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小班音樂活動眼睛看到了什麼'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眼睛看到了什麼
在上課前有一堂預備課,觀察眼睛(小朋友互相觀察),——每個人的眼睛都是不一樣的,有圓圓的,有長長的,有的小朋友是雙眼皮,有的小朋友是單眼皮,讓幼兒相互看看眼睛,發現會轉動的眼珠、眼白、眼睫毛。總結基本的眼睛形狀。
課堂活動,讓小朋友閉眼睛,再睜開眼睛,看看哪幾個動物不見了,在這個環節進行中的表現不是很好,前面一次兩次都能按照老師的要求閉上眼睛、睜開眼睛,但是在後面教學過程中總有小朋友偷偷睜開眼睛,大聲說出老師准備的東西,影響課堂正常的教學順序。
我覺得下次可以把教室里、生活中常見的東西裝在一個不透明的小盒子里,首先讓個別小朋友閉上眼睛,上來摸一摸,猜一猜,說一說形狀,軟硬,大小等觸感,然後大家一起來想一想、猜一猜是什麼,最後我再來揭曉答案,是不是小朋友形容的東西。也可以老師說說東西的形狀、觸感、顏色,讓小朋友們猜一猜。可以以有獎競猜的形式進行。
眼睛的樣子利用畫圖的形式讓幼兒更加形象的理解。在黑板展示上畫了畫我們的小眼睛,畫了兩種,一種是圓的一種是長長的卡通眼睛幫助小朋友更加形象的了解。但是事後我發現在時間充足的情況下,眼睛最好畫一對,不然怪怪的。
最後以分組到鏡子前觀察自己的小眼睛與同伴講講,我的小眼睛的樣子為結束。
Ⅱ 小班音樂教案起床歌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需要跳出自我,反思自我。所謂跳出自我就是經常地開展聽課交流,研究內別人的教學長處,他山之容石,可以攻玉,通過學習比較,找出理念上的差距,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異,從而提升自己。當然,無論是運用行動研究法還是比較法,我們都需要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達到「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境界。
Ⅲ 小班音樂:我是只小小鳥教學反思
教學過程中發現了不足之處就是:
孩子們不會用自然音唱歌,有的專唱起來扯著屬喉嚨大喊大叫,有的扯著喉嚨尖聲尖氣,還有的則發出刺耳的怪聲。為了解決幼兒不會用自然音演唱的困惑,我想在平時把優美的兒童歌曲播放給幼兒欣賞,希望孩子們感受到用自然聲音唱歌的美妙。
從中我體會到,如何使幼兒適應新環境,講講很容易,做起來還真難,剛入園的幼兒由於對周圍環境的陌生,往往會產生極度的不安全感,伴隨哭鬧的情緒也是自然現象,它需要老師不僅具有慈母般的關懷之心還需要有準確的判斷力、靈活的組織能力和隨機應變能力,要從幼兒的實際表現中去發現幼兒更想得到什麼,什麼對他們更具吸引力,才能讓幼兒活得更快樂、充實,真正體會到幼兒園的快樂生活。
Ⅳ 小班音樂游戲《傳傳傳》教學反思
教學目標:
1、能以音樂的方式與教師同學交流,樂於參與《請你跟我這樣做》回的律動,體驗音樂課答帶來的快樂。
2、學慣用自然的聲音演唱《我們一起來唱歌》《玩具進行曲》,能准確地跟著前奏和音樂旋律演唱,能用簡單的肢體語言表現音樂情緒。
3、學唱歌曲《傳傳傳》,能愉快地跟隨音樂邊唱邊玩傳花的游戲。
教學重點:在音樂聲中讓小朋友們手拉手成為好朋友,讓學生和老師成為好朋友,和「大家」成為好朋友
教學難點:鼓勵學生積極大膽參與音樂活動,鼓勵學生表現音樂,引導學生喜愛音樂,音樂課,初步培養演唱、聽賞的良好音樂習慣。
教學用具:鋼琴 錄音機
Ⅳ 小班好好玩音樂《朋友你好》的教案+活動延伸+活動反思
活動目標:
1、願意向同伴介紹自己的父母,能說出自己父母的姓名和典型特徵。
2、能用自然的聲音演唱歌曲,嘗試用歌聲表達與家人在一起的幸福感。
活動准備:
教師、幼兒自己的全家福照片、歌曲磁帶、小熊胖胖手偶
活動過程:
一、談話:老師知道小朋友唱歌唱得非常好聽,所以今天我給你們帶來了一首歌曲,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唱一唱,好嗎?播放音樂《世上只有媽媽好》師幼一起做動作演唱歌曲。
