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新人教版五年級下冊英語教學設計有嗎
二00三學年第二學期教學計劃
一、內容分析:本學期使用教材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教科書英語(五年級下)》(PEP PRIMARY ENGLISH STUDENTS』 BOOK 6),本冊教材分為六個單元,兩個復習單元。
內容安排
單元
題目
話題
Unit 1
This is my day
Daily routine
Unit
My favourite season
Seasons; weather;seasonal activities
Unit
My birthday
Birthday
Recycle 1
Unit
What are you doing?
Housework ; indoor activities; telephone English
Unit
Look at the monkeys
Animals
Unit
A field trip
Field trip
Recycle 2
本冊教材強調語言的運用,注重能力的培養,突出了興趣的激發,重視雙向交流,融合學科內容,重視靈活擴展,實現整體設計。
二、班級情況分析
三、主要教學目標:
1、能聽、說、讀、寫81個短語和單詞以及16組句子和11個單句(包括日常活動、季節、生日、電話用語、動物和野營等幾個話題)。要求能在真實語境中正確運用並能讀懂簡短語篇。
2、能聽、說、認讀21個單詞。
3、能學會4個手工製作。
4、能聽懂、會唱8首歌曲。
5、能聽懂、會吟唱10首歌謠。
6、能完成6個自我評價活動。
7、能理解6個幽默小故事。
8、能了解6項簡單的中西方文化生活知識。
四、提高教學質量措施:
1、 融會話教學與情景表演之中
2、 巧用實物、頭飾、卡片、chant 等來幫助進行單詞教學。
3、利用讀寫課等時間對學生進行單詞書寫的指導
Unit 1 This is My Day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與要求
1、能夠聽、說、讀、寫以下動詞短語:eat breakfast , do morning exercises , have English class , play sports , eat dinner .
2、能夠聽懂問句:When do you do morning exercises/……並能用所學動詞短語替換句型「I usually …at…」中的關鍵詞回答問句。
3、能夠理解並說唱Let』s chant 部分的歌謠。
4、能夠了解Good to know 部分的內容。
二、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是掌握A部分中的五個動詞短語,並能用這些回答詢問作息時間的問題。
2、難點是exercises , ususlly 的發音。
三、課前准備
1、錄音機和相關的錄音帶
2、五個動詞短語的教學卡片
四、教學步驟
1、熱身
(1)對話練習:詢問時間What time is it now ? It』s ……
(2)復習五年級第一學期所學的一些動詞,如:cook the meals , wash clothes 等。
2、新課呈現
(1)游戲:Guess! What am I doing ? 引出新動詞片語:do morning exercise , have English class , eat breakfast , eat dinner , play sport ?
(2)利用chant 對學生進行鞏固練習
What can you do ? I can do morning exercises .
What can you do ? I can ……
(3)在黑板上畫一口鍾,標出時間。教師:I do morning exercises at 7:00 . What about you ?
(4)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時間,對剛剛所學的動詞短語進行練習。
(5)教師在學生口述的時候,可以不失時機地加問:When do you ……?
(6)介紹新單詞:usually ,並運用到句子中:I usually ……
(7)組織學生模仿Let』s learn進行對話。
Let』s play
(1)學生二人一組配合表演動詞短語,一人表演,藝人在他背後說出這個動作的名稱,表演完畢後全班評選最佳拍檔。
(2)學生再三人一組進行表演,第一人表演動作,第二人表演時間,第三人說出句子,如:I get up at 6:30……
Let』s chant
教師播放學生用書第二頁Let』s chant 的錄音,學生聽錄音、跟唱歌謠。教師請學生讀單詞sometimes , usually 。
Good to know
教師幫助學生理解本部分內容。引導學生在句子中猜測單詞before的意思。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與要求
1、能夠聽懂、會說句型:When do you get up/ eat breakfast/…?I usually …at…並能在實際情景中運用。能夠針對具體情況正確使用usually , often , sometimes 三個頻度副詞。
2、能在Let』s find out 部分用本課時的目標語言詢問同學的作息時間,並能對調查結果做簡單的反思。
3、能夠聽懂Let』s try 部分的錄音,完成聽音找對應作息時間表的練習。
二、教學重點、難點
本課時的重點與難點是熟練使用句型:When do you get up / eat breakfast/…?I usually …at…
三、課前准備
1、錄音機和錄音帶。
2、五年級上冊第二單元及本單元A 部分Let』s learn的動詞卡片。
四、教學步驟和建議
1、熱身
(1)練習上一課時的 chant
(2)看動作猜短語
2、預習
(1)Let』s try
教師放錄音,學生完成書本上Let』s try 部分的作業。
(2)學生聽錄音,跟讀A Let』s learn 部分並拼寫動詞短語。
3、新課呈現
Let』s talk
(1)教師引導學生復習第一課時所學內容,用新學的短語替換句型中的關鍵詞進行多組機械操練。
(2)教師板書:I get up at …I eat breakfast at…I go to work at …等五個句子。解釋說:This is my timetable . Do you want to know the time ? 引導學生詢問When do you get up/…?
