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00米短跑技巧教案
短跑是用最快的速度跑完規定的距離。比賽項目有100米、200米、400米,少年還有60米。短跑是人體運動器官和內臟器官在大量缺氧的條件下完成最大強度的工作,屬於極限強度的運動。短跑能有效地發展速度素質,因此,它是田徑運動的基礎項目,而且在其他運動項目的訓練中也佔有重要的地位。
短跑技術是一個不可分割的完整體,為了便於分析,可把它分為起跑和起跑後的加速跑、途中跑及終點跑三部分。
■如何提高短跑速度
速度很顯然是影響短跑成績的一個重要因素。以90~95%的強度進行20~60m跑,每組跑4~5次,每次休息3~6分鍾,進行2~3組,這將有助於提高你的速度。同時,改變短跑的起跑姿勢,採取站立式、轉身式和行進間起跑,這也有助於提高你的速度。上面這種提高速度的訓練,應在質量良好的,即平坦、乾燥、硬度適中的道面上進行。溫暖的天氣將有利於提高這種訓練的效率。冷天氣不利於這種訓練,但在完成適當的准備活動後也可以進行。
發展步頻:最佳時期11——13歲。側重於提高肌肉的快速收縮速度,加強對神經系統的興奮與抑制過程的靈活訓練,提高肌肉快速收縮力量與肌肉的放鬆能力。
訓練手段:[1]高速 大幅度擺動腿前後擺動聯系,要求在快速擺動中完成合理的折疊技術,擺動腿大小腿折疊得越緊,半徑越小,擺速越快。
[2]加快腳掌著地速度練習,要求盡可能地縮短騰空時間。
[3]快速擺臂 擺腿練習,要求腿 臂動作協調進行。
發展步長:步長能力的大小主要決定於跑時的後蹬力量 ,後蹬角度,擺動力量,擺動速度,以及髖關節的靈活性等。著重發展大腿的伸肌,屈肌的力量和髖關節的靈活性。
方法:負重換腿跳,負重大步走,負重跑,負重跳台階,跑台階,大幅度的跨步跳(要求擺動腿積極下壓和小腿由前向後積極著地),蛙跳,單足跳等練習,提高跑時的後蹬能力。與此同時,採取高抬腿跑,拉橡皮條高抬腿「車輪跑」,收腹跳等訓練手段,提高擺動速度,並且採取其它一些訓練方法和訓練手段,加強髖關節的靈活性和肌肉的伸展性訓練。
發展絕對速度:必須注重步長和步頻的最佳組合,及跑的技術動作各環節的時間也空間的節奏。
訓練方法:(1)20—40米行進間快跑練習。(2)4*25—50米接力跑,加速跑,追趕跑練習。(3)下坡跑練習。(4)順風跑練習。(5)各種短段落的變速跑練習
(1)行時間跑30—60米,3—4次X2—3組。
(2)短距離接力跑2人X50米或4人X50米,3—4次X2—3組。
(3)讓距離追趕跑60—100米,3—5次X3組。
(4)短距離組合跑(20米+40米+60米+80米+100米)X2—3組。或(30米+60米+100米+60米+30米)X2—3組。
(5)順風跑或下坡跑30—60米,3—4次X2—3組。
(6)短距離變速跑100—150米(30米快跑+20米慣性跑+30米快跑+20米慣性跑),3次X2—3組。
(7)膠帶牽引跑(30—60米,4—5次X2—3組。
(8)反復跑30—60米,4—5次X2—3組。
發展反應速度和動作速度的訓練方法
1
2. 小學生田徑隊(短跑)籃球隊訓練教案
先讓他們繞操場5圈,每次加一圈,籃球先練好腳步,和三步,最後再練習投籃
3. 幼兒園跑步比賽教案
