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視頻設計 > 大小多少教學反思

大小多少教學反思

發布時間:2020-12-24 00:01:16

㈠ 部編版一年級語文上冊大小多少教案和教學反思

1.教師要寫自己認為有重要意義的教學經歷或教學故事,即要有選擇性,典型性,不要事無回巨細都羅列進去,答要圍繞中心問題進行選擇。並不是說所有的事件都可以成為案例,要善於捕捉教學過程中的「亮點」。
2.應根據以往的經歷撰寫案例,盡量保持案例中資料的真實性,使讀者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可以到案例的主體即學生那是去詢問、調查他們的真實感受。
3.教學案例與其它的教學作品有區別性。
與教學論文相比,教學案例在文體和表達方式上以記錄為目的,以記敘為主,兼有議論和說明;在思維方式上,是一個從具體到抽象的過程,通過對生動的教學「故事」的描述,通過對具體的學生、老師心理感受的描述,反思、總結教學的利弊得失。

㈡ 小學一年級語文上冊6《大小多少》教學反思不足

一、抄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認識12個生字,會寫5個字。
2、認識筆畫點豎折折鉤。
3、認識一個偏旁:反犬旁「犭」,鳥字旁「鳥」。
4、知道多和少,大和小是意思相反的詞。了解量詞群,顆,堆的意思,學習正確使用量詞。
(二)能力目標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三)情感目標:感受美麗的農家小院溫馨的生活場景。
二、教學重點:認字和寫字。
三、教學難點:分辨漢字,認識偏旁。
四:教學方法:講授法 演示法 練習法 讀書指導法 游戲法 問答法
五、教學媒體:教學掛圖,生字卡片,課件

㈢ 部編本大小多少比較數的大小教學反思

在本節課整個教學來過程中,我能夠源突出學生學的過程,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新課的導入和展開都先讓學生自己嘗試探究。這樣設計,一方面便於了解學生對於本節課的掌握情況,找准教學起點,另一方面有助於學生自主發現規律,總結方法,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練習題我力求做到開放且有梯度,主要培養學生的想像、猜測和創新能力,使學生由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參與知識獲得的全過程

㈣ 比較大小,多少,輕重的教學反思

本節課我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們主動地觀察生活,發現問題,用數學的頭腦思考問題,在動手操作、合作學習中解決問題。這一節課,學生學得輕松愉快,不僅學習了知識,提高了能力,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四十分鍾在不知不覺中度過。教學相長,我有以下幾點體會。
1.利用生活經驗,創設有趣的情境。
數學來源於生活,而且,讓一年級的新生投入到數學活動中的關鍵是調動起他們的興趣,創造一個學生樂於參與的活動情境。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都玩過蹺蹺板),本課創設了兩只小動物坐蹺蹺板的情境,比較直觀形象地演示出比較輕重的過程。讓學生用數學語言表達自己的看法,如誰比誰輕,誰比誰重等,讓他們主動發現數學問題,並嘗試解決。
2.動手操作,合作學習,體驗輕重。
《標准》指出: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數學,重視學生學習的過程,讓學生親身體驗知識的形成和發展。本節課所注重的不僅是比較的結果,更關注學生比較的過程,主要採取了合作探索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操作中去領悟比較的方法。課堂上設計了「說一說」「掂一掂」「稱一稱」的步驟,安排了比較兩個物體輕重的環節,讓學生感到輕松、有趣,使他們很快地融入到學習活動中。在活動中,小朋友們一起掂、一起稱,感受物體的輕和重,從而掌握比較的方法,他們發現的有些方法還非常有創意。
3.讓學生個性化地學習數學。
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本節課,孩子們敢提問題、會提問題,以自己獨特的見解解決問題,他們的個性得到充分的張揚。學生為自己的創造而開心,為自己的發現而興奮。同時,我也注意用富有激勵性的語言評價他們的表現,使他們獲得一種積極的情感體驗。
本節課我的體會頗深。首先,學生的天真活潑和探索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也影響了我。師生互動,學生學得高興,我教得也輕松愉快,上課過程中,我時常忍俊不禁地笑出聲來。其次,也讓我認識到學生的語言也很豐富,如一位學生竟然會用「平衡」一詞,讓我很是驚訝。最後,我也認識到自己有很多不足之處,如有時沒有注意捕捉學生思維的火花。今後,我要和孩子們一起學習,共同進步。

