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始得西山宴遊記教案
始得西山宴遊記教案
--------------------------------------------------------------------------------
作者:-
教學目的
1.學習本文在比照與映襯中寫景的特點。
2.體會本文借景抒情、融情於景的藝術特色。
3.了解「為」、「窮」的不同用法。
教學過程
1.作者簡介。
柳宗元的山水游記對後世游記散文的發展有重大影響,《永州八記》是這方面的代表作,即《始得西山宴遊記》《鈷鉧潭記》《鈷鉧潭西小丘記》《小石潭記》《袁家渴記》《石渠記》《石澗記》《小石城山記》。
柳宗元(73-819),字子厚,唐代河東(今山西省永濟)人,人稱「柳河東」。晚年貶為柳州(今廣西柳州)刺史,故又稱「柳柳州」。他是唐代傑出的思想家、文學家,與韓愈同為當時古文運動的領袖,同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貞元九年(793),柳宗元進士及第。公元805年,他參加了以王叔文為首的政治集團,升任禮部員外郎,積極從事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的改革。但為時不久,就在其政敵聯合反擊下而失敗,受到殘酷迫害,先是被貶為永州(今湖南省零陵縣)司馬;十年之後,又改任為柳州刺史。
柳宗元在中唐的文壇上與韓愈齊名。他能詩善文,成就很高。他的散文包括論說、寓言、雜文和游記等類,文筆犀利,含義深刻,形象生動,氣勢奔放。就游記而言,他是唐代一位集大成的刻畫山水的能手。一方面,他通過自己敏銳的觀察,深入的體會,運用簡潔概括、鮮明生動的語言,精細而准確地把那些易於被人忽視和遺忘的自然景色畫圖般地再現出來給讀者一種親臨其境的真切之感;另一方面,他在描寫山水木石、鳥獸蟲魚的聲色動靜時,往往將自己橫遭貶謫、飽受壓抑的境況滲透在裡面,達到情景交融的地步,從而曲折地反映了中唐黑暗的社 會現實。他的作品收入《柳河東集》。
他寫的游記不僅文筆簡潔,描摹生動真切,富有詩情畫意,而且處處滲透著作者的思想感情,寄託著對生活遭際的感慨和對黑暗現實的不滿。《始得西山宴遊記》是《永州八記》的第一篇,作者寄情山水,寫偶識西山的欣喜,寫西山形勢的高峻,寫宴飲之樂,寫與自然的融合,表露自己的傲世情懷。
2.解題。
柳宗元被貶為永州司馬後,一十年內到處搜奇覓勝,寫出一系列刻劃入微又托意深遠的山水游記。其中最著名的是《永州八記》。《始得西山宴遊記》是《永州八記》的第一篇,起著開宗明義、領帶各篇的作用。
「記」,是古代的一種文體。主要是記載事物,並通過記事、記物,寫景、記人來抒發作者的感情或見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山水游記是柳文中最為膾炙人口的作品,它繼承了《水經注》的傳統而有所發展,不僅用凝練的文筆、精華的語言描繪南國美好風物,並且把自己的思想感情、不幸遭遇、怨憤抑鬱的心情融注其間,文筆或峭拔、峻潔,或清邃奇麗,在中國文學史上具有獨特地位。
二、課文落實
朗讀課文,注意不讀錯音。讀好句子的節奏、重音。要讀得流暢,讀出感情。
疏通全文大意。
①同桌合作,參照工具書及課下注釋疏通全文大意。
②圈畫疑難詞句,並質疑。 ③集體解疑,教師點撥。 ④復述主要內容。
三.詞語小結
(1)古今異義。
而未始知西山這怪特 古義 未嘗 今義 沒開始
攢蹙累積 古義 重疊、積壓 今義 積累
然後知吾向之未始游 古義 這樣以後 今義 轉折連詞
游於是乎始 古義 從此,從這時 今義 遞進連詞
醉則更相枕以卧 古義 更換交替 今義 更加
到則披草而坐 古義 撥 今義 覆蓋在肩背上。
頹然就醉 古義 接近 今義 就是
然後知吾向之末始游 古義 從前 今義 朝
故為之文以志 古義 記 今義 志氣、志向
是歲元和四年也 古義 代詞,這 今義 判斷動詞
(2)一詞多義
始指異之: 稱奇
以為凡是州之山有異態者: 獨特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特別
然後知是山之特立: 超出一般
余自為像人: 成為
故為之文以志: 為(表目的)
(3)通假字:
僇,通「戮」,這里是遭貶調的意思。
趣,通「趨」,往。意有所極,夢亦同趣。
四、問題探討
1、作者為什麼說「然後知吾向之未始游,游於是乎始」?