一、活動目標 1、鞏固跑步的正確姿勢,訓練跑的速度。 2、能開動腦筋,運用多種方法練習跑。 3、復習游戲《沖過封鎖線》,培養幼兒機智、勇敢、遵守紀律的品質。 二、活動准備 1、幼兒人手一張報紙。 2、韻律操音樂的磁帶及錄音機。 三、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幼兒入場,做准備運動。 幼兒手拿卷好的報紙,在音樂聲中有精神地入場。 2、准備運動:韻律操。 幼兒在教師的帶領下,聽著音樂有節奏的手拿卷好的報紙,有精神地做操。 (二)、基本部分 1、教師打開報紙,啟發幼兒邊想邊嘗試:不用手幫忙怎樣才能讓報紙貼在胸前而不掉下來。讓幼兒自由分散的活動。 2、試後,請幼兒集中,談談嘗試的結果。得出結論:把報紙貼在胸口,快速地跑。 3、第二次嘗試將報紙貼在胸前往前跑,試跑幾次,讓幼兒得到結論:跑得越快,紙越貼得緊,越不容易掉。 4、幼兒再次自由嘗試數次。 5、復習游戲《沖過封鎖線》。 發展幼兒快速奔跑及躲閃的能力。以競賽的形式進行。 (三)、結束部分 教師帶領幼兒做"大笑"、"大哭"的表情,以放鬆肌體和情緒,對幼兒活動情況作簡單評價。幼兒在音樂聲中步回教室。
4. 百米短跑水平一、水平四、水平五是什麼意思教學設計可以在哪裡免費下載
眼看中國運動員將又一次與奧運會失之交臂,峰迴路轉,日本人出來「幫忙」了。原來,在1932年的3月,日本政府在東北扶植了傀儡政權「滿洲國」,為了使「滿洲國」得到國際社會的承認,決定派遣短跑運動員劉長春、於希渭二人作為「滿洲國」選手參加奧運會的田徑比賽。而且國際奧委會組委會已經接受「滿洲國」參加奧運會的申請。消息傳來,全國人民無不義憤填膺,指責國民政府對日軟弱,採取不抵抗主義丟了東北,現在又變相「支持滿洲國」。偽滿洲國和日本人的陰謀,也引起北平、天津等地體育界和教育界的愛國師生的強烈不滿與反對。 平津體育界立即開會,研究抵制日偽的陰謀與對策。有人提出:「『九一八』事變後,東北大學遷到了北平,劉長春現在就在北平,他是個中國人,讓他出面發表個聲明,拒絕代表『滿洲國』參加比賽。」 還有人更激進:「依靠混蛋政府和官僚機構是不會有什麼結果的,我們體育界只能自己想轍!我們體協干嗎不能派劉長春、於希渭代表中國去參加第10屆奧運會呢?」 這一提議得到在場的愛國人士嘉許:如果中國派出劉長春參加奧運會,這對日偽陰謀是一個有力的回擊。 劉長春本人於1932年5月初,在天津《大公報》上發表聲明:「苟余之良心尚在,熱血尚流,又豈能忘掉祖國,而為傀儡偽國做牛馬?」 平津體協會對派劉長春參加奧運會的提議表示支持,為此發表了談話。但也是羅鍋上樹——前(錢)缺,連路費都湊不夠,國民政府對此裝聾作啞,一聲不吭。 在萬般無奈的情況下,東北大學體育系主任郝更生去找名譽校長張學良將軍協商,張學良同意贊助。但於希渭當時在大連,已被日本當局監視,無法前往北平,於是張學良慷慨解囊1000美金給劉長春當路費。由於劉長春不懂英文,一人出國參加比賽不方便,於是東北大學體育系教師宋君復作為翻譯隨行,張學良又追加了美金600元。經中華體育協進會董事王正廷(時任國民政府外交部部長),中華體育協進會董事、天津南開大學校長張伯苓磋商同意,由張伯苓急電國際奧委會為劉長春報名,匆忙辦理了手續。這樣,劉長春才得以代表中國參加第10屆奧運會。 劉長春,遼寧金縣人,幼年在大連沙河口中心小學讀書。當時,日本的勢力在我國東北很大。與中心小學一街之隔的是日本僑民辦的日本尋常小學,兩校的孩子經常打群架,劉長春身高力大,每次都沖鋒在前,打得日本孩子雞喊貓叫。後來被日本籍教師知道了,就使勁地打他的耳光,並在石灰地上下絆子,摔得他很疼,在劉長春幼小的心靈中播下了仇恨的種子,他下決心拚命地進行體育鍛煉,不是賽跑就是踢球,以此方式來報仇雪恨。在他14歲時,參加了中日小學生田徑對抗賽,取得百米11秒8、400米59秒的成績。1927年,劉長春在大連中華青年會主辦的春季運動會上跑出了百米11秒的好成績。後被東北大學發現,進入該校體育系學習。1929年春,劉長春在沈陽舉行的第14屆華北運動會和同年10月舉行的中德日三國田徑運動會上,百米成績已達10秒6,跑出了當時遠東地區最好成績;為全國百米紀錄保持者。