(3)教師放錄音,學生跟度。然後教師把學生分成兩組練習朗讀對話。
(4)教師讓學生兩人一組根據該部分替換圖片所提供的信息做替換練習,請幾組學生在課堂上演示。
Let』s find out
(1)同桌各自詢問對方的timetable . 要求兩人各問一次,完成調查表。
第三課時
一、教學目標與要求
1、能夠聽、說、讀、寫句型:When do you eat dinner ? I eat dinner at 7:00 in the evening . When do you get up ? I usually get up at 12:00 at noon .
2、能總結字母組合ai , ay , gr , gl的發音規則,並能朗讀Pronunciation部分的例詞。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與難點是掌握四會句子:When do you eat dinner? I eat dinner at 7:00 in the evening . When do you get up ? I usually get up at 12:00 at noon .
三、課前准備
1、錄音機和錄音帶
四、教學步驟
1、熱身
(1)播放A部分Let』s talk 的錄音,學生跟度並表演對話。
(2)學生兩人一組表演雙簧,一人做動作,另一人躲在背後說句子,如:「I get up at 6:00」等,學生評出最佳組合。
2、預習
(1)演講比賽:My Day . 學生兩人一組一問一答互相配合,向全班表述自己的作息時間。
3、新課呈現
Read and write
(1)游戲:What』s the truth ?
教師板書:I get up at 6:00 . I go to bed at 7:00…等五個句子,其中有三句符合真實情況,有兩句不符合,讓學生做出判斷。教師也可讓學生解釋判斷的依據。
(2)上一活動結束時,教師說:You』re right . I don』t go to bed so late . I go to bed before 11:00 , But some people really go to bed at 7:00 in the morning . Do you know why ? Who are they ? Let』s go and see .
(3)教師播放本部分的錄音,讓學生聽錄音,看對話。
(4)詢問學生,找出本部分中學生認為比較難以理解的句子進行講解。
(5)學生完成作息時間表裡的練習。
(6)學生兩人一組表演和練習對話。
(7)教師選舉幾組同學進行表演。
Pronunciation
教師向學生展示該部分的內容,然後解釋這幾個字母組合在單詞中的發音。領讀學生。
第四課時
一、教學目標與要求
1、能夠聽、說、讀、寫本課時四會動詞短語:climb mountains , go shopping , play the piano , visit grandparents , go hiking 。
2、能夠說唱Let』s chant 部分的歌謠,並能理解其含義。
3、能夠聽懂並學唱歌曲「Weekend」
二、重點、難點
本課時的教學重點是四會掌握五個動詞短語。難點是正確拼寫單詞mountain 和 grandparents 。
三、教學步驟
1、熱身
Let』s sing
② 怎樣在四年級英語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
一、營造氛圍,激發創新意識
創新思維,要突出一個「新」字。學生都是有情感的,這種情感直接影響到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只有積極、肯定的情感體驗才能激發他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創新教育才能得以實現。課堂上,為了營造一種新的學習氛圍,更為了便於學生交流和小組合作學習,上英語課的時候我經常變換桌椅的擺放方式,比如四個桌子並在一起,成「餐桌」狀或者「移動性」的座位。這樣,英語中的一些對話、游戲等以這種方式能讓學生很容易地圍在一起用英語交流,好像品嘗文化大餐一樣,給學生創造了一種輕松、愉快、活潑的學習氛圍。在這種氛圍下,有些性格內向、膽小的學生在小組長以及其他成員的帶動下都敢大膽地說英語,敢於用所學內容來交流。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這種異樣的課堂氛圍,不僅讓學生獲得了感性認識,而且讓他們在玩樂中不知不覺地學到了英語知識,在品嘗成果中獲得了自信,能激發起更大的學習熱情,自然習得語言。
二、勇於質疑,勤於質疑,善於質疑
疑是思維的開端,是創造的基礎,勇於質疑、勤於質疑、善於質疑是一種良好的思維習慣。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我們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方式,啟發學生開闊思路、多思善想、質疑問難。