作者游奇山異水是想聊以忘憂,文章開頭即寫明自己不幸的遭遇和貶謫南荒後「恆惴慄」郁悶痛苦不堪的心情,因此「幽泉怪石,無遠不到」,以至「凡是州之山有異態者,皆我有也」。雖然他幾乎走遍了永州的奇山異水,但卻沒有給他帶來特殊的感覺,沒有感到此山此水有何「怪特」之處。然而當作者「坐法華西亭,望西山」時,「數州之土壤」盡收眼底,方覺西山是任何地方都無法相比的,漸漸地作者不知不覺與天地萬物融為一體,深切體會到天人合一的至理。因此作者認為西山之游才是真正游覽山、水的開始,以往的游覽算不上真正的游覽。文題「始得」恰好點明此游之意義,並以「始」與「未始」結構全文。
2、作者怎樣敘西山之游?
本文中心內容是記敘西山之游,但作者開篇卻從他處著墨,先寫以前永州異山秀水的游覽,以此作為鋪墊,來比照映襯西山之游不同於以往。作者首先是被那登高所見的博大景觀而震驚,千里之間的高山深谷如土堆、洞穴,盡收眼底,浮雲縈繞群山,與天空連成一體,此時作者才真正感受到與自然同呼吸,與天地同游的快慰。從高峻的西山中作者感受到卓爾不群的人格之美,「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作者終於找到了自己的知音,他彷彿與西山心心相印,自己志高品峻的情操恰恰在西山那高峻峭拔之貌中得以體現。作者在這物我交融之中得到了解脫與審美享受,以至醉不思歸。
3、文中兩次寫滿酌而醉,作用有何不同?
第一次出現是往日游覽時,作者都會「披草而坐,傾壺而醉。醉則更相枕以卧,卧而夢。意有所極,夢亦同趣。覺而起,起而歸。」這短促緊湊的語句反映了作者單調乏味的生活及苦悶抑鬱的內心感受。雖然他想在游覽山水中得以解脫,但酒醉之後依然如故。而西山之游卻使作者感到從未有過的快慰,不只是美酒醉人,更是這高峻峭拔的西山使其感受到物我相融醉而忘歸,心中的歡喜怡悅不言而喻。前後對比更突出西山之游給作者帶來的獨特感受。
4、作者怎樣用比照映襯來寫西山之景的?
柳宗元的山水游記刻畫細致,寄託深遠,情景交融,具有極高的藝術感染力。作者在本文沒有直接寫眼中西山,而從多角度寫登西山所見所感,採用比照映襯手法突出其高峻峭拔之貌。如先寫「坐法華西亭,望西山,始指異之」。再寫登上西山始感高險難測,雲天相連。由極目遠眺,「凡數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襯其高。所見之深山低谷,好像土堆洞口,千里之外的景物尤如近在咫尺亦襯其高。青雲縈繞,雲天相連渾然二體更襯其高。由此寫出「然後知是山之特立,不與培螻為類」的感受。在比照映襯之下,西山之景更顯其美,西山之游更覺其異。
5、作者怎樣借景抒情?
文章開始寫以往游覽「到則披草而坐,傾壺而醉。醉則更相枕以卧……覺而起,起而歸」,記敘之中流露出被貶失意抑鬱不平的心態。而後文寫游西山則表現出偶識西山之喜,沉醉之樂,借西山的高峻氣勢,表現自己高潔的人格,所記山水景物無不融入自己的感情,表露自己的傲世情懷。
本文與《小石潭記》作於同一年,所寫景物都是永州山水,但《小石潭記》更偏重於客觀描寫,本文更偏重於主觀感受。試舉例分析。
《小石潭記》中「潭中魚可百許頭……與游者相樂。」對潭水、游魚的描寫,栩栩如生,十分傳神,歷來被人所誦記稱道,歸功於作者抓住景物特點,細致描摹。寫魚在潭中歷歷可數,反襯出水清潭小,「日光下澈,影布石上」,則從另一角度突出水澄清透明。「似與游者相樂」,把魚兒那種閑適、輕快、靈敏、活潑的神態描寫得惟妙惟肖。既寫出水清又寫出魚樂,水魚相映成趣,互相點綴,充滿詩情畫意。而《始得西山宴遊記》卻偏重於寫主觀感受。如寫「西山之怪特」,「然後知是山之特立,不與培縷為類。悠悠乎與灝氣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與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窮」,「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可見作者把西山視為知音,與西山心心相印,西山怪特之貌恰似自己卓爾不群的人格、志高品峻的情操。
2. 《怎樣寫游記》教案 新人教版教案
首先寫教學目標,現在是課改階段上課要有新的理念分三部分:知識、能力回、情感態度價值觀。 然後分答析教材:重點和難點 三 教具 四 教學方法 五 教學過程,可分詳案和簡案,詳案要設想每句話怎麼講比較麻煩,簡案只要寫一下時間安排,和每部分教師的活動和學生的活動 六 板書提綱 七 教學反饋 這樣的教案就比較完整,也能及時地總結問題。 我認為寫教案最重要的是先確立教學理念,也就是第一部分,千萬不能小看了這部分,否則上課就會漫無目的,效果比較差。
3. 格列佛游記教案
學習目標
1、 能說出與作者、作品相關的文學常識。
2、 能說出小說的主要內容和立意。
3、 能簡要分析小說中的主要人物、寫作手法,並由此對社會和人生有新的感悟。
課時安排
一課時
課前學習
1、閱讀《格列佛游記》,瀏覽全書,精讀精彩部分,寫一篇讀後感。
2、利用網路等途徑,查閱有關資料,了解與作者、作品相關的文學常識。
課堂學習
導入:《我的叔叔於勒》以「我」的一雙清純的眼睛,真實地展示了19世紀法國社會的世態人情,今天我們透過格列佛的雙眼可以看到什麼呢?讓我們一起踏上格列佛的旅程吧。
一、 走馬觀花
1. 請你簡單介紹一下《格列佛游記》的作者和寫作背景。
2. 格列佛游歷了哪四個國家?這四個國家各有什麼特點?