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東三省落入日寇的鐵蹄之下。東北大學遷至北平復課,劉長春潛赴北平繼續求學。次年3月9日,日本扶植清廢帝溥儀建立偽「滿洲國」。為了擴大偽「滿洲國」在國際上的影響,日本陰謀讓劉長春代表「滿洲國」赴美國洛杉磯參加第10屆奧運會,派人三番五次到劉家,要劉父寫信讓劉長春回大連;並在報上公布劉長春將代表「滿洲國」參加奧運會的消息。「滿洲國」趁熱打鐵,替劉長春向國際奧委會報名,國際奧委會復電:要求「滿洲國」將「國旗」、「國歌」速交奧運會,以便屆時備用。消息一出,引起中國人民的強烈不滿。陰錯陽差,劉長春才代表中國參加奧運會,但他的一切旅差費用包括身上穿的衣服,全是化緣來的。 7月1日,在東北大學體育系畢業典禮上,張學良宣布:劉長春為運動員,東北大學體育系的宋君復為教練員,代表中國參加奧運會。畢業典禮後,東北大學立即派傅寶瑞秘密回大連找於希渭,約其由大連直接乘船去上海會合,再同赴美國。但日方豈能坐視?派人嚴加監視,於希渭終於未能成行。7月2日中午,北平市市長周大文設宴招待劉長春,並贈送了西服一套、美金5元。是日晚,劉、宋二人乘火車南下,於3日傍晚6時許抵達上海,受到上海各界人士的熱烈歡迎。步履維艱的中國運動員,終於走向奧運會。 1932年7月上旬,上海一家報紙刊出了一幅漫畫,畫上是《三國演義》中的關雲長,右手持青龍偃月刀,左手捋著美髯,獨自乘著一葉扁舟渡江赴周瑜的鴻門宴。 這幅畫的含義,就是表現中國短跑運動員劉長春去美國參加奧運會的情形,可謂煢煢孑立,形影相弔。 中國運動員參加奧運會的消息經各報刊大肆炒作,立即轟動了上海灘。4日下午,劉長春前往中華體育場進行練習時,吸引了大批市民圍觀。5日午後,在八仙橋青年會九樓,在總幹事黃仁霖主持下,招待各報體育記者。主要由郝更生報告中國首次選派代表參加奧運會的曲折經過。7日晚,由體育協進會主持,上海24個社會團體近2000人在東亞飯店舉行招待會,為劉長春等送行。劉長春的新服裝亦在上海趕制而成,上身為法蘭絨西裝,左胸上綉有青天白日滿地紅國徽,下身是白色嗶嘰西褲,另有黑皮鞋和黑色燕尾服。 7月8日上午,天朗氣清,數千名歡送的人群將上海新關碼頭擠得水泄不通。劉長春等到達碼頭後,拍手聲、歡呼聲此起彼伏。 王正廷偕夫人也專程趕來送行,並舉行授旗儀式。他右手執國旗和中華全國體育協進會會旗,鄭重地對劉長春說:「我國此次派劉長春君參加世界運動大會,為開國以來第一次,實含有無窮之意義,予今以至誠之心,代表中華全國體育協進會授旗與君,願君用其奮斗精神,發揚於洛杉磯市奧林匹克運動場中,使中華民國之國旗,飄舞於世界各國之前,是乃無上光榮也!」 劉長春肅立行禮接過旗後,激動地說:「我此次出席世界運動會,系受全國同胞之囑托,我深知責任重大。當盡我本能,在大會中努力奮斗!」在歡送人群的歡呼聲中,劉長春和宋君復乘坐的「威爾遜總統號」,長鳴一聲,掛滿了連綿不斷的彩紙,滿載著全國人民的殷勤希望與祝福,緩緩駛離碼頭。 經過25天的長途旅行,劉長春一行於7月29日下午4時抵達洛杉磯。在碼頭上歡迎他們的,有美國奧運會負責人和先期到達美國的中華體育協進會總幹事沈嗣良、申國權、劉雪松及當地華僑代表數百人。劉長春等到達唐人街時,受到唐人街華僑與美國人民的夾道歡迎,當地華僑領袖還設宴款待中國代表隊。是晚,劉長春等進駐奧運村,在駐地前升起了中華民國國旗。 7月30日,第10屆奧運會舉行開幕式,會場周圍高高飄揚著50多個國家的國旗。在全場10多萬觀眾歡聲雷動中,2000多名運動員按英文字母之先後排列進場,只有一名運動員的中國隊第八位入場。在劉長春的打旗前導下,後面還有宋君復、沈嗣良和申國權、劉雪松,五環旗下的劉長春,煢煢孑立,形影相弔,有一種莫名的悲壯與孤獨。 