1、提問:每一個小朋友都有一個好媽媽,除了媽媽外「我們的家裡還有誰?」(幼兒回答)
2、教師展示出自己的全家福並作介紹:
師:請小朋友找找張老師在哪裡?(引起孩子興趣)
教師示範介紹全家福:我家有五口人,有爸爸、有媽媽、有姐姐還有我。
3、師:小朋友一定也想介紹自己的家人,現在請小朋友拿著自己的全家福和你的好朋友一起說說你家裡有幾口人、都有誰?爸爸媽媽是做什麼工作的…(讓孩子們體驗分享的快樂)
二、今天老師把小熊胖胖請來了,師:胖胖跟小朋友們打招呼吧!大家好!小朋友該怎麼說呢?(幼兒回答)師:胖胖可厲害了,它能大膽的說出自己爸爸媽媽的名字還能說出他們的樣子,還知道爸爸媽媽在哪上班呢?聽…(教師學小熊的聲音講話)
胖胖:我也很想知道小朋友的爸爸媽媽叫什麼名字、他們長的什麼樣子,做什麼工作的…小朋友可以告訴我嗎?請小朋友拿著自己的全家福到前面講給大家聽。對於講的好的小朋友,可以和小熊胖胖親親抱抱。
小結:剛才小朋友非常棒的介紹了自己的爸爸媽媽,還說非常喜歡自己的爸爸媽媽,因為他們給我們買很多好吃的東西和玩具,幫我們做很多的事情,爸爸媽媽愛我們,我們也愛他們,對嗎?
三、小朋友介紹自己的全家福的時候,說的特別好,所以,老師把你們說的話編了一首好聽的歌曲,一起來聽聽好嗎?欣賞歌曲
Ⅵ 小班藝術什麼樂器在歌唱歌唱教學反思
《什麼樂器在歌唱》是一次有趣的音樂活動。活動中通過引導幼兒自由選擇樂器,自由主動探索不同樂器的演奏方法,從而讓幼兒認識不同的樂器,初步了解其演奏方法和音色,並且通過游戲的方式加深幼兒對所學知識的掌握。
活動中,通過引導幼兒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樂器進行舞弄,從而引導幼兒認識各種樂器。在自由舞弄時,由於對這些樂器感到十分好奇,幼兒能嘗試用不同的方法讓其發出聲音。在自由舞弄之後,老師引導幼兒介紹自己選擇的樂器並進行師幼總結,較好地達到活動目標。接著,通過比較和模仿不同樂器發出的聲音,初步幫助幼兒了解不同樂器的音色。幼兒在這一環節表現得很活躍,頓時教室里各種可愛、好聽、奇怪的聲音都有,但是大家都會開心地笑起來;然後,通過游戲「猜一猜」,較好地讓幼兒在熟悉各種樂器音色的前提下嘗試通過聽音色辨別不同的樂器。游戲中幼兒能安靜地傾聽,並積極地猜測是什麼樂器在唱歌,在猜對之後幼兒會情不自禁地給自己鼓掌;最後,通過回憶歌曲《什麼樂器在唱歌》,引導幼兒進一步熟悉音樂,並且師幼共同進行了打擊樂表演。
整個活動中,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十分濃厚,活動氛圍較好。但是在打擊樂表演中,部分幼兒在表演之後能答出樂器的名稱,大部分幼兒只能說出樂器的形狀或者用演奏動作表示。反思後覺得活動要改進的地方有兩點:第一,呈現的樂器種類較多,應將樂器種類控制在4種以內;第二,課前可以引導幼兒初步認識一下不同的樂器,這樣在活動中幼兒才能較好地記住其名稱,活動效果才會更好!
Ⅶ 小班音樂活動在房檐下教學反思
反思
在音樂活動中,我不直接告訴孩子怎樣做,而是啟發孩子去專思考,「這首歌怎樣屬唱好聽?小鳥的翅膀怎樣飛動作才優美?」等等,鼓勵孩子創造性的反應。我常問:「你能做和別人不一樣的動作嗎?如果不這樣,結果會怎樣?」等,來發展幼兒的求異思維,培養創造意識,並對每次不同與別人的創造給予及時的鼓勵 ,幼兒會增加創造的信心,喜歡音樂,喜歡創造。
音樂作為藝術活動的組成部分,它不僅能培養、提高幼兒的音樂能力和增強幼兒對音樂美的敏感性,同時也是促進幼兒和諧發展、健康成長的重要手段,在音樂活動中,幼兒只有擁有了參與活動的主動性、積極性,才能感受音樂的美妙,才會對音樂充滿激情;同時,教師只有真正成為幼兒活動的合作者、引導者、支持者,才能真正促進幼兒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新《綱要》教師角色的改變要求我們必須不斷的進行專業的學習,對自己的教學實踐進行反思、總結,不斷充實自己,完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