。課堂互動經常會生成各種各樣的資源。教學時特別關注並捕捉一些有價值的資源加以利用。如學生在練習時,有的整套動作做得好,有的某一環節做得很棒,有的提出的問題特別有思考價值,有的出現錯誤帶有普遍性等,及時捕捉並加以利用。
二、 游戲比賽可培養學生健康的心態
游戲比賽在小學體育教材中佔有相當的分量,通過游戲教學能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競爭意識、團結合作、熱愛集體和遵紀守法等優良品質。而這些優良品質正是一個人健康心態的集中體現。游戲深受學生的喜愛,也為教師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良機。例如,在游戲比賽中一些個性較強的學生因不服輸而與對方發生爭執,甚至「動武」;也有失利組的學生互相埋怨,導
致受指責的學生產生比場心理而退出比賽。這樣一來,不僅影響了游戲教學的正常進行,而且還傷了同學之間的和氣。這時,我就抓住這一契機,耐心地教導學生特別是有偏游傾向的學生認識游戲比賽的意義,正確看待比賽的成敗,批評有礙團結的不良傾向。同時還要與學生一道分析造成失敗的原因,找出制勝的有利因素。
三、小組活動可培養學生樂於合群的性格
小學階段是性格形成期,我們應當通過體育教學培養學生良好的性格,使他們樂於交往,興趣廣泛,與人和諧相處和積極進取。如在體育分組活動中,常會發現個別學生不願參加小組活動,指導小組活動方法,並在巡視中不時地過問該小組每個成員的活動情況,及時表揚小組成員取得的成績,使不合群的學生增添信心,融入群體。此外,還可創設兩人合作的游戲比賽,讓這類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與同伴打成一片。這樣日積月累,持之以恆,就能幫助學生培養起良好的性格。
四、「運動處方」的教學方式可發揮學生的聰明才智
教學中為了鍛煉同學們自我組織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為了有目的、有組織、有計劃地教學,滿足所有同學的興趣和需要,有時我把教學內容科學地、嚴謹地設計成多種運動處方讓同學們選擇自己所喜歡的運動處方,然後根據選擇情況自由結合成小組,每個小組選出一位小組長,小組長帶領同學們完成教學內容。各小組在完成運動處方的內容時,根據自己情況選擇自己的組織方法和學習方法。這樣充分發揮了同學們的聰明才智,發揮了同學們的想像力、創造力,學生的主動性充分調動了,課堂教學一片生機盎然。
五、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衡量學生心理健康的一項重要指標。因為一項重要指標。因為一項創新活動的完成,必須具有充沛的體力、飽滿的精神和樂觀的情緒。因此,體育教師在教學中應通過多種手段培養學生活躍的思維、豐富的想像力及運用知識的實踐能力等。比如教材的安排要體現健身性、趣味性和實用性,以促進學生生理、心理和精神等方面的提升,獲得成功和愉快的體驗,使他們能熱愛體育,增強自尊心和自信心。此外,還可通過教學方法的創新,以開發學生的潛能和完善人格,培養學生自學、自練的能力,並給學生營造合作學習的氛圍,同時為學生提供機會,培養他們的創造力,競爭力。
『肆』 幼兒園大班科學(垃圾分類我最行)教學反思
目標:
1.懂得\"垃圾分類\"的意義,樹立環保意識。
2.培養觀察、分析、比較、分類等能力。
准備:
1.用廢泡沫、插塑積木等材料布置成的\"江山\"和\"賀村\",其中\"賀村\"里散亂地放著一些垃圾。
2.各類實物垃圾,如香蕉皮、廢紙盒、空易拉罐、礦泉水瓶、酒瓶、壞燈泡和殺蟲劑、指甲油、摩絲瓶等。
3.5隻垃圾分裝桶,上貼5種標志4.錄像機以及有關垃圾處理的錄像帶。
5.磁性圖片若干,一次性塑料手套若干。
過程:
一、評選\"衛生城市\"1.引導幼兒觀察、比較兩個地方的環境,啟發幼兒說說:你喜歡哪座城市?這什麼?如果你住在賀村感覺怎樣?