1.啟發學生發現問題。新課標教材內容豐富多樣,信息量大,融入了一些講英語國家的文化習俗。在平時教學中,要經常引導學生觀察語言材料的異同,然後鼓勵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如「How
many…」、「How much…」,我啟發學生提出了這樣的問題:「What's the difference between『How
many』and『How much』?」要善於觀察、發現,這樣一比較,他們會清楚地明白兩者的區別,也更容易習得知識。
2.引導學生多角度思考。我國傳統教學往往注重發展學生的求同思維,而忽略了學生求異思維的訓練,無形之中使學生形成了一個固定的思維模式,嚴重影響了學生的觀察力、好奇心、想像力和主動性的培養。因此,老師應引導學生多角度地思考問題。如:PEP六年級(上) 第四模塊中列述了西方感恩節中的風俗及活動,可以因勢利導,讓學生多角度地展開思考,各抒己見,談談在我們生活中各種傳統節日的風俗及活動。
3.「學起於思,思源於疑」。不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是學生思維活躍的表現,也是學生勤於動腦、善於思考的表現。因此,在培養學生質疑能力的同時更應保護學生質疑的慾望,讓學生樹立質疑的信心。作為老師應努力創設一種寬松、民主、平等、融洽的學習氛圍,鼓勵學生多提問,讓學生知道能大膽質疑是認真學習的表現。在課外,要鼓勵學生大膽提問,並把能否找出問題當作檢查學生是否對新課進行預習的標准。對學生在課外預習中所提出的語音、詞彙等方面的問題,應先由學生在小組討論中互相解答,對解答不了的問題由小組長寫在紙條上,在課堂上進行集中解答。這樣,學生在「質疑——釋疑——再質疑」的過程中學會了質疑的方法,提高了質疑的能力。
三、妙用課堂「留白」,構建創新思維平台
對於課堂教學而言, 精心設置的懸念是催發學生思維的有效手段,學生凝神屏息、反復推敲的過程即是「留白」的過程。「留白」的策略可以在教學的各環節中運用。
1.導入新課時「留白」能激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慾。上課伊始,我們可以依據教材內容,抓住學生的好奇心,通過精心設計,巧妙「留白」,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從而拉開學習序幕。如:教師在教四年級下冊的「potato」這個單詞時,可以先在黑板上畫個半圓,讓學生猜猜是什麼單詞,也許他們會說「orange」、「apple」、「egg」、「sun」等。這種方式既能復習到以前學過的知識,更重要的它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這個單詞給他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記起來也容易些。這樣老師不直接參與討論,而是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
能引起學生共鳴,在學生思維上形成懸念,有利於藉助他們的興趣和思維切入正題。
2.提問後留白能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如我在教授五年級的「Seasons」這一模塊的時候,提問學生:「What』s your favourite season?Why?」在這兩個小問題中,第一問學生很容易回答出來,是屬於低層次的,三四秒鍾足矣;而後一個問題是開放性的,難度較大,需作一定的思考,屬於高層次的,至少要留半分鍾供學生思考,然後讓學生充分表達、自我修正,老師再作評價,不要隨便打斷他們。經常這樣訓練,有助於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3.重難點處「留白」,欲擒故縱。在講到重難點時,故意保留某些內容不講,「吊學生胃口」,可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慾,便於他們靜靜地思考,從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總之,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是靠教師長期有意識的培養形成的,需要長久的探索。我們應在鼓勵學生多方面、多渠道地獲得知識的同時,注重喚醒他們的主體意識,尊重、理解、寬容地對待學生,給予他們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當然,要想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師自身先得具備創新思維意識。因此,我們還必須在教學中不斷進行反思,總結教學經驗,幫助他們養成主動探索、獨立思考的好習慣,這樣才能真正促進學生創新思維的不斷提高。
