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反思教學中一題多解的論文好些嗎
《孔乙己》就復是這樣。因此,我們制寫人的論文可以確立這樣幾個中心:
1、單純表現某個人物的性格特點;
2、贊頌或批判這個人的品質特徵;
3、通過回憶「我」與這個人的交往,表達「我」對他的懷念;
4、通過對某個特定人的描寫,來表現這個社會上和他具有同樣的特徵的一群人,反映一個社會背景。
② 教師寫作的科研論文與教學反思,隨筆評論有什麼區別
一節課下來,靜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學規律;教法上有哪些創新;知識點版上有什麼發現;組織教學方面有權何新招;解題的諸多誤區有無突破;啟迪是否得當;訓練是否到位等等。及時記下這些得失,並進行必要的歸類與取捨,考慮一下再教這部分內容時應該如何做,寫出"再教設計",這樣可以做到揚長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境界和高度。
③ 什麼叫反思性的教學論文
就是思考當前教學的不足,提出自己的意見等來寫文章
④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論文
不知道這位朋友是要找具體哪一課的反思還是總結,我介紹給你一個網站你可以上裡面自己查詢一下,有一千多篇呢,自己找找。http://www.zgshuxue.com/Article/fs/sxfs/Index.htm
如果你要找總結性的反思我現在就給你一篇.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
本人從事數學教學工作多年,一直以來我都以嚴謹的治學態度,勤懇、堅持不懈的精神從事教學工作。對孩子富有愛心,對工作認真負責 。幾十年的工作使我也在教學中累積了一些經驗,並做了如下反思:
師生在課堂上不僅要有知識方面的信息傳遞,更應有情感方面的互動。一年級的新生由幼兒園進入小學,他們面對的是一個全新的環境、全新的學習模式。他們既好奇又困惑,既憧憬又害怕。根據一年級新生的心理特點,我耐心的指導他們,真誠的鼓勵他們,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鼓勵他們說出自己對事物的認識,從而達到教學的目的。
興趣是人們積極認識某種事物或關心某種活動的心理傾向。在教學過程中創設問題的情境,可有意造成學生認知矛盾,激發學生主動探究新知的興趣,誘發學生情感的孕育。例如:在教學「求兩數相差多少的實際問題」時,要求同桌的兩個小朋友分別在紅、黃兩個學具盒內抓一把花片,猜猜同桌抓了幾個花片,再將自己抓的花片告訴同桌,比比,誰抓的多。提問:你有辦法知道誰的多,多多少嗎?這時候學生就會自己想辦法解決問題。並能體會到成功的樂趣。
在數學教學過程中的量一量、比一比、畫一畫、拼一拼等動手操作,動口表述,動腦思維的實踐探究活動,可使學生明理動情。例如教學「圓的認識」時,提問:你能在釘子板上圍出一個圓嗎?通過讓學生猜一猜、圍一圍、激發學生探索的慾望,初步感受到直線圖形和曲線圖形的不同。
生活離不開數學,數學離不開生活。數學知識源於生活而最終服務於生活。在教學中要力求從學生熟悉的生活世界出發,選擇學生身邊的的事物,提出有關的數學問題,以激發學生的興趣與動機。使學生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並能學以致用。例如:在教學完人民幣的認識這一課後,讓學生用自己帶來的各種用品創辦小小商店,讓學生相互合作共同完成購物活動。在活動的過程中,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現在教學的例題不再是以往不可捉摸的、抽象、游離於生活之外的應用題或文字題,已變成了各種形象生動、鮮活直觀的生活情境:買東西、去旅遊、做游戲、找規律等等事例;像這樣,多方面的提升教材層次,就使得原本抽象的數學就變得生動有趣。我們教師運用起這樣好玩的教材教學,自己都能感到特別興趣。
教學《元、角、分》,我就結合實際讓他們去發表他們的意見,在解決自身的數學問題的同時也解決了實際問題。這時的教學已不再是單純的」掌握知識」,而是升華到了一個新的境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實現。教學意義已大大超越了教材本身了。
在分類教學中,我讓孩子們應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試著分一分,和自己的小夥伴說一說,結果許多孩子們的分法令我始料不及,他們除了按年齡,按性別,有的還按衣著分、按發型分,按面部表情分。說明了這樣的教材設計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孩子們的生活經驗出發,讓他們感受到的是一個親切的數學問題,使他們樂於接收。
