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小學音樂三年級鈴鐺舞教學反思
答:教學反思的內容:
1、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是否達成,教學目標的測量或評估方式是否合理,回教學目答標是否實現及原因原因分析。
2、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否做到了主線突出、簡潔明了、平穩流暢。如果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出現了偏離教學設計的情況,是否分析說明了原因,通過課堂教學的實施,反觀預先做好的教學設計是否合理有效,是否應當調……
3、教學實施:是否反思了教學指導語的使用,是否對課件內容的設計與使用提出了分析,對板書內容與效果是否有所分析,教學時間是否合理掌控,如果有延時,原因是什麼。
注意問題:
1、教學反思的內容要具體合理,反思要針對具體的教學環節與設計內容進行。不能過於籠統,也不能從觀念與理論上做一些大而無當,空洞無物的說明。不應當套用特定的理論標准或使用過高的,不切實際的標准來反思自己的教學過程。
2、教學反思的分析與表達要准確,要准確的說明所分析的對象、分析的邏輯要清晰明了,不要使用一些模糊的、自編的,或只是在小范圍內熟知的、常用的套話或術語。
3、教學反思的要求要客觀,要以改進教學效果、提高學生學生效率為目標,不應當一味地拔高要求,或是無原則的自我批評。
② 三年級科學空氣有重量嗎教學反思
1.空氣有一定的重量,但是重量很輕.
2.在稱量的過程中,了解一回些因素會影響稱答量結果,產生誤差,學習准確稱量.
3.培養與他人合作的良好習慣及尊重事實、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1.空氣有一定的重量,但是重量很輕.
教學重點
知道並能設計實驗證明空氣有重量,但很輕;通過對石頭、水、空氣的三者比較,初步建立固體、液體和氣體的概念體系.
教學難點
設計多種方法,重復驗證空氣有重量,但很輕.
③ 小學三年級科學《空氣有重量嗎》教學反思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曾做過一項調查,研究教師的教育經驗與教育效果之間的關系。結果發現,教師剛走上工作崗位的五年之內,教學效果與教齡成正比關系。第五年至第八年,普遍出現一個平穩發展的「高原期」。第八年之後,教師群體逐漸開始分化,大部分人的教學水平和教學效果出現徘徊甚至逐漸下降,雖然各人的徘徊期長短不一,下降的速度也不一致,但他們逐漸變得平庸的原因是相同的,那就是來自於對教學工作的厭倦與自身的惰性。只有其中的一小部分經過自身的努力,不斷學習,不斷反思,不斷探索,突破了「高原期」,實現了自身的可持續性發展,教學水平得到升華,教學質量不斷提高,最後逐步發展成為「專家型」、「學者型」的教師。可見,教學反思是教師由「經驗型」向「研究型」轉型的一個重要條件。也許我們可以這樣說,一位教師要想成為「專家型」、「學者型」教師,就必須學會反思,善於反思,讓反思成為教師的自覺行動。
一、 反思應是教育教學的一種「常態」
1.反思是新課程理念對教師的全新挑戰
眾所周知,一個醫術高超的醫生,必定是從積累許多病案的過程中成長起來的。同樣,一個優秀的教師,也必然是在教學實踐中成長起來的。新課程賦予了教師新的內涵和新的要求。教師不再是傳統的「傳道、授業、解惑」者,也不再是用別人設計的課程或教案去完成知識傳授目標的「技術員」。新課程對教師的傳統教學經驗提出了全新的挑戰,教學反思的重要性也因此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面對新世紀對教育的挑戰,教師理應成為教育教學工作的探索者、研究者。因此,教師應 「走進新課程」,著力改變陳舊的教育觀念,在教學反思中喚醒自我成長的意識、生命的意識、成功的意識,努力提高自身的反思能力,適應時代的新要求。
2.反思是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根本途徑
反思是教師以自己的職業活動為思考對象,對自己在職業中所做出的行為以及由此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反思的本質是一種理解與實踐之間的對話,是這兩者之間的相互溝通的橋梁,又是理想自我與現實自我的心靈上的溝通。
顯然,反思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回顧」,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決教育教學過程中各個方面存在的問題,它具有研究性質,是「教師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
自我反思有助於改造和提升教師的教學經驗,經驗+反思=成長,沒有經過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系統性不強,理解不深透,它只能形成膚淺的認識,並容易導致教師產生封閉的心態,從而不僅無助於而且可能阻礙教師的專業成長。只有經過反思,使原始的經驗不斷地處於被審視、被修正、被強化、被否定等思維加工中,去粗存精,去偽存真,這樣經驗才會得到提煉、得到升華,從而成為一種開放性的系統和理性的力量,唯其如此,經驗才能成為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有力杠桿。