2.請幼兒用貼五角星的形式評選\"衛生城市\"。
3.引導幼兒討論:為什麼你們不選賀村?如果你住在賀村會有什麼感覺?
4.教師小結:賀村滿地垃圾,又臟又臭,大家都不喜歡。而江山整潔有序,受人歡迎。你們想知道這個城市的垃圾都到哪裡去了嗎?下面我們一起來看錄像。
二、了解垃圾分類與回收的方法1.教師配解說詞,讓幼兒觀看有關垃圾分類回收過程的錄像片斷,然後說說垃圾車把垃圾送到哪裡去了,垃圾回收後可以製成哪些新產品。
2.認識\"回收利用\"標志。
①出示\"回收利用\"的標志,讓幼兒根據圖意猜測該標志的含義,並說說在哪些地方看到過這一標志。
②講解\"回收利用\"標志含義,請幼兒說說:垃圾中的哪些物品可以回收利用?為什麼?(紙、玻璃瓶、易拉罐、礦泉水瓶等經過加工處理,可以製造出新的產品。)③啟發幼兒設計\"不能回收利用\"的標志圖,並說說:垃圾中的哪些物品不能回收利用?為什麼?應該怎樣處理這些垃圾?(焚燒或深埋。)④將黑板上的磁性垃圾圖片按可以回收利用與不可以回收利用分成兩類,教師檢查幼兒分類情況。
⑤教師小結:如果我們能回收利用這些物品,就能凈化環境,保護資源。
3.游戲:看誰做得對。教師說出某一垃圾的名稱,如果是可以回收利用的,幼兒就做形似的動作;如果是不可以回收利用的,就做形似\"x\"的動作。
三、將可能回收利用的垃圾作進一步分類1.組織幼兒討論:怎樣才能讓工人叔叔更好、更方便地處理這些可以回收利用的垃圾?
2.出示貼有標志的5隻垃圾分類裝桶,請個別幼兒將垃圾按標志分類。
3.組織幼兒戴上手套清理賀村的垃圾,並進行分類。
『伍』 小班教案我的標簽在這里教學反思
篇一:小班音樂活動《找朋友》教學反思:
《找朋友》這是開學初所學的第一首歌曲,因為這首歌曲大家最為熟悉,但考慮到放歌詞語句太長,放在托班上似乎難度很高。因此,學著親子班老師的話,「很多歌曲老師可以大膽地改編,變成自己想要的歌曲」,所以大膽地將《找朋友》這首歌曲的歌詞進行改編。(如:(問)找呀找眼睛,你的眼睛在哪裡呀?(答)在這里,在這里,我的眼睛在這里!)希望這樣的方式會提高寶貝們的學習興趣!然而,重復唱3-4遍後,我發現個別幼兒的注意力開始下降,表現出異常的情緒,想要哭時,我馬上根據說唱到的器官增添一些擬聲詞及表情、語言,(如:找呀找呀找嘴巴,你的嘴巴在哪裡呀?在這里,在這里,我的大嘴巴在這里,啊——)使得所表現的器官能更加的形象、具體,同時吸引幼兒們的注意力。
想不到,這個方法非常地有效果,孩子們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起來,小眼睛、小嘴巴、小手都開始動起來,邊說、邊找、邊一起動,學的非常的認真、開心。通過這個方法,我明白一個道理,今後在上托班的課程時不能完全原搬舊照,需要隨機、靈活掌握教學模式,以符合、吸引幼兒的興趣為前題進行開展!這樣才會使寶貝們學的愉快、開心、有所收獲!