7月31日劉長春參加了百米短跑預賽,他分在第二小組,共有運動員6名,取前三名參加復賽。發令槍一響,劉長春一馬當先,沖在最前面。到80米後,被其他運動員相繼趕上,最後只跑了第五名,百米跑出11秒,還不如在國內跑的成績,無緣進入決賽。他在是日的日記中不無遺憾地寫道:「3時百米預賽,第二組共有六人,只取三名。起碼頭五六十米在先,約至八十米後,後來者均居上矣。跑畢,個人亦覺奇怪,何以起碼有如是美姿?發令員與評判員亦以余之起碼與前五十米為佳。惜畢業考試一月及舟行勞頓,缺少練習,未能上名,設抵洛杉磯後,再有一星期之加油,或不致名落孫山乎?」 他只跑出第五名的成績。當看到別國運動員取得勝利,會場上高懸優勝國國旗,奏響該國國歌時,劉長春「對之平添無限感喟。但觀各項動作,並不比祖國出奇」。可見,劉長春並不輸在技術上,主要是體力的問題。 在8月2日下午舉行的200米預賽中,劉長春在「起跑後至170米時,猶居第二位,不幸最後20米內被人追過,結果第四,痛失決賽資格」。他在日記中總結失敗的教訓時說:「關於出場前准備與時間:一、准備,基本動作不要做,要做應時動作,約如上述。二、時間,出場前20分或15分鍾練習,非如我輩在1小時或2小時前即開始練習,而練習後再活動也。世界各國選手多在出場20分鍾或30分鍾時略作活動。」這說明,年輕的中國運動員的國際大賽經驗亦缺乏。 兩天的比賽中,劉長春雖未及格,但他的跑步姿勢及奮勇精神,已被外國人贊揚為「不堪的光榮」。由於沒有訓練場地,「苦無相當練習,且成績相距甚遠」,劉長春決定放棄第三天的400米預賽,「聊將兩項『不堪的光榮』永存余腦海中可矣」。 對於第一次參加奧運會的教訓,劉長春深刻地總結:「往者已矣,今後甚望全國有一最高機關,負責每年各種運動之統計。關於管理之組織,指導之許可權,教師之修養,運動員之常識,根本人才之培養,繼續與保留問題等等,均需誠懇地加以深詢與追究。以上不過僅限技術而言,欲求普及,願政府與人民共圖之,注意以下數條:(1)多培養體育人才,以求根本明了。(2)設寒假、暑假體育學校,以推廣體育常識為宗旨(專門體育訓練亦可)。(3)注重中小學體育。(4)多請世界體育專家來華講演與表演。(5)獎勵體育著作譯述與發明。」 8月14日奧運會舉行閉幕式。劉長春在當地參觀了幾所中學的體育教學,發現每所中學的體育設施十分完善,都有田徑場、400米跑道、室內體育館和游泳館。對比國內體育設施落後的狀況,感慨萬端。此時方知體育的強盛,是與綜合國力聯系在一起的。國力衰微,全體國民素質都比不上其他國家,中國運動員怎麼能取得一鳴驚人的成績? 8月21日,劉長春一行乘「柯立芝總統號」起程回國,航行25天,於9月16日抵達上海。盡管劉長春第一次參加奧運會沒有拿到名次,但重要的是中國體育和運動員終於參與了奧林匹克運動,人們還是熱烈地歡迎這位第一次參加奧運會的中國運動員。
5. 田徑課中短跑教案中次數怎麼規定
1.教師要寫抄自己認為有重要意義的教學經歷或教學故事,即要有選擇性,典型性,不要事無巨細都羅列進去,要圍繞中心問題進行選擇。並不是說所有的事件都可以成為案例,要善於捕捉教學過程中的「亮點」。
2.應根據以往的經歷撰寫案例,盡量保持案例中資料的真實性,使讀者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可以到案例的主體即學生那是去詢問、調查他們的真實感受。
3.教學案例與其它的教學作品有區別性。
與教學論文相比,教學案例在文體和表達方式上以記錄為目的,以記敘為主,兼有議論和說明;在思維方式上,是一個從具體到抽象的過程,通過對生動的教學「故事」的描述,通過對具體的學生、老師心理感受的描述,反思、總結教學的利弊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