㈤ 一年級語文 《大小多少》教學反思

《大小多少》是誦讀識字第三單元14課,一篇有趣的韻文,雖然篇幅不長,但所含的知識點不少,為此,我安排一些教學情景,同時也得到了一定的效果:

一、圍繞題目,創設情境。教學時,我結合課文的內容,說到「小動物們要比一比,我們小朋友也要來比一比,看看那列火車開得最快?」「 我們再來比一比,看誰能幫助小鴨子走迷宮?」「蘋果和棗比一比,那小朋友也來比一比,看看誰讀得最棒。」 「小組也來比一比!」「小朋友比一比,看誰說得最正確」「老師和你們比一比」「我們來比一比誰最會寫字了!」等,有效地創設了情境,不僅讓學生有了競爭意識,更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真正地融入到課堂中。

二、識字單元的教學重點是識字,本課也不容忽視對生字的教學。於是我採取了多種形式的識字方法,使漢字不再枯燥、生硬。

1、自主認字法:「加一加」、「換一換」。讓學生鞏固已學的字的同時,能較好地進行比較,來識記生字。如:「邊」字的教學。

2、圖字結合法。我通過圖片及課件的展示,讓學生了解字意,並與其字形相結合,化難為易,從而有效地幫助學生識記生字。如: 「堆」字的教學。

3、對比法。「一棵樹」的「棵」,學生早已熟悉,但「一顆棗」的「顆」是本課的生字,學生不僅比較陌生,更容易與「棵」混淆。所以,我先試問學生,「這個顆,是一棵樹的棵嗎?」讓學生來區分兩個字的同時,設下懸念,激發他們的好奇心,使他們能更好地關注接下的教學環節。然後我再問「有什麼不一樣?」並出示文字,讓學生進行比較。讓他們通過仔細的觀察和視覺的對比,來說說兩個字的不同之處。此環節的設計,有利於學生自主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獨立學習的習慣和思考空間。

㈥ 小學一年級語文上冊6《大小多少》教學反思不足

一抄、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認襲識12個生字,會寫5個字。 2、認識筆畫點豎折折鉤。 3、認識一個偏旁:反犬旁「犭」,鳥字旁「鳥」。 4、知道多和少,大和小是意思相反的詞。了解量詞群,顆,堆的意思,學習正確使用量詞。 (二)能力目標 正確、流小學一年級語文上冊6《大小多少》教學反思不足

㈦ 《比多少 認識大於,小於和等於號》 教學反思

以前學習「多和少」都是用具體形象的事物來進行比較。現在要比較兩個數的大小,而且要用
「>」、「<」來表示,是一種感知上的過渡——從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想要過渡得好的關鍵還是舊知識的遷移,把所要學習的知識和已學的知識銜接起來。
 新授課時,我首先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徵,創設生動有趣的活動情境。課始,通過「拔河活動」一下就吸引了他們的注意力,調動起他們強烈的學習興趣,由「要我學」變為「我要學」。在教學過程中,我注重體驗,關注學習過程 , 如何讓剛入校門不久的學生掌握這三種符號的含義並正確使用它們呢?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通過「拔河比賽」雙方所需人數,引出兩種數量相等和不等,採用對應的方法比出誰多誰少。在這個基礎上再來引導學生學習比較兩個數的大小的方法。讓學生在有趣的活動情境中體驗並理解大於、小於、等於號的含義。認識了這三種符號後,我讓學生說說你用什麼好方法來記住這三個符號?怎麼來區別「<」、「>」?有的學生說:「左邊大,大於號;左邊小,小於號」。有的說:「大於號開口在左邊,小於號開口在右邊」。有的說:「開口旁邊是大數,尖尖旁邊是小數」。有的說「開口朝大數,尖尖朝小數」。學生將符號「<」、「>」的形狀內化後用語言描繪出來,經歷這樣的活動過程能加深學生對符號的理解和記憶。

閱讀全文

與大小多少教學反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