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班藝術(小動物出來玩)教案及反思
活動設計背景:我班幼兒的年齡大都是歲左右,對各種動物都不是很了解,對動物的叫聲更是一個模糊的印象。他們剛開始動物對動物的了解可能是從電視上,或者是從父母給他們買的動物卡片上來的,這些都不是那麼的詳細。我班的孩子很喜歡唱歌,因此,我設計的科學活動是以一場音樂會的形式,讓孩子來參與,以提高他們的積極性。最後設計了一個延伸活動------小動物回家,讓小朋友根據叫聲來放回動物的卡片,以加深幼兒對動物叫聲的印象。
活動目標
1.認識各種小動物。 2.學習動物的叫聲,培養幼兒的傾聽力。3.讓幼兒要愛護小動物。
教學重點、難點
學習動物的叫聲,把動物的叫聲和動物一一對上
活動准備
五種動物(公雞.小狗.小羊..母雞.小豬)的卡片和彩色頭飾個一張。各種動物的叫聲的錄音。
幾種動物的視頻。
活動過程
一.以唱兒歌的形式導入,來激發幼兒的興趣。
1.老師和幼兒一起唱兒歌《我愛我的小動物》
(1)小朋友聽出歌曲里有那些小動物嗎?總結:有公雞.小狗..
小羊.母雞.小豬。
(2)教師讓幼兒閉上眼睛:小朋友想不想讓這些小動物來我們教室做客? 教師逐一請出這幾種動物。
(3)教師提問:小朋友認識它們嗎?(先讓幼兒自己認識一下這幾種動物),
總結:它們就是:公雞.小狗.小羊.母雞.小豬。
2.小動物的叫聲很好聽,讓我們一起來學學它們的叫聲吧!
(1)老師先學,幼兒跟著學一次。
總結:小朋友學的很好,我們讓我們的動物朋友來給我們表演一下它們是怎樣叫得。播放各種動物叫聲的錄音,幼兒學一下公雞的叫聲。用同樣的方法來學習其它四種動物的叫聲。
3.播放這幾種動物的視頻,加深幼兒對它們的印象。
(1)小朋友看見電視里有那些小動物嗎?總結:公雞.小狗.小羊.母雞.小豬。
(2)公雞是怎樣叫得?幼兒學一下。(用同樣的方法再學一下其它幾種動物的叫聲。
4播.放一種動物的視頻,讓幼兒學習它的叫聲。(同樣方法把幾種動物的叫聲和動物一一對上)
二.游戲:分別找五個小朋友帶上五種動物的頭飾,各自學習它的叫聲。多找幾組做。
結束部分:游戲:小動物回家:播放動物的叫聲的錄音,對應的出示動物的頭飾。
教學反思
反思整個教學活動過程,我認為較成功之處有以下幾個方面:
1. 整個活動過程幼兒的學習興趣相當高,他們是在快樂中學習。
2. 整個活動層次分明,請出幾種動物的時候,幼兒精力很是集中,保持了很好的學習興趣。
3. 整個活動師生互動配合默契,教師為主導,幼兒為主體,給了幼兒足夠的發揮空間。
4. 整個活動下來,幼兒學的開心,是在玩中學,學中玩。
我認為活動中不足的地方有以下幾點:
1.應該多讓幼兒自主的學習,比如:出示動物卡片後可以讓幼兒先自己學一下動物的叫聲。
2.可以加設一個小游戲:幼兒戴上頭飾,教師讓她找朋友,教師說,幼兒找其它的動物,這樣對幼兒加深的認識動物更好。
通過這次的活動讓我認識到自己的教學活動臨場發揮不行。所以,今後要更加的努力,要嚴格的要求自己,多多的學習,提高自己的專業素質。
2. 小班泥工 小糖球的美術教育活動目標
一、教學目標:
鍛煉寶寶動手的能力,學會「揉」「捏」等動作,培養幼兒手眼協調能力專;促進寶寶對顏屬色的認知能力。
二、教學准備:
糖果若干,各種顏色的正方形的彩色紙 膠棒 手畫糖罐紙(小朋友人均一張)。
三、教學內容:
1、導入:看,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們帶來一位好朋友,寶寶們一定非常喜歡她「小糖球」,那小朋友們知道嗎?它們有很多好朋友都一起來了(出示手工課成品),你想擁有這么多的小糖球嗎?(想)好,那讓我們一起來把小糖球請到你的糖罐里吧!
四、教學方案:
1、讓我們拿起一張你喜歡的彩色紙,像老師一樣用小手輕輕捏成團,再放在手心裡揉一揉,拿起手中的膠棒把「小糖球」粘到糖罐里,看看誰的糖罐里裝的小糖球最多?
2、老師去輔導,適當幫助不會揉 捏的小朋友,告知方法讓寶寶獨立完成。
無、課後總結與延伸:
小朋友們,雖然小糖球特別好吃,但吃多了對牙齒不好,讓我們的小牙變黑,慢慢會被小蟲子磕掉的,所以讓我們平時少吃糖,多吃水果!這樣才會更加健康!