3.反思是保持教學永久魅力的法寶
教學反思貫穿於教師的教學生涯,而不是某一階段的特殊任務。我思故我在,我思故我新。
善於反思的教師,就不會簡單機械地「教」教材,而是創造性地「用」教材,樹立教材「引子觀」,把教材看作「引子」,引發學生去學習,引發學生去思考。教材以「引子」作用而體現的課堂,教學過程自然而然成為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相互啟發、互教互學、共同構建的過程,成為一種溝通和交流的過程,從而使教學綻放出永久的魅力。
二、 反思要貫穿於教育教學的「全程」
1.把握教學反思的內容操作
反思性教學作為教育實踐活動,涉及的內容多種多樣,而主要內容是課堂教學反思。教師反思的基本內容要把握三個方面:一是著眼課堂操作,即教師對學科課程標准、教材內容、教與學的方法和手段、教與學的習慣、教與學的理念、教學結果等進行的反思。二是著眼教師自身,即教師對自我教學理念和行為的反思。教學理念植根於教師的經驗、習慣之中,它們對教師的教學行為具有直接影響,是教師教學行為產生的理論基礎;教學行為是教師教學的過程和結果,是教師的教學理念和專業知識、專業能力、專業情感相互作用的產物。三是著眼學生,思考和研究學生學習的習慣、行為、方法、效率等,指導學生學會學習,形成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2.明確教學反思的環節程序
教學反思不同於傳統意義上的簡單「回顧」,需要遵循一定的程序,教師只有熟悉這一程序,才不會使反思成為混亂與無效的行為。反思過程一般包括以下四個環節:發現問題、觀察分析、重新概括、實踐驗證。
3.提升教學反思的內在實效
教學反思首先表現為自覺性。如果你想在三尺講台上開啟一片蔚藍的天空,那麼你會覺得不斷地教學反思不僅是個人的思想需要,而且是一種高尚的精神活動,是精神產品的再生產,你會發現生命就像每天升起的太陽一樣是新的。
可見,教師反思性教學實踐的過程,既是一個從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到解決問題的循環往復的過程,也是一個教師從經驗走向成熟的必經歷程。
三、 在反思性教學實踐中打造反思能力
反思,是為了更好地改進教學實踐,提升工作能力。真正的優秀教師是在教學實踐中摸爬滾打,在反思中行動,在行動中提高,逐步提升教學的品味和境界而成熟起來的。教師進行反思性教學實踐主要有以下幾個活動載體。
1.自我提問
自我提問就是教師對自己的教學進行自我觀察、自我監控、自我評價後提出一系列問題。這種方法適用於教學的全過程。
2.教學診斷
科學、有效地教學診斷可以幫助教師減少缺憾,改進教學。教師從教學問題的研究入手,通過自我反思,回顧總結,收集各種教學失誤案例,然後歸類分析,找出症結所在和制約因素,通過學習請教,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
3.交流研討
自我反思固然有助於教學能力提高,同伴交流和團隊研討更有利於教師的成長。創建一個富有發展性的教研「共同體」,教師之間坦誠地交流,開放性地對話,互動式地研討,能夠相互學習,取長補短,碰撞智慧,促進教師相互鞭策,共同成長。
4.觀摩分析
觀摩優秀教師的課例,分析其高效教學,查找自己的不足,由此設想自己如何設計操作更有效、更合理、更智慧,通過這種反思分析,就可以從他人的教學中受到啟發,獲得感受,從而不斷完善自己的教學,提高自己的水平。
5.寫教後記
一節課結束或一天的教學任務完成後,教師靜下心來細細想想:課堂上學生能否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小組合作是否高效;情境創設是否有效;問題設計是否有價值;教學媒體使用是否恰當;重難點突破是否有效;作業設計是否靈活;教與學還有什麼困惑等等。把這些逐一反思梳理,然後有重點地記錄下來,就成為今後的重要教學資源。
6.教育博客
隨著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網路日誌為教師提供了一個信息技術環境的研究交流平台。教師可以把發生在自己教育教學中的事情和有意義的細節隨時利用博客寫作和發表,對自己的日常工作進行反思、研究、記錄成研究報告。同時博客還為教師的反思研究提供了一個全球化的數字交流環境,實現了「個人出版時代」的夢想。
7.多元評價
多元評價包括管理部門的評價、學校評價、家長評價、同事評價和學生評價等。無論哪種評價,都是對教師教育教學工作的一種反饋,有利於教師在教育教學「坐標」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能為教師的反思提供較為客觀的信息。因此,教師應正確對待各種評價,將其看作是自己准確了解自身優勢、和不足的大好機會;以便重新制訂發展目標,促使自己在不斷的反思中提高自我、發展自我。
當前,教師大致可分為四種類型:打磨教學技術的匠師;追求教學藝術化的藝師;學科精通,有使命感的儒師;在思考和創造中教學的哲師。不難看出,上述四種類型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是依次提高的。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教師應以研究者的心態面對教學情境,對各種各樣的問題保持一份敏感;以反思者的眼光審視、分析、探究教育實踐的各種問題,經常對自身教育行為進行反思,在自我反思、自我否定中發展自我、提高自我,超越自我,做反思型的哲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