學生回答以上問題,並歸納做成讀書卡片。
二、精彩回放
請你任選一個國家,講一個你印象最深刻的故事。
要求:語言流暢,情節完整,細節生動。
小組活動,交流精彩故事,推舉講故事代表。
小組代表比賽,學生評價,選出最佳故事大王。
三、深入研討
1.你覺得格列佛是個怎樣的人?請你結合具體故事情節說說。
2.你認為作者通過格列佛的游歷表達了什麼思想?
3.請你就寫作上的一點談談《格列佛游記》的藝術魅力。
4.在《西遊記》《魯濱遜漂流記》《桃花源記》《鏡花緣》中任選一部,比較和《格列佛游記》的異同。
學生在1、2和3、4題中各選一題小組討論,做好討論記錄和問題總結。
各組交流看法,提出補充意見或不同意見,教師做好引導。
因時間關系來不及討論的問題或未討論充分的問題可以作為課外作業。
四、整體評價
談談通過這堂課的學習,你透過格列佛的雙眼看到了什麼?從中獲取的收獲有哪些?
學生自由發言。
教師總結。
五、課後作業
選擇感興趣的段落再讀《格列佛游記》,修改完善讀後感。
4. 怎樣寫游記 作文教案PPT
1,由下到上,在大范圍內又有各種不同類別的景物。例如。站在一個固定的位置上,不同的版景物權有不同的顏色,最後看牛羊……其二,如果什麼都想寫;由上到下,可以先看天空,再看山巒。參觀游覽一個地方.游蹤為序.色彩特點;到了荒原?1。游覽的順序就是文章的順序。景物的顏色是千變萬化的,才能寫得准確:到了郊外.以景物的類別為序,所見所聞很多;由左到右,按照觀察的順序布局全篇文章。2,可以先看田野,由遠及近,再看原野、具體。只有仔細觀察。那麼,抓住景物哪些特點呢.以方位變化為序,由外到里,就什麼也寫不好,抓住特點,由近及遠。3、生動,由右到左;由里到外。我們參觀游覽一個地方,抓住景物特點;先中間後四周,先四周後中間地觀察,最後看河流,描寫具體、形象
5. 記一次游記(軍訓)作文教案
軍訓軍訓,我又愛又恨。你們肯定知道,我們軍訓了,可為什麼是又愛內又恨呢?下容面聽聽吧。
第一天:我們拿上行李,早早來到學校,贏得其他年級的目光。車來了,我們都上了車。人有一半坐不上車。到後,我們找到了宿舍,放好行李,開始課程。課豐富多彩,我心裡一陣歡喜,肯定很好玩。
第二天:我們早早起床,開始晨跑,好累好累。開始吃飯,飯也很好,再配幾道菜。我們吃的好飽。課程開始了……
第三天:還是這樣。但是多了一些家長,都是來看孩子的。手裡拿著一大包一大包的吃的和穿的。一上午就來了好多家長……
第四天:一樣。我已開始厭煩了,因為成天長跑,我已很難受了。不過,快結束了,忍忍吧……
第五天,也是最後一天,上午我們不再上課,開始了最後一個游戲:生死抉擇。情節十分感人,許多人哭了。中午我們分了雞腿。下午,我們開了散學典禮,依依不捨地走了。
這就是全部,雖然我寫得不怎麼完整,但是也寫出來了開心和痛苦的心情。軍訓軍訓,我又愛又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