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視頻設計 > 三年級數學買文具教學設計

三年級數學買文具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20-12-25 02:46:29

❶ 小學三年級數學下冊第七單元簡單小數加,減法例4買文具的夠不夠優質課教案

第三課時 簡單的小數加、減法
課題 簡單的小數加、減法 課型 新課
教學目標 1、掌握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2、提倡學生用多種方法計算小數加、減法,進而解決實際問題並從中體會和感悟小數加、減法的算理。
教學重點 會正確計算一位小數的加、減法,知道小數點對齊就是相同數位對齊。
教學難點 在計算過程中體會算理,加深對小數加、減法計算方法的理解。
教具准備 課件



教學設計 教 學 反 思
一、 學前准備
1、讓學生說一說,你是怎麼做整數加、減法的。
2、筆算下列各題。
32+54= 68-7= 48+9= 25-17=
根據這四道題的計算,說一說這四道題有什麼特點。(前兩道是整數加、減法,不需進位也不需要退位;第三道加法題個位相加滿十向十位進「1」,十位數要加上進位「1」;第四道減法題的個位不夠減需從十位退「1」和個位合起來再減,而十位上的數不要忘了減「1」)
3、教師總結:①做整數加、減法時,相同數位要對齊,從個位相加、減。②哪位相加滿十要向前一位進1,哪一位不夠減要從前一位退1再減。
二、探究新知
1、學習教材第96頁例3(1)。
出示教材主題圖,教師提問:通過觀察你能說一說圖中告訴了我們什麼嗎?在學生回答問題的基礎上,教師引出主題,如果一個同學買了一個卷筆刀和一支鉛筆,我們可以提出什麼問題呢?教師肯定他們的說法後,問:你們會列式嗎?(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0.8+0.6= 0.8-0.6=
教師組織學生討論,說一說,你們是怎麼想的,你們想怎麼計算。
可能會出現這樣幾種情況:①學生用口算就算出來結果,但要讓學生說明他是怎麼想的。②把0.8元改寫成8角,0.6元改寫成6角,相加減完後再改寫成以元為單位的小數。③按照前面復習整數加、減法寫成豎式計算。
教師總結並板書:
0.8+0.6=1.4(元)
方法一:8角 方法二: 元角
+6角 0.8
1元4角 +0.6
1.4
答:一共1.4元。
0.8-0.6=0.2(元)
方法一:8角 方法二: 元角
-6角 0.8
2角 -0.6
0.2
答:一個卷筆刀比一支鉛筆貴0.2元。
教師說明:在用小數直接加減時,在豎式的上面也可以寫上單位,目的是要將相同數位對齊,這和整數加、減法的道理是一樣的。
2、學習例3(2)。
教師引導:如果我們要求帶橡皮的鉛筆比不帶橡皮的鉛筆貴多少元,如何列式呢?
學生可根據學習例391)的經驗,試著自己獨立完成。學生完成後,說一說他們的不同做法。
3、學習教材第97頁例4.
出示例4 。
教師:請同學們讀題,你從中知道了哪些信息?跟同伴說一說。
學生:根據題意可知,小麗有10元錢,買一個文具盒花去6.8元後,她還想用剩下的錢買一個筆記本和一支鉛筆,求小麗剩下的錢夠不夠買這兩樣文具。如果小麗想不帶橡皮的鉛筆換成帶橡皮的鉛筆,她的錢夠不夠。
教師幫助學生理解題意。
要求小麗剩下的錢是否夠買筆記本和鉛筆,首先要求小麗剩下的錢是多少,再計算出筆記本和鉛筆的價錢,然後用小麗剩下的錢與筆記本、鉛筆的總價進行比較,最後判斷出小麗剩下的錢夠不夠買這兩樣文具。求小麗剩下的錢是否購買筆記本和帶橡皮的鉛筆的方法與前面相同。
師生共同探究解題方法:
方法一:10-6.8=3.2(元)
2.5+0.6=3.1(元)
3.1<3.2,所以買鉛筆夠。
方法二:10-6.8=3.2(元)
3.2-2.5=0.7(元)
0.7>0.6,買鉛筆夠了
0.7<1.2,買帶橡皮的鉛筆不夠。
2.5+1.2=3.7(元)
3.7>3.2,所以錢不夠。
4、對比小數加、減法與整數加、減法。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復習內容和例3、例4,看它們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相同點:相同數位上的數對齊,從低位算起;都是滿十進1,退1當十。不同點:教師應到學生觀察例3、例4,做小數加、減法時,只要小數點對齊,相同數位就對齊了。)
結合第97頁的「做一做「,讓學生說一說還可以提出什麼問題。(學生邊提出問題邊解答,師生互動,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同桌互相合作,用手中的學具進行估價編題,並說出解題過程。
三、課堂作業新設計
1、用豎式計算下列各題。
2.4+4.9= 6.5+0.8= 5.2-0.7= 4.1-3.3=
2、把下面三件商品的單價按要求填在括弧里。
魔方 小布熊 布娃娃
7.8元 3.7元 5.2元
(1)買一個魔方和一個小布熊一共花( )元。
(2)買一個魔方和一個布娃娃一共花( )元。
(3)買一個布娃娃比買一個小布熊貴( )元)。
3、寫出豎式,並計算。
4.8+5.6 5.6-4.8 5.6+5.2 5.6-5.2
四、思維訓練
1、直接寫出得數。
0.8-0.5= 0.7+0.4= 1.6+2.3= 1.9-1.3=
2.3-.3= 5.3+1.6= 0.5+3.1= 0.8+1.5=
2、動腦筋試一試。
7.□ 6. □
-□.3 +□.5
3.5 13.3