3. 請以「我的家」為題設計一個小班具體教學活動方案,
設計意圖:
小班的寶寶經常這樣說:"爸爸媽媽帶我去吃肯德基"、"這個玩具是我媽媽買的"、"今天爺爺來接我"、"我在家裡唱歌給奶奶聽"……在孩子們的
心中,其實家是幼兒最熟悉的地方,父母及家人是幼兒最親密的人。《綱要》指出,教育者要引導幼兒了解自己的親人,培養幼兒愛父母長輩的情感。於是設計"我
的家"為主題的教學活動就顯得水到渠成。
活動目標:
1、知道自己有一個幸福的家。
2、願意大膽介紹自己的家。
3、初步萌發喜愛家庭的情感。
活動准備:
1、電視機、DVD、《讓愛住我家》MTV。
2、主題牆飾"幸福的一家"。
3、布偶:爸爸、媽媽、孩子。
活動過程:
1、布偶游戲,激發興趣導入。
A、師:今天我們班上來了三位新朋友,看一看他們是誰?
教師出示布偶教具,分別是布偶爸爸,布偶媽媽,布偶小朋友幼:他們一個是叔叔,一個是阿姨,還有一個是小朋友。
B、師:其實他們是一家人,叔叔在家裡是爸爸,這個阿姨呢,在家裡是媽媽,這個小朋友他叫豆豆,是叔叔阿姨的小寶寶。豆豆從幼兒園回家後,看見了爸爸媽媽,他會怎麼樣呢?
幼:會要爸爸媽媽抱。
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相機和幼兒做布偶游戲C、師:是呀!有爸爸媽媽的孩子多幸福呀,你們有爸爸媽媽嗎?你們快樂嗎?
全體幼兒:有。快樂。
(評:對於入園不久的小班孩子來說,家是他們最熟悉的地方,濃濃的親情,會使幼兒感到安全,得到溫暖。他們喜歡玩角色游戲,家中各個成員的角色是他們最喜歡扮演模仿的角色。為了給幼兒家的感覺,在情感發展上幫助他們逐漸獨立起來。)2、做客游戲,認識小朋友的家。
師:開汽車,嘟嘟嘟--我們一起到小朋友的家去做客了,我們來到了小苗苗的家,請小苗苗給我們介紹一下他的家。(主題牆上已經布置好"我的家",牆上有每一個小朋友的全家福照片。)師:誰還帶領我們去自己的家做客呢?
師:把你的家介紹給你旁邊的小朋友聽,好嗎?
幼兒個別介紹後相互介紹。
師:那你們看看照片,誰願意向大家說說你的家裡有些誰呢?
幼:我家也有爸爸媽媽;有奶奶;有爺爺。
幼:我家裡還有小金魚。
幼:我家裡還有小花呢。
師:爸爸媽媽喜歡你們嗎?
師:你是怎麼知道爸爸媽媽喜歡你的?
幼:爸爸帶我做大馬。
幼:媽媽給我買新衣服。
幼:奶奶摟我睡覺。
幼:爺爺給我買飛機玩具。
師生共同小結。
(評:小班幼兒的角色意識從無到萌芽,並逐漸鮮明起來,開始能夠認識家庭關系,大多數幼兒尚不理解角色之間的關系,這與他們的認知發展和生活經驗密切相關。因此,教師需在此薄弱環節上採取相應的教學。)3、播放MTV,升華幼兒情感。
播放《讓愛住我家》MTV,培養幼兒情感。
師:他們在干什麼呀?
幼兒:唱歌。
師:他們是快樂的一家人。讓我們也一起和他們歌唱吧。
(評:通過本環節的教學,讓幼兒認識自己家人及與自己家人的關系,感受家人一起生活的甜美;體驗父母對自己的愛,知道愛家人並尊敬他們。)活動延伸:
區域游戲:娃娃家(相親相愛一家人);音樂區(讓愛住我家);美術區(我的一家);體育區(其樂融融)
4. 跪求幼兒園小班、中班或大班的語言領域、科學領域、藝術領域、社會領域、健康領域教學活動設計各一節
建議你可以關注「億童學前教育」微信公眾號 然後在後台去問下她們小編,有很多這樣的活動設計方案的。
5. 藝術領域歌唱活動 《音樂是好朋友》小班 教學 教案 過程
活動目標:1、讓幼兒抄學習歌襲曲旋律,學唱歌曲。2、教幼兒認識歌曲的間奏,學慣用唱與齊唱的方式演唱歌曲。活動准備:1、日常生活中,幼兒有經常互相幫助做好事的經驗,並會用語言表達事情的經過。2、曲譜、鋼琴。
活動過程:
一、律動、練聲。
律動:《我們大家做得好》、《學做解放軍》
練聲:《小鳥醒來了》、《扮家家》
二、導入活動。
1、你有好朋友嗎?你的好朋友是誰?你們在一起是怎樣互相幫助的呢?
2、如果好朋友搬不動椅子,如果好朋友不會扣紐扣,我們可以怎麼做呢?(通過實際問題,讓幼兒學會如何幫助好朋友。)
3、原來我們可以為好朋友做這么多事呢!有一首歌說的就是好朋友之間互相幫助的事,歌曲的名字叫《好朋友》
三、欣賞歌曲,熟悉歌曲旋律。
1、教師清唱歌曲,提問:歌曲的名字叫什麼?歌曲里唱了些什麼?
2、教師彈唱歌曲一遍。這首歌好聽嗎?歌曲里唱了小朋友是這么互相幫助的?
3、教師按節奏完整朗誦歌詞。
四、學唱歌曲
1、教師帶領幼兒隨音樂旋律念歌詞。
2、完整教唱歌曲。
3、幼兒齊唱歌曲。
4、練習對唱。
6. 幼兒園小班教學活動設計與指導(畢業論文)
活動設計與指導我肯定好,面積,我能做,肯定還好的,知道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