③ 新課標下小學科學教學
新課程 新角色 新要求
摘要:目前,小學英語正處在新的課程改革中,專家們本著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發展為
本的思想設計了英語新課標。但能否實現預期的效果,關鍵在於新課程的實施者——教
師。在此,結合新課標,通過構思新課程下教師角色的轉變,探索新課程對教師素質的
新要求,旨在於同仁探究,更好地促進新課程的實施。
關鍵詞:新課標、角色、素質
隨著我國加入WTO,現代社會生活的信息化和全球化都使英語的重要性更加突出。英語作為重要的信息載體之一已成為人類生活各個領域中最廣泛的語言。因此教育部把英語課程改革作為21世紀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重要內容。教育專家們本著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思想,設計了英語新課標。而新課程真正的實施者是教師,教師根據自己對新課程的理解和自己的主觀願望實施新課程。由此可見,新課程設計得再理想,如果教師不能按要求去實施,那麼其教育效果可想而知。因此,可以這樣說,這次課程改革能否成功,教師對新課程的理解和參與是關鍵,在於教師的素質能否適應新的要求。小學是英語的啟蒙階段,小學英語課程改革成功與否將決定中學英語課程改革的成敗。基於此,對小學英語教師角色的科學定位,對他們素質的新要求進行探究,在新課改的浪潮中,猶如鎮舟之石,其意義是重大的。
一. 新課標下小學英語教師角色的轉變
1. 教材的照搬者轉向課程資源的利用者與開發者
《標准》特別注重對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對英語課程來說,語言環境的創設,語言運用的真實性和語言材料是否豐富是實現課程目標的有力保證。《標准》要求教師要合理地利用和開發課程資源,針對本地區的條件,積極和有創造性地利用多種資源,保證課程目標的實現,提高課程實施的效果。有位老師在教Book 5 Unit 6 Nature Park 時,當地正好有一個自然公園,學生對它非常熟悉,教師用照片展示了其中的一些景物,如mountains, lake, river, flowers, grass, cloud, sky, 引起了學生的極大興趣,教學效果很好。這位老師充分利用了當地的自然資源豐富了課程資源,提高了課程實施的效果。
2. 知識的傳授者轉化為學生發展的促進者
在新課程實施中,學生的學習方式正由傳統的接受式學習向探究式學習轉變,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從傳授知識的角色向學生發展的促進者轉變,教師要有更大的適應性和靈活性來面對他們的工作。《標准》以學生「能做某事」的描述方式設定各級目標要求。要求教師應避免單純傳授語言知識的教學方法,盡量採用「任務型」的教學途徑。教師應依據課程的總體目標並結合教學內容,創造性地設計貼近學生實際的教學活動,吸引和組織他們積極參與。學生通過思考、調查、討論、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學習和使用英語,完成學習任務。
筆者在教PEP Book 6 Unit 6 My Favourite Season B Let』s Talk 時,有一個重點句型What season do you like best ? Why ? 筆者除了有用表格的形式進行小組訓練外,還設計了一個學生感興趣的任務。當時正直春遊之際,學生們忙著選景點。筆者要求學生查找資料,找出景區:如北京香山、哈爾濱、海南三亞、杭州西湖的最佳旅遊季節,並用英語進行交流。學生課後翻閱資料,網上查找,課上各述理由,把學過的英語進行活用。對各別因為知識欠缺未能表達的情況,老師則給予幫助。這時老師不是把已有的知識照搬給學生,而是把問題拋給學生,激發他們的參與熱情,在他們遇到困難時,從旁協助。這時老師豐富了角色,不光是傳授者,同時也是促進者。
3. 評價的權威者轉向評價的參與者之一
《標准》提出英語課程的評價體系要注重體現學生在評價中的主體地位,力求評價方式的多樣化。應採用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既關注學習過程,又關注學習結果。為了全面、公正地對學生進行評價,不僅評價的形式要多樣化,還要保證評價主體的多元化,提倡學生、同伴、教師、家長等共同參與評價。因此教師只是眾多評價者之中的一員,對學生評價時,不要把自己的評價意見強加給其他人,而要客觀地結合學生本人自評、同伴互評以及家長對學生學習情況的反饋與評價,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給予學生公平、客觀的評價,幫助學生認識自我,樹立自信,有利於學生發展有效的學習策略,促進每個學生在已有水平上的發展。為了加強學生的口語能力,使之語調能夠豐富我搞了一個「朗讀大擂台」。就是抽取課本中的一篇文章,讓一些學生來朗讀。所有的學生都是評委,以課本配套磁帶為准對選手進行點評。公認模仿得象或進步很大的同學,可以English corner 里貼上照片。每個月定期舉行。經過一段時間的嘗試,我發現這不但培養了學生的朗讀能力,而且加強了他們的聽力。他們有時甚至比老師聽得更全面,更細致,對一些細微的變化也能留心。而且通過學生間的點評,培養了他們的互助意識。