❷ 四年級數學上冊買文具的教案

《文 具 店》

教材分析:教材創設文具店一角的情境,引導學生提出數學問題。然後對「買4塊橡皮多少元」展開討論。由於是求4個0.2是多少,與整數乘法意義相同,學生列出乘法算式是沒有問題的。再讓學生探索0.2×4等於多少,學生可以採用不同的方法,教師應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語言進行解釋並交流。具體的教學過程可參考前面的教學設計片段。教材中呈現的方法都突出體現了乘法的意義,分別運用連加、元角分的轉化和藉助直觀模型得出了結果。
教學內容:小數乘法的意義(第38-39頁)
教學目標:
1、通過具體情境和實際操作,了解小數乘法的意義。
2、結合小數乘法的意義,能計算出簡單的小數與整數相乘的得數。
重難點:
結合乘法的意義計算簡單的小數乘法
課前准備:主題圖、投影儀、方形圖、學生學具等。
教學過程:
一、 課前談話
你們開學為自己買了哪些文具?
二、文具店
老師也想買一些文具,我邀請你們陪我一起到文具店去逛一逛!(展示主題圖,板書:文具店。)
你從文具店的這個櫃台獲取了哪些信息?
每支0.3元,也就是多少錢一支?
0.4元、0.6元呢?
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即時評價)
我遇到了一個問題,想請你們來幫我解決:我想買4塊橡皮需要多少元?(板書:買4塊橡皮需要多少元?)
請在練習本上列式,寫完想一想為什麼這樣列式?
你怎樣列式?為什麼?
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0.2×4
0.2×4表示什麼?
4個0.2得多少?(板書:=)把你的想法表達出來。
表達好了,再思考一下,4個0.2得多少還可以怎麼想?
OK了就跟4人小組交流一下想法。
0.2×4等於多少?你是怎麼想的?
還有誰想說?
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
同學們想了這么多的方法計算小數乘法,書上38頁也展示了3位小朋友的想法,看一看,有沒有跟你的想法一樣的?有就請在旁邊畫「√」,沒有的話就在空白處加上你的想法。
以後我們可以從這些方法中,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方法進行計算。不管用什麼方法,計算結果都應該一樣。請把這題的計算結果填在書上38頁空白處。
三、 試一試
請看到39頁試一試,這一題是什麼意思?(先列式,再塗色,最後根據塗的結果把得數寫上。)
請獨立完成。 巡視指導。
跟同桌說說你是怎麼做的。
要求「買3支鉛筆需要多少元?」你是怎麼做的?
對的給自己畫一個「」。
第2題,誰來說?
對的給自己畫一個「」。
四、 練一練
第1題:你能計算4×0.3嗎?跟同桌說說你的想法。
第2題:塗一塗,填一填。
這道題是什麼意思?
每個正方形代表「1」,這里把正方形平均分成幾份?每小格就代表(0.01),0.01×10表示什麼?就是要我們塗出什麼?(讓我們塗出10個0.01)
0.01×50呢?0.01×100呢?(塗出50個0.01和100個0.01。)
請動手塗一塗,然後再填空。
0.01×10你是怎麼塗的?
0.01×50表示什麼?10個0.01塗1個豎條,那麼50個0.01就應該塗……
(展示)是這樣嗎?這個圖用小數表示就是(0.5)。
0.01×100你怎麼塗?
根據剛才塗色的結果,你有沒有發現什麼規律?
不塗色,看你能不能快速搶答?0.01×1000=?0.01×10000呢?
你發現什麼規律?跟同桌說一說。
誰來說?你發現什麼規律?
還有誰想說?(即時評價。)
這題做得全對的,給自己加一顆「☆」,發現了規律的給自己畫一個「」。
得「☆」的舉手;得「」的舉手;。
五、 小結
今天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獲?和你的同伴分享一下吧!
今天同學們都很棒!想出了很多方法來計算小數與整數的乘法,在這些方法中,你可以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方法進行計算。不管用什麼方法,都要細心!

閱讀全文

與三年級數學買文具教學設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