篇二:小班數學教學活動反思
近階段,我園組織開展了數學活動的三優課,以前組織過的是語言活動還有科學活動等三優課,這數學活動還是頭一次,對於小班的幼兒來說,我選擇了一個比高矮的數學活動。
先從這個活動的選材上來說,我預先讓孩子們有了初步的胖、瘦、輕、重的概念,再通過遷移他們的經驗來學習新授的本領:比較個子的高矮。我准備的示範教具是四隻站著的高矮不等的長頸鹿,還有一張大的排序板,而給孩子們准備的操作材料是高矮不等的小兔、小貓各四隻,另外再是人手一張小的排序板。
選材和教具都准備好了,接下來是要對整個數學活動作一個更進一步地分析,就比如說,在導入活動時,由於小班幼兒的注意比較容易分散,這時,老師適當的導入活動便可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促使他們積極開動腦筋,分析和解決問題。在《長頸鹿比個子》的活動中,我先出示一隻最高的長頸鹿,還說:「今天,有隻長頸鹿來我們班做客啦,我們大家拍手歡迎它。」孩子們一下子被吸引過來了,接著,我再出示其他三隻長頸鹿,孩子們津津有味地聽著,看著。我又拋出一個問題,讓孩子們思考:「我們小朋友出去散步或是出去玩時都是排著隊出去的,可這四隻長頸鹿卻沒有排好隊,有誰願意來幫助他們排隊呢?」請個別幼兒上來,操作,其他幼兒也都聚精會神地在看著。
孩子們的注意力都被吸引了過來,我的活動也在無形中被進行到下一個環節:讓幼兒觀察長頸鹿們排好的隊伍並說說看是按照什麼樣的順序來排列的。有幼兒回答是從高到矮,但大部分幼兒說是從大到小,抓住這一點,我及時對孩子們做了引導,告訴他們比個子的時候要說高或矮,不是說大或小。在這一還節中,我要達到的目標是灌輸給孩子們這樣的一個概念:分清最高的、高的、矮的、最矮的,讓孩子們初步有個這樣的意識,也能用這些詞來說出每一個長頸鹿,所以,當有孩子在回答從大到小排列的,我雖然及時糾正了,但並沒有詳細地解說給孩子們聽,因為在下一個環節,我將通過一個游戲讓孩子們直觀的感受並理解個子的高矮,那就是師生一起比個子。我找了三位個子不一的孩子來和我站一起,按照從高到矮的順序來排著站好的,當我問:「看看誰是最高的?」孩子們異口同聲的回答:「老師是最高的。」接著又引導孩子們依次說出高的、矮的、最矮的。就這樣,一連幾個問題,大部分孩子都能很清楚的說出這些詞了。在這一環節結束後,我作了一個總結,告訴孩子們,不論是小朋友還是小動物們來比個子,必須是站立的,這樣才能比出個子的高矮,像我們現在這樣坐在小椅子上是看不出個子的高矮的,只能看出大或小。孩子們通過親身經歷來和老師共同得出的結論,比老師直白的說教效果要好,並且能讓孩子們快速地接受。活動進行到這的每個環節都環環相扣,緊密相連。
輪到孩子們操作了,我先介紹了操作材料:有排序板、高矮不等的小貓、小兔各四隻,並且我在黑板上示範操作怎樣排隊,引導孩子們可以按從高到矮的順序排,也可按照從矮到高的順序排。最後講解操作要求:給小動物排隊時不能把兩種小動物混合在一起,要邊排隊邊邊說出它的高矮。出乎意料的是,孩子們在排隊時似乎把我剛才講的話都忘記了,只顧拿著小貓、小兔看,看完再將他們放於排序板上,我還發現,大部分幼兒都能按照我的要求去做,仍有小部分孩子是亂排的,可是幾乎沒人再說個子的高矮。過後我自己想,如果我在示範講解操作材料時能多重復講述幾遍個子的高矮,孩子們就會記憶深刻一點。
雖然,這次的活動導入環節挺順利的,可到了孩子們操作時,我大意了,對於小班的孩子還是應該多費點口舌,不過在以後的活動中,我又多了一點經驗了,把每次活動中的不足累積在一起,爭取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