知識來源於生活而又服務生活。學知識是為了長本領。在《位置》中,教學完前後、上下、左右時,我出現了」去火車站」一題,請學生們試著用方位名詞告訴叔叔去火車站的路,當一當小小導行員。許多孩子躍躍欲試,不僅說得很詳細,還給了建議走哪條路比較近?可見孩子們是非常樂意展現自我的。
數學課其實是思維訓練的場所。老一輩人常常認為數學學得好的人往往比較聰明,這並不無道理。因為數學學科擔負著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的重任,一套好的數學教材不在於它的封面設計得多麼美麗,也不在於設計得多麼新穎,關鍵是是否能給學生們廣闊的思維訓練空間。在加減法(一)5的加減法一課中,小雞吃米的數學故事是這樣設計的:5隻小雞吃米,有兩個盤子都裝有米,同學們猜猜看,小雞吃米時會出現什麼情況?和以往的教材」5可以分成幾和幾」相比,無疑前者給了學生一個更大的思維想像空間,更有利於學生的發展。在教學過程中我積極與教材的新思想靠攏,在上《前後》一課時,我讓學生們裝扮成不同的小動物,依次是小熊、烏龜、公雞、兔子、大象、小狗。請他們說說大象現在排在第幾?如果我想讓大象排在第二,你們有什麼好方法呢?當然學生們的方法不一定都很好,但是實現了數學課的價值,進行了思維的鍛煉。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是日復一日不斷的教給學生新知識,而是為了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使學生懂得用已學的方法去學習新知識、解決新問題。在新教材中,加強心算、允許估算,計算上,像5+8=要求尊重學生的想法,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提倡計算方法的多樣化。有的學生發現了5+8其實用8+5來想更好,把5拿來分成2和3;有的學生認為剛學了9+5=用它來推算出結果更簡單;更有學生掰起手指頭一手比8,一手比5,重疊的是3,那就是13。在我們看來有的似乎不可以理解,但在學生的應用中它們卻很自如,原因源於這些都是他們的真實體驗,多樣化的知識由
⑤ 教學反思是教學論文嗎
教學論文有明確的格式,摘要,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教學反思應歸到經驗總結里,但如果能正規化寫作,也可以做為論文選題
⑥ 教師怎樣進行反思與寫案例和論文
1、教育反思的含義。
何謂「教育反思」?概而言之,教育反思,即教師自覺地以自己的教育實踐為思考對象,對自己所做出的行動、決策以及由此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分析和總結。
2、教育反思的特點。
(1)教育反思強調以教師自身的真實性為基礎。
在日常教育教學工作中,教師遇到的大量教育教學事件,是教師進行教育反思的源源不斷的素材。
(2)教育反思以探索教師行動意義為目的。
教師進行教育反思的動力來自於對高效、優質教育的追求,來自於自我成長的需要,其目的是為了改善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而不是為了發現或貢獻原理性的知識和體系。
(3)教育反思架起教育理論轉化為教學策略的橋梁。
教師的教育反思是一種為改進自己教育行為而進行的反省、思考和探索,是一種從實踐到理論的研究,即從教育教學實踐中發現的問題出發,不斷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學習間接經驗的基礎上,將普遍性的知識真正轉化為自己的知識、經驗和理論,從而實現自身行為的改進和提高。
3、如何撰寫教育反思。
教育教學反思的內容是什麼呢?如何寫好教育教學反思?簡單的說,教育教學反思就是研究教師如何教,學生如何學,在教中學,在學中教。我們可以從下面幾方面進行記錄和思考。
(1)記錄教育教學過程中的優點。
(2)寫教育教學中不足、失敗之處。
(3)記錄整理學生的創新思維。
(4)記錄課堂中的突發事件和記錄學生的問題和建議。
(5)課後重寫「教學設計」。
讀後感:
讀完第一章,使我對教育反思有了新的認識。回想自己寫過的教學反思,大多是「就事論事」,就現象說現象,至於為什麼會出現此類現象的原因沒有找到,不會反思,所以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不快。讀了這本書之後,我將從教學中的「四大環節」 「三大行為」 「三個角度」來重新審視自己的教學,樹立問題意識,有序地、多層次地進行教育教學反思,從而對自身行為產生指導意義,讓所學理論真正能應用到實踐中。
二、描述案例,不斷提高教師的分析能力。
摘記:
1、何謂「教育案例」?