4. 居高臨下的權威者轉向平等中的首席者
在未來的課堂上,知識將由三方面組成:教科書及教學參考書提供的知識、教師個人的知識、師生互動產生的新知識。新課程將改變教科書一統課堂的局面,教師不再只是傳授知識,教師個人的知識也將被激活,師生互動產生的新知識的比重將大大增加。這種學習方式的改變,必然導致師生關系的改變,使教師長期以來高高在上「傳道、授業、解惑」的地位發生變化,教師從知識的權威到平等參與學生的研究,從知識的傳遞者到學生學習的促進者、組織者和指導者。新課程強調,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交往意味著人人參與和平對話。傳統意義上的教師教和學生學,將不斷讓位於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教學過程不只是忠實地執行課程計劃(方案)的過程,而且是師生共同開發課程、豐富課程的過程,課程變成一種動態的、發展的,教學真正成為師生富有人性化的創造過程。
二. 小學英語課程改革對教師素質的新要求
1. 實施新課程改革的教師要有全新的教育理念
當今世界各國的教育都十分重視人才的培養,從世界教育發展的趨勢來看,既重視英才教育,又重視提高國民素質,多層次、多規格地培養社會需要的各種人才已成為現代教育的根本目標。基礎教育不能僅僅著眼於培養少數「英才」,而且應該面向全體學生,為社會培養各種層次、素質優良的人才。我們要承認並尊重學生發展存在的差異性,不搞「填平補齊」、「分數排隊」,淡化學生人際間的比較。要知道差異是一種財富,它為教育提供了豐富的課程資源。
2. 要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
我們常說「教師要給學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這一隱喻強調的是教師知識和能力的必要儲備,對教師的職業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當前這個知識日新月異的時代,我們教師除了知識和能力的必要儲備處,還要及時更新自己,不然那桶水恐怕不但沒有用,而且要腐爛發臭了。如隨著新生事物的誕生,一些新生詞如 e-mail, e-commerce, fax, multimedia, Aids, SARS, PC等應運而生,我們要不斷地吸取這些新知識,充實我們的知識儲備,擁有更加精練的、具有豐富營養的、高質量的「水」。
3. 多元化的知識結構
我們作為小學英語教師,要讓學生掌握這門語言,除了要有扎實的專業知識外,還要准確把握新課標的理念、目標和內容,運用教育學和心理學理論,研究語言教學的規律,構建多元化的知識結構,使自己不僅會教,而且有自己的教育追求與風格。
4. 學會反思,做研究型的教師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如果你想讓教師的勞動能夠給教師帶來樂趣,使天天上課不至於變成一種單調乏味的義務,那你就應當引導每一位教師走上從事研究這條幸福的道路上來。」研究的起點很多,如我們要改善一個困境,解決一個問題,彌補一個缺失,或想嘗試一種新的教學方法。起點找至後,然後與他人對話,與文本對話,與自我對話,即通過教育經驗的表達與分享,理論的指導和實踐反思,使自己的研究不斷提高,做一個研究型的教師。
綜上所述,在英語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的今天,小學教師應極早認清未來教育中,社會對教師角色的期望,作好角色轉變。這將有利於教師自身素質的提高,有利於確保課程改
革的順利進行。
參考文獻:1.《小學英語課程標准》(實驗稿)
2.《新課程與教師角色轉變》教育科學出版社
3.《課程改革呼喚教師角色的轉變》林少安著
④ 英語問題
when do you have music classes? 你什麼時候上音樂課
Whether do you have music classes?你是否有音樂課
你的這是什麼題啊,是單選嗎,有選項嗎,要不應內該可以有好幾個可容以的。
⑤ 高中英語教案基本格式是什麼樣的
1. 基本信息:學生背景,內容(重難點),目標,教學理念,教具等;
2.lead in-3p:presentation, practice, proction;
3.作業專;
4.教學反思。屬
這個只是簡單的步驟,具體你可以去借鑒優秀教案。