教育案例是指包括有某些決策或疑難問題的教學情境故事。簡而言之,教育案例就是敘述一個教育故事。它是教師的教育行為和教育思想的集中體現。
2、教育案例的特徵。
(1)教育案例是與教育實踐密切相關的。
(2)教育案例是與教育行為、目的和教師的職業責任感密切相關的。
(3)教育案例是與教學變數、理論觀點的多元性密切相關的。
3、教育案例與論文的區別。
從文體上看,論文是以說理為目的,以議論為主,可舉不同的事例,但都是為了論證同一個觀點,而案例則以歸納總結規律為目的,以記敘為主,兼有議論和說明;從寫作思路看,論文是為理論找事例,是從抽象到具體的演繹思維過程,案例是通過事件找理論,通過故事說明道理,是從具體到抽象的歸納思維過程。
讀後感:
之前,自己對「案例」一詞的理解很模糊,只知道是「舉例說理」,但是究竟如何舉例,舉幾個例,自己還不太清楚。仔細回想,有些案例自己已和論文混淆,寫作不是很規范。讀了本書的第二章,使我的思緒豁然開朗,我真正了解到案例不同於論文、教學設計、教育隨筆和教育敘事,它是圍繞主題、經過選擇和取捨、更系統的教學後記。它的結構包括:案例題目、主題背景、情境描述、問題探究、評價反思。在實際工作中,可寫的案例有很多,只要我們注意觀察、注意傾聽、注意思考,從事例中尋找理論支撐,就能不斷提高自己的分析能力。
三、撰寫論文,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
摘記:
1、什麼是教育論文?
用文字把思考的問題、研究的成果,進行加工、整理、提煉、記錄下來,使創造性的思考一層層展開、一步步深入,並在紙面上視覺化,這就是教育論文。它是教育科研成果的表現形式。
2、教育論文的結構。
(1)論文題目。
(2)作者姓名和單位。
(3)摘要。
(4)關鍵詞。
(5)序論。
(6)本論。
(7)結論。
(8)引文或參考文獻。
3、撰寫教育論文應注意的問題。
(1)選題要適當。
(2)論證要清晰科學。
(3)行文要有個性。
讀後感:
論文是我們教師經常寫作的一種文體,但是許多教師都怕寫論文,確切地說是不知道如何去寫。讀完本書第三章,我知道了論文分為研討型、經驗型、述評型、報告型等,而且,寫論文時要注意規范,選題要小,從小處入手,以小見大;根據論文題目列出小標題,即一篇論文分成幾塊來寫,做到心中有數;語言要准確,要簡潔,既要讓讀者看得懂,又要敘述生動,使讀者樂意讀下去。我會謹記這三點,以後再次寫論文時,努力使論文寫得陳述規范、語言精練、觀點鮮明、推理嚴密、結論清楚,不斷提高自己分析、總結的能力,向「研究型」教師努力!
⑦ 教學反思是不是論文
要看寫得怎樣吧,可以是論文也可以只是寥